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经济政治与社会优质课程建设的探索

经济政治与社会优质课程建设的探索

时间:2022-03-02 00:02:37 浏览次数: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中职院校的课程教学也随之不断地改革和优化,逐渐向满足社会对人才实际需求的教学方向发展。要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和不断优化,系统化的课程建设和优化是一个十分必要的过程。以经济政治与社会优质课建设为例,结合建设优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与同行一起分享优质课程建设的一些思考。

[关    键   词]  优质课程建设;思考;探索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6-0226-02

素质教育理念已然是当今社会教育的核心教育理念,中职学校要适应素质教育提出的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提升学生主动性、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教育要求,就必须提升教学质量,而构建优质课程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一个十分有效的路径。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职德育的必修课程,也是我校申请立项省级课题“优质课程建设”的项目。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中职德育课程必须以生活实际为基础,力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与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备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理念不谋而合,更是我们开展优质课程建设要努力实现的目标。

一、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基本现状

我校严格按照教育部职教司要求,2009年秋季开始使用全国统编新教材。目前的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体系存在课程目标脱离实际、教学方法单一以及考核评价体系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等问题,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教学目标脱离学生实际

根据《意见》的要求,中职德育课程必须以生活实际为基础,力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仍然是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教师依据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联系生活实际不够,教学比较枯燥,学生缺乏兴趣。导致学生缺乏将知识运用于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地降低了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2.教学方法单一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而没有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社会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讨论。同时,由于课程学时有限,教师在课堂上用了绝大部分时间讲解教材内容,而忽略了给予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时间,不利于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

3.考核评价体系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对学生的考核评估仍然是以笔试为主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考核评价模式,只能展现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并不能充分体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创新拓展能力等综合能力,既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无法体现品德发展和德育评价的规律。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1.教材针对性不足

我校的德育课程教材使用的是全国统编教材,教材在专业性和权威性上是毋庸置疑的,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即教材的针对性有所欠缺。因此,教师在使用全国统编教材时,要灵活变通,从不同专业和学生实际出发,适当整合内容,创新方法,改进手段,以确保教学内容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升教学效果。

2.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虽然教师在德育专业知识方面都有扎实的基础,但要摒除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转变教育思想,改变一元单向传递信息的模式,使用多元多向传递信息模式。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形式多樣、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的优势。因此,教师需要勇于探索,积极寻找更加新颖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摆脱德育课堂本身的枯燥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德育课变得更加生动和有用。

3.教学评价理念不够与时俱进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在申报“优质课程”前,我校对这门课程的评估仍是以笔试为主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与现代素质教育中综合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综合考核学生的能力,不仅要进行传统的笔试能力测试,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衡量学生,这样的评估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并充分体现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构建经济政治与社会优质课程的探索

在构建优质课程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坚持做到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增强德育课教学的时代感和开放性,力求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对课程建设目标、教学内容、课程师资队伍以及评估方法等进行全方位的提升完善。

(一)科学定位课程建设目标

课程建设作为传授知识的基础,主要囊括以下三个内容:(1)传授知识的硬件条件的建设;(2)传授知识的软件条件的建设;(3)知识的传授主要是由教师队伍完成的,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课程建设的一个主要内容。以课程建设的三大主要内容为依据,可以将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建设的目标分成以下五个:(1)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教学用书与相关教学材料必须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2)教学文件必须做到符合规范要求而且完整齐全;(3)根据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制定出一套效果尤佳的教学方法和考试制度,把现代教学手段合理地利用起来;(4)建立一个设施条件、教学等各方面都十分完善的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用于实践教学使用;(5)努力培养一支素质高、稳定性强、分配合理的德育师资队伍和敬业、领导能力强的课程教学领导者。

(二)系统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建设是否优质主要是看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优化程度。我们要把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先进性等这几方面的特性重点体现在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中,充分挖掘《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内涵,力求做到把知识传输、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三者融合在一起。

优化了课程教学内容的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内容的改革要跟课程体系的构建结合起来,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而学时的多少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要性而定。(2)改革就是要弃旧迎新,启用新鲜、易懂的教学内容,这些改革都要跟教学大纲的修订相结合。(3)教学改革时基础的内容是不能变的,我们要以知识、技能、思维等基础内容为主进行改革更新,同时融入现代学科发展的特性和多种学科知识互相结合的特点。

