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创意产业与创新苏州

创意产业与创新苏州

时间:2022-05-12 08:25:03 浏览次数:

创意产业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潮流。文化创意产业少耗能,无污染,产业链长,带动就业,拉动消费,促进出口,着力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越界、调整和重组,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生力军。文化是苏州的第一优势,是苏州的首要资源。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要政府、版权产业界、法律界以及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苏州的发展正处于工业化转型、国际化提升的重要历史时期,应当从战略的高度,全面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大力发展有苏州特色和有比较优势的文化创意产业,形成具有产业集聚性和规模效应的文化产业板块,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文化创意产业,又叫创意经济,是指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全球化条件下,以进入小康时代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消费需求为基础,以文化艺术与经济科技的全面结合为自身特征的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重组或创建的新型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内容产业”、“版权产业”等概念相交错,形成了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新的发展模式。与靠资金,靠技术,靠渠道的传统创业模式相比,创意产业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创意产业所开拓的是全新的领域,发现全新的商机,其成功的概率大大提高;创意产业的创业模式灵活多样,创业者在创业方式的选择上更为自由,对办公或生产场所的要求远低于传统行业;创意产业的创业成本相对较低。创意产业依靠的主要是与众不同的创意、理念、策划和设计,而不是大规模的投资。创造、创新、创意,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

创意产业与文化资源的关系

文化是苏州的第一优势,是苏州的首要资源,也是苏州创意产业发展的宝贵财富。苏州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世界上文化资源总量最多,品种最齐全的城市之一。中国工艺美术24个大类中,苏州占有22个,各类花式品种逾3500个,在国际国内博览会中屡屡获奖,在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特定的重要地位。苏州传统工艺的名牌产品有苏绣、缂丝、宋锦,花线、各类雕刻,民族乐器、仿古铜器、桃花坞木刻年画、民间工艺、明式家具等。苏州工艺美术以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技艺、丰富的门类、传世的佳作蜚声海内外。在当代世界文化资源大流动,大开发的背景中,苏州大胆借鉴发达国家和兄弟城市的成功经验,运用市场的力量来推动文化资源的开发。以市场机制为主要手段,以各方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多种协调机制,推进多种形式的合作与开发。“十一五”以来,苏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全市已形成了包括国家级“苏绣文化产业群”、“苏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胥口书画全国文化(美术)产业基地”、“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苏州软件园”、“昆山动漫数字产业园”等27个文化创意产业园(街区)。仅苏绣年销售就达7 5亿元。

近年来,苏州软件产业和动漫产业等新兴版权产业发展较快,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苏州的第一支柱产业。苏州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目前苏州有服务外包企业440余家动漫产业从业人员超过5000人,2008年动漫游戏产业产值约4亿元:2008年苏州1T产业规模总量列江苏省第一

占江苏省IT产业比重达55%,占全国IT产业比重约十分之一。创意产业正在成为推动苏州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但是,苏州创意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差距、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偏低,2008年苏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在200亿元左右,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左右。文化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没有形成较强的竞争能力,还没有形成在国内有影响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版权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仍然偏低,还没有形成在全国有影响的版权产业项目,与周边城市相比显现不出优势,版权产业有待进一步发展。

文化是创意的支撑点,苏州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为苏州发展创意产业奠定了较为深厚的基础,无疑也为发展创意产业提供了不竭之源。然而,建设创新型苏州,仅靠丰富的文化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创新文化和创新精神作为支撑,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予以保障。

文化资源大市不等于文化产业大市。从古到今,任何文化都有其历史积累和现实活力,这两个方面都不是封闭的,一成不变的。必须要使历史的积累发挥现实文化资源的作用,即转换成为文化生产的生产资料。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一样,都是相对特定的利用技术而存在的。就像离开了冶炼技术,矿石就不存在一样。任何文化遗产或资源并不能天然地成为产品或商品,只有经过一定形式的再创造,才能成为具有丰厚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美国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只有200年历史的文化资源小国变成文化输出大国,就在于它顺应了这个历史潮流。由于市场化运作、商业机制介入、营销比较对路,它的文化艺术传播,推广,再创造变得很及时;反过来,有关商业组织也获得了巨大回报,于是,美国的文化产业获得长足的发展。这一切都表明,将市场作为发展文化的手段,不仅是必要的和可行的,而且可以使它成为一种有效的、先进的、强大的手段。

文化资源的作用,与现实的文化创新能力成正比。所谓文化资源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是否以开放的心态去开发和吸收。扩大对外开放,交流与合作,大胆借鉴国外版权保护机制,市场运作机制和经验,是文化资源可持续开发的重要条件。文化资源以精神内涵为主要存在形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多次开发和重复利用,这就决定了它具有其他资源所没有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开发价值。可持续开发就是要实现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和谐利用,实现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和破坏的开发。从这个意义上说,可持续开发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灵魂。苏州正在努力建立创新的文化资源开发理念,寻找文化资源开发的新路子,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生态效益的最佳结合。

