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做好水稻病虫绿色防控,保障粮食质量安全

做好水稻病虫绿色防控,保障粮食质量安全

时间:2022-03-28 09:52:01 浏览次数:

【摘 要】 近年来,受耕作制度、品种特性、虫源基数、气候条件以及防治药剂和技术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以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 等“二迁”害虫为主的水稻重大病害虫在我区连续大发生和爆发。由于缺少有效的使用技术,农民滥用农药、过量用药等十分普遍,从而造成了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农产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已成为阻碍粮食生产安全的新问题,严重影响我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的增产增收以及粮食质量安全,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关键词】 水稻绿色防控;高效农业;生态控制;粮食安全

绿色防控工作是发展现代绿色农业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重要举措。近几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以及省、市地方农业工作会议,都对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予以了足够的重视。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部把农业有害生物的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列为重大科技推广行动,也是农业部、省农业厅植保植检三项重点工作之一。

衢州市衢江区是个欠发达的农业大区,现有耕地面积26万亩,常年粮食播种面积47万亩,是国家商品粮重点基地县(区)之一。但由于人多地少、山多田少,基本农田和土地后备资源十分缺乏。近年来,受耕作制度、品种特性、虫源基数、气候条件以及防治药剂和技术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以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 等“二迁”害虫为主的水稻重大病害虫在我区连续大发生和爆发,未来几年仍呈大发生态势。由于缺少有效的使用技术,农民滥用农药、过量用药等十分普遍,从而造成了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农产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已成为阻碍粮食生产安全的新问题,严重影响我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的增产增收以及粮食质量安全,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分析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单纯依靠化学防治和不合理使用,致使农田生态遭受严重破坏及害虫对某些农药产生了中、高度的抗性。同时,对粮食质量和人类自身都有很大影响。通过综合开发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从本区水稻生产的实际出发,以农药使用减量化、有害生物防控规范化、农田生态和谐化为途径,积极开展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治理以及高效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绿色防控工作的基本内容

1、绿色防控的概念。绿色防控技术就是把植保工作作为人与自然界和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其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保障和支撑作用。这一定义的核心是强调植保措施要与自然界和谐友好。因此,可以用一句简单明了的话来讲,绿色防控技术就是采取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友好的植保方法或措施(手段)。因为植保措施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友好了,就不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就能保障农业生产及其产品质量安全。

2、指导思想。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水稻病虫防控为重点,以控制农药残留污染为主要目标,以绿色防控技术的落实为突破,以示范区建设和技术推广为手段,兼顾经济作物病虫的综合治理,实施因地、因作物、因栽培方式制宜,分类指导。

3、工作目标。通过绿色防控工作的实施,在保障农产品产量不因有害生物危害形成严重减产的前提下,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有效控制农药的残留。示范区作物产量要明显高于非示范区,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 10%以上,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要全部符合质量要求。与此同时,形成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栽培方式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二、实施水稻病虫绿色防控的现实意义

农业生产安全事关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粮食安全是农业生产安全的首要问题,粮食安全包括粮食生产安全、粮食流通安全、粮食消费安全。当前粮食安全仍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立稳定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这是粮食安全的基本方针。

(一)我区当前农作物病虫发生状况:近年来,我区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危害已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主要表现为:农作物病虫种类多、发生面积大、暴发频率高、危害重。全区常年发生的农业有害生物多达 500多种,其中可造成严重危害的有 100余种以上,水稻病虫主要以“二迁”害虫为主,还有水稻病毒病。常年病虫草鼠发生面积600余万亩次,防治900万亩次以上。全区每年防治病虫草鼠挽回粮食损失 4.8万吨,占产量的 7%— 10%,但每年仍造成粮食损失0.82万吨以上。随着气候、环境、种植结构、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等变化,病虫种类增加、发生为害程度上升。一旦暴发成灾,将造成严重减产,甚至减产达 30— 40%以上。

