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国内在线课程质量认定研究述评

国内在线课程质量认定研究述评

时间:2022-03-02 08:02:29 浏览次数:

zoޛ)j香۲开放课程等多个发展阶段,在每一个发展阶段,质量认定都是保障课程质量的重要措施;课程资源质量、课程实施质量、用戶学习及学习平台保障是目前在线课程质量认定指标体系构建的主要维度;经验总结法、文献归纳法、专家咨询法、理论模型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是在线课程质量认定指标体系构建和指标权重确定的主要方法。最后,文章提出了基于QFD的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质量认定研究新思路。

[关键词] 在线课程; MOOC; 质量认定; 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杨晓宏(1965—),男,甘肃正宁人。教授,主要从事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研究。E-mail:yxhjs@263.net。

一、引   言

2015年4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提出,鼓励高校制订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质量认定标准,将通过本校认定的在线课程纳入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1]。2018年9月,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再次强调,要制定慕课标准体系,规范慕课建设管理,规划建设一批高质量慕课[2]。在国家大力推进在线课程建设、课程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学习者对在线课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作为在线课程质量保障措施和高校在线课程引入必要环节的在线课程质量认定备受关注,学术界对此开展了多角度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但已有的成果中梳理总结性文献并不多见。基于此,本文开展了对在线课程质量认定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以期为在线开放课程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二、在线课程质量及认定相关概念

(一)在线课程质量

课程质量是课程价值的体现。有研究者认为:课程质量应包括静态的课程质量和动态的课程质量,前者是指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的质量,后者主要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质量[3]。此外,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认为,对产品质量的衡量不应仅局限于产品的静态特征本身,还应从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予以整体考虑,产品质量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包括设计过程、制作过程、使用过程、辅助过程等多个阶段[4]。因此,若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视角来审视,作为特殊产品的在线课程,其质量应包括其特征属性所反映的静态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所反映的课程实施质量两个层面。

(二)在线课程质量认定

我国在线课程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发展历程。在在线课程的发展过程中,关于其质量评判的用词并不统一,总体来看,使用“认证”“评价”“认定”等词较多。“认证”一般由政府机构或者其授权的评定机构来实施,认证的结果往往通过颁发认证证书来体现。“评价”即对价值的高低进行判定,由于在线课程质量的评价主体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因而课程的各利益相关者都可以从各自的视角出发对课程质量的高低给予评判。“认定”则是确定地认为;明确承认[5]。在线课程质量认定可以理解为通过相关的评判,对在线课程的质量给予明确承认。对在线课程质量的认定可以由教育主管部门或者学校来组织开展,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课程质量的判定以实现课程的遴选,并为所遴选出的课程赋予明确的身份,如2018年教育部认定了801门在线课程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认证”“评价”“认定”等词虽然在实施主体上有所不同,但就在线课程质量评判而言,都需要以相应的标准或规范作为依据,都是以在线课程作为评判对象,都以课程质量的判定为其主要目标。因此,本研究中将使用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认定”一词,研究文献则包括了课程质量“认证”和“评价”的文献。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研究过程如下:(1)获取研究文献。文献来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的内容,通过检索共收集到在线课程建设、认定等方面的政策文本31项;二是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为保证文献质量,选择文献来源类别为中文核心期刊及CSSCI期刊,设置检索主题=(“网络课程”or“精品课程”or“精品开放课程”or“视频公开课”or“资源共享课”or“在线开放课程”or“慕课”or“MOOC”or“MOOCs”)and (“质量”)and(“认证”or“评价”or“认定”),共检索到136篇文献资料,剔除广告、研讨会、通知等,最终得到有效文献132篇。(2)归纳研究主题。通过对文献的精读、分析,归纳得到本研究的切入点包括在线课程质量认定政策、在线课程质量认定标准、在线课程质量认定研究方法三个方面。(3)精读分析文献。在对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精选45篇研究文献进行重点分析、归纳梳理。

四、在线课程质量认定研究述评

(一)课程建设及认定政策分析

1999年1月,国务院转批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依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开设高质量的网络课程[7],以实现跨越时空的教育资源共享,拉开了我国在线课程建设的序幕。2000年5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实施的“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被认为是我国在线课程规模化建设的起点[8]。通过对国家在线教育政策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在线课程经历了网络课程、精品课程(包括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在线开放课程等多个发展阶段(如图1所示)。在每一个发展阶段,在线课程的质量认定都是课程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保障了课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在网络课程建设阶段,明确要求项目验收前必须进行网络课程的质量认证,并成立专家小组专门负责课程质量的认证工作,制定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质量认证标准》等规范和标准,为网络课程的验收提供参考依据[9]。在精品课程建设阶段,将精品课程定位为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出台了具体的认定标准并不断修改完善。对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认定更是强调要建立课程内容审查制度,通过发挥专家作用来保证课程质量[10]。2012年以来兴起的MOOC对我国在线教育产生了更加深刻的影响。2015年4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提出建设一批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等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明确要求需综合考察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资源、教学设计与方法、教学活动与评价、教学效果与影响、团队支持与服务等要素,采取先建设应用、后评价认定的方式,到2020年认定3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

推荐访问: 在线 述评 认定 课程 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