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牡丹江地区肉牛肝胆寄生虫的调查

牡丹江地区肉牛肝胆寄生虫的调查

时间:2022-04-12 10:18:28 浏览次数:

中图分类号:S851.3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0)05-0022-01

近年来,牡丹江地区肉牛养殖发展很快,特别是皓月集团进驻牡丹江以来更是带动了肉牛业的快速发展。在肉牛改良和和大型屠宰企业的带动下,肉牛已经成为我市养殖业中的重要产业。我省畜禽寄生虫区系调查协作组于1979年对我区的宁安市、穆棱市的牛羊进行了寄生虫区系调查。20多年来我市再未进行过系统调查。为了摸清本地区肉牛肝胆内寄生虫的感染情况,为寄生虫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减少由寄生虫病带来的经济损失,笔者于2009年6~7月份和11月份分别对肉牛肝胆内寄生虫进行了区系调查。

1调查方法

1.1动物来源

被检动物来自牡丹江市兴隆屠宰场的待宰牛。其中2007年6~7月牛101头,来源于6个县(区市)16个乡(镇)。2007年11月份牛104头,来源于6个县(市、区)19个乡(镇)。以上动物均为一岁龄以上供屠宰的成年肉牛。

1.2检查方法

(1)器官采集:动物屠宰后采取肝脏和胆囊。结扎胆管后装入塑料袋。贮存于冰箱内待检。

(2)虫卵及虫体搜集。

(3)胆汁解冻后倾入平盘内,用生理盐水冲洗胆囊,搜集虫体并计数。盐酸卡红染色装片,镜检。

(4)用离心沉淀法(2 500r/min离心2min)搜集虫卵,镜检。

1.3判定标准

(1)以检出虫卵和虫体作为感染阳性。

(2)双腔吸虫的感染强度以虫体阳性为准(即无虫体的虫卵阳性者,不参与统计)。

2调查结果

(1)本次调查共检出吸虫2种,即片形科片形属的肝片形吸虫(Fasciola hepatica)、双腔科双腔属中华双腔吸虫(Dicrocoetium Chinsis)和枝双腔吸虫(D. dendretecum)(即矛形双腔吸虫)。调查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看出,牡丹江地区肉牛肝胆部位主要感染的寄生虫为肝片吸虫和双腔吸虫两种,并且在受检各市县分布较普遍。其中双腔吸虫的感染率比较高,虫卵感染率6~7月份平均为36.5%,11月份平均为21.0%,虫体阳性率6~7月份平均为15.5%,11月份平均为15.5%,说明牡丹江地区肉牛肝胆内寄生虫主要以双腔吸虫为主,而枝双腔吸虫过去仅在嫩江县发现过,这次在我省东南部地区又被检出,预示该虫种在我省其他地区分布可能也较普遍。

3小结与讨论

(1)11月份肝片吸虫和双腔吸虫虫卵的感染率低于6~7月份感染率。分析原因如下,8~9月份是肝片吸虫和双腔吸虫的感染高峰期。在终末宿主体内,肝片吸虫囊蚴发育到成虫需2~3个月,双腔吸虫为72~85d。11月份检出的成虫及虫卵基本是跨年度感染所致。由于跨年感染的虫体不断排出,当年感染的虫体仅有少量成熟,所以11月份检测的感染率低于6~7月份。

(2)虽然两种吸虫的感染率较高,但多数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容易被忽视,但其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如生长发育受阻、产奶量和产肉量下降等,导致间接的经济损失。1980年后各县(市)在省、地畜牧局领导下,曾经开展家畜寄生虫药物防制工作,效果较好。这次调查显示牛羊肝片吸虫、双腔吸虫不但分布普遍而且感染强度高,应引起广大养殖户、行业管理部门的足够重视,应采取措施加强家畜寄生虫防制,保护家畜健康,减少寄生虫引起的间接损失,提高养殖效益。

(3)目前,兽药市场上流通的驱虫药物主要成分多为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这样就容易给养殖户造成驱虫误区,以为只要驱虫了就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殊不知,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属于窄谱驱虫药物,对线虫和体表寄生虫有很好的驱杀效果,而对绦虫、吸虫则无明显的作用。因此,应指导养殖户在选择驱虫药物的时候,选择一些广谱低毒的驱虫药物,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驱虫效果。

推荐访问: 牡丹江 肉牛 肝胆 寄生虫 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