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时间:2022-05-07 13:25:03 浏览次数:

zoޛ)j香۲^M|^x4//vvv	۲۲۲zm}v^4oP提升此类患儿的诊断效果做出参考。现将内容展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此1年时间段内收治的疑似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54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男25例,女29例,年龄范围1-12岁,平均年龄为(6.84±2.15)岁,平均病程为(4.12±1.15)d。所有患儿家属均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将研究内容审核完毕,允许开展。

1.2研究方法

所有疑似患儿入院后,均对其采取血常规检验与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抽取患儿清晨空腹静脉血2ml,置入EDTA-K2抗凝管中,摇匀后冷藏。其后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检验样本进行分析检查,详细记录样本中WBC含量以及WBC类型情况。其后将检验样本置入全自动特定蛋白仪中进行检验,详细记录检验结果中全血C反应蛋白含量。分别比对血常规检验结果、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结果以及联合检验结果。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观察分析检查结束后3种检验方法的检出率、灵敏度、特異度情况。血常规检验根据白细胞(WBC)数量进行诊断。若检查结果中WBC数量>13.00×109/L,则表示检查结果为阳性,即可能患有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反之则为阴性;全血C反应蛋白检查结果根据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诊断。若检查结果中C反应蛋白水平>3mg/L,则表示检查结果为阳性,即可能患有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反之则为阴性。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将全部使用SPSS23.0软件完成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使用χ2进行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进行表示,若P<0.05则表示结果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病理学检验后可知,共47例患有细菌性感染性疾病,7例未患有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将3种检查结果的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互相比对,结果显示,血常规检验、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检出率、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均较联合检验更低,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

3 讨论

由于儿科患儿自身免疫能力较弱,因此在患病后需要尽早确诊,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避免病情不断发展影响患儿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3]。临床较常采用血常规检验与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进行疾病诊断。血常规将通过抽取患儿清晨空腹静脉血作为检验样本,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完成对其成分的检验,并通过患儿样本内WBC水平进行疾病诊断[4]。而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则是通过全自动特定蛋白仪对患儿样本进行检验,并通过分析样本中C反应蛋白数量进行疾病诊断。当人体患病后,自身免疫系统将产生各类物质进行病原微生物的杀灭,其中包括WBV、C反应蛋白等,因此当人体内此类物质浓度上升时,即可证明已患有疾病。通过将两种检验方法联合应用,即可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提升检验准确率[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单一检查方法的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均较联合检验更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于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疑似患儿采用血常规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可显著提升疾病检出率,提高灵敏度与特异度,是一种有较高实际应用价值检查方法。

综上所述,对于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可采用血常规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进行检验,整体检验灵敏度、检出率及特异度均较高,是一种有较高实际诊断价值的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 徐璇.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32):186-188.

[2] 景静,董行波.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体会[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12):167-170.

[3] 宋晓晶.血常规与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4):135-136.

[4] 单新洁,祁晓婷,王丽.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对小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J].当代医学,2019,25(21):61-63.

[5] 陈恒.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白细胞计数检测法在诊断小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3):162-164.

推荐访问: 儿科 性疾病 蛋白 细菌性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