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牡丹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牡丹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时间:2022-05-09 18:15:03 浏览次数:

摘要:牡丹已有1 500多年的栽培历史,牡丹的根皮是传统中药材。近年来,牡丹保健价值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更好地对牡丹活性物质进行深入研究、促进牡丹产业的发展,对牡丹花、叶、皮及种子中的活性物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牡丹;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685.1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693/j.cnki.1671-9646(X).2019.03.053

Research Progress of Active Compounds from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GAO Shan1,LI Chacha2,*TONG Changqing1,*LI Wei1,2

(1.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Dalian Ocean University,Dalian,Liaoning 116023,China;

2. Dongxing(Dalian)Health Industry Group,Dalian,Liaoning 116035,China)

Abstract: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has cultivation history over 1 500 years. The root-bark of P. suffruticosa wa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recent years, more attention was paid to the health value of P. suffruticosa. For study the active compounds from P. suffruticos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t"s industry,the paper reviewed their research progress of active compounds from P. suffruticosa Andr.

Key words: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active compounds;research progress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芍药科、毛茛科芍药属的多年生落叶灌木,野生种在我国西 部秦岭地区和大巴山一带呈不连续分布。牡丹有 1 5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河南、山东、安徽、陕西、四川、重庆、湖南等地均有栽培[1]。牡丹活性成分极其丰富,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牡丹根的皮经干燥炮制后成为传统中药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作用。牡丹花既可观赏又可提取精油、原花色素等成分。牡丹种子可制成牡丹籽油、牡丹籽蛋白。对牡丹活性成分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牡丹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牡丹花中的活性成分

牡丹花形状千姿百态,它是由处于不同演化程度的不同数量的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等在花托上有秩序的组合形成的[2]。史国安等人[3]对5个牡丹花品种的牡丹花进行了营养评价,发现牡丹花中粗蛋白质高达6.125%~10.638%,氨基酸种类齐全,其中Asp,Glu,Gly,Ala等4种呈味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D/T)为0.351~0.397,因此牡丹花作为食品味道鲜美。牡丹花还含有丰富的总酚、类黄酮、维生素和矿物质。郭传琦等人[4]通过甲醇溶剂提取牡丹花瓣中的多酚,结果显示花瓣中多酚含量为461.83~1 788.61 mg/100 g干花。张红玉[5]的研究表明,牡丹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牡丹多酚中连有多个酚羟基的多元酚结构,因而具有较好的还原性,能够有效清除自由基,并抑制脂质氧化。牡丹花中富含原花色素,杨振晶等人[6]研究表明,牡丹原花色素抗氧化能力是维C的 20倍,维E的10倍。史国安等人[3]研究了牡丹花瓣颜色与所含花色苷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花瓣颜色较深的品种所含花色苷的含量较高。

李凯等人[7]研究了牡丹挥发油,发现其含有丰富的香茅醇、香叶醇、芳樟醇等天然香味物质,同时还含有丰富的萜烯和烃类化合物。王新娣等人[8]发现,牡丹挥发油中的芍药醇含量较高。陈亮等人[9]发现不同品种牡丹花香不同的原因是由于其所含的挥发油中的香茅醇、烯类、酯类、醚类的含量和结构不同。

牡丹花中含量有较多的黄酮类化合物。牡丹黄酮类化合物是牡丹的多酚类植物次生代谢产物[10]。提取牡丹中黄酮类化合物有微波辅助提取法、超声辅助提取法、酶解法提取、闪式提取法和超高压提取法等[11]。牡丹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脂质氧化的能力、清除自由基的能力[12]。秦魁杰等人[2]研究表明,牡丹黄酮类化合物对O2-的清除能力达85.1%~ 92.8%,对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达52.1%~89.8%。窦勇博[10]研究表明,牡丹黄酮类化合物通过调节抗氧化酶系统,增强肿瘤细胞中的抗氧化酶活性,降低细胞内活性氧的浓度,进而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抗癌的作用。王洪政等人[13]研究表明,牡丹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凝血作用,对预防和治疗血栓疾病具有较好的效果。

2 牡丹皮中的活性成分

牡丹皮是牡丹的根皮经过干燥得到的一种中药。牡丹皮中含有丹皮酚、没食子酸、芍药苷等酚类、萜类、鞣质、挥发油类、氨基酸类及多种微量元素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压、抗菌、抗炎等作用,能够促进神经系统发育、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肿瘤、调节心脑血管系统、保护肝脏、利尿、预防老年痴呆、清热凉血活血散瘀[14]。余昊阳等人[14]表明,丹皮中的酚类物质对清除DPPH自由基效果明显。李方军[15]通过体外试验发现丹皮中的没食子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变形桿菌有强抑制作用。杨振晶等人[6]的研究表明,在牙膏中加入丹皮酚对牙本质过敏及牙龈出血、牙周脓肿类牙周疾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牡丹皮中的丹皮总苷具有抗炎、调节免疫细胞、保护肝脏的作用,同时从丹皮中提取的多糖能够降低小鼠血糖的作用[15]。