(三)构建团结协作的团队

要提高教育质量水平,优质课程建设是十分重要的示范性工作,为此,构建一个团结协作的团队,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在本次优质课程建设项目中,教学队伍除了本课程的5位主讲教师,还跨专业得到了网管中心、电化教学、数学等三个专业共8位教师的支持,形成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跨越式、有梯度、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事实证明,这是一支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的主讲团队,4位“60后”三位参加过省级“创新杯”说课比赛,并获得一、二、三等奖,1位“70后”和2位“80后”也参加过校级的各类比赛,所以这是一支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团队。

(四)改变评估方法

为了促使课程管理建设更加规范、科学地发展,进行课程的评估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对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要通过参照优质的课程指标体系进行重点课程的建设。首先,校内对申报课程的自查自评,然后学校组织进行评估,整个课程建设过程主要分为“听报告”“看材料”“问问题”“议特点”“评结果”这几个阶段。我们把课程评估作为课程建设的手段,把建设和评估两者合理地结合,并通过评估这个手段促进课程建设的改革和发展。课程评估是对教学经验的交流和总结,有着很好的引导作用,能够形成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合理地使用评估手段,对课程建设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经济政治与社会优质课程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自课题立项以来,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我们团队教师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团队的合作,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在优质课程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以下阶段性成果。

(一)优质课程建设的收获

1.在教学内容与教材方面,我校严格按照教育部职教司要求,统一使用全国统编新教材。以《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为纲,构建以实践教学教程、学生课外阅读电子资料库、教学资源库(包括教案、PPT课件、案例集锦、视频资料等)、试题库等为辅的“基于学生、为了学生、通过学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内容体系。

2.教学方法与手段改进,我们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打造“知识为项目服务,项目为知识所用”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思想政治观点为主导,以学科知识为支撑,采用情景体验、实践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按照“实践活动—理论学习—实践活动”的方法,从社会生活出发,通过学习新知识,回归社会生活。因此,设计“五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教学项目,即我的消费我做主、追寻企业家的成长之路、我为学校管理献计献策、假如我是村支书、和谐社会你我同行。

3.在教学评价方面,采用发展性和过程性评价方式,不仅要进行传统的笔试能力测试,还要综合学生平常的学习态度、互动情况等表现,同时根据社会现实与学生的成长需要以及不同班级的专业特点,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及进度,以适应不同学时和专业以及学生的兴趣。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实习教师或实习单位评价、班主任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

4.建设与本课程配套的微信公众平台,该平台设有“教学资源”“学法指导”“阅读练习”及“微信互动”四个模块,通过这个平台,老师和学生不但可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源,而且师生互动更为方便、更加亲切,轻松达到教学目标。

5.培养了年轻教师的科研能力。师资方面,我们邀请了多个相关专业年轻优秀教师加入团队,发扬“老中青结合,做好传帮带”的协作精神,青年教师在老教师的培养和帮助下迅速成长,教学整体水平普遍上了新台阶。形成一支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的主讲团队,成为团队强有力的师资后盾。

(二)优质课程建设的反思

1.项目教学法的项目任务的设计还不够成熟,有待进一步完善。希望经过我们的努力,针对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和项目任务完成的情况,能设计更切合教材、更立足于学生,让学生更感兴趣又比较容易完成的项目任务。

2.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缺乏,认知发展规律方面还有欠缺,有待今后探索解决。有些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感到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给予个别的辅导和帮助,配备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和辅导教师后,更有助于各個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

3.教学资源库的资料储备还不够充分,需要不断补充和及时更新,更好地弥补教材内容滞后性的不足,争取做到一年更新一次,体现时代感,提高时效性。

总的来说,经济政治与社会在进行“优质课程建设”之后,不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教学评价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升,但仍存在不足之处,比如,项目教学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设计还不够成熟、完善;教学资源库的资料储备还不够充分,需要不断补充和及时更新,这些问题都有待今后探索解决。

参考文献:

[1]李伟华.中职德育热点问题的冷思考:《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J].文教资料,2012(30):181-182.

[2]罗宏.关于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5):150-151.

[3]刘彦君.《经济政治与社会》“高素质的劳动者”教学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推荐访问: 课程建设 探索 政治 社会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