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供销合作社如何搞活农产品流通

供销合作社如何搞活农产品流通

时间:2022-05-11 11:10:05 浏览次数:

农村现代物流是通过现代技术,整合运输、包装、装卸、搬运、发货、仓储、流通、加工、配送、回收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综合性物流活动模式。

近年来。农产品流通不畅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制约因素。随着农产品市场化程度和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对现代农产品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农村现代流通蓬勃发展的今天,供销合作社如何适应新环境,如何改变传统经营模式重新发挥流通主渠道作用,成为供销合作社面临的新的挑战。

农产品物流成本之高、流通速度之慢、损耗之大,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主要瓶颈之一。

我国农村物流的发展现状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产量之大、品种之多,在全世界也是数一数二的。但农产品物流却一直比较落后。农产品物流成本之高、流通速度之慢、损耗之大,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主要瓶颈之一。目前,由于物流设施落后,技术水平不高等多种原因,致使大量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因损耗过大而加大了成本,农产品“卖难”问题时有发生。

物流设施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目前,物流设施、技术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交通运输力不足。一些地区交通不发达,运输路线短少,加上过高的过路费、过桥费和乱收费现象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农产品流通不畅。另外,由于农产品多为鲜活易腐货物,货运量大,对运输设备要求高。二是存储条件差。由于农产品生产的时间和空间性差异,大部分农产品都要经过跨领域、跨地区的多次储存、运输,以调节产需和供求平衡。而当前我国农业仓储设施建设滞后,仓储条件和机械设备水平低,分布不合理,通用仓库多,专用仓库少,特种仓库(如冷藏库、低温库、立体仓库等)严重短缺。三是装卸搬运机械化水平低。目前,农产品装卸搬运的叉车、托盘、货梯、升降平台、堆垛起重机等专用设备普及率较低,大多数靠人工作业。正是由于储运装卸设施设备水平低,导致鲜活农产品储运成本在总成本中高达60%以上。

农村物流投入不够。受“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观念影响,长期以来,国家主要致力于农产品的增产,以有效满足人们生产、生活所需,而对保鲜技术和物流等后续农产品加工处理方面相对投入不足。以资金投入为例,在国外,农业生产环节投入比例只占30%,产后投入比例高达70%。我国的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仅占1%。保鲜储藏比例也仅为20%,加工比例不足10%。

农产品物流主体尚未培育成熟。一是农产品物流主体的组织程度低。我国有70%左右的农户主要靠自己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这种规模小、分散性大、结构复杂、社会化组织程度低的农户家庭经济对市场信息难以做出准确、及时的判断和预测,从而缺乏规模效益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二是农产品物流主体发育不完善。由于从事农产品流通的主体众多、规模小,导致了主体发育不完善,硬件设施落后、交易方式落后、农产品交易非标准化、信息化程度低等,这些都严重影响农产品物流市场效益的充分发挥。

农村物流专业人才匮乏。目前,我国还没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体系。尽管已有很多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但这些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又大多侧重于工业产品物流,真正精通农产品物流的凤毛麟角。

农村物流信息不畅。目前大部分农业生产地区并未建立起真正的农产品信息网络体系。并且网络覆盖面不广。已有的网络只延伸到了市县一级,与乡镇和大中型企业联网的比较少。网络之间也缺少平台,难以形成整体合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也导致了市场信息不能实现双向流通,情报功能未能充分发挥。一些农产品批发市场仍然采用传统的广播、板报等方式发布少量品种、数量、价格等信息,甚至有些农产品市场根本没有信息服务。

供销合作社在农村物流中的优势

网络优势。供销合作社作为传统的服务城乡物流的组织,其经营服务网络遍布城乡,其服务触角直接延伸到了行政村。截至2010年底,全系统有省级供销合作社31个,市级供销合作社343个,县级供销合作社2364个,基层社2.2万个,社属企业2.12万个(不含基层社),基本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纵横交错、层次分明、相互促进的流通服务网络体系。