3 牡丹籽中的活性成分

牡丹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分株、嫁接及播种等形式。因牡丹繁殖周期长,播种方式不是繁殖牡丹的主要方式,因而产生大量牡丹籽。牡丹籽年产量为 3×104~4×104 t,含有丰富的油脂,因而可用来提取牡丹籽油。张红玉等人[16]研究发现,牡丹籽油出油率为27%~33%。牡丹籽油营养价值高,含有17种氨基酸且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麻酸和亚油酸2种必需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赵能等人[17]对牡丹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发现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5.48%~88.62%。韩继刚等人[18]研究发现,牡丹籽油中亚麻酸含量占不饱和脂肪酸总量的31.56%~66.85%。程安玮等人[19]研究表明ω-3系列的亚麻酸约为40%,高于橄榄油的60倍。牡丹籽油具有抗氧化性。杨鹿等人[20]研究显示牡丹籽油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高于橄榄油,核桃油在化妆品行业具有开发潜力。饶鸿雁[21]研究发现牡丹籽油具有抗心律失常、抗过敏、抗肿瘤、抑制癌症的发生和转移等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牡丹籽油的n-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可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低,而且对正常血压无作用[22]。程安玮等人[19]通过小鼠试验研究发现,牡丹籽油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值,改善正常小鼠的糖耐受量。翟文婷等人[23]研究发现牡丹籽油能提高肝脏中SOD水平,降低肝脏丙二醛的含量,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水平,因此对自由基诱发的急性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王顺利等人[24]的研究表明,牡丹籽油中含有齐墩果酸和山奈酚活性物质,它们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牡丹籽油中含有甾醇类化合物,脂溶性维E和角鲨烯等不皂化物[25]。代慧慧等人[26]的研究表明,牡丹籽油中主要含有β -谷甾醇、γ -谷甾醇和岩藻甾醇等化合物。高婷婷等人[27]的研究发现,牡丹籽油中的维E含量约为32 mg/100 g。朱献标等人[25]研究发现,牡丹籽油的吸光强度明显高于相同浓度的花生油、玉米油、菜籽油、葵花籽油,因此具有较好的抗紫外线辐射损伤作用。

牡丹籽提取油脂后产生大量的牡丹籽饼粕,其中牡丹籽饼粕的蛋白质含量较高约为25%。闫震等人[27]通过风味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复合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酶解牡丹籽粕蛋白,发现碱性蛋白酶是水解牡丹籽饼粕蛋白制备抗氧化肽的最佳酶源,对牡丹多肽进行氨基酸组成分析发现,其必需氨基酸含量高达总氨基酸含量的32.24%。颜辉等人[28]利用胰蛋白酶酶解牡丹籽蛋白,制备出具有降血糖作用的肽。

李小方[29]研究发现,牡丹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茋类化合物,牡丹茋类化合物通过抑制血小板功能和体内皮细胞TF的表达,起到减小血栓形成的作用,因而牡丹茋类化合物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预防作用。张红玉[5]研究显示牡丹茋类化合物,还具有抗癌、抗肿瘤、抗氧化、保护心血管等作用。

4 牡丹叶中的活性成分

牡丹叶是牡丹的主要副产物,牡丹叶中含有黄酮、多酚、多糖、芍药苷等多种活性成分,开发利用价值较高。包雅婷等人[30]通过体外抑菌活性试验表明,牡丹叶的甲醇提取物和乙酸提取物分别对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牡丹叶中的黄酮类和酚酸类物质是抑制细菌生长的主要活性成分,其潜在的抑菌机制是抑制细菌相关蛋白酶的合成。唐浩国等人[31]对牡丹叶中的总黄酮进行抑菌试验发现,牡丹叶中的黄酮类物质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有抑制作用,特别是对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较强。李佩艳等人[32]的研究表明,牡丹叶中的黄酮对亚硝酸盐有良好的清除能力,且在一定条件下清除率为62.15%。朱月等人[33]研究发现,牡丹叶中的多糖对羟基自由基具有清除作用,且清除率与牡丹多糖浓度呈正相关性。相关研究通过Folin-Ciocalteu 法在波长770 nm下测得牡丹叶中的总多酚含量为9.16 mg/g,牡丹叶内服、外用可以起到缓解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

5 结语

牡丹花中主要的活性成分是多酚和黄酮类化合物,它们突出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牡丹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占主体地位,突出的特点是具有强抗氧化力,以及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延缓动脉硬化等效果,均对人体有益。牡丹叶中的活性物质在抑菌方面效果较好。牡丹原料中的这些活性物质在化妆品、保健品及食品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对牡丹活性物质的深入研究,必将极大地促进牡丹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史国安,郭香凤,金宝磊,等. 牡丹籽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2013,28(4):47-50.

