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浅谈课堂教学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课堂教学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3-12 08:48:06 浏览次数: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落实,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越来越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教师如何做到在每天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有目的、有系统的创新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品质,开发创新思维,初步掌握创新技能技法,从而提高学生创新素质也就成了实施创新教育成功的关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制定正确的课堂教学策略等有力手段,以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多重效果。

一、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是非智力因素。

学生的自主性、激情、意志等对其创新素质的形成与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促进和提高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例如在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对物理学的发展史考查,充分挖掘科学家崇尚科学的情感和价值观,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品格修养,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和献身科学的奉献精神,发挥科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的功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二、创新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

教师要创造性地设置问题的情境,营造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独立地去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多种求解的途径。创新教学的课堂要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要使优生发挥特长优势,使后进生不因为有错误观点而受到热嘲冷讽,要消除后进生对学习的“恐惧”,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技巧的基点,是创新素质形成的基础。

要求学生既要勤奋学习基础知识,又要注意掌握创新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既要引导学生加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创造性归纳和综合,又要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方法去构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引导学生把高中生物、地理、化学、物理中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进行归纳,分析当地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其对策。这样以知识为载体,从“人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这样的学生才不是“仓库型”人才,才能想前人所未想,创前人所未创。

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所谓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通过声音、图像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学生能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更加形象,有利于培养基础性思维。促使学生能灵活对学习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像并茂,利用有声有色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通俗易懂的解说等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突破教材重点和难点,展示一些抽象的、微观的现象,有利于学生感知、想象和理解,吸引学生全员、全程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还能起到原有的课堂教学中具有的“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这样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对其它学科的学习起协调、促进作用,为未来的高层次创造活动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

五、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利用实验、新旧知识的联系等等进行创新教学的实践。

创设问题情境来实施创新教学的功能主要表现为:①通过情境,提出问题。使教学信息具有新奇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动机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②通过问题情境来讨论问题,展开联想,提出猜想,训练学生创新所需的思维素质和创新精神。③在探索创新过程中渗透和运用一些创造性的方法,提出假设、建立新理论、给出新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法。

教学实例1:在“原子核式结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把这一过程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学过程如下。

设问:按照“汤姆生原子模型”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假设:假如是上述结构,那么当高能粒子穿过金箔将是怎样一种情景?

猜想:让学生猜想高能粒子穿过时出现的情况。

多媒体模拟演示:再现α散射实验(α粒子穿过金箔)的情景。

推测:由绝大多数粒子能穿过金箔的实验事实,说明原子的大部分是空的;极少数α粒子的偏向角超过90°甚至反向弹回,说明其中有一个质量集中、电荷集中、体积较小的核。

创想:原子是由带正电的体积很小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多媒体模拟演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按上述教学过程,学生沿着前人的思维足迹,用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假设、验证、创想、模拟演示等,成功地解决新问题,学生在感到成就感的同时,迸发出创造欲望的火花。

教学实例2:在“电源输出功率”教学中,提出如下问题情境:手头上有三根电炉丝,阻值分别为6Ω、8Ω、10Ω,现要把其中一根电炉丝接到一电动势为12V,内阻为8Ω的电源上,去烧开一小杯水,假定三根电炉丝的额定功率足够大,问选择哪一根电炉丝烧这杯水最快?

由于这是一个来源于生活实际问题,学生都很感兴趣,纷纷发表看法,有的选6Ω、有的选8Ω、有的选10Ω。但追究理由时学生就讲不清楚是何道理,老师肯定答案是8Ω,那么为什么呢?从而巧妙地引入“电源最大输出功率”的讨论。

总之,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优化课堂教学。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以上几点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体会,还有待于以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作者单位:江西省鹰潭市第一中学)

推荐访问: 课堂教学 浅谈 创新能力 培养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