创意产业与知识产权的关系

文化创意产业与知识产权的关系极为密切。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产业形式,主要包括广告、设计、电视广播、数码娱乐、电影与录像、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及计算机服务、艺术品和古董及文物交易等行业。其产品内涵是~种设计、一种创意,产品价值主要体现在创意和创新环节的收益上,需要通过知识产权保护来保障创意主体。创意企业的合法收益。同时,文化创意产品往往以数字信息产品作为载体,而与传统产业的产品相比,数字信息产品更易复制,复制成本与开发成本相比接近于零。文化创意产品这种“高风险,易复制”的特性使得文化创意

产业成为很容易受到侵权伤害的产业,没有知识产权保护,创意主体的合法权益就得不到保护,没有收益,创意主体也就不会有创意动力,没有创意,也就不会有文化创意产业。

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意产业发展的生命力。版权的价值实现,需要一种基础和前提:社会的和谐,法治的健全。文化创意产品推向市场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版权交易过程,创意产业企业通过对其自主创意作品版权的开发、运用和交易,实现版权财产权的价值,并由此获得利润。版权市场价值体现的是创意产业企业唯一的盈利途径,对具有版权的智力成果的开发和使用是创意产业形成的基础。同理,以版权为营利基础的版权产业部门——出版社、电影制片公司、音像公司,软件公司等最离不开的就是这样一种环境,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制度下的环境、环境下的制度。

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文化资源有效市场化。文化创意产业应该是以作品为基本的产业,离不开著作权法保护。作品利用、转让、许可是著作权法保护的,另外,还有许多邻接权(经济权利),包括复制、发行、演绎,表演等。一部作品有多少种利用方式,作者就享有多少利益。其他人利用该作品应当获得作者授权,否则,就会构成侵权。如果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创意产业将极为脆弱。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作为创意产业基础的智力成果,是一种无形财富,一经公开之后,最先提出该智力成果的人就不可能以“占有”的方式控制其智力成果的传播和使用。如果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那么,不仅其经济利益得不到保障,而且其创意或点子的价值也会丧失其原有的价值。二是纵观国内外成功的创意产业,创意产业的发展与品牌建设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只有将创意与品牌有机地结合起来,创意产业才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知识产权保护,从产权角度激励创造力。文化资源的开发创新如果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尊重与承认,创新积极性就无从激发,潜在的创新就无法变成实际的成果。为实现其价值,尤其需要社会为其创造更为坚实的平台社会的、法律得以及企业管理的。不同背景与条件下,版权价值往往又会展示出其不同的侧面或层面。没有一种激励机制,没有一个将文化生产者的经济利益上升为法律上权利的完善有效的版权法律制度,整个社会难以获得持续的文化产品的供应,那么,文化产业也很难得到充分而长足的发展,版权法实际上起到了一种利益润滑剂的作用。法制追求的价值准则是社会和谐,建立充分有效的版权保护制度,有利于开发民族智力资源,促进作品的正常使用与知识的广泛传播,成为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创新不是目的,而是形成生产力和竞争力的手段,是社会发展的途径。创新成果只有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才能按照市场规律投入生产实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合理版权保护制度,文化资源不能有效商品化、要素化。知识产权保护能使创新成果得到有效利用。

综上所述,知识产权是创意产业的基础,不能产生知识产权的“创意产业”,不是真正的创意产业,而不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创意产业”,是没有生命力的产业。

创意产业与创新苏州的关系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今后15年,我国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创新不仅仅是科技创新,而且包括文化创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发展模式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重要转变,是向内生性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适应当代全球城市竞争的重要举措。文化创意产业少耗能,无污染,产业链长,带动就业,拉动消费,促进出口,有望成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生力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于推动苏州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创意产业具有文化经济的精神性特质,是与艺术、文化、信息、休闲、娱乐等精神心理性服务活动相关,满足小康形态下人们精神文化娱乐需求的所谓“第五产业”,是城市精神消费与娱乐经济融合发展的新载体,是现代服务业的高端组成部分。在总体服务业的业态中,文化创意产业开拓艺术型、精神型、知识型,心理型、休闲型、体验型、娱乐型的新的产业增长模态,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市场,涵养新一代创意消费群体,以推动新形态的文化经济发展,并且通过在全社会推动创造性发展,来促进社会机制的改革创新。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莫大的裨益,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创造出更多更好、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提高苏州人民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双向互动中使苏州的综合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的要求。对于进一步彰显苏州的城市文化风貌,在国内外更好地展示苏州的城市形象风采意义深远。

