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提升生命观念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

提升生命观念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

时间:2022-04-06 08:38:17 浏览次数:

摘 要:生命观念是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生物的相互关系和特征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经过证实后的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者解释生物学相关事件和现象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可从解决问题、分析教材实例、学习基本概念和引入熟知的生活经验入手来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是指在观察到生命现象和了解其相互关系和特征后形成的对生命总的认识或者看法。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生物知识来培养学生的素养水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能在这些观念的引领下自主探究生命活动的规律,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生命现象,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知识为载体,在学习不同知识的过程中创设不同的情境,有针对性地来提升学生生命观念的核心素养,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在解决问题中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观

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是一切生物体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多渗透一些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通过设计问题情境的方式,让学生自己领悟一些观点。如通过创设如下表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时领悟到这样的事实:对生物界的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而言,细胞有什么样的结构,就会体现什么样的功能,并认同一定的结构必然对应一定的功能,任何功能都需要建立在特定的结构基础上。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并能在这个观念的指导下,认识生命世界的奇妙,解释一些微观的生命活动现象,如线粒体外膜平展,内膜向内腔折叠,结合线粒体作为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分析内膜折叠的意义;叶绿体内有许多的类囊体,1克的菠菜叶片中类囊体的总面积竟然达到60平方米左右,结合叶绿体光反应的场所分析类囊体存在的意义;通过分析这些细胞器的结构特点与它们各自功能的关系,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感悟自然界中生命现象的复杂神奇,产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怀。

二、利用教材实例形成进化与适应观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一定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素材,课本有些图片和资料实例就是很好的素材。如在学习现代进化理论时,目标之一是让学生理解进化的实质是通过环境的选择作用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進而形成进化与适应观。此目标可通过对教材中桦尺蠖的体色与环境的关系的分析来达成。19世纪中叶以前,环境未被污染时,树干为白色,浅色体色是常见类型;到了20世纪中叶,随着工业发展,污染加剧,工厂排出的煤烟将树皮熏成了黑褐色,深色体色成为常见类型。学生们依据资料和图片分析常见体色发生变化的原因。通过分析对比,学生可以得出常见体色朝哪个方向改变是由环境决定的。环境的选择决定了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方向,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未污染时浅色个体更适应环境,容易生存下来,污染后深色体色更适应环境,容易生存下来。由此理解自然界中的生物存在着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认同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不断进化发展的,进化是适应的相对表现。

三、利用教材基本概念形成物质与能量观

在细胞中物质变化与能量代谢并不是两个独立的过程,物质的合成与分解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储存和释放。在学习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光合作用时,注意一些观念的渗透;如学习课本中科学家的光合作用探究历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坚持不懈的科研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在探究历程的基础上可以较容易地得出光合作用的概念(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和方程式CO2+H2O→(CH2O)+O2。在此概念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此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明确在合成物质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固定、转化和储存,引导学生在学习光合作用概念的基础上初步形成物质和能量观,并能提升到用物质和能量观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也不是孤立的,可以此作为知识的载体来培育学生物质与能量观。以碳循环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无机环境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是伴随着能量的固定和储存,生物群落中的碳返还无机环境伴随着能量的释放。物质和能量二者彼此依存,不可分割。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流动沿着营养结构进行;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利用;生态系统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才能把各种组成成分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四、利用熟知的生活经验形成稳态与平衡观

正常的机体是一个处于稳态与平衡的系统,人的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网络调节机制下,机体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分工来实现的。无论是理化性质还是组成成分遭到破坏时,这个系统都会失衡。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列举一些生活经验来提升学生的稳态与平衡观。如日常饮食中如果缺钙,就会导致血液中血钙过低,出现手脚抽筋的现象;血钙过高就会出现肌无力的现象。利用产热和散热的平衡机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在体温调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为何在寒冷环境中,有时我们穿了很厚的衣服还是会冷,在炎热的夏季,穿短袖还是会流汗,从而形成机体本身的各项指标都应处于稳态和平衡中的观念。明确机体只有保持稳态和平衡,才能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形成稳态与平衡观。

生命观念的最高素养水平要求:感悟生活,让学生体验到基于生命观念的素养能够指导和解决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并能识别和揭露一些虚假广告宣传和无科学依据的谣言的传播,健康快乐地生活。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会,通过观察、调查、采集等方式提升生命观念,培养他们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组织学生对校园植物进行识别、统计、归类,观察记录它们的生长繁殖情况,对一年生草本植物和多年生灌木的形态特征进行记录分析,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调查学校周边的河区污染情况,指出河流这个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以及造成污染引起平衡失调的原因,做出分析,形成报告,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生命观念,并能向当地居民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生命观念的形成,又要引导学生利用生命观念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通过树立生命观念,学生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感受到生命的复杂、神奇,领悟生命活动与生物世界的神奇之处,由此萌发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怀,认同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对人类生存的环境更加珍惜和热爱。如何体现生物科的育人价值,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良好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姚国平.谈生物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取向[J].生物学教学,2012(6):22-23.

[2]林海燕,严晓松.高中生物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生物教学,2017(9):25-27.

推荐访问: 素养 教学实践 观念 提升 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