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疾病感知问卷中文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适用性和信效度分析

疾病感知问卷中文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适用性和信效度分析

时间:2022-04-14 09:46:37 浏览次数:

【摘 要】 目的:探讨修订的疾病感知问卷(IPQ-R)中文版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适用性,并分析其信效度。方法:按量表翻译程序将IPQ-R译成中文,方便选取118名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进行IPQ-R中文版的测量,同时运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初步评价情绪状态。选取32名患者于初评后1个月重复测量。结果:IPQ-R中文版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6 - 0.92;1个月的重测信度略低,为0.35-0.61;与焦虑评分相关明显(r=0.049-0.384, P<0.05)。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了7个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各条目负荷范围为0.42-0.88,累积贡献率为60.75%,能够合理解释问卷的结构。结论:IPQ-R中文版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关键词】 疾病感知问卷;心肌梗死;信度;效度;心理测量学

中图分类号:R395.6、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7)012-00822-04

The Applicability,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Revised 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 in 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SONG Li1,HU Da-Yi2,YANG Jin-Gang1,et al.

1 Center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Affiliated Tongren Hospital of Capital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 Beijing 100730

2 Heart Center, People"s Hospital of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3 Peking University Institute ofMental Health,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troduce the Revised 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 (IPQ-R) into China, and examine i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Methods:After translating IPQ-R into Chinese, use IPQ-R and HADS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to assess the 118 patients with 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 and 32 patients among them were re-evaluated 1 month later.Results: Cronbach alpha for internal consistenc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IPQ-R ranged from 0.66-0.92, the test-retest reliability was little lower and ranged from 0.35-0.61.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PQ-R and HADS were 0.049-0.384.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got seven factors, which could explain 60.75% of the variance.Conclusion:The Chinese version of IPQ-R has acceptabl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d can be used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

【Key words】 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liability; validity; psychometrics study

疾病感知(Illness perception)是患者利用以往的疾病知识经验来分析解释当前的症状(或疾病)的过程。其理论基础是上世纪80年代Leventhal等创立的疾病自我调节理论[1]。过去30多年,西方学者通过对各种急慢性疾病患者的大量研究表明,疾病感知决定患者面临健康威胁或疾病时的应对行为(包括就医行为和治疗依从等),从而直接或间接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2]。Jayne等[3]通过与中国移民中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访谈,发现疾病自我调节理论也符合华人文化。Weinman等[4]于1996年根据疾病感知理论编制了疾病感知问卷(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IPQ)。Moss-morris等[5]于2002年对其进行修订形成IPQ-R。该问卷已被译成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多种版本,广泛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的研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6-8]。目前国内尚未见IPQ-R应用及信效度研究的报告。笔者在征得原问卷作者同意后对该问卷进行了翻译,并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中进行了IPQ-R中文版的初步测试。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翻译IPQ-R的主要目的是探讨疾病感知是否与AMI患者的延误就医相关。方便选取北京市三甲医院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患者118名。入选标准:(1)符合STEMI诊断标准,发病后24小时内入院;(2)生命体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Killip分级≤2级;(3)小学及以上受教育程度;(4)无认知及交流障碍;(5)签署知情同意。完成问卷者104名(88%),其中男91例(87.5%),女13例(12.5%),年龄33~77岁,平均58 ± 10 岁,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者占52%。平均住院日13 ± 5天。未完成问卷原因依次是:家属认为影响患者休息中途拒绝,因探视而中止,患者感觉不适或累了。选取32名患者(男27名,女5名)于1个月后进行复测,共收回有效问卷29份(91%)。

1.2工具 

1.2.1 疾病感知问卷修定版(IPQ-R)[4]分三部分,共70个条目:第一部分为症状识别维度,包含14个基本症状,认为与疾病相关的症状条目累加记分作为症状感知分数,分数越高表明感知的症状越多。第二部分共38个条目,分为7个维度:病程(急慢性)(条目1-5和18)、周期性(条目29-32)、后果(条目6-11)、个人控制(条目12-17)、治疗控制(条目19-23)、疾病一致性(条目24-28)及情感陈述(条目33-38)。第三部分为病因维度,共18个条目。第二、三部分各条目均为Likert式5级评分,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其中13个条目为反向记分。各维度总分除以条目数即为该维度得分。病因维度各条目间彼此独立,不作累加记分。在8个病种711例患者中的研究[5]表明,该问卷内部一致性在0.79-0.89之间,并具有很好的平行效度、区分效度、结构效度及预测效度,在慢性稳定性疾病中也具有可接受的重测信度。根据原问卷作者建议,笔者进行了如下修订:症状识别维度中省去体重减轻、眼痛等与心脏病发作无关的7个条目,加入胸痛、气短等14个心脏特异症状;病因维度省去事故或外伤、过去的不良治疗2个条目,加入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或超重及缺乏运动5个条目,使问卷更具适用性,最后总计80个条目。