优化苏州产业结构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意产业首先是适应一批新兴的文化产业类别的崛起而应运而生的产业形态。如动漫、游戏,数字艺术,甚至软件设计、手机增值等文化产品,也包括虽然仍沿用过去分类的电影,电视、服装设计等部类,但其内涵已大大变化,变成了数字电影、数字电视、数字设计,乃至信息设计。文化创意产业着力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越界、调整和重组。创意产业的根本观念是通过“越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文化创意产业一方面是在过去总体的文化产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产业概念:另一方面又是不同于过去文化产业的新的产业形态。创意产业中既有设计、研发、制造等生产活动领域的内容,也有传统“三产”中的一般服务业,更有与高科技相关的内容产业,是科技文化化和文化科技化的高端产业。

苏州正处于一个产业升级、全面调整产业结构的非常重要的历史时刻,这是全面实施科学发展观的极好机遇。从国际经验来看,以智能化和知识化为标志的版权产业应该在第三产业中占据重要位置和较大比重。因为版权产业是高附加值产业,它不但能以几十倍、几百倍的增幅升值产品价值,而且还可以大幅度提高传统制造业产品的文化和知识含量,进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苏州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建立在持续增长的前提下,不能以牺牲增长来转变增长方式。苏州优化产业结构,主要是两大抓手,一是抓科技创新,二是抓服务业的发展。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速度与规模仍在继续扩大,而且转移重心开始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随着现代服务业经营活动的日益国际化、网络化,服务外包正成为新的服务贸易方式,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将迅速扩大。苏州发展服务业具有产业、区位、人文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国际服务业的加快转移,对于苏州服务业的发展是难得的重大机遇,苏州要紧抓这个机遇,加快形成承接国际服务转移的良好基础,要把制造业的优势变成服务业发展的优势,

把开放型的优势变成自主创新的优势。

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对自身科技、文化、艺术开发以及对外来科技,文化,艺术批判吸收的过程,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素质和层次。在国际上,如纽约、伦敦、东京等具有影响力的大都市无一例外都是版权产业最集中和最发达的地区。国际大都市之所以与版权产业密切相关,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后,国家之间、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任何一种技术,工艺,商业模式的创新都会在短时间内被竞争对手知晓并加以模仿,而版权保护则具有使这些产品保持长时间竞争优势的作用,二是大都市土地资源有限、人力成本又高,和农村乡镇相比不具有成本优势。而城市真正的优势在于集中了具有各种创造力和有才华的人。版权产业作为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的产业,是大都市的真正优势所在,同时也是大都市真正的综合竞争力所在。

这些年苏州的经济发展很快,苏州给外界的印象是经济强市,制造业基地,反而使自己作为文化城市的本来面貌淡化了。创新型城市落脚点自然是在创新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经为城市核心竞争力之所依、发展后劲之所在、前途命运之所系。苏州应该返璞归真,要以抓经济的热情和干劲来抓文化。要坚持城市发展与文化提升融合互动,积极打造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品牌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髓和灵魂,是构成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具有2500多年的文化底蕴,创新型城市建设对文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苏州要顺应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移的趋势,高高地举起文化的大旗,特别是高高地举起具有苏州地方特色的吴文化的大旗,充分挖掘和整合苏州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营造新的文化优势,打造使苏州保持旺盛不衰的实力的文化品牌,以文化力进一步提升经济力。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让它创造经济价值,并成为苏州现代化建设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就能保证苏州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保证苏州城市建设的健康方向,使苏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加体现出科学性、人文性,整体性、全面性和系统性。

创意产业与机制创新的关系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要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和健全的法制环境。需要拥有可产业化的版权,有支撑产业化的基础设施,有必不可少的资金。需要政府、版权产业界、法律界以及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2009年10月,苏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动苏州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今后三年,将实施八大举措,即强化创新引领,推动集群发展、培育骨干企业、坚持项目带动、实施品牌战略、建设人才高地、加强内扩外拓和促进文化消费。重点发展十大文化产业,即创意设计业、文化旅游业、出版发行业、新闻传媒业,数字内容和动漫业、会展广告业。印刷复制业,工艺美术业、演艺娱乐业和影视制作业。

根据苏州的历史和现状,借鉴国内外发展创意产业的成功经验,笔者拟就苏州发展创意产业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加强相关的软科学研究,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怎样开发,利用、保护苏州的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多学科的问题,政策性,专业性都很强。苏州文化产业特别是新兴版权产业发展较快,但版权产业的规模仍然偏小,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仍然偏低,还没有在全国有影响的版权产业项目,与周边城市相比显现不出优势,与打造“文化苏”的要求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对文化软实力的价值、功能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到位,对苏州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宣传、包装等工作做得还不够i文化产业的总量规模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还较小;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国际化程度和产业化程度还不高,文化产业的组织化程度、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程度也还不高;文化产业的管理还不够规范,文化企业同主管部门之间、文化企业内部之间的关系还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的保障,文化产业的制度化、法治化,市场化秩序的建立还有待时日;苏州文化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文化企业的产业集群能力还比较低下。发展苏州文化创意产业,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破除束缚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仅要把苏州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大市,还应当把苏州打造成为一个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市场、国际知名的文化明星城市。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的软科学研究,以保障决策的科学化。

