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海南农垦荔枝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海南农垦荔枝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时间:2022-03-28 09:52:03 浏览次数:

摘 要 从荔枝品种选育、幼龄荔枝丰产栽培技术、早熟荔枝丰产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等几个方面,系统介绍海南农垦荔枝产业发展中的技术进步和研究成果,提出海南农垦荔枝栽培关键技术及技术难点。

关键词 荔枝 ;技术研究 ;栽培

分类号 S59

海南是荔枝的原产地之一,但是荔枝在海南农垦规模化种植,却只有近20多年的历史。根据《海南农垦科技》资料记载,海南农垦荔枝栽培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从选种开始,目前海南农垦荔枝栽培已初具规模,面积达0.67万hm2。对荔枝产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栽培技术研究及取得相关成果,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21世纪初,该时期是海南农垦荔枝产业发展的高峰期。海南农垦荔枝栽培技术研究过程就是海南农垦荔枝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长期以来,在海南农垦种植业中,天然橡胶产业“一枝独秀”,支撑着农垦经济。一些重要的水果类及经济作物虽然也有较快发展,如香蕉、芒果、荔枝、槟榔等,但至今尚未形成多种热作产业与天然橡胶产业同步发展的格局,在某种意义上也只能列入职工自营经济范畴。要改变这种传统的经营模式及发展理念,首先是要了解过去,了解历史。海南农垦荔枝产业化及栽培技术研究模式,不仅值得沿用、学习、借鉴已有的经验,同时对海南农垦科研及荔枝栽培技术推广具有指导意义。

1 选种

海南荔枝选育工作主要集中在1957~1994年,共选出273个优良单株,并于1996年4个单株通过品种审定,之后海南荔枝普查工作几乎中断,未开展过新的大规模无性系鉴定工作。1961~1965年,海南农垦组织了一支专业队伍,开展了荔枝选种工作,扩大了我国荔枝品种的资源。选种地区在原琼山县永兴公社、石山公社、美安公社等27个大队。选种范围666.67 hm2,从5万多株荔枝树中共选出191株优良母树,入选标准见表1,其中有26份种质资源品质特优[1],具体种质名称见表2。

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某些特殊性状的母树也能入选(1)无核率或焦核率达50%以上者;(2)果实特大,平均单果重50 g以上者;(3)味浓甜有特殊风味者;(4)不易变质,耐贮运者。

选出的26份优良种质,具有果大、味好、可食率高,特别是维生素C含量丰富等特点,均能与著名荔枝品种如桂味、糯米糍、黑叶等媲美。

选种后对每份优良单株从果实形态、植株形态、品种评价几个方面进行描述,并逐步在不同区域开始试种推广,尤其是大丁香、光明、小丁香、风霜等种质得到了较大面积推广,目前仍然有生产种植。

2 品种引进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海南农垦开始注意引进两广荔枝优质品种试种。

1995年从广东东莞和广西合浦引进早熟品种90-1、90-2、90-5(茂名地区叫阳春红)、90-8、90-9和鸡嘴荔等6个品种,1998年分别安排在原海南农垦定安所、文昌所、保亭所、金江农场、畅好农场和黄岭农场试种。1997和1998年,分别在南滨农场、金江农场、乐中农场试种三月红、白糖罂。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是海南农垦引种试种的一个主要时期,是海南农垦荔枝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前凑。引进试种的品种还有妃子笑、糯米糍、黑叶、白腊、新选三月红、三月选等等。参与引种试种及小规模种植的单位有蓝洋农场、红明农场、东升农场、中建农场、东岭农场、南茂农场等多个单位,其中以蓝洋农场试种效果最为理想,表现较好的品种主要为妃子笑和白糖罂。

3 幼龄荔枝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为了加强对引进品种的地区适应性及栽培技术研究,1993和1994年,海南农垦荔枝龙眼科研协作组在垦区的橡胶研究所、红明农场、蓝洋农场、东路农场等单位建立了荔枝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试验区,并对以妃子笑品种为主的幼龄荔枝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进行了总结[2]。

(1)结果母枝放梢时间的探索和适时健壮结果母枝的培养。10月上、中旬、下旬老熟的结果母枝产量显著高于11月上旬老熟的结果母枝,其中10月上、中旬达到极显著,这可能是适时健壮结果母枝是翌年丰产的基础。

(2)控穗、疏蕾提高座果率的研究与应用。早熟种和中早熟种自然发育的花穗大、花量多、花期长,采用杀穗、疏穗技术能有效地改变荔枝的长大花穗为短、丛、疏花穗,适时地辅予疏蕾,大幅度地降低花量、提高花质,提高雌、雄比,增加雌雄花相遇机率,从而提高座果率。通过对手工、机械和化学方法的研究比较,明确了在“再抽侧穗临界期”的前、中、后3个时期杀穗、疏穗、疏蕾的使用药物及浓度。