(二)、实施水稻病虫绿色防控对粮食生产安全的意义:随着人民群众对农产品需求由数量向质量的转变与加入 WTO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当前我区防治病虫仍主要依赖化学农药,加之施药机械和技术较落后,导致农产品残留等问题仍较突出。当前,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制定、修订技术法规和质量标准,不断提高对进口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限制水平和植物检疫措施的要求,这已成为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技术壁垒。被进口国停止贸易交往的现象时有发生,较为突出的河北天洋食品公司“毒水饺”事件,给我国在食品贸易方面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国际负面影响。近年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农产品安全工作,开展了“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等一系列安全监控工作,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较严峻,国家禁限使用的农药屡禁不止,用药观念和用药技术仍较落后。实施绿色防控技术可以从技术角度改变农民传统耕作习惯、种植模式、施药技术,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农业环境污染较严重。每年因为污染使土壤和水资源遭受严重破坏及粮食减产,环境污染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造成资源恶化,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农药等大量使用,带来了严重的农业污染。也导致农作物高产地区和农田生态平衡失调,病虫害频发,耕地污染、水污染、使得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率和检出率提高,农产品质量下降。环境污染对早已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直接或间接影响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以及影响农产品出口贸易等。由于长期过分地依赖和滥用化学农药,导致害虫再猖獗、害虫的抗药性和农药残留等严重问题,有的农药使用 2— 3年就产生抗性,加大了大面积防控难度。实施水稻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明显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大大降低因施用化学农药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

三、实施水稻病虫绿色防控的方法和手段

(一)高效控制技术

1、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抓住病虫的适时防治:对水稻主要病虫害(如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纹枯病等)进行系统的田间调查和监测,利用性诱剂准确预测二化螟发生和防治适期,及时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和趋势。以病虫情报为指导,正确制定防治策略和防治适期。只有准确的预报才有精准的防治,才能减少农药的使用。测报站要按测报规范要求开展系统调查监测,加强水稻病虫的调查监测,改进测准确的监测预报是较好防治的基础测报技术,提高测报水平,实现田间调查监测标准化,常规病虫预报数值化,新发生病虫预报规范化,预报生成自动化,预报信息发布可视化。

2、严格掌握不同病虫害的防治指标,进行达标防治:以病虫具体发生情况为依据,正确制定农药防治策略和防治适期。提高农药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使用次数,降低农药使用量。

二化螟:提倡“狠治一代压基数,重视穗期保丰收” 防治策略。推行分蘖期丛枯鞘率大于10%,穗期丛螟害率大于1%的防治指标;在卵孵高峰至1龄幼虫高峰期,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防治。

稻飞虱:贯彻“治前控后”防治策略,即单季稻治3代,控4代、5代,连晚治4代、控5代。推行分蘖期1-2只/丛 (为治前控后的策略性指标) ,孕穗期平均5-6只/丛,齐穗灌浆期8-10只/丛,蜡熟期10-15只/丛的防治指标。推广褐飞虱低龄若虫期使用噻嗪酮和吡蚜酮防治,白背飞虱使用高含量的吡虫啉防治,稻飞虱高龄若虫和成虫期使用毒死蜱以增加速效性和防治效果。

稻纵卷叶螟:全面开展适期达标防治,以减少防治频率。防治指标为2-3龄幼虫高峰期百丛有效虫量分蘖期40条,穗期20条。推广氯虫苯甲酰胺在1-2龄高峰期防治,以及在1龄幼虫高峰期使用毒死蜱、稻腾等药剂。当稻纵卷叶螟严重发生时,防治适期应适当提前。

3、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环保型新农药:重点推广植物源和微生物源等生物农药,筛选、试验、示范和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环保型新农药(如氯虫苯甲酰胺、稻腾等),筛选农药增效剂,规范农药安全使用技术。