构建优良的政策环境。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国内外经验表明,政府在促进版权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苏州市委、市政府有必要加强对版权产业发展的领导。一是要贯彻落实苏州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在组织管理。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生产经营等有关方面逐步加强机制建设,对文化产品的研发、制作、经销、出口实施系统性扶持。二是要建立有权威、有执行力的跨部门的文化产业管理机构,指导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层层递进,形成合力,争取国家和省预算、动员社会资金,实行优惠政策、避免业务重复,加强信息交流,保障事业发展。三是要建立多元、可靠的融资体制,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力度。增加文化产业发展资金,建立各种专项基金,如文艺产业振兴基金、广播电视发展基金等,提供优惠贷款和政策性融资。发展文化产业要加强市场化运作,政府投入应当是引导性的,通过培育企业和文化产品,推动发展创意产业。四是要建立文化产业专门人才培养机制和奖励机制。培训国际化人才,造就大师级人物。

苏州的经济发展方向应当是设计师不做加工厂。要突出培育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最大限度争取国际资源(知识产权)在苏州集聚。集聚区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动苏州服务业发展突破口。服务外包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能力强、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面对国际服务外包转移的新机遇,要把发展服务外包摆上突出位置,积极增创服务外包产业的新优势。要在现有工业开发区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建设好中央商务区、文化创意产业园、科技创业园、软件园,现代物流园、产品交易市场等各种形态的集聚区,为城市功能拓展提供服务要突出支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企业和服务外包企业,努力营造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最佳环境。

要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做大做强版权产业集团。苏州在动漫设计与制作,网络游戏,娱乐软件等新兴版权产业方面的基础较好。苏州已经在传统版权产业领域建立了苏州报业集团,苏州广播电视总台等大型版权产业集团,并在政企分开、调整治理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及健全管理机制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与国内一些发

达城市相比仍有差距,必须尽快迎头赶上,其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尽快培育市场主体,发展新兴版权产业。对已经成立的集团要继续加快整合的步伐,扩大规模效应,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发展创意产业的核心和本质,是把优秀的文化创意创作成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产品(作品),并通过市场机制把产品推销出去,实现产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保护版权是发展创意产业的基础制度和重要保障。而版权保护水平则是反映和衡量版权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尺。具体讲,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法律保障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改革管理体制。知识产权涵盖的范围非常宽,涉及的面很广。应针对目前知识产权多头管理的现状,加强各知识产权机关的协作,强化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执法、服务机制。要积极推动体制改革,试行非政府组织和行业自治的创新管理体制,加强对行业协会、非政府组织的监管,完善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工作配合,建立顺畅的管理体制。

2,优化产业规划。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的成功经验,加强对特色产业群的规划、建设和培育,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打造较为完整的文化产业链,实现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大力引进和培育具有较强实力的文化市场主体,形成具有苏州地域特色,辐射功能强的文化品牌。

3,完善政策体系。在知识产权管理实践中,要将战略分析和评估作为实际工作的基础,政府要组织知识产权的评估与分析研究,建立一整套科学评价体系、统计体系、考核体系和标准。要建立政府、行业、企业三级知识产权预警系统,发布知识产权预警报告。指导和促进企业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预警系统,为自主研发和经营提供保障。在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应积极引导创业者综合运用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多种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4建立诚信体系。在知识产权领域,所有问题的最终解决要归结到诚信上,诚信才是知识产权创造财富的保障。在民众没有诚信意识的氛围中,知识产权保护只能陷入“被动”,只有健全社会诚信体系,使企业守法、行业自律成为深入人心的文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要建立政府信用体系,针对机构、企业、个人建立完整的信用信息数据系统,加大无诚信活动的成本,用制度推进诚信的建立,提高社会诚信度。

5,完善市场机制。知识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知识产权的运行机制就是市场运行的机制,既包括一般的市场运行机制即竞争机制、供求机制、风险机制,也包括知识产权市场所特有的转化机制和产权约束机制。知识产权市场交易的最大特点是,交易的商品是受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和知识产品,在知识产权市场的运行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利益分配市场化,应明确规定职务发明可以参与分配,分配比例由市场化程度和市场效益来决定:二是知识产权八股比例市场化,突破知识产权入股比例的传统规定,以合同约定的方式,由市场决定知识产权投资人的八股比例;三是知识产权转化市场化,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公平竞争,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知识产权转化,尽快把知识产权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苏州文化创意产业的真正腾飞。

推荐访问: 创意 苏州 创新 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