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和谐社会视阈下的中学政治课教学研究

和谐社会视阈下的中学政治课教学研究

时间:2022-03-02 00:03:14 浏览次数:

zoޛ)jiFm�M69Mv4]9駭ziMu]uzߍM5xݽߍ_wߎ8~ߍ_5}9}ߍ5ۭu|}罵}~{}<}޸Nێ}}<_4N:^xx{}w8_駍{{]m:^?zۖ报告的教师占39.29%,选知识竞赛的占17.86%,选社会调查的占14.29%,选辩论赛的占21.43%,仅有一名教师选择了写论文,什么形式都没采用的教师占46.43%,以上数据说明教师对德育实践活动重视不够。

6.评价

调查表明,有67.86%的教师能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重视终结考试和平时成绩的教师分别占21.43%和3.57%,这说明传统的评价观念在教师的头脑中是根深蒂固的;只有7.14%的教师选择了其他,这说明政治课教师的素质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如有一半的教师曾获得地市级荣誉,有85%的教师获得了县(市)级荣誉,但还没有教师获得过国家级荣誉。在教师评价方面,学校比较重视校领导、年级组以及教师的自评与互评。调查显示,只重视终结考试成绩的竟然占一半!在初高中,分别有1/3和2/3的教师认为,学校能够将政治课成绩与晋升职称等结合在一起;有近40%的教师认为,学校在碰到涉及教师个人利益的问题时,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确保教师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7.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应注重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调查显示,认为自己不断成熟的初、高中教师分别占60%和70%,认为自己是成熟教师的占到三分之一。在促进成长的途径选择方面,选择同事间交流的占三分之一,有五分之一的教师选择了培训,选专家指导的占26.7%,选以科研促教学的占6.7%,选自学与反思的占13%强。

8.学生观

教师视学生为独立的个体,认为学生有着丰富的感情世界。有93%的教师重视与学生的平等对话,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学习水平,以此作为教学设计的基础,但学生认为目前的教学仍然是“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在课堂提问方面,“以问题而问”的初、高中教师分别占73.3%和46.2%,提问好学生、中等生的教师分别占15.3%和30%,没有一个教师会想到提问学困生,这反映了教学过程中机会的不平等。但大部分教师(28.57%)会根据问题的难度和性质来决定选择什么样的提问对象。

9.教师的困惑与建议

调查表明,任课教师的困惑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现行教材内容过于死板;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家校合作少,效率低。从经验的角度看,对教师的建议包括: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应多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应尊重学生并平等对待学生,将知识学习与学生自身的实际结合起来。

三、中学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政治课和各学科教学是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为了发挥德育的育人功能和导向功能,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上政治课。调查显示,有74.7%的教师只顾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为学生讲解,除提出几个问题之外,几乎没有运用到“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教学方式,学生是默听死记,这种单向灌输和对教材的简单处理,容易导致学生对政治课失去兴趣。

2.教师的政治信仰不坚定,教育理念模糊

政治课教师首先要做到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爱学生,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做党的政策的不折不扣的执行者,并通过自己的言行感染和教育学生,起到率先垂范的榜样示范作用。道德认识是道德行为的先导,如果道德认识不到位,自然会影响到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导致学生对政治课的轻视甚至鄙视。

3.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得不紧密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有20%的学校仍在使用旧版政治教材。目前的情况是新旧教材并存,新教材尽管增加了实例资料,突显了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与实用性,但总体来讲,理论还是偏多、偏抽象,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得不够紧密,致使学生觉得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相差甚远,学习动力不足。

4.教学方法单一,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改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但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的是“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无论教材体系怎么改变,仍沿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来施教。部分教师不用心备课,不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不注意教学中的启发引导,将教学变为填鸭式的满堂灌,学生围着教师转,课堂变成了教师表演的舞台。

5.教师的专业素质偏低

调查显示,有近70%的政治课教师是非政治专业毕业的。政治课教师大多由班主任或主科教师(语文、数学等)兼任。因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加上精力不够,致使他们对教材的挖掘不够深入,对重点与难点把握不准,疲于备课与教学。他们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对于教学创新根本无暇顾及,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书本上的条条框框,使学生错误地认为政治课学习就是背诵条文,并产生了厌烦情绪,使政治课陷入了越来越尴尬的境地。

6.考试分数仍然是教学评价的标准与航标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是我国教育的根本目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偏远的乡镇、农村的状况不容乐观。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由于中考不考政治,致使初中的政治课一直被当做副科,从领导到教师,从学生到家长对其都不重视。有8.6%的学生认为政治课经常被挤占,有23.7%的学生认为政治课偶尔被挤占。考前划重点,定范围,突击背诵,只重视考试结果,初、高中分别有30%和60%的教师认为,考试分数是学校评价教师与学生的重要指标,社会与教育管理部门也以此为标准来评价学校。

7.三维目标不突出

新课程一直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但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明确的目标,只图表面的互动,这样的教师在初、高中分别占56%和80%。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只是被牵着走,根本不知道每单元的教学目标与重点,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受到了限制。个别教师只重视能力的培养,却放松了“双基”目标的落实与训练。尤其是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上,教师对教学内容深层次的意蕴挖掘不够,贴标签现象严重,学生在谈感受与体会时,空泛抽象,不切实际,这些均由教师对三维目标的认识不到位所致。

