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工程认证背景下基于“雨课堂”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工程认证背景下基于“雨课堂”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4-03 08:13:41 浏览次数:

摘   要:《生物化学》是南阳理工学院生物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课程。因该课程现行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本文研究了应用“雨课堂”改进《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学实践结果表明,“雨课堂”的应用可以显著提升教学效果,教学环节满足工程认证的要求。

关键词:生物化学  雨课堂  工程认证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8(c)-0230-02

工程认证是我国近年来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具备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毕业生,使毕业生满足职业的要求。工程认证要求认证单位在准备认证材料时需要大量的过程佐证材料,而准备这些材料的过程繁琐、工作量大,容易遗漏细节性问题。

“雨课堂”是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共同研发的智慧教学工具,能进行灵活的课前预习、快捷的课上测验、创新的师生互动,加上完善的作业题型和全景的数据驱动,因此可以实现教学过程的全程监控、数据分析、资料留存等,可以真实、便捷的收集过程佐证材料。除此之外,“雨课堂”还可以有机地串连课前预习、课堂授课和课后复习这三个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实现工程认证所要求达到的培养目标。

基于工程认证的需求,“雨课堂”教学系统得到许多一线教师的青睐。本课题在分析南阳理工学院《生物化学》的教学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雨课堂”的《生物化学》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的实施。

1  生物化学现行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早期本科教育的教学目标不够明晰,往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缺乏、教师工作热情不足的弊端。另外,因教学方法创新性不足,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求知欲和科研精神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激发,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生物化学》现行教学对学生学习过程无有效地监督检查机制教师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最后,《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内容不能有效地结合工程实践,不利于专业的创新和发展,更不利于工程认证要求中对培养目标的达成。因此,针对工程认证而言,《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监督和评价机制亟待改革。

2  基于“雨课堂”的《生物化学》教学过程的实施

2.1 雨课件的制作及材料上传——突出教学目标

制作雨课件是“雨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与教学效果是密不可分的。

第一,明確指出这节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达成教学目标考核方式;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梳理各章节知识点,按了解、理解、掌握和应用四个层次归纳知识点。教师要考虑哪个阶段展现给学生相应层次的知识点,使学生学习到的每一节课的知识点都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二,需要准备大量的与本节课程相关联的教学案例、视频、MOOC、习题、网站等。教学案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实时更新。还可以在课件中插入随堂练习的习题,也可以建立习题库和试卷库。

第三,怎样把教学资料和我们的传统课件有机的结合起来是最关键的环节。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可以在讲述完一个小知识点后,添加一个习题,既可以复习一下刚刚讲述的内容,也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在讲述一个枯燥的知识点时,可以连接一些视频或者网站等来调节课堂气氛。对一些简单的内容,可以插入MOOC,让同学们自学,然后给出案例和客观题,学生可以自己分析,每个人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或答案上传,教师在线批改,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课堂。雨课件制作完成后,需要上传到“雨课堂”,形成课件库,同时案例、视频、MOOC、习题等既可以插入课件,也可以单独上传形成数据库,方便学生随时学习查看。

第四,《生物化学》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必要的习题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为此我们建立了《生物化学》习题库;《生物化学》的知识点较为零碎,化学反应多,因此我们建立了以思维导图为主线的复习大纲。

