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优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优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时间:2022-03-28 09:58:32 浏览次数:

摘 要:玉米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是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在饲料加工、食品加工、保健品加工方面有着很重要的地位。随着科技进步,经过专业人士的悉心栽培,通过杂交育种、诱变育种、转基因培育等手段已经得到了较优质高产的玉米种子,再辅以高超的栽培技术,定能实现优质玉米高产的目的。本文就高产优质玉米种植技术展开讨论。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我国有丰富土地资源,为玉米种植奠定基础,但因为以前技术水平不高,玉米在产量上不及美国,在品质上不及日本。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已获得优质玉米种子,不仅达到了高产的目的,玉米中氨基酸含量也有了增加,甚至可用于保健品加工。玉米品种是影响玉米品质与产量的一个关键,栽培技术是另一关键,种子处理、播种方式、田间管理等对玉米的种植结果有很大影响。

1 种子处理

种子选育是种植的第一步,属性优良的种子更有利于优质玉米的培养。虽然通过培育玉米种子的品质已经大大提高,但在种植前还要进行筛选。我国已经培育出郑单958(豫玉33号)、洛单668、农大108等新品种,分别具有高产、紧密型种植、粮饲兼用等优秀品质。品种的选择需要结合种植地的实际情况,综合种植地土壤情况、气候变化、降水分布等地理因素,选择最适的玉米品种。选取品种后对种子进行初步筛选,剔除发育不好、不饱满、被病毒害虫侵袭的种子。一般播种前还需对玉米种子进行简单的处理,将种子晾晒2~3天,可杀灭部分细菌,提高发芽率,降低种子内水分还能提高种子抗寒能力。在病虫害严重地区,播种前还需用相应的农药进行闷种,农药选择根据种植地实际情况而定,但闷种时农药浓度不宜过高,过高浓度会影响种子发育,造成农药残留。有些地区温度寒冷,将植物抗逆剂(抗寒剂)以1:100倍温水的比例浸泡种子24~36个小时,可增强种子御寒能力。为提高玉米产量,可在种植前用菌肥对种子进行拌种处理,也有的在播种时将肥料放在种子下3~5cm处,作为底肥提供养料。

2 播种方式

合理密植是种植时的要点之一,种植密度得当可使玉米苗充分利用田间的水分、阳光、养料,提高土地利用率,种植过疏或过密都会影响玉米品质与产量。种植密度需结合种植地实际情况和玉米品种而定,紧密型和疏散型品种玉米在种植密度上有很大差异。可先用小面积试验田进行试验,测定最佳密度后再投入大面积种植,以免造成资源浪费。玉米种植种穴深度大约为5~6厘米,播种时要注意种穴深度大致相等,覆土压实程度适宜。种植时间对玉米的品质与产量影响也很大,一般种植地温度稳定在10℃左右就可以进行播种,有大棚或地膜覆盖区域可适当提前播种,高原等温度低地区适当延后播种,以免种子受寒不发育。播种前需对土地进行深耕处理,铲除杂草,清除大块砂砾,避免杂草与玉米竞争养分、砂砾影响玉米对养分的吸收,最大限度的保证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养分通道顺畅。

3 田间管理

3.1 肥料控制

肥料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大因素之一,前文已提及播种前的种子肥料处理以及底肥施加,此处不再赘述。在玉米直播稻早期对肥料需求量不大,仅土壤中原有养料加之前的肥料供给就能维持玉米的正常生长。施肥采用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的方式为佳,有机肥能增加种植地区域的二氧化碳浓度,化肥能满足玉米生长时在氮磷钾等方面的需求。玉米出苗后一个月左右进入拔节期,这是玉米的第一个需肥高峰期,需要追加足量的氮肥,保证玉米的拔节生长。钾肥磷肥一般底肥施加一次就能提供玉米整个生长过程的养分,之后即使补充也要小量,以免出现“烧苗”。玉米大喇叭口期要施攻穗肥,一般大喇叭口期约在出苗后45天左右,此期间是另一个需肥高峰时期,可根据前一阶段肥料施加后玉米生长情况调节穗肥的施加量,此阶段依旧是玉米对氮肥依赖强。

3.2 杂草清除

杂草不仅与玉米植株竞争田间养分,还可能带来病虫害。在播种前深耕翻地,进行第一次杂草处理。玉米幼苗时期植株小,竞争力弱,可用17.2 %幼禾葆对杂草进行清理。4叶期后以禾本科杂草为主,可每亩喷洒90 %的禾大壮100ml,进行杂草清除。用药过多可能导致杂草出现耐药性,用药清除杂草还需结合人工清除,手动或机械拔出未杀灭的杂草。随着科技发展,人们发现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针对单子叶杂草可用生长素喷洒进行抑制,生长素还有利于玉米植株的生长。但由于生长素量少,不易提取,此方法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3.3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一大问题,玉米也不例外。在玉米直播稻期易受灰飞虱侵袭,可能还会造成后期条纹叶枯病。应在条纹叶枯病发病初期应及时剥除基感病叶鞘,喷洒井冈霉素液喷雾,能有效抑制病情。针对褐斑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螟等病虫害现今多采用农药喷洒方式,可能会造成农药残留。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玉米的抗逆性,但在国际上转基因技术还存在争议,此处不予以推荐。

4 结语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精细的实验室操作、大量的田间试验我国的玉米在品质和产量有了喜人的进步。玉米特有的赖氨酸含量在逐渐增加,玉米产量节节攀升,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玉米在品质和产量上能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丁照华,杨菲,刘长虹,等.玉米新品种鲁单718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要点[J].山东农业科学,2010 (10): 108 -109.

[2]李建刚,韩卫红,李小东,等.玉米杂交种洛单668的选育与应用[J].河南农业科学,2011 (3):50-51.

推荐访问: 栽培技术 高产 玉米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