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初中思想品德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理性剖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理性剖析

时间:2022-03-20 09:58:39 浏览次数: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课存在着重智育、重分数,轻德育,评价机制缺乏科学性,脱离实际、脱离时代,学校、家庭与社会各行其是等问题;其原因在于社会转型期的不和谐、德育与智育发展的失衡、片面追求升学率与评价机制的滥用;应从思想、现实、外部等因素着手,才能解决初中思想品德课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问题 原因 出路 保障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9-0087-02

党中央历来重视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建设与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与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提出了实施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步骤、目的、意义和方法;十四大后,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促使思想品德课适应21世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党中央及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初中思想品德课要在小学以“五爱”为中心的思想品德课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健康心理素质教育、法律意识教育、社会发展常识教育、国情教育;十七大后,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初中思想品德课、高中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导意见》,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遭遇着尴尬、面临着“危机”,使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工作、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工作陷入困境。

一 初中思想品德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思想品德课是中学教学计划的重要课程之一,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社会发展教育的神圣使命,是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区别社会主义教育与资本主义教育的根本标志。但从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实践看,存在的问题仍不少。

1.“两重一轻”问题普遍存在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重视德育工作。”思想品德课是进行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毋庸置疑应该处于学校教育教学的首要地位。但在实践过程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却存在重智育、重分数,轻品德的问题。从教育内容看,渗透性、实践性、针对性、时效性等亟待改进的地方不少;从教育队伍看,单兵作战、黄牛过水的现象十分普遍,思想品德课教育缺乏“人人参与、个个有责”的态势,思想品德课教师与其他科目教师的关联性与配合度不够;从考核机制看,重视考试分数,轻视学生的实际品德行为的考查,衡量学生的品德和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学成效是“一切向分数看齐”。“两重一轻”的问题导致了思想品德课在很多学校中被置于副科地位,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学校教师队伍中沦为弱势群体,大家甚至认为人人皆可当思想品德课教师,使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无法正常发挥。

2.考核评价机制缺乏科学性

思想品德课担负着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平,塑造学生高尚灵魂,促使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艰巨使命;担负着促进学生遵纪守法、忠党爱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共产主义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其考核评价的机制应该是综合性、长期性、科学性的统一。但现状是思想品德课在考核机制上存在着“唯分数论”的弊端,教师的能力评估、职称的评定、待遇的分配、学生的实际品德状况等都取决于卷面的分数,以一时一卷的考试结果作为评定的唯一依据,缺乏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与学生思想品德水平长期性的考查,导致思想品德课陷入短视、功利的窘境。

3.教学实践中“两脱”问题普遍存在

实践性、时代性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的根本要求,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脱离实践、脱离时代的现象比比皆是。在实际的教学内容上,存在着抽象理论灌输的多,结合实际情况的少;讲历史事实的多,结合当代实情的少;结论性的多,探索性的少;高层次要求的多,循序渐进途径的少。在教学模式上,注重课堂讲授、灌输格式化、公式化知识的多,注重学生投身实践生活、紧随时代发展潮流的少;普适性教学方式的多,针对性教学方式的少。脱离实践、脱离时代的现象,导致学生认为思想品德是空的、是虚的,是“可看不可吃的蛋糕”,是“可听可言不可行”的说教。

4.学校、家庭与社会各行其是,相互撞车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系统性的课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通力合作、全局统筹,才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确保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共产主义的接班人。但从思想品德课在现实中的遭遇看,真让人堪忧。在学校中,学生接受的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学习,为成为“四有”新人而努力,为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洪流而准备,为争当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而自豪;在家庭中,部分家长给学生灌输的是当大官、发大财,为实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为争取个人利益而不顾他人或集体的利益;在社会中,贪污腐败不被视为可耻,而是被认为是有本事、有能力,各种潜规则、不正之风、丛林法则不被鞭挞,而是被极度推崇。学校、家庭与社会的教育各行其是、相互撞车,给初中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造成了很大的混乱,对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效果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二 初中思想品德课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思想品德课存在的诸多疑难杂症不是单一之因。在当代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急剧变化的年代,把思想品德课遭遇的尴尬与面临的危机归因于教材内容结构的不合理、思想品德课教师工作的不努力、社会发展的不均衡都是不对的。笔者认为,思想品德课存在的问题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