2.2 基于“雨课堂”的教学过程设计——注重实时监督检查

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将准备好的预习材料通过“雨课堂”平台推送给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手机查看学生预习完成情况。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不懂的问题可以报告教师,教师也可以根据预习情况,对授课方式、授课内容和授课节奏做出及时调整。将预习完成情况纳入平时成绩评定,更加有效的督促学生积极主动完成预习,通过此环节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利用微信扫描“雨课堂”二维码进入课堂,教师可省去点名和检查人数环节。本节课程的PPT课件会实时显示在学生手机上。还可以开启“弹幕”、“投稿”、“抢答”功能实现师生之间或同学们之间实时互动,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课堂互动,这样可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为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发布实时习题,答题结果会反馈给教师,也可以通过投屏显示在PPT上,大家都可以看到每道题的回答情况,教师在后台可以看到每位同学、每道题的答题情况。根据每节课实际情况的详细数据,系统会分析出优秀学生和“预警”学生,可以对“预警”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答疑。教师在后台可看到每道题目的详细回答情况,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教师可以请答错的学生来讲述解题思路,教师加以纠正,使学生以后在遇到相关知识点时不会再出错。对不懂的知识点,学生可以点击收藏相应页的PPT,教师再针对性地进行精准辅导答疑。这样更适于教师反思相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从而极大地促进“教”与“学”的质量。

课堂结束后,教师手机会实时收到课后小结,通过分析小结数据,再根据学生课堂上的答题情况、“弹幕”情况、投稿情况和不懂的地方,教师可以对这些进行总结分析。

教学过程的相关环节,如学生的出勤情况、预习情况、课堂参与情况、课后复习、考试成绩等数据系统会自动记录,然后以课堂小结的形式发送到教师的手机上,既节省了教师的记录时间,又能方便准确、快捷地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

以上教学过程相关环节的数据是工程认证中过程考核的真实而充分的支撑材料。

2.3 把思维导图与“雨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思维导图,学生在雨课件中预习后绘出思维导图草图,将不明白的知识点标记出来,教师可以据此统计学生预习情况并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对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略讲,教师着重讲述,适时引入案例并加以分析,增加其兴趣及理解程度。每一章课程结束后,学生再根据课堂上的听课和自己的理解,完善本章的思维导图,能显著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显著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学生既能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对零碎的知识点加深了印象,有助于全面的掌握本章内容。每章课程结束后,学生需要上传自己的思维导图到“雨课堂”,进一步加强对本章的知识复习。

通过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的监督、反馈机制,可以真正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教促学、以学促教的良性循环,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满足工程认证要求。

3  “雨课堂”在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利用“雨课堂”积极改进《生物化学》教学各个关键环节在教学实践方面具有独有的优势,主要体现以下五方面。

(1)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自动“留痕”,为工程认证提供真实、有效的佐证材料。

(2)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通过生产案例分析来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更加符合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

(3)建立实时监督评价机制,解决学生预习、复习无监督机制,有效克服学生散漫、无约束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状态。

(4)改變原有教学方法、内容改进盲目、滞后的现状。科学利用“雨课堂”覆盖课前、课后教学环节,为师生提供完整立体的数据支持,而这些完整立体的数据可以成为客观真实地评价依据,弥补了传统教学对学生学习评价的不足与缺陷。

(5)实现案例式教学的动态改进,以“雨课堂”提供的分析数据为准,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地精选、完善教学案例所涵盖知识点,形成更加符合学生认知习惯的增量式案例库。

4  结语

采用“雨课堂”教学系统可建立实时监督评价机制,并且可以构建实时的动态反馈式案例教学方案。通过该方案的实施,教师可以做到有效监督学生完成预习、复习情况,改变以往学生预习、复习靠自觉、作业抄袭等不良现象。通过掌握学生真实学习状态,便于教师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的改进。综上所述,“雨课堂”教学系统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培养工程实践能力方面都大有裨益,能够更加符合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兰丽,胡晓辉.工程认证背景下基于“雨课堂”改进“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关键教学环节[J].计算机时代,2019(1):102-104.

[2] 张晓云,张红印,顾香玉,等.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J].农产品加工,2018(3):86-88.

[3] 吴赟婷.基于“互联网+”的“雨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7):228.

[4] 张巍,侯建成,李妍,等.“微信平台+”生物化学教学模式对教学质量的影响[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9,40(4):315-316.

[5] 张义花,赵东,安延涛,等.基于雨课堂的翻转课堂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学刊,2019(12):105-107.

[6] 李芬田,董迎红.“雨课堂”支持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10):237-239.

推荐访问: 生物化学 教学研究 课堂 实践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