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提升高校生物学教学实效管见

提升高校生物学教学实效管见

时间:2022-04-09 10:17:50 浏览次数:

【摘 要】随着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生物课程将逐渐多样化,本文通过对高校生物学课程的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教学分析,探讨了其教学实际及要求,并提出高校生物教学实效的对策,以优化高校生物学的教学。

【关键词】生物学课程 多样化 优点 缺點

1.高校生物学分科课程及综合课程的教学分析

分科课程重视以学科为中心设计课程,强调知识的分门别类。分科课程强调:各科界限的确定性、逻辑性、知识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师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教学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是,分科课程也存在一些的不足,它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对于高校生物学课程而言,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对高校生物学课程开设了分科课程。在该教学计划中规定,分阶段开设植物、动物和卫生常识;开设人体解剖生理学和达尔文生物学课程,其内容包括五大部分:植物;细菌、真菌、病毒;动物;人体生理卫生;生物的遗传、进化和生态。这样开设属于分科性的生物学课程。

综合课程是把具有一定学科性质和相关知识的学科组合为具有新质的,拥有某种内在知识逻辑的课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科学文化知识的高度发展、知识呈现爆炸性增长,知识学科的综合性成为人们学习、掌握知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综合课程成为学习知识课程的重要组成要素和方面。综合课程的特殊的作用和优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综合课程能够给予学生宏观的、整体的、全面的知识。通过综合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对自然、社会、思维科学知识的联系和制约因素有着深刻的认识,认识现实世界的真相。这样认识世界,有利于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二是从学校教师教学看,能有效避免有些知识的脱节、不系统,或者前后重复;从而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有效选择、组织、教学知识。

综合课程确实有优点,但是不能完全取消分科课程,而以科课程代替。我国的普通高校,在大学阶段都开设分科课程,这有利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为此,在普通高校既开设综合课程,也开设分科课程是比较适宜的。

当前,我国的生物学综合课程基本上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生物学科范围内的综合课程,即所谓的“小综合”。这种生物学综合课程一般是以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规律、生理功能为主线,设立专题或单元,将植物、动物、人体、微生物等的有关内容,横向综合、组织到每个专题或单元中学习。例如,教育部专业委员会编制的高校生物学课程。另一种类型是指将高校的生物学课程的内容,有机地组成为一门高校综合理科课程,这也就是所谓的“大综合”。

2.高校生物学活动课程及选修课程的教学分析

对于在我国高校活动课程是一个新的待完全开发的领域,相关专家、学者及其一线教师对如何开展有效活动、活动的丰富内涵、本质特征等的认识有很多共识,但也存在一定的分歧。从目前我国高校活动课程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现状出发,专家学者们认为活动课程的主要特征有:一方面,高校活动课程具有一般室内课堂教学的根本特征。相应社会实践课程是高等教育课程中不可或缺组成要素,它与该学科的课程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统一。活动课程应与学科课程一样,具有相应的计划规定性,如有课程大纲、课程要求、课程教学规范、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另一方面,高校活动课程立足教材,以活动为载体,把理论知识与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活动结合,把理论知识用于解决现实,服务于现实,增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高校生物学活动课以发展学生基本素养为目标,以该领域的新知识和学生经验为主要内容的,强调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育。高校生物学活动课程即: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生物学活动方案,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其珍爱生命、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操和科学探求精神,同时也增强生活现实与理论知识的联系,使得学生意、情、知、行统一、相得益彰。高校生物学活动课程与必修课有机结合,才有利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高校生物学活动课程的内容,应根据课程目标、师资条件、地理条件、相关设备、学生特点进行组织的。高校生物学活动课程的内容,可以分为知识型、制作型、种养型、实验型、课题型、公益型、综合型等几大类。在具体活动项目的安排上,应该考虑不同类型之间的适当比例,可以适当多安排一些动感较强的项目。

高等教育应当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每个大学生的水平、程度不同,今后从事的专业、行业也不相同,因此,只开设必修课程是不够的。普通高校开设选修课程有其必要性。普通高校课程计划规定,开设高校生物学选修课程,这是高校学习理科的学生必选的课程。新编高校生物学教学要求,规定了高校生物学选修课程的教学内容,侧重于生物科学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密切关系的生物知识,包括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光合采光系数和生物固氮、发酵工程、酶工程、细胞与细胞工程、遗传与基因工程、人与生物圈等内容。生物学任选课程,因地、因校、因时而不同。一般来说,学术性方面的内容可以包括生物科学史、生物科学新成就、生物工程简介等;技术性方面的内容可以包括食用菌栽培、植物组织培养、花卉的栽培和管理等。高校生物学任选课程,除了单科性的以外,还可以开设具有综合理科性质的课程,如环境保护、人口教育等。