秦魁杰,李嘉珏. 牡丹、芍药品种花型分类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2(1):18-26.

史国安,郭香凤,包满珠. 不同类型牡丹花的营养成分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J]. 农业机械学报,2006,37(8):111-114.

郭传琦,崔波,李文华,等. 浅色系牡丹花瓣多酚含量及生物活性的研究[J]. 山东食品发酵,2013(3):13-16.

张红玉. 油牡丹籽提取物的分离纯化及抑菌活性研究[D]. 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6.

杨振晶,张秀省,褚鹏飞. 牡丹开发应用研究进展[J]. 北方园艺,2015(16):184-187.

李凯,周宁,李赫宇. 牡丹花、牡丹籽成分与功能研究进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33(3):228-230.

王新娣,石晓峰,王斌利,等. 牡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J]. 中成药,2018(1):171-176.

陳亮,刘存芳. 牡丹花中的活性成分研究现状[J]. 饮料工业,2017,20(2):74-76.

窦勇博. 牡丹花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 中国果菜,2016,36(4):23-26.

王洪新,吴颖,寇兴然,等. 牡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 食品与机械,2017,33(7):194-199.

王晓,时新刚,郑成超,等. 牡丹花提取物清除活性氧及对·OH引发的DNA损伤的保护作用[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30(7):55-58.

王洪政,刘伟,张琳,等. 正交试验优化超声辅助提取牡丹种皮总黄酮及其抗凝血活性研究[J]. 植物研究,2014,34(6):856-860.

余昊阳,熊智,郭一荣,等. 牡丹花蕾提取物体外抗氧化、美白活性研究[J]. 日用化学品科学,2017,40(6):24-29.

李方军. 牡丹皮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安徽医药,2004(1):9-10.

张红玉,王成章,原姣姣,等. 牡丹籽壳提取物及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 中国油脂,2016, 41(7):64-67.

赵能,肖丰坤,施蕊,等. 滇牡丹籽油与凤丹牡丹籽油品质及活性对比研究[J]. 中国油脂,2016,41(6):92-95.

韩继刚,李晓青,刘炤,等. 牡丹油用价值及其应用前景[J]. 粮食与油脂,2014(5):21-25.

程安玮,孙金月,王维婷,等. 牡丹籽油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6,34(3):79-84.

杨鹿,王洪新,苏建辉,等. 牡丹籽油优势抗氧化剂研究[J]. 中国油脂,2015,40(2):46-49.

饶鸿雁. 牡丹籽油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D]. 济南:齐鲁工业大学,2015.

饶鸿雁,王成忠,袁亚光. 牡丹籽油的研究进展[J].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2013(4):35-38.

翟文婷,朱献标,李艳丽,等. 牡丹籽油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 中国油脂,2013,38(11):43-45.

王顺利,任秀霞,薛璟祺,等. 牡丹籽油成分、功效及加工工艺的研究进展[J]. 中国粮油学报,2016,31(3):139-146.

朱献标,翟文婷,董秀勋,等. 牡丹籽油化学成分及功能研究进展[J]. 中国油脂,2014,39(1):88-91.

代慧慧,魏安池,李晓栋,等. 牡丹籽油开发应用的研究进展[J]. 粮食与油脂,2016(1):4-6.

阎震,郭溆,张金宝,等. 酶解牡丹籽粕蛋白制备抗氧化肽的工艺优化[J]. 食品工业科技,2018(7):306-308.

颜辉,蔡豪,贾俊强,等. 牡丹籽酶解制备降血糖肽工艺的响应面优化[J]. 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4):167-170.

李小方. 牡丹籽油生产副产物中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分析和初步活性研究[D]. 郑州:河南科技大学,2017.

包雅婷,王玥,任晓东,等.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紫斑牡丹花、叶抗菌活性和作用机制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18(4):779-785.

唐浩国,单方方,魏晓霞,等. 牡丹叶总黄酮抑菌活性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09,20(6):1 355-1 357.

李佩艳,韩四海,罗登林,等. 牡丹叶黄酮的酶法提取条件优化及其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J]. 食品科学,2016,37(6):77-81.

朱月,鐘尉,赵雪梅,等. 紫斑牡丹叶片多糖对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比较[J]. 江苏农业科学,2016,44(11):341-342. ◇

推荐访问: 研究进展 活性 牡丹 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