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家园社区协同教育的实践探索

家园社区协同教育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2-03-20 09:47:15 浏览次数:

摘 要: 家庭、幼儿园及社区协同教育是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要求,本文从家园社区的资源利用、平台建设、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探讨家园社区如何开展协同教育。

关键词: 家园社区;协同教育;实践

1. 关于协同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1] 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协同开展,才能相得益彰;社区是空间和资源的拓展,能够为幼儿活动提供更多的场所以及氛围,为幼儿的成长树立更多的榜样,能够影响幼儿在成长中具有正确的言行举止与道德取向。家庭、幼儿园、社区协同教育有助于儿童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教育并不等同于幼儿园教育,幼儿教育应是家庭、幼儿园、社会三方协同开展的教育。家园社区的协同教育,顺应了现代教育思想,既实现了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贯性,又体现了各教育因素的密切配合。

2. 协同教育的资源利用

2.1 家长资源

2.1.1 调查家庭教育资源,建立资源库

《纲要》提到:“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1] 幼儿园的家长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他们来自不同行业,从事不同的工作,具有各种专业技能和特长,如警察、医生、作家、律师、厨师、科学家等,他们家庭中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包括家长的特长资源、职业资源、兴趣资源、人力资源、气质资源,以及家庭的物力资源、环境资源、祖辈退休资源等。

幼儿园对家长的各类资源进行详细调查,建立表格形式的家长资源信息表,并对家长资源进行分类统计。根据家长的职业、兴趣、特长、籍贯、民族等,建立多个具有特色的 “家园协同教育小组”,在幼儿教育中,充分利用家长的不同教育资源优势,共同开发家园协同教育特色课程库,丰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2.1.2 创新家园协同教育的形式

家园协同教育中,通过各种形式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内容,及自己将如何配合教育等,使家长积极参与到幼儿主题探究活动中,形成家庭与幼儿园的良性互动,保障幼儿主题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家园协同教育中,家长是教育活动的实施者,而不仅仅是配合者。幼儿园要赋予家长更多的权利和义务,发挥自己的特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学管理活动中。具体的协同教育形式有:邀请家长共同开发个别化的课程计划,参与主题教学活动设计或幼儿学习活动,深入现场评价教育或研讨活动细节;家长和幼儿一起准备教学材料,依据自己的工作时间安排,来园参与活动;邀请家长进班当教师、保育员或监督员,协助幼儿园制定食谱、管理财政等。

如:在大班开展主题活动“植物世界”,可以邀请家长共同参与活动设计,拓展活动资源;家长与幼儿一起进行“植物发芽”实验,共同观察各种植物生长;一起观看植物科教片,阅读植物小故事等,充分发挥家长的良好教育作用,在幼儿与家长、幼儿园之间形成一种积极的互动关系。再如,邀请家长来幼儿园当老师,或组织幼儿参观家长工作单位,通过家长的讲解,使幼儿形象地接触社会知识,拓展幼儿教育活动的内容。

2.1.3 充分整合祖辈家长资源

根据教师和家长的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祖辈退休资源的利用率非常低,只有占20.2%的教师和占8.6%的家长认为祖辈退休资源是家庭中具备的教育资源[2],对于这样一个可利用的庞大的资源群,不能充分利用实在可惜。幼儿园在感叹家长因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幼儿教育的同时,应充分整合祖辈这类悠闲型家长资源,将他们中文化素质较高、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有爱心、有耐心的这部分老人集合起来,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幼儿教育的热情,使他们既为幼儿教育事业继续发挥余热,又能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平添很多人生乐趣。

2.2 社区资源

社区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幼儿园根据幼儿发展和成长的现实需要,主动地发现、吸纳社区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社区中的人力、机构及设施环境等教育资源,拓展幼儿学习的空间,将社区教育资源融入幼儿教育活动,激发幼儿园教育自主发展的驱动和张力。

2.2.1 绘制社区资源分布图

社区教育资源既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组织、信息等有形资源,也包括社区文化、良好的社区氛围、社区归属感等无形资源。

可以绘制社区教育资源的分布情况图,统计分析社区内的各类教育资源。社区资源图,涵盖社区内的各种机构:学校、社区医院、超市、邮局、敬老院、菜场、银行、消防队等;社区内的各种设施:公园、绿化、健身器材、娱乐广场等,配上详细的文字说明。通过整理分析,建立各资源联系人员信息表,并与社区内各机构建立长期联系,保障资源的有效利用。

2.2.2 走出去,充分利用社区机构和设施资源

幼儿园根据领域活动的需要,尽可能带幼儿走出围墙,让幼儿置身于原生态的“田野”情境中,饶有兴趣地进行自主学习。将园所周围的社区公共设施运用于课程,一些社区机构或设施还可开辟为幼儿园的教育基地,如敬老院、警务站、消防队、学校、公园等。