(3)保花、保果技术研究和应用。适时健壮结果母枝的培养及控穗、疏蕾等措施是保花、保果的重要措施之一;及时施用花前肥和壮果肥;抓好病虫害防治;在落果高峰期前生理调节剂药物保果,以促进树体激素平衡。

4 成龄荔枝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海南农垦荔枝龙眼科研协作组通过对在海南地区表现为早熟的荔枝妃子笑等品种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并在海南垦区的东北、中、南部地区试种获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于2003年对海南早熟优质荔枝栽培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总结。总结出三保二护高标建园;三大高标准种植;一梢两肥、一梢两药;培养多级分枝,形成球状半球状丰产树冠;保秋梢,培养适时健壮的结果母枝;控冬梢促花芽分化;变长花穗为短花穗,变早花为晚花;保花保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等九项栽培技术措施[3]。

(1)三保二护高标建园。三保是保土、保肥、保水;二护是护根、建立防护林。其主要内容包括品种规划、分区、排灌系统、肥料和肥池、道路布局、辅助设施和防护林带等。

(2)三大高标建设。三大即大苗、大肥、大穴。其主要内容是种植时期(春种、秋种)、种植规格、定植方法、覆盖或间种等。

(3)一梢两肥、一梢两药。一梢两肥就是梢前重肥,梢后补肥;一梢两药是新梢抽出3~5 cm时喷施第一次保梢药,间隔7~10 d后喷施第二次保叶药。

(4)培养多级分枝,形成球状半球状丰产树冠。荔枝定植后第二年起做好幼树的整形工作,促使形成多分枝、多级分枝、枝梢紧凑、向四周均匀分布的球形半球状丰产树冠。主干高度40~50 cm,主枝2~3条,主枝和侧枝粗壮,分布合理。主要是通过适时修剪、拉绳、吊枝、撑开等方法进行调整。在生产实践中,针对妃子笑结果树树冠中部枝条呈明显生长优势的特点,采果后树冠修剪常用平头型或中间凹型的方法。

(5)保秋梢,培养适时健壮的结果母枝。末次梢老熟时间,三月红要求在9月底,白糖罂、妃子笑在10月底,海垦荔13号和海垦荔1号在11月上旬前。梢尾粗度三月红、白糖罂、妃子笑在0.8 cm以上,海垦荔13号、海垦荔1号在0.6 cm以上。控梢时间及末次梢的粗度指标,随着促花保果技术的进步,不同品种有所改变。

控冬梢促花芽分化。结果母枝老熟后,不萌动新梢是荔枝成花的技术关键。具体做法是:叶芽未萌动—防;叶芽萌动—抑;新梢展叶—杀。主要措施有断根控梢,人工摘梢,环割或剥控梢,化学药剂或生长调节剂控梢或杀梢。这期间有单一措施,也有几种措施的综合运用。

(6)变长花穗为短花穗,变早花为晚花。妃子笑荔枝花期早、花量大、再生花批次多、花期养份消耗大、早期花质量差。根据其成花易、座果难的特点,采取一抑、二疏、三短截、四摘小叶的技术措施。一抑就是抑制花穗,让其缓慢生长,或杀掉早批花穗,让其再抽花穗;二疏是只留顶端再生花穗1~2个,其余抹除;三短截是留下的再生花穗在萌发长12 cm时摘顶;四摘小叶是人工摘除花穗上的小叶,或喷1.5×10-4~2.5×10-4的乙烯利杀除。

(7)保花保果。保花保果分农艺措施保果和化学、激素保果两大类。农艺措施保果主要有施肥保果、适时灌水保果、环割保果、放蜂授粉、喷施农药防治病虫危害保果、拉网防蝙蝠独角犀危害保果、套袋保果等。化学、激素保果主要是通过喷施生长调节剂、叶面肥保果,喷施时间在雌花开放后的第5、25、40、50天后,即每一次落果高峰期前。

(8)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主要防治的病虫害有:霜疫霉病、炭疽病、酸腐病、蝽蟓、蛀蒂虫、卷叶蛾类、介壳虫、尺蠖等。