1.2.2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9] 共14个条目,7条评定焦虑,7条评定抑郁,主要用于综合医院病人中焦虑和抑郁情绪的筛查[9]。已有研究者证实其在我国患者中应用时具有理想的信效度[10]。

1.3量表的翻译及回译 经原作者同意后,由第一、三作者对IPQ-R进行独立初译,经讨论达成一致后形成初译稿。经反复校对后,由具有经验的英语系老师回译,并反复斟酌、修改。在10名患者中试用,依据发现的问题又进行了部分修改,形成终译稿。

1.4调查方法 在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研究人员使用统一指导语进行调查,所有问卷均在患者入院1周内完成。因此期患者多在卧床或因光线及视力问题,绝大多数问卷由研究者逐条询问并记录,完成问卷约需20-30分钟。从中选取32名患者,于1个月后重测(问卷装在贴好邮票的信封内),至答卷前1日电话提醒并嘱答完后及时寄回。31名患者如期寄回, 2份因答卷不完整视为无效。

1.5统计方法 进行配对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

2结果

2.1信度分析

表1显示除个人控制维度Cronbach α系数为0.66外,其余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均大于0.70,表明同一维度的条目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症状识别及病因维度的评分特点不适合作内部一致性检验。

因处于急性期,考虑到患者及家属的可接受性,未在2周内进行重复测试,而是选择在1月后重测(省去病因维度)。如表2所示,重测信度为0.38~0.61。其中症状识别及疾病一致性两个维度信度偏低,分别为0.38及0.45。比较两个时间点的评分发现,症状识别、病程(急慢性)及情感陈述维度的评分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即1个月后,患者感知的症状明显减少,病程感知趋于慢性化,而情感痛苦却有所增加。

2.2效度分析 以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分为效标效度。表3显示除症状识别外,其余各维度评分均与HADS的焦虑评分间呈一定程度的相关,相关系数为-0.049~0.384,其中正性感知(两个控制及疾病一致性维度)评分与焦虑评分呈负相关,而负性感知(如病程、后果维度等)评分与焦虑评分呈正相关。各维度与抑郁评分均不相关。

对问卷第二部分进行Bartlett检验,Bartlett值=2233,P<0.001,KMO=0.66,故适合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法,经25次迭代收敛,得到特征根大于1的因素7个,与原问卷基本一致,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0.75%。各条目负荷均大于0.4。与原问卷比较,后果维度中条目11移到了情感陈述维度,个人控制维度中条目17移到了治疗控制维度,负荷为0.56,而在原维度中的负荷为0.53。可见,因素分析结果与原问卷的结构构想基本一致(见表4)。

2.3 患者对IPQ-R症状识别维度与病因维度的评定结果

患者平均感知到5±3个心脏相关症状,一半患者感知到5个以上症状。常见症状依次是:出冷汗(80.6%)、胸痛(79.6%)、乏力(68.9%)、胸闷气短(40.8%)、恶心或呕吐(40.0%)。少见症状为:打嗝(8.7%)、头痛(6.8%)、发冷(3.4%)、发热(3.9%)、腹泻、腹胀或排气、排便感(3.9%)。46%的患者认为所经历症状与心脏病相关。感知的病因依次是:饮食习惯不良(70.2%)、衰老(55.3%)、吸烟(54.2%)、过劳(51.5%)、缺乏运动(50.7%)、压力大或紧张(48.6%)、环境污染(47.7%)及遗传(46.2%)。值得一提的是,为数不少的患者(17.9%)认为发病纯属偶然或运气不好。

3讨论

3.1 信度评定

本研究结果表明,IPQ-R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虽个人控制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略低,但仍可接受。国外研究[7]也发现个人控制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低于其他维度,这一问题值得研究者关注。