3.立足课程实际及要求,提升高校生物教学实效的对策

新时期高校生物教学应提高大学生的生物科学意识,培养其自觉维护自然生态发展,并敢于同那些破坏、违背那些破坏、违背良好自然生态形成、发展的想法、行为进行斗争。通过培养大学生综合生物科学素质,为培养相关高尖端人才打下基础。从这个观点出发,高校生物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的综合知识为主要目的。在高校生物教学中,教师须立足生物学课程及其相关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综合生物素质为目标,想方设法提高教学实效。笔者认为,在高校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下方面:

其一,教师须重视研究教材。教学内容的安排、优化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可行、有效的教学方案,进而循序渐进地,按部就班地实施性教学大纲和要求,而不是面面俱到,无所重点。通过制定大纲,使其层次有别、重点突出。而针对一些知识基础弱,学习劲头差,动力不够的学生,教师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使他们的知识做到由浅人深,使其生物学知识慢慢系统化、专业化。正确处理好大学生生物学结构与其基础知识的关系。教材是系统知识的承载工具,教师应了解教材纲领,吃透教材的内容、领悟教材的精神。在高校生物教学中,教师既要高屋建瓴,又要细致入微的握生物教材。教师除了研究自己所教高校生物教材,同时还应把握整个高校阶段的生物教材;知晓高校阶段生物课程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和内容,每一个阶段的知识要求是什么,那些能力需要得到提高、培养,等等。这为教师搞好教学打好基础,作好准备,使教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促进教学。

其二,加强实验课的学习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生物学是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学科,其发展快、技术新。在高校生物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研究,增强对理论的认知、研究,也应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育,提高学生的能力素养。因为高校生物学包括动态生物学、机能生物学、叙述性生物学等,其内容复杂、抽象,包括化学反应式、物质分子、元素符号、基因信息的表达与储存、能量多少等对机体细胞功能的影响。为此,在生物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实验课以增强学生的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的技能。一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生物实验,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而对于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或复杂的理论,可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呈现知识,以促进学生深入领会。另一方面,教师需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准备,阅读相关实验教材,认真做好实验。让学生在亲自生物实验的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

其三,注重在知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高校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较少,其生物方面的基础知识主要是学生在高中三年开设生物课。因此,如果教师还是因循守旧,按照单一的粉笔、黑板讲授,难以提高教学质量。而这种不注重学生基础,用传统、单一的教學方法传授知识,必然会给学生学习生物带来困难,使学生对生物学失去兴趣。教师进步一点的做法是: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培育、补充,把现代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成果运用于教学。在教学中可增强教学的丰富性,例如,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可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呈现出来,也可用最新的相关科技成果、发明创造等展现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清教学内容主次,有侧重点、有秩序的进行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处理好理解与记忆的关系,教学中插入图表、案例、数据等,增强教学的丰富性、实效性,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其四,教师须重视利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中,教师可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种媒体直观教学是新时期的教学要求。在高校生物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种媒体如录像视频、课件、实物等进行教学。而计算机教学集声、像、图、文的综合表现功能。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延展了知识的深度、广度,拓宽了学生的视野、眼界,减少时空对学生思维的束缚、干扰,增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教学中,教师可做一些课堂生物游戏、调查、竞赛等,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生物知识。在备课时,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相关课外知识的拓展和培育,如在讲生态环境时,可开展生物圈的专题讲座,观看拒绝毒品的宣传片等。这既丰富学生知识,又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教学理念的中心。除了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外,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也是极为必要的。

综上,高校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生物学课程将逐渐多样化,与之相应的各种各类生物学教学要求和生物学教材也将编制完成,体现出生物学教材的多样化。作为科任教师,要让学生有学习方向感,并在学习过程中明确目标、责任,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促进高校生物课程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周宜君、高飞等:以人为本加强高校生物类实验室安全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年第35期.

[2]郭骞欢、刘学春等:以实践教学促进高素质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6年第4期.

[3]戴汝潜、张固:实用教学新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简介:杨卫诚(1981—),男,仡佬族,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喀斯特洞穴动物学、昆虫分类学、生态学的教学研究。

推荐访问: 管见 实效 生物学 提升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