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黑龙江省中职学校工艺美术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评价策略

黑龙江省中职学校工艺美术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评价策略

时间:2022-03-02 00:04:51 浏览次数:

摘 要:对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形势,结合黑龙江省中职学校工艺美术专业课堂教学评价分析,剖析中职学校工艺美术专业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以及专业教材使用情况方面存在的与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相适应的问题;分析教师的职业教育理念、专业教学能力、教学策略运用;阐述中职工美专业课程设置整合对策、构建教育教学质量多元评价模式、实施第三方评价策略,进一步规范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发挥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体检诊断作用,为改进教学和教育行政决策服务。

关键词:教学质量;课程衔接;课程领导力;第三方评价;多元性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1-0072-03

步入国家改革发展“十三五”时期,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职业教育办学规律逐渐彰显,职业学校办学能力显著提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但是,我们还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职业教育仍然存在着社会吸引力不强、发展理念相对落后、行业企业参与不足、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基础能力相对薄弱、层次结构不合理、基本制度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并集中体现在职业教育体系不适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要,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课程衔接是关键[1]。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初级阶段,其培养目标的准确性、专业建设的实用性与课程设置的发展性尤为重要。本文以中职工艺美术专业为例,基于黑龙江省中职学校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材建设、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实况,阐述中职学校工美专业课程设置、课堂教学与质量评价的策略。

一、中职学校工美专业建设现状分析

1.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基于这样的要求,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于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和专业职业素养、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型、技能型专门人才。

2.工艺美术专业教材使用情况。2016年11月下旬我们针对全省中职学校教材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并下发了“中职学校专业教材使用信息调研电子问卷”。据不完全统计,收回10个地市、52所学校、34个专业的电子答卷200多份,其中反映工美服装专业教材使用情况的归纳如下:

(1)教材中涉及学习的内容简单,知识点和方法介绍得非常少并且过于简单,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只学习此教材是不会取得好成绩的。(2)教材比较笼统,不适合于学生深入学习,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专业教材,更应该注重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衔接,使学生更加容易上手。(3)教材较老,教学内容和设备陈旧。(4)理论时间太长,实际操作的时间过短。(5)对于零美术基础的中职学生来说,整本书过于深,图片案例有些陈旧。(6)内容太陈旧老套,与现在的行业人才所具备的能力要求相去甚远,理论知识无法与实践相结合。(7)版本较低,不能满足职业岗位需求。

教师们的建议:多一些相对应教学案例的图片展示,多增加点最新设备及操作方法更好,希望与时代更接轨一些。希望新的教材能更贴近实际,贴近企业;让学生真正学到一技之长,教材中应该增加动手绘画的内容、适当增加有趣的案例,适用于学生基础学习,自己可以简单操作……可见,专业教材内容滞后制约课程改革、影响教学质量,教材的修订与更新问题显得亟待解决。

3.工艺美术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调整对策。

(1)课程设置缺乏专业的延伸与拓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指出:“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现职业教育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中职毕业生应具备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业和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然而,长期以来工艺美术专业课程设置普遍存在着课程之间缺乏连贯性、实用性,缺乏贯穿整个教学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规划设计,专业方向与培养目标不对接,与地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脱节等问题。

(2)建立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城市建设、园林绿化、动漫、广告业、室内外环境艺术的迅猛发展,对工美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增[2],工美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工艺美术职业标准准入资格,充分考虑中职学校工美专业的专业属性和中职学校存在的价值基础,认真分析中职和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中职就业与升入高职的选择,高职阶段职业能力的再提升,以及高职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对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要求等因素,建立中高职衔接的工美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具体的衔接实施中,还应从中高职能力培养的不同层级以及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与个性发展的需要出发,遵循宽基础、实用性和个性化原则[3],制定适合中职基础教育和高职提升教育相一致的课程体系。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美工作过程对接,以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中职学校工美专业教师教学与学情现状分析

1.分析教师能力,提升课程意识。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表现为: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对于教材的把握驾驭能力、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教师的技能操作能力、教师的课程领导力等方面。所谓课程领导力是指教师对课程系统的认识及课程行为的自觉程度,是对课程设计和实施的系统把握,包括教师课程意识力、课程设计力和课程实施力[4]。中职教师作为课程的领导者和参与者,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创造性地设计课程教学环境,有效实施课程教学,全面提升课程质量的能力,即体现出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设计能力、课程实施能力。在多年的听评课中,对中职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中发现,部分教师缺乏学情分析和教法设计能力,缺乏对教材的解析与二次开发能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手段陈旧落后;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没有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开发教学资源,信息化教育流于形式,信息技术应用与工美专业教学整合还处于浅层次,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知识结构高与教学能力和操作能力不高形成鲜明反差,教师的教学潜力还有待挖掘;教师的课程领导力还需要学校相应的教学改革做保障。

