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高校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高校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时间:2022-04-11 09:28:32 浏览次数:

【摘 要】本文通过对陕西省部分高校交叉学科的现状进行调查,提出只有明确交叉学科培养目标、创建新的课程体系、创造“学术特区”、改革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制订交叉学科考核评价指标等五个原则,才能促进交叉学科发展,培养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交叉学科 人才培养 陕西高校 培养机制

本文是2010年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项目部分研究成果,立项号:SGH10072。

陕西省高校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现状调查

1.问卷调查方式与对象

本调查选取了西安市四所高校(分别为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体育学院、西安翻译学院)中的交叉学科专业教师为具体研究对象,在调查中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问卷57份,回收率95%,有效问卷56份。调查问卷主要从学校、院系、个人以及交叉学科建设等方面了解情况,从政策、管理、个人能力、政策扶持、课程设置等角度提出问题。有效样本所在的学校与学科分布如表1。

2.交叉学科教学与研究人员基本构成研究

通过对调查问卷中人员基本信息结果的分析,受访的男教师32人,占样本总数的57%,受访的女教师24人,占样本总数的占43%。从受访对象的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的教师共18人,占32%,35~50岁的教师共34人,占61%,50岁以上教师共4人,占7%。因此,从受访对象的年龄结构来看,中青年教师占了交叉学科教师主体部分。

从受访者的职称结构来看,受访的56人中初级职称的有3人,占5%;中级职称的有18人,占32%;副高职称的有23人,占42%;正高职称的有12人,占21%。

从受访者的学历结构看,受访者中绝大部分学历是博士,有34人,占61%;硕士学历和本科学历各占34%和5%。从这一数据来看,交叉学科教师群体普遍学历层次高,其中所调研的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80%以上的教师有在国外留学的经历。

从受访者的学科背景来看,单一学科背景有46人,占82%;跨两个学科有8人,占15%,跨多个学科的有2人,占3%。从这一数据来看,交叉学科绝大部分教师学科知识结构较为单一,不能较好满足交叉学科发展需要。

3.交叉学科师资队伍现状的调查

问卷显示,被调查人员中认为“交叉学科教学团队由不同专业、知识结构的人构成”“非常有必要” 、“有必要”的各占66%和32%,合计达98%;认为“学术背景能胜任目前的交叉学科教学或研究工作”“完全可以”占8%,“可以”和“勉强可以”的各占52%和21%。这一调查数据说明,交叉学科教师普遍认同多学科背景对交叉学科发展及自身能力的提升有积极的意义。

4.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查

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共同认识是凝聚学科力量、保证学科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结果显示,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认识”“非常清楚”的占17%,“了解一些”和“不太清楚”的各占64%和12%;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制订”认为“ 非常合理”的占7%,“合理”的占37%,“基本合理”的占34%,“不太合理”的占18%,非常不合理的占4%;“认为制订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应考虑的因素中,“学校发展决策”和“教学效果反馈”排在前两位这一调查结果表明,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加大交叉学科教师参与人才培养目标制订的工作。

5.学校对交叉学科建设情况研究

首先,认为学校为交叉学科发展或建设制订了有效的激励机制的占16%,“基本没有”和“无”的各占33%和37%,“不清楚”的占14%。这说明学校对交叉学科建设的政策与措施仍有待完善和落实。

其次,学校有“不同知识背景的专家定期为本专业进行专门的指导”的占9%,“没有”的占83%。认为促进交叉学科发展的科研经费非常充足的占4%,认为投入较充足的占47%,认为不充足的占34%,认为不充足的占15%。学校建立了交叉学科研究中心、研究所或实验室的占27%,没有的占63%,不清楚的占10%。在鼓励和资助教师学习新学科和新领域知识“完全符合”的占12%,“基本符合”的占36%,“符合”的占34%,“完全不符合”的占18%。在注重新的学科团队培养或发展交叉学科团队“完全符合”的占17%,“基本符合”的占43%,“符合”的占38%,“完全不符合”占2%。这一些调查结果说明,交叉学科建设还没有形成合理的投入和政策机制,这制约了交叉学科的持续良性的发展。