在“走出去”的协同教育中,主要形式有:参观活动、体验活动和分享活动。在参观活动中,教师注重引导幼儿观察人、环境与物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如在认识季节特征主题活动中,可以让孩子观察小公园的各种花草树木变化。在体验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地尝试、体验,如通过参加“演消防习”,给孩子们上一堂生动的安全教育课,幼儿通过实地演习、游戏模拟和平时的生活教育相结合,直观深入的了解、体验和巩固对消防的认识,增强了自我保护的能力。在分享活动中,引导幼儿与人相处、与人分享的体验,如幼儿园组织与福利院儿童联欢的活动,让幼儿对福利院儿童有更全面的了解,激发幼儿爱和分享的情感,鼓励他们关爱福利院的孩子,体验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他人带来快乐后的成功和愉悦。

2.2.3 请进来,合理开发社区人力资源

幼儿园积极与街道妇联、派出所联系,开展座谈,介绍幼儿园的工作计划,使社区了解幼儿园的工作,并争取到社区的支持与配合。充分利用和开发社区的教育潜能,动员统筹多方人力资源,建立由小学教师、老干部、警务站民警、卫生医院医生、有关行业的家长等组成的教育志愿者或辅导员队伍,发挥专业特长参与到幼儿教育活动的一些过程环节中,成为幼儿教育的伙伴。如,有家长反映孩子在家爱翻药箱,幼儿园请来社区医院的医生,给幼儿讲解药的作用,特备是乱吃药的危害等。

2.2.4 社区活动与幼儿教育有机结合

积极让儿童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如参与社区环保宣传,参加对街道孤寡老人的慰问,参加社区植树环保活动等。社区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如:“抗震救灾”、“公共卫生,从我做起”、“爱护公共财物、人人有责任”、“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水”、“尊老、爱老日”等,幼儿园可以同步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通过与社区协同开展的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德育社会性发展,培养幼儿从小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3 自然资源

《纲要》要求,开展幼儿教育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1]。身边的自然环境要充分挖掘利用,组织幼儿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支持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在大自然中增进知识和生活体验,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开发特色课程,使教育活动更贴近幼儿的生活。苏州是一个处处小桥流水的园林城市,拙政园、虎丘、留园、寒山寺等景观更是举世闻名,太湖、金鸡湖、阳澄湖等水景资源丰富,围绕苏州的山、水、园林,家园社区协同开发本土特色课程,综合利用本土资源。如结合地方自然资源,开发“太湖水”、 “苏州的桥”、“我爱苏州园林”等特色主题活动。

2.4 课程开发

家园社区协同开发特色课程,聚焦幼儿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情境,充分利用园外资源并使之教育化。主动积极地与家庭和社区代表合作制订课程计划、管理和评估等,引导幼儿在真实有趣、广阔的教育新时空中快乐学习。

2.4.1 基于社区资源的课程开发

我园位于苏州古城区,周围的社区资源非常丰富,有许多配套的餐饮服务、超市、中小学校、社区医院、吴文化公园等设施。有目的地进行筛选,开发“我们的小区”、“我是消防小卫士”、“超市购物记”、“和小学老师对话”等主题活动课程。社区文化也是重要的幼儿园教育课程资源,从幼儿的兴趣点着手,从幼儿身边的事和物着手,根据目标以及资源的特点组织活动。结合民俗节庆或纪念日,开发“爷爷奶奶我爱您”、“环保总动员”、“感恩的心”、“我和小树一起长”等主题课程,使幼儿通过与环境资源的互动来主动快乐地构建知识。

2.4.2 共同开发家园特色课程库

通过家园社区协同开发教育资源,逐步形成课例和案例群。与家长合作开发特色亲子课程,如在主题背景下的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的亲子诵读、亲子劳动、亲子游戏、亲子表演课程。家长全程参与课程的开发、设计、组织、调整与评价、亲子活动的教育目的、课程方案和活动设计,在幼儿园网站或海报公布,通过集中示范、温馨提示、个别帮助等教学方式,使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与幼儿熟悉的环境,都成为开展教育活动的基础来源,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社会交往和与人分享,使得学习与生活和游戏融合为一体。在充满温馨温情的亲子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交流、合作、分享,尽情体验着亲子游戏带来的快乐。幼儿真正能够按照自己的发展轨迹,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3. 协同教育的平台建设

3.1 协同教育委员会

家长、幼儿园、社区三方共同成立协同教育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家长委员会和社区委员会。协同教育委员的定位是由学校牵头的服务性教育组织,实行“自我管理、学校参谋、滚动发展”的自主管理模式[3]。

家长委员会,有利于家长与家长之间互助交流,使家长管教孩子不再感到孤独无助。并利用家长委员会成员的模范和榜样作用,激发广大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积极性,增加和拓展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育儿活动。要打破家长委员会形同虚设的局面,借助于家长中不同的职业、爱好特长和经历等教育资源,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和管理活动。要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幼儿园与家长的交流,推进家园协同教育。

