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民族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协同教学研究

民族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协同教学研究

时间:2022-05-13 19:05:04 浏览次数:

摘 要:针对民族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育途径等方面进行改进,从而最大限度发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协同教学效应,整体上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实现教书育人目的。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9-0221-03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1]。高等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历史课和政治理论课兼具的双重属性,让大学生学习了解近代以来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增强大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西北民族大学办学宗旨是“立足西北,服务民族”,为国家和少数民族、民族地区培养造就优秀人才。2017年该校招生录取本科及预科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达65%[2]。目前民族院校《纲要》教学中学生相关基础知识、教师观念认识及教學形式、教学途径等方面,存在不同层面的制约影响课程实效性问题。立足民族院校的实际情况,始终坚持《纲要》课思想导向性,应整合优化教学内容、统筹优化教学环节、构建优化教学团队,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一、民族高校《纲要》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相关历史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差异性大的问题非常突出

《纲要》课主要是从历史的角度承担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的功能,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准确理解历史发展规律和主要经验。但是具体到民族院校实际情况,学生之间相关历史基础知识、认知理解力、教育背景等参差不齐,差异性较大。其中理工类、艺术类、民语类等学生基础薄弱、知识面狭窄,是教学中非常棘手的问题。

针对民族院校不少学生基础知识欠缺,具体历史史实模糊不知、模棱两可,学习听课相当困难的现实情况,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正视、消解之,最终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取基础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具备一定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去深化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主题的理解,认清当代中国发展的现状,把握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较好地做到知书达理。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发展培养的有效路径拓展力度

不够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3]。育人者必先自育。《纲要》要求任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充分意识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从意识形态高度把握课程教学,正确处理好课程科学性与目的性之间关系。

目前《纲要》课教师的学历背景基本都是历史学专业,扎实史学功底与较高历史文化素养为课程教学奠定了严谨、科学的基础。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学习有效化、常态化相对不足。具体表现在:民族院校教师定期培训研修、参与各级思想政治理论学术会议学习吸收借鉴其他高校和老师宝贵经验少,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之间利于教师培养提升的工作开展不够深入。

此外,作为民族高校的思想政治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少数民族历史知识及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现状等知识掌握有限,以至于在教学实践中缺乏引用少数民族大学生熟知的民族地区的正面人物和事件教学素材及案例,不利于民族地区学生中华民族归属感和向心力培养和凝聚。此外学科建设基础比较薄弱,科研水平还比较低,缺少与课程、学科建设相关的高水平的科研课题和研究成果,导致《纲要》课教师政治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后续不足,这势必直接影响大学生历史认知能力塑造提升。

3.教学模式、教育途径等综合化意识不强,影响《纲要》课整体效应的发挥

《纲要》课堂理论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教师按照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授课,较为注重学科体系和理论讲解,易造成教学方式的单一,忽视学生主体意识。《纲要》课教学模式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讲演、小组讨论、知识竞赛、辩论赛等学生参与式教学方法组织开展的力度不够;从经典影视作品、纪录片中选取教学短片等多媒体形式普及使用不到位。教学模式单一呆板,教师对视频、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不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为课堂理论教学、校园文化活动及社会实践。目前《纲要》课的实践教学主要是依托学院组织校内征文比赛,从中选取获胜优秀学生前去甘肃兰州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会宁红军长征纪念馆、宕昌哈达铺、迭部腊子口等地开展实践教学,取得一定的积极效果,不过存在着形式单一、受众范围小的情况,易造成《纲要》课实践教学的低效。

二、加强改进民族高校《纲要》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1.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小专题教学,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在传统按章节教学基础上,设置小专题教学。有针对性整合教学内容实施小专题讲授,将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穿插教学过程中,全面提升对历史问题、历史规律和经验的认知。适当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入教学中,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教材第五章红军长征的内容,可适当回顾红军在甘肃长征的历史,总结甘肃在红军长征中的历史地位。

2.因势而新,教师及时更新和丰富知识结构,增强教学内容的亲和力

要知学情,课堂授课要贴近学生思想认识实际情况。学校相关部门和教师利用网络、问卷、访谈等调查形式,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观点、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相关情况。具体掌握学生感兴趣、疑惑的问题,摸清其思想动态和价值趋向。相关部门机构和任课教师有意识地收集了解少数民族、民族地区在近代中国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为国家、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的仁人志士,在教学实践中适当嵌入相关史实,引导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国家、民族地区发展的自豪感与使命感,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感,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

