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9例分析

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9例分析

时间:2022-04-03 10:13:46 浏览次数:

【摘 要】目的:评价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经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3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非根治性手术,术后联合米非司酮治疗3~6个月,随访6~36个月,36例患者缓解,缓解率92%(36/39),3例复发,复发率7.6%(3/39);1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中8例妊娠,其中1例宫外孕,正常妊娠率43.7%(7/16)。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明显,可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受孕率。

【关键词】腹腔镜;米非司酮;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一般仅见于生育年龄妇女,虽为良性病变,却有类似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其常见种植部位是盆腔脏器和腹膜,又以侵犯卵巢者最常见。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易复发的进行性和慢性活动性疾病,且有年轻化趋势,常合并不孕。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广泛开展,现国内外已公认腹腔镜是诊断内异症的标准,但其复发率较高,5年内需要再次手术的可能性为36%。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应用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3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一般情况

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非根治性腹腔镜手术,术后病理证实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9例,年龄22~41岁,平均31.5岁,其中合并不孕16例。按照美国生殖协会修订的标准分期:Ⅰ期6例,Ⅱ期9例,Ⅲ期17例,Ⅳ期7例。

1.2 手术方法

所以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腹腔镜常规进腹后,镜下仔细探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部位及与周围器官的粘连程度,子宫大小,双侧输卵管的外形,以及盆腔腹膜受累的程度。选用以下术式:①盆腔异位病灶电灼术:对盆腔腹膜微小异位病灶行烧灼术。②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性剥除术:可先行囊肿穿刺抽净囊液,并将囊壁完整剥除,电凝止血。③盆腔粘连松解术:盆腔粘连者行盆腔粘连松解术,并电凝止血。④输卵管通液术:合并不孕者术中同时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溶液行输卵管通液术。

1.3 术中及术后用药

术中使用透明质酸钠涂抹在手术创面,预防术后再次粘连,米非司酮术后1周开始服用,每日1次,每次25mg,连续3~6月,用药期间定期复查肝功能。

1.4 评价指标

于术后随访,每月1次。内容包括4项:询问痛经、不规则腹痛、性交痛和月经紊乱等自觉症状,且行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4项指标中全部消失或改善为有效;仅有1~2项指标消失或2~3项指标改善为基本有效;无明显改善为无效;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或B超监测有盆腔包块者为复发。对合并不孕症患者观察术后和停药后的受孕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

2.1 手术及用药情况

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30例行卵巢异位囊肿剥除加盆腔粘连松解术,24例行盆腔异位病灶电灼术。16例不孕症患者均在术中行输卵管通液术。所有患者均肉眼可见病灶在腹腔镜下彻底处理,盆腔及器官间的粘连全部松解。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23例环患者术后服用米非司酮3个月,16例患者术后服用米非司酮6个月。

2.2 治疗效果及复发

39例患者随访6~36个月,了解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定期复查彩超及妇科检查。36例缓解,缓解率92%(36/39),3例复发,复发率7.6%(3/39);16例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8例妊娠,其中1例宫外孕,正常妊娠率43.7%(7/16)。

3 讨论

腹腔镜下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价值已得到广泛公认,腹腔镜通过烧灼早期病灶,分解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引起的粘连,切除受累的器官,重新恢复盆腔内环境,使术后妊娠率得到提高。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患者恢复快,术后粘连轻,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对巨大卵巢囊肿,估计有广泛盆腔粘连及肠粘连者,仍以开腹手术为佳。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雌激素依赖性疾病,非根治性手术由于保留了卵巢甾体激素的分泌,术后复发率较高,因此术后辅以药物治疗以减少复发,米非司酮是孕激素的拮抗剂,为人工合成19-去甲基睾酮的衍生物,具有抗孕激素及抗糖皮质激素的合成甾体类激素,可直接作用于子宫对内膜下调雌性激素受体(ER、PR)含量,阻断内膜对雌、孕激素的反应性,从而抑制异位内膜细胞的生长。米非司酮还有可能降低异位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自(旁)分泌而抑制异位内膜的增殖,达到临床上的治疗目的。此外,米非司酮具有抑制排卵、诱发黄体溶解、干扰子宫内膜完整性的功能,是一种孕激素拮抗剂,对黄体促性腺激素有抑制作用,可直接作用于异位内膜,抑制其增生及分化,促进凋亡,减少其生长潜能。其对与孕激素有关的疾病如子宫肌瘤及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作用受到广泛的关注,长疗程低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能显著缓解症状,使复发的内膜异位病灶萎缩,而且无明显副作用。手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对手术中不能清除干净的病灶,如腹膜后症灶、镜下可见的微小病灶、非典型病损以及侵袭组织较深的病变等起到抑制作用,使残余的异位病灶萎缩坏死,从而达到彻底治愈疾病、降低复发率和提高受孕率的目的。

本组资料研究表明,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明显,复发率低,妊娠率高。

参考文献

[1]江静,卢静,吴瑞芳,等.手术后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近期疗效和副作用的初步观察[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36:717-720.

[2]李玉伟,于祖茹,章明放,等.米非司酮对大鼠异位子宫内膜超微结构影响[J].天津医药,2014,32:359-361.

[3]鲍先范.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应用米非司酮与丹那唑的临床比较[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3,20:247-9.

[4]王溥淑,尹晓.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孕三烯酮和米非司酮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15,12(6):1646.

[5]江静,吴瑞芳,王振海.米非司酮的离体异位与在位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含量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36(4):218-221.

推荐访问: 内膜 子宫 腹腔镜 手术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