1.社会转型期的不和谐因素是思想品德课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人的社会,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人的本质在现实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进入21世纪,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生态发展日新月异,由于科技在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很多人产生了“科技致富”的错误思想,认为只要掌握一技之长就可立足社会、造福社会,因此忽视了人的社会性的塑造;认为人的品德是虚幻的、不可考量的因素,只有科技才是实际的能力。出现这种错误思想的根源在于忽视了“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有才是危险品”的科学性和重要性。同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的物质财富,也使很多人产生了物质财富至上的错误思想,忽视了思想品德的培养与塑造,社会上各种“经济能人”“致富能手”“富豪排行”等评比活动此起彼伏、愈演愈烈,而各种“道德标兵”“品德良师”等涉及思想品德评比的活动却屈指可数。因此,思想品德课对人尤其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2.家长们的重心在德育与智育天平上的失衡是思想品德课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之最大心愿,这是无可厚非的。很多家长在追求孩子的成才道路上,认为德育再高也是空的,只有智育的高才是决定出路与前途的唯一标准,以致造成了德育与智育的失衡,追求高智育、强能力始终占据着家长们的心理制高点。于是,家长向学校、向老师询问孩子的情况,最多的就是作业做得怎么样、考试得多少分、排第几名等,甚至不遗余力地给孩子报各种提高智育和技能的辅导班。而对孩子是否关心集体、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和有助人为乐的精神却极少过问。家长们对孩子高智育、高能力过高关注,对孩子的德育状况与水平缺少关心,也是思想品德课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

3.片面追求升学率是思想品德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素质教育是社会的共识,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归宿。但在实际工作中,喊得轰轰烈烈的是素质教育,干得扎扎实实的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主要考量标准就是智育,而智育就是过多强调书本知识、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因此,考个好成绩、上个好大学、学个好专业、找个好工作、奔个好前程已经是贯穿中国教育始终的“隐性目标”。于是,关系到智育教学管理和考查的相关制度条款细致入微,但对学生、学校的思想品德状况的管理和考查却简单,只要不出现大的问题或事件就行。重形式、走过场的现象数不胜数。如每年3月5日的学雷锋活动,要么出板报,考查的是内容是否丰富多彩、版面是否漂亮;要么考查上街扫地是否参加、是否扫得干净,而对学生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是否提高了思想品德水平却极少过问。

4.考试评价制度的滥用是思想品德课存在问题的首要原因

思想品德课承担的是塑造学生品德、锤炼学生意志,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的重任,其评价制度应有别于其他科目而注重实践性、长期性与综合性的评价。但在实际工作中,思想品德课的考试评价制度却与其他科目无异,一切由分数裁决,忽视了分数高不等于品德高的浅显道理。

三 初中思想品德课存在主要问题的出路保障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的“努力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局面”,为广大的思想品德课教师明确了方向和奋斗目标,也为解决思想品德课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战略思想和具体要求。总结思想品德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思想品德课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笔者认为,思想品德课摆脱尴尬、解决问题的出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重视、摒旧创新是解决思想品德课存在问题的思想保障

江泽民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思想品德课教师要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把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健康心理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贯穿于思想品德教育始终,把思想品德课视为对学生进行公民品德素质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平,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2.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是解决思想品德课存在问题的现实保障

素质教育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长远发展,以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模式。思想品德课存在的问题要求广大的思想品德课教师有素质教育理念,把具有普适性的教材内容读懂吃透,要善于把教材内容与社会发展实际、时代发展特征、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做练习、背知识——考试——评价”的教育教学模式,积极探索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教学模式,把“大社会”“小课堂”“学生个体”“教师”四者融合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和考查评价中,改变“唯分数论”的评价机制,建立实践性、长期性、综合性、系统性的思想品德课评价机制,把知识的掌握与学生的道德养成结合起来,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实践的始终,彻底解决思想品德课存在的问题。

3.改良社会风气、优化育人环境是解决思想品德课存在问题的外部保障

社会风气的优劣影响着思想品德课的实施,影响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的环境可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变化所形成的社会意识态势,微观环境主要是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优化育人环境,在宏观方面就要大力宣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旗帜鲜明地弘扬主旋律,大张旗鼓地宣扬好人好事,始终坚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和反映社会与时代发展的潮流,倡导良好的道德风尚和正确的舆论导向,确保“八荣八耻”在社会大环境中找到肥沃土壤,为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活动创设良好的宏观环境。在微观方面,要转变学校、教师、家庭、学生互为绝缘的现状,盘活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各种资源,把亲和力、凝聚力和启发力融合在学校的教风、学风和家长的作风之中,为思想品德课的顺利开展营造氛围、打好基础,为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提供动力剂。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04.3.23

[2]刘强.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陆钦仪、朱新均.跨向21世纪学校德育的思考与展望[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杨文荣.现代教学思想与教育改革[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庞远燕〕

推荐访问: 剖析 思想品德 理性 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