4、引进高效新型施药器械,改进植保机械和施药手段:推广新型植保器械,重点推广3MF-50型背包式机动喷雾机,担架式机动喷雾机,改进现在基本上靠手动喷雾机来防治水稻病虫害的弊端,达到省工省时和增加防效的目的,加快推进我区植保器械的更新。

(二)、生态控制技术

1、选用抗病虫品种:选用抗(耐)病虫品种是防治植物病虫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贾思勰在《齐民要术· 种谷第三》中记载了86个谷子品种,其中14种“早熟耐旱,熟早免虫”。 早稻选择中抗病虫的优质品种金早47,应用咪鲜胺和二硫氰基甲烷浸种,丁硫克百威拌种剂、吡虫啉拌种等以控制种传病害和苗期害虫的发生。适时播种和移栽,实施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水稻全价专用肥,并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因缺补缺,对症下肥,全生育期每亩氮肥使用量控制在7公斤纯氮左右。提倡健身栽培技术,增强水稻的抗病虫能力。在越冬代二化螟化蛹高峰期实施翻耕灌水或直接灌水至淹末稻桩杀蛹,减少越冬虫源。

2、引进高活性的性信息素:引进高活性的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引诱成虫并干扰交配以减少虫源基数;严格按照病虫害发生期和防治指标进行化学防治,在水稻移栽后30天内尽量减少农药使用以保护和提高天敌数量;通过田埂种植蜜源作物大豆和引诱植物等方法保护稻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以增强天敌的自然控制能力。

3、诱杀技术:主要是利用害虫的趋性将害虫诱到一处,集中杀灭。安装太阳能频振式诱虫灯、悬挂色板等,同时释放适量的性信息素诱捕器等诱杀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部分害虫。

4、农业防治技术:(1)适时播种: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都有一定的最适时期和环境条件,在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适当改变播种期,可避开病虫害侵染和为害的最适时期,从而减轻病虫危害。(2)稻鸭共育技术:稻鸭共育是利用鸭在稻田中不断觅食活动,起到捕虫、吃(踩)草、耕耘且刺激水稻健壮生育等多功能效果。利用稻田中的杂草、昆虫、水中浮游物和底栖生物养鸭,既保证鸭子生长,起到除草、灭虫、净田的良好效果,又具有过腹还田、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

总体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我们这几年已经有了一定的工作基础,有技术、有实践、有经验、有典型。一是要整合集成现有的绿色防控技术,包括生态调控、生物防控、物理防控、绿色农药、科学施药等。逐步形成一套不同类型区域、不同作物品种,以水稻为主兼顾其它作物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二是整合集成现有的技术业务工作,把植保园区建设、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建设、综合防治示范建设、高毒农药替代、农药的安全使用、新型农药的推广、技术培训、病虫测报等业务工作纳入到绿色防控工作中去,丰富发展绿色植保理念的内涵和外延。三是研究提出一套推进绿色防控工作的组织措施。准确分析把握制约的绿色防控工作的薄弱环节,使之由点到面,开花结果。四是研究提出一套检验绿色防控工作的指标体系。如单项技术、单项工作普及率、推广面、生物农药、生物防治、物理防控等具体措施的效果与历史的比较等。

参考文献

[1]张祥喜.《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控制技术》 江西省农科院.2008年5月

[2]杨普云.《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工作进展与展望》中国植保导刊.2010年04期

[3]chsk816.《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网易博客.2008年11月

[4]顾益康、黄冲平.《浙江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战略与思想》浙江农业科学p125-128 .2008年2 月

[5]《2010年成都市农产品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成都市植保植检站.2010年

[6]《四川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病虫害防治处.2009年6月

[7]《宜春市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宜春市植保站.2010年9月

[8]《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中国农业推广网.2009年11月

[9]《全面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创新和产业化推广》中国农药网2010年9月

[10]张志东.《水稻绿色防控好 控害增产又增收》泸州市植保站.2009年8月

推荐访问: 病虫 水稻 防控 粮食 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