在海南农垦荔枝栽培技术研究和生产应用上,庄王璧等总结的“五项综合技术措施”[4]对海南农垦荔枝栽培技术的研究及措施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五项综合技术措施”主要内容是促控秋梢、调节花穗;调整荔枝的雌花盛开期,改变早长花穗结构;改变开花习性,增加雌花,减少雄花;增加雌雄花相遇机率和应用植物生长激素,促进授粉;促花保果催大果实;治虫防病。分析总结营养积累和消耗与适龄树不结果的关系;适龄荔枝促控枝梢与抽穗、座果的关系;适龄荔枝花穗构造和开花习性与座果的关系;气候与荔枝丰欠的关系;授粉、受精、保花、保果与荔枝座果和品质的关系。

5 荔枝植物营养研究

海南农垦荔枝栽培科研协作组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学习、摸索荔枝栽培技术,在荔枝培肥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在此基础上,海南农垦土壤肥料科研协作组开展了荔枝营养规律和海南东北部土壤肥力调查研究,在海南农垦橡胶研究所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荔枝专用肥田间试验示范,对荔枝树优化和配方施肥进行了总结[5]。

通过4种荔枝专用配方肥试验(荔枝专用肥氮磷钾配比,见表3),及在妃子笑荔枝丰产园进行叶片多点取样分析,取得的结论是:海南北部地区玄武岩发育的粘质砖红壤上,荔枝栽培施用N∶P2O5∶K2O=1∶0.6∶1.3的荔枝专用配方肥比较适宜;丰产荔枝园叶片适宜养分范围为N 1.7~2.1%,P 0.12~0.16%,K 0.7~1.1%,Ca 0.4~0.7%,Mg 0.16~0.18%。

6 其它方面的研究

除上述方面的技术研究及取得的成果之外,海南农垦在荔枝病虫害防治及病虫害监测防控、荔枝果实的贮运保鲜、品牌创建、农垦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等方面都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在基地标准化建设方面循序渐进,稳步推进,推出了基地设施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热作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良好农业(GAP)基地建设等重大举措。创建了一批无公害荔枝生产基地、荔枝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及“红明红”、“东妃”等荔枝品牌,有力地推进了海南农垦荔枝产业化的发展。

7 荔枝技术研究的几个重要阶段及突破性进展

在海南农垦荔枝产业化的发展进程中,荔枝技术研究的几个重要阶段及突破性进展是值得一提的。

7.1 主栽品种的筛选

20世纪90年代初之前,海南荔枝种植业尚未形成规模,人们对荔枝在海南能否产业化还持观望或怀疑的态度。突出表现在引进品种的多样性。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和荔枝种植户的种植管理,地区适应性研究,90年代中旬后,在大量引进的品种中,最终糯米糍、白腊、黑叶等一批荔枝优良品种被淘汰;被认为是中早熟的妃子笑品种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种植,成为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主栽品种;白糖罂、三月红等少数品种及海垦系列的几个本地品种仍保留有小规模或小范围生产种植。

7.2 荔枝成花理论及其认识的转变

荔枝花芽分化需要一定的低温积累,一度成为困扰海南引进品种生产栽培的理论障碍。而在引进品种试种初期,荔枝成花难也确实是广大科技人员攻克的技术难题。20世纪90年代初,外省专家对海南适宜种植荔枝还是龙眼方面有学术争论;广大种植户之间也有不同的看法。研究及生产种植表明,尽管荔枝花芽分化与低温影响关系密切,但是通过断根、肥水管理、干枝环割或环剥、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化学农药抑制等技术措施的应用,结合海南一些地区昼夜温差的影响,是可以起到调节或转化荔枝树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作用,从而保证荔枝在正常天气年份或不利天气条件下完成花芽分化过程。

7.3 栽培技术日趋成熟

海南农垦荔枝栽培技术经历了一个从学习、引进、消化、试验研究及推广应用不断推进的过程。引种试种初期,海南农垦总局选派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到福建漳州蹲点学习1年,然后回到各农场开展生产指导及技术研究。1990年聘请福建农学院庄王璧老师为技术顾问,指导海南农垦荔枝栽培技术。在一段时期内形成了三大技术流派,即以庄王璧老师为代表的福建技术、两广荔枝栽培技术、海南本地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各流派技术是交叉互用的。尤其是海南本地技术,一方面较好地吸收了外地引进技术的精华,同时也结合了海南本地的自然条件,在生产上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海南农垦荔枝龙眼科研协作组开展的试验研究,使得海南荔枝栽培技术更加系统和规范、日趋成熟,这从各个时期的产量水平上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2005年前,除了少数果园某些年份产量较高外,单株平均产量20 kg左右(冠幅2 m左右),且有大小年现象,琼文地区有少数荔枝园改种香蕉、胡椒等作物;之后的几年产量水平有了较大的增幅,年单株平均产量维持在30 kg以上;最近几年每公顷产30 000 kg左右、单株产量60 kg以上的果园十分普遍。