2.分析学生学情,设计教学策略。中职学校的学生一般年龄在15—19岁,初中刚毕业,性格上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他们属于文化课基础底子薄、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能力薄弱、自控能力差的孩子。但他们是富有好奇心、善于动手操作、心灵手巧、形象思维突出的人才。针对中职学校的学生特点,教师应根据学情、教材、教学大纲、职业能力标准科学制定恰当可行的教学目标,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设计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体验式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教学策略和手段,尊重学生的学习风格,发挥学生的智能所长,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终身学习能力、就业创业能力。

3.深化课程改革,取得丰硕成果。令人欣慰的是,近几年来,各中职学校在国家和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倡导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等文件的要求和部署下,积极投入职业教育改革,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和科研教研的广度,取得了丰硕的课程改革成果。多所国家级示范校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手段,探索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集群式”教学方法和“模块化”教学方法,均取得了有效的教学成果;在2010—2016年“创新杯”全国中职学校工美服装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比赛中,黑龙江省中职学校工美服装专业教师屡获殊荣,其中:2012、2014、2016年3年先后参加全国中职教师说课比赛11人,获得国赛一等奖5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为我省中职教育赢得了荣誉。这也说明了随着黑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全面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工美专业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日益提升,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构建多元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发挥教育评价“体检仪”的作用

1.教学质量评价的剖析。长期以来,中等职业教育教教学评价都是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校长对全省中职学校进行评估检查,或学校教务部门(督导室)组织校内教师教学考核,基本是教育系统的内部评价。检查方式、评价主体、评价内容不够全面,主要侧重专业建设、课堂教学、师资队伍结构及“双师型”教师比例。评价标准长期不变,缺乏动态性和灵活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科学的质量观是“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衡量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关键是看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否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是否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而不只是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的高低。教育质量评价是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体检仪”和“指挥棒”,因此,构建多元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倒逼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务之急,科学评价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有力手段。

2.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改进策略。实施课堂教学评价应坚持前瞻性、科学性、全面性的原则,坚持主体评价与客体评价相结合、单一评价与多元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其策略就是采取多元性评价,主要表现在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内容多元性、评价方式多元性、评级标准多元性。多元性评价策略的实施不仅丰富了评价内容,还增强了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就评价主体而言,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企业都应成为教学评价的主体,参与到评价中来,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学校的建设[5]。就评价标准而言,其多元性标准可以表现为课堂学习评价与实习实训评价、理论课笔试成绩与技能课操作成绩评价、校内日常表现评价与社会实践综合评价、行业企业职业能力与工作态度评价。就评价方式而言,评价方式多元性可以表现為教学过程评价、期末终结评价、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自我评价等等。总之,多元评价策略在评价内容上应该重点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的教学质量;在评价目标上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为目标;在评价模式上应该向全面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使评价模式能够将教学效果充分反映出来[6]。

四、深刻认识教学评价的意义,建立职业教育管办评分离体制机制

实施第三方评价,完善评价体系,定期发布教育质量评价报告。完整的质量评价体系具有系统性和多元性的特征,既包括对中职学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行业企业协调发展进行评价,也包括课程、教学、学业成绩评价,更应该包括品德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的评价。

1.质量评价的意义。所谓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质量评价应服务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家长对学生的要求、企业对员工素质和技能的要求,具有诊断、激励、调节、反馈及为教育行政部门服务的功能。

2.实施第三方评价。以企业的实际需求和企业职业技术岗位操作标准为参考,以确保教学质量评价符合学校和行业企业双重发展的需要,组织教育行政部门、中职学校以外的职业教育专家、教研员、企业、社会团体组成的第三方评估机构,遵循教学质量评价定向性、多样性、职业性原则[7],研制科学、规范的评价制度、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对象、评价周期,开发评价工具、监测中职学校在教学、教育管理等方面的质量;定期编写教学质量评价报告,为学校提供改进策略、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即为教育行政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支撑奠定基础。

在国家“十三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进程中,中职学校要明确“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好国家战略,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支撑”的发展方向,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产教融合、校企业合作双向育人办学模式和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依据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工美专业建设及行业企业职业能力标准,合理科学地整合课程,积极探索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评促教、以评促改,做好中职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参考文献:

[1]彭鸿.基于模块化课程设计的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3):17—19.

[2]曾金华.探析艺术设计(工艺美术)专业课程设置[J].美术教育研究,2013(7):88—89.

[3]张大伟.中高职课程衔接的依据、思路及实施构想[J].成人教育,2014(10):46—48.

[4]丁凤良.让教师拥有课程领导力[J].中国教师,2015(7).

[5]傅敏,齐新鉴.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国教学评价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1):54—57.

[6]李金先.构建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创新的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4):251.

[7]李启生.构建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究[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2(6):43—45.

推荐访问: 黑龙江省 专业课程 工艺美术 中职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