四、增强中学政治课实效性的对策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外在因素来看,与家长的评价、社会各种相关的入职考试以及社会文化背景有关;从教育系统的内在因素看,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评价方法、教学方法等有关。笔者主要从教育理念、德育方法与途径、教师素质、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增强中学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1.明确政治课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把握教改的精神实质

党和政府历来比较重视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五育”中,我们倡导德育是灵魂,它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方向。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多位国家领导人先后就思想品德教育做出了重要指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和落实相关的文件精神,真正从思想上重视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把它由“软指标”变为“硬指标”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切实保证中学政治课的有力地位。从学校层面来讲,校领导要有目的地引进专业的政治教师,从师资源头入手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应制定相关政策,明确规定任何人不准挤占政治课时间,不得挪为他用;应把政治课的成绩纳入考核范围之内。只有采取有力措施,才会引起教师的情感共鸣,使他们能够从思想深处高度重视政治学科。

2.优化育人环境,形成教育合力,发挥道德教育的整体功效

调查显示,因学生所处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的不同,导致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所不同。学生的一般道德常识主要来自于社会和家庭,有90%的家长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子女。但在当前意识形态多元化的情况下,如果不对中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他们便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应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网络,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道德教育不应只囿于学校范围和限于政治课堂,学校、家庭、社会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充分发挥学校德育

的主导作用。如帮助家长树立“以德育德”的思想,使家长能够以自己良好的品性感染孩子;学校应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双方互通信息,共同制定教育措施。应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政治课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有选择地接受大众传媒信息,将社会的负面影响控制到最低限度;让社会或社区了解学校的道德教育计划、目的与内容,积极促进个体道德的完善,共同实现社会道德的改善,努力实现“5+2>7”的理想目标。

3.重视政治课的德育主渠道作用,构建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协调的综合化施教模式

应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的德育资源建立德育基地,定期开展专题德育活动。要重视各科教学的思想性,并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构建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协调的综合化施教模式,让学生在学校大家庭里健康成长。

学校应利用政治课专门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政治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时间保证、教学得法的情况下,迅速促进学生道德认识水平及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从调查及访谈中我们了解到,通过对教材的几次修订,现行教材无论是从内容的可读性、趣味性、时代性方面,还是从教材的体系结构方面,都比较受师生的欢迎。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材的社会性、针对性不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够紧密等。政治学科教学目的的实现,仍然要依托于政治课这一主渠道。应充分发挥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积极取得党团组织的支持,把政治教育融于学校集体生活、学生活动以及学科教学中,深入挖掘活动所蕴涵的思想教育因素。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时代性与针对性、理论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牢记“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一哲理,重视学校组织开展的每一项活动,把任何一次活动都作为教育学生的契机,并发挥每个契机的最大德育价值。

4.以学生为主体,改革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动手能力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所谓好方法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要借助于备课和设计,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能积极思考,相互间展开辩论,借助不同观点的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捕捉学生思想的闪光点,最后达成共识,得出结论。对于各地的成功经验我们要学习,但绝不能照搬照抄,一定要从当地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出发,改进教学的方法,要将投影、录音录像、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正确运用案例教学法,并积极开展研究性教学。学生要认真阅读教材和参考书,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有关原理。通过讨论、辩论与分析,让学生参与其中,他们自然能领会有关的理论及其内涵,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高培训质量,提升教师素质

几乎每个教师都参加过培训,但教师对培训的现状极为不满,问题主要包括培训的内容与教学无关、学科教学法知识甚少、偏重理论、指导性不强、对教学帮助甚小等。为充分发挥有限的培训经费的作用,教育部门要认真制订培训计划,精选培训内容,从教材的分析到教学的设计,从教学理念的运用到教学方法的创新,要逐一地进行讲解。要让教师感到学有所值,学有所用,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从教能力,绝不能偏面追求理论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6.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政治课教学评价必须改变传统的以考代评的方式,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首先,提倡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听课、问卷调查、同行反馈、督导评价等,从教师是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否重视对学生品德和情感的培养,课堂教学是否是一种有效互动,教师是否能有效提高学生判断、交流、反思和评价的能力等五个方面入手,综合把握教师的教学信息,把主体性、创造性、互动性、情感性作为中学政治课教学评价的标准,对教学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促进中学政治课教学的改革。

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课评价体系,不仅有助于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还能够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习惯。对于学习的评价,首先,应允许有个内化的过程,要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其次,应强调考试与学生的体验并重,如参与活动的态度、广度及深度等。在初中,应侧重于活动和体验;到了高中,应重视对知识的把握和运用,绝不能在政治课考试中搞“一刀切”和所谓的标准答案。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形成独到的见解,要能体现出多样性和创新性。最后,可以将对学生的评价权下移,让学生评价更加客观、公正。这需要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进行,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民主参与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顾润生.初中思想品德课上的反思想品德现象透析[J]. 基础教育研究,2007(1).

[2]郑丽花.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误区及改进措施[J]. 教育评论,1996(5).

[3]王金荣.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03.

[4]杨军.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3).

责任编辑:张华〕

推荐访问: 政治课 教学研究 和谐社会 中学 视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