教师要养成勤于读书,不断学习,自我培养的习惯,涉猎一些与《纲要》课相关的学科知识,如世界近代史、教育学、心理学、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哲学、地方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书籍,丰富知识结构。适当将近代以来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正面人物和事件作为教学素材及案例运用到教学中。如讲授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可以简明扼要讲解水族出身的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烈士的英雄事迹。以及抗日战争时期,英雄不分民族——回族抗日英雄马本斋的历史事迹。在蒙古语言文化学院上课时,讲授蒙古族开国上将乌兰夫光辉革命历程,为民族统一、国家富强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在美术学院上课时,讲述画家蒋兆和《流民图》,让学生直观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国难时艰,国人命运悲惨的历史情景。

3.改善教学方法、强化教学实践,使学生在参与中接受教育,提升教育实效性

分层次因材施教的科学灌输教育,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基础相对比较好的班级,教师可直接采取小组讨论、辩论赛、访谈等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参考书,查找资料后进行研究、学习、探讨,既能做到提高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对理工科、民语类、艺术类学生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史实讲授,使其在具备一定历史认识的基础上提高政治觉悟与辨别是非的能力;充分结合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剪裁得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课件、视频资料等,切勿贪多且一味追求形式。

《纲要》课的实践活动应该与相关校园文化实践紧密衔接。学校团委、学生会、各学院等部门在重大节庆纪念日和少数民族重要传统节日领导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纪念五四运动、建党节、一二·九运动等;每年暑期都有计划组织学生到民族地区进行社会调研活动等。学校有关部门密切联系,各方互补,《纲要》课教师就可以配合学校主题性活动,给学生进行报告、座谈会、讲座等,指导学校社团深入开展相关活动,从而更好地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传承红色基因。在暑期学生组织的历史性社会实践,可参与制定实践的主题及确定具体的实践地点,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努力促使其在社会实践中,完成从情感认同、价值认同、课程内容到实际学习生活中实现行为认同。

4.构建民族院校积极向上《纲要》课教学团队

全面提升《纲要》课教学质量,必须构建一支热爱民族教育事业、教学态度认真负责、专业知识结构较强的教学团队。从集体备课、讲授党课、专门讲座、整理教学资料等着手来加强教研室及教学团队建设,实现团队教师们学科知识、教学经验、教学资源的共享、增值。

集体备课既要关注基础知识,又要联系社会热点。目前学校从事《纲要》课教师都是历史学专业出身,历史知识丰富。教研室定期组织成员集体备课,明确《纲要》课在思政课中的功能定位,严格围绕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提出教学存在的问题,分享教学的经验,强化教学中的问题意识。

同时,不定期召集教研室成员集体开会研究推进与《纲要》课有关的社会热点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将中国梦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实践中,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讲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主题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可以講解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不断奋起抗争、努力探索,寻求强国的艰辛历程。尤其重点讲授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取得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使学生明确中国梦与“两个一百年”目标,中国梦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之间的关系。2018年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教研室成员集体学习讲话内容,统一在第五章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中,设立小专题讲授周恩来的一生,进而阐述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担当、政治本色,展示优秀共产党员的崇高品德和精神风范。

服务于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党课学习,坚持贯彻实施“三会一课”。积极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努力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培养政治合格的人才干部一直是民族院校立校之本。《纲要》课教学成员集思广益,科学合理设计党史教学内容,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讲授专题性党课,从而延伸课堂,教学相长,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教学团队要依据教学和学生的需求,搭建有一定特色的《纲要》课程网站,尤其是在线师生的交流互动,既可给个别同学的解疑释惑,又利于教师收集、关注学生的动向,以便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加强思想政治教学效果,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总之,《纲要》课在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及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历史观和发展观等层面有独特优势。《纲要》课的改进工作,要充分依据学校的校情、学生的学情,不断提升教师政治素养和专业水平,各相关部门之间加强交流沟通,形成教育合力。营造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校风学风,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发挥出最大协同效应,更好地服务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

[2]西北民族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EB/OL].[2018-01-09].http://

/frontContent.action?siteId=12&articleClassId=151&articleId=49958.

[3]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教社政[2005]5号,2005-03-02.

推荐访问: 近现代史 教学研究 纲要 协同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