社区委员会,可以统筹、协调社区内的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参与幼儿园教育与管理活动的作用,促进幼儿园与社区的协同教育开展。社区委员会可以负责家长教育,参与幼儿教育决策和监督等,出版家园社区协同教育材料,协助家园社区协同教育的研究及实践工作。社区委员会还可协助幼儿园,开辟园外教育基地,成立军训基地、劳动教育基地、消防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让幼儿进行园外教育实践活动。

3.2 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是教师与家长互动的平台。家园协同教育的开展,须得到幼儿家庭教育的有效支持与配合。举办家长学校,可以对家长进行教育知识和家庭生活知识的宣传和指导。通过举办父母课堂、组织家长沙龙、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园同步游戏、家长辅助教学、宣传栏、科学育儿简报等形式,向家长及社区宣传幼儿教育的理念与知识。

在家长学校中重点推进互动式家庭教育指导,如将教师讲课变成教师、家长、社区代表轮流讲课。通过组织家长沙龙,请家长交流家庭教育案例,通过交流,获取正确的育儿方法。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咨询台”等形式,定期为家长创造交流经验的机会,让家长相互交流学习。每月轮流让家长写育儿经验并定期组织家长交流学习,让家长在相互的交流中学习到相关的家庭教育知识,调动家长参与教育工作的积极性。通过亲子活动,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实效。通过多种形式的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客观地了解孩子的实际能力和发展水平,了解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开展家园协同教育。

3.3 心理咨询室

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幼儿园联合社区成立家庭心理咨询室,聘请幼儿心理专家和教师对家长进行心理讲座,解答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疑惑,指导家长科学育儿,增强有关幼儿心理健康的知识,创建健康的家庭心理环境,形成民主的家庭作风,采取务实的家庭行为,创建乐观的家庭情趣,对幼儿进行健康的家庭情感教育。

4. 协同教育中的信息化应用

在家园社区协同教育中,可以借助相关的通讯工具和信息化平台,以共享、讨论等交互形式开展家园社区的协同教育,促进幼儿素质全面提升。

4.1 家校路路通短信平台

通过信息平台,幼儿园可以方便地向家长和教师群发短信,发布相关通知。教师也可以把孩子在幼儿园的点滴表现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可以轻松地掌握孩子的在园情况。家长也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向学校和教师发送信息。短信平台,帮助教师和家长及时捕捉到各种教育的契机,及时解决孩子出现的问题,让教师和家长共同分享孩子的成长。校园短信平台是家园沟通的信息化桥梁,在家园协同教育中发挥重要的纽带作用。

4.2 安康家园网上社区

安康家园网上社区具有“维护简便、使用免费、更新即时”等优势,因此,我们将其引入家园协同教育中。每个班级建立一个网上社区,教师和每一位家长都加入到班级社区中,社区栏目有教学计划、教学笔记、育儿日记、活动札记、生活杂记、菜谱等日志区。根据需要还可设置投票区、留言板、讨论区等互动区。教师与家长可以通过日志交流,探讨某一话题,分享育儿经验,分享教育随感。教师可以从家长的育儿日志中了解幼儿在家中的状况, 从而为学校教育提供参考。家长和教师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探讨,不仅有助于幼儿在家里的生活和学习,也有助于幼儿在家里能够受到系统的教育和细致的照顾。

4.3 班级QQ群

QQ群方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双向交流、沟通和探讨,也是家园协同共育有效的交流平台。在实践中,为每一个班级建立QQ群,将每一个班级教师和幼儿家长及幼儿园领导的QQ号加入到群中。通过群聊功能,家长与教师可以实时地交流幼儿教育情况;在群论坛里可以发起讨论;通过“群共享”功能,教师和家长共享幼儿教育资源;通过“群邮件”功能,教师可以方便地向家长群发相关幼儿教育资料。教师还可以定期在“群公告”处发布育儿主题讨论,达到家园协同教育的目的。

4.4 社区电子信息栏

在社区电子公告栏,可以定期发布相关育儿经验、幼儿教育问答;播放幼教宣传动画、视频;发布幼儿园教育活动相关信息,如主题活动、食谱、幼儿作品展示等。电子公告栏的信息内容,由幼儿园、家长和社区三方共同提供。

5. 协同教育模式的认知

家园社区协同教育,要以幼儿园为主导,组织协同教育普及工作以及活动开展,帮助社区与家庭树立协同教育的观念,以保持家庭与社区在协同教育中的自觉性与连续性;以家庭为主体,通过鼓励幼儿、影响幼儿以及配合幼儿园工作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以社区为依托,通过社区为幼儿园以及家庭提供更多的场所来使幼儿接触更多的事物,加强对社区内精神文明活动的重视,在活跃社区氛围的同时又能够使幼儿在这些有意义的活动中培养良好的精神素质[4]。

教育孩子是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要想促使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家庭、幼儿园、社区必须密切合作,构建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共育的新机制。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0.

[2] 刘爱云. 安阳市幼儿园利用家庭社区教育资源现状及分析[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8,(4):47-52.

[3] 赵小雅. 把学校围墙拓展到家庭社区[N].中国教育报,2008-4-12(2).

[4] 李生兰.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17.

推荐访问: 协同 探索 实践 家园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