6.结论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交叉学科师资队伍普遍学历和职称水平较高,但学科背景较为单一,知识面较窄,能够担当起交叉学科计划组织者和实施者的领军人较为欠缺。(2)交叉学科培养目标定位模糊,部分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目标认识不足。(3)各项制度不健全或无法有效实施,无法保障交叉学科建设正常进行。(4)交叉学科建设缺少外部环境支撑,如资金设备支持、考核评价体系建设缺失等问题。

陕西省高校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保障体系研究

1.明确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目标

交叉学科培养人才,就是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打破传统学科专业之间的壁垒,强调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有机联系。因此交叉学科培养人才的目标应该是:培养有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掌握多学科知识体系,并能综合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自我发展、自我创业、创新能力的人才。

2.打破学科壁垒,为交叉学科探索新的培养体系

应在教学方法上有所革新,比如采取讨论课、活动课和实践课相结合,鼓励以课题小组、对外合作、讲座等形式进行授课或学习,允许跨专业选课。像英国大学在原单一学院基础上组成的跨学科群教学研究机构,开设大量综合课程,使学生受到更加宽阔的、全面的教育。①最后,针对院校不同学科设置和学科特点采取不同培养计划。根据学科交叉建设理论,普通高校可采取以下五种模式构建交叉学科培养体系,一是研究课题模式,二是研究中心(所)模式,三是学位点模式,四是交叉学科系模式,五是交叉学科群模式。②

3.为交叉学科建立教学研究“特区”,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目前我国一些高校也建立了旨在促进各学科交流、高级人才引进、前沿科学研究的“学术特区”。“学术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实行与国际接轨的先进管理模式,在人事、财务、科研、人才培养、行政管理等方面保持相对独立,其各项工作直接对学校负责。”③如西安交大的“学术特区”——前沿院是一所涵盖物理、化学、生物、生命科学、基础医学、材料科学等多门基础学科领域的大型综合性研究机构。

4.改革创新教师人事管理制度

第一,加强教师交叉学科知识储备。教师始终是交叉学科培养人才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他们没有丰富的交叉学科知识、先进的科研思想和高水平的科研能力,是无法让交叉学科培养人才得到高水平发展。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从调查情况来看,既懂体育,又有相关学科知识背景的教师数量太少,那么在教学中就会形成“两张皮”的情况。

第二,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和交流机制。高校应消除院系组织壁垒,打破人才单位所有制,教学科研人员可以来自不同的院系甚至是其他院校或科研单位,以制度作保障,让老师安心进行交叉学科研究和教学。同时,不同专业教师可以利用学术交流、开座谈会、组建不同领域的老师共同参与的新团队等方式,加大教师交叉学科研究的密度,并提升他们交叉学科研究的水平。

5.探索建立适应交叉学科的考核评价体系

我国高校专业考核评估体系一般由专业指导思想、师资队伍、教学基本建设(条件)、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并结合了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考虑到不同学科的差异性,教育部评估指标针对不同学科制订了特色指标项。但交叉学科涉及两个及以上学科,其评价指标如何确立,必须考虑到评价对象的复杂性和差异性,建设弹性的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遵循科学研究的自然规律,为交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④

注释:

①李兴业.美英法日高校跨学科教育与人才培养探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4,(5):74.

②韩新君,张泳.高校体育交叉学科的设置—基于非传统体育院系的探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75-76.

③史俊斌.“学术特区”的锋芒[N].科技日报, 2012-5-6.

④郑文涛.高等学校交叉学科建设-现实困境与对策选择[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9,(2):20-25.

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体育传媒系新闻教研室 陕西西安

推荐访问: 人才培养 交叉 学科 机制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