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中重测信度略低,间隔1个月后3个维度的分值出现了明显变化。疾病自我调节理论认为,疾病感知是动态的,随病情进展及治疗反应而发生改变。此外,多种心理、社会及经济因素也对其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对于AMI患者疾病感知随时间而改变是自然的。国外研究[4,5]也表明急性疾病的重测信度低于慢性稳定性疾病。此外,本研究中重测信度低的可能原因还有:1.重测间隔稍长,考虑到可行性,间隔了1个月;2.答卷方式不同,住院期间因种种原因,多由调查者逐条询问,而重测问卷则由患者独立完成。有研究表明[11],答卷方式不同有可能造成一定的结果偏差。另外,1月后的情感陈述维度评分与基线相比明显增加,考虑可能与东西方的社会文化差异有关,如东方人的含蓄内敛可能导致患者不愿在医生面前流露自己的消极情绪,因此基线评分偏低,其他原因还需进一步分析。

本研究同时应用HADS初步评估了患者的情绪状态。结果表明,疾病感知各维度评分与焦虑评分间相关性良好,提示该问卷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与抑郁评分无明显相关,可能与AMI患者在发病1周内更易产生焦虑情绪有关[12]。

3.2 效度评定 因素分析结果与国外研究基本一致[6]。提取的7个因子正是IPQ-R问卷第二部分的7个维度,累积贡献率为60.75%,能够合理解释问卷结构。各因子包含的条目与原问卷略有差异:两个未经修改的条目发生了漂移。后果维度中条目11“我的病给我周围的人造成了很多困难”移到了情感陈述维度中,可能是东西方文化传统差异导致。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国内患者住院后,尤其危重症患者,多是其配偶及子女暂时放下自己的事情甚至工作和学业,全身心照顾患者。有些患者在得到过多关爱后,反而会产生一定的内疚感,觉得自己成了负担。因此使这一社会后果蒙上了一定感情色彩而移到情感陈述维度。此外,个人控制维度中条目17移到了治疗控制维度。这似乎也容易解释:在IPQ问卷中,个人控制维度与治疗控制维度原是一体,正是因素分析时发现可将其分为两部分,故Moss-morris在对问卷进行修订时将两者分开,但主成分分析中也发现,个人控制维度中有2个条目在两个控制维度中的负荷接近,分别为0.51及0.50,表明两个控制维度间仍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叠。很显然,在这一领域还需要更多的工作来揭示控制信念的复杂性。

3.3 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虽证明了IPQ-R在AMI患者中具有较好的信效度,但因样本量较小,所以因素分析结果与国外的大样本研究略有差异;此外,由于重测间隔较长及答卷方式差异等因素,导致重测信度略低,在今后研究中应予注意。另外,国外研究[5,7]还证实IPQ-R具有很好的预测效度,将在后续研究中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致谢:感谢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王希林教授在研究中给予的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Leventhal H, Leventhal EA, Contrada RJ. Self-regulation, health, and behaviour: a perceptual-cognitive approach.Psyclol Health,1998,13:717-733.

2 Hagger MS, Orbell S.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the common-sense model of illness representations. Psychol Health, 2003,18(2):141-184. 

3 Jayne RL, Rankin SH. Application of Leventhal"s self-regulation model to Chinese immigra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J Nurs Scholarsh,2001,33(1):53-59.

4 Weinman J, Petrie KJ, Moss-morris R, et al. the 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 a new method for assessing the cognitive representation of illness. Psychol Health,1996,11:431-440.

5 Moss-morris R, Weinman J, Petrie KJ,et al. The revised 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 (IPQ-R). Psychol Health, 2002,17(1):1-16.

6 Anna-Mari A, Heijmans M, Weinman J,et al. Illness perceptions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ociodemographic, illness-related, and psychosocial correlates. J Psychosomat Res, 2005,58: 393-402.

7 Lobban F, Barrowclough C, Jones S. Assessing cognitive representation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 1.The 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 for schizophrenia. Br J Clin Psychol, 2005,44:147-162.

8 Hagger MS,Orbell S. A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the revised 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 (IPQ-R) in a cervical screening context. Psychol Health, 2005, 20(2): 161-173.

9 汤毓华.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见: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223-226.

10 郑磊磊, 王也玲, 李惠春.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在综合性医院中的应用. 上海精神医学,2003,15(5): 264-266.

11 Aiken LR. Psychological Testing and Assessment.6th ed. Allyn and Bacon, Inc,1988.

12 宁淑娥, 李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焦虑情绪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5): 417-418.责任编辑:石川

2007-03-07收稿,2007-07-10修回

推荐访问: 心肌梗死 适用性 感知 问卷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