8 荔枝技术研究中还有待攻关的几个重大问题

8.1 荔枝病虫害防治

荔枝病虫害突显的问题有两个。

一是化学农药防治方面的忧虑。随着国家及行业管理的规范,高毒、高残留农药在生产上被禁用,有效防治的农药单一,品种不多,增加了荔枝病虫害防治的难度。生产上不乏多种农药混合使用,或与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混合使用的做法。为了保证病虫防治效果,加大浓度、缩短施药周期、定期施药等,成为某些果园生产性经验。因此低残留、高效农药品种的研发是解决荔枝病虫害防治难问题的基本保证,在此基础上加大推广应用力度、普及农药使用知识、指导果农使用是最有效的办法。

二是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技术问题还有待组织技术攻关。热作病虫害的监测防控已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农业部近几年在热作省区组织开展了热作病虫害疫情监测与防治项目,荔枝病虫害监测预报项目组于2013年初制定了《荔枝病虫害监测预报技术手册》,对荔枝霜疫霉病、炭疽病、荔枝蒂蛀虫预测预报方法进行了规范[6]。但是不同作物的监测防控及预测预报技术基础不一样,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如橡胶树“两病”预测预报技术历经多年后已形成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技术标准,监测防控管理体系完善,技术队伍实力雄厚。相对而言,荔枝的几种重要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还不成熟,尚未形成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来规范技术业务的开展,未能在生产上有效地推广应用,技术队伍力量也比较薄弱。因此应加强这方面的技术攻关与技术力量的培训学习。

8.2 化学疏蕾技术

化学疏蕾是荔枝保花保果的一项关键技术,在荔枝栽培技术研究初期就引起人们的重视。生产实践证明,运用化学疏蕾技术能够有效地起到保花保果的生产效果。三道农场二队荔枝病虫害监测点果园近几年用化学疏蕾技术保花保果连年丰产。从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生产成本方面考虑,化学疏蕾无疑是目前最有效的途径。但是化学疏蕾技术多年来在生产上未能得到有效地推广应用,问题在其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施药浓度、施药量、施药物候期等技术难度较大,一般果农难以掌握。因此在药剂配方上要进一步摸索、改进,尽可能降低生产使用的风险,同时配套提高果农的栽培管理技术与田间操作应用技能,才能使这一技术得到广泛地推广使用,或与其它保花保果技术有效地综合使用。

8.3 种质资源的保存与选种

与大陆荔枝比较,海南荔枝的市场优势就是一个“早”字。荔枝要早上市,与大陆荔枝拉开上市时间差。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品种,辅之以栽培技术。因此荔枝种质资源的保存与选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科研任务。

前面已经介绍了海南荔枝选种、引种,以及主栽品种结构单一的一些基本情况。海南作为荔枝的原产地之一,不乏种质资源,但是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新品种选育方面基础工作薄弱,技术攻关力量不大,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橡胶选育种方面的一些做法、经验、技术是可以借鉴和利用的。可通过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和海南省农垦科学院等科技力量较雄厚的单位联合攻关,推进海南荔枝种质资源的保存与选种事业的发展。品种选育要达到与外省荔枝相比较上市时间差进一步拉大,省内荔枝上市时间相对较长,品种间特色突出(如风味、果形等)、种植规模比例适宜的目标。

8.4 果实保鲜

荔枝果实采后易变色、变质、不耐贮运。海南农垦设计院、海南省农垦科学院在荔枝采后保鲜方面曾开展了化学常温、冷库低温等相应的技术研究。研究表明尽管各种保鲜措施都有一定的效果,但还难以在贮藏、运输、销售过程推广应用。目前常用的方法多为冰水浸泡处理后,置于泡沫箱内密封,主要是用于长途运输。但很难保留新鲜果原有的风味。荔枝果实保鲜仍然是一大技术难题。

参考文献

[1] 海南火山地质荔枝选种工作报告. 海南农垦科技,1965(增刊).

[2] 协作组. 幼龄荔枝丰产栽培技术研究总结. 海南农垦科技,1998(2):24.

[3] 协作组. 海南早熟荔枝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总结报告. 海南农垦科技,2003(3):5.

[4] 庄王壁. 五项综合技术措施促进荔枝增产增收. 海南农垦科技,1994(2):1.

[5] 协作组. 荔枝树优化和配方施肥试验效果研究. 海南农垦科技,2000(4):4.

[6] 农业部荔枝病虫害监测预报项目组. 荔枝病虫害监测预报技术手册,2014

推荐访问: 栽培技术 研究进展 海南 农垦 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