资产优势。近年来,供销合作社通过自身改革,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在新的产权体制基础上,建立了新的经营网点。供销合作社组建的农村综合服务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农村服务组织在新时期发挥着重要的帮扶、引导作用。截至2010年底,全系统组织农民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社5.42万个,主管、领办各类社团组织1.51万个,建立村级综合服务站20.41万个,共有职工360.72万人。

政策优势。为推动农业的发展,搞活农村流通,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供销合作社工作。在国发[2009]40号文件中,对供销合作社的定位、服务领域、经营范围做了明确。文件要求供销合作社“努力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并明确指出,“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办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和功能提升,增强仓储运输、冷链物流能力……”。

人才优势。供销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就以帮助农民把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推销出去和保证按时供应农民所需的生产、生活资料为己任,在长期的为农服务中,培养了一批具有较强服务“三农”能力和较丰富的为农服务经验的人才,他们了解农村情况,擅长商品流通,熟悉营销业务,精于企业管理。

供销合作社发展农产品物流的思路

目前,农产品物流逐渐向基地生产优质高效规模化、零售连锁现代化、物流同区集约化方向发展。加上农村市场的不断开放,农村市场已呈现出多条经营渠道、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形式的新格局。供销合作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全新的市场环境,应该充分利用自身条件,从多方面着手,实现产销对接,搞活农产品流通。

构建“双向流通”网络。实现农户与商场、超市对接。一是通过龙头带动,实现“农超对接”。以城市大型连锁商业企业为主体,支持连锁商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网络、信息、配送等优势,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新型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二是坚持贸农结合,以商促农,开展“农超对接”。以大型连锁超市为基础,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相结合,建立新型农产品流通渠道,促进连锁企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农产品供应链的整合。三是开展“农改超”工程。对传统农贸市场进行提质升级改造,通过“超市+生产基地(农户)”等方式,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构建起较大供应商,形成灵活多变农产品超市。通过农产品生产与商场、超市对接,市场需要什么,农民就生产什么,既可避免生产的盲目性,稳定农产品销

售渠道和价格,同时,还可以减少流通环节。

建立多层次批发市场。实现生产大户与供应商的对接。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按照“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统筹规划,在农产品主要集散地,根据当地实际的经济、交通能力,按照经济合理、畅通高效的原则,整合系统土地、仓库、铁路专用线等资源,打破地域、行业界限,建立区域性农产品物流园(基地)。对已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要全面改造升级,严格按照“绿色市场”统一的标准和环保要求,大力完善硬件设施,搞好市场配套设施,优化经营环境。

同时,要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大力完善市场硬件建设,实现管理服务设施的现代化;强化对农产品质量的监控管理。完善市场交易的农产品质量管理职能,打造农产品绿色批发市场;建立农产品农药残留等质量检测中心,用科学技术手段搞好质量监控。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测方式,对上市农产品进行抽检,并全天候发布检测结果。建立批发商经营档案,对批发商的经营情况进行跟踪管理。

开展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实现农产品供应与流通的对接。实践证明,单靠分散的农户很难实现与大市场、大流通的对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可以把分散的、小规模的农户有效组织起来。供销合作社应依托当地特色产业,通过领办、参办、联办等方式,与农民共同兴办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同时,大力发展农产品经纪人。依托产销基地,发展农产品经纪人,并通过对其的引导、组织和服务,密切与各地经纪人的联系,使市场成为经纪人之家,进一步培育和壮大经纪人队伍。

搭建农产品电子信息平台,实现农产品生产与供应信息的对接。在农村物流的建设中,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是实现农村物流根本性转变的重要一环。一是构建全国集中统一的农产品流通信息网络平台。应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大网络”的概念,坚持联合共建、专通结合的原则,整合已有的农产品流通的信息网络,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消除“信息孤岛”。通过农村信息平台建设,健全和完善农村物流信息收集、整理和发布制度,为农村物流发展提供及时、准确的产销信息服务。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有效运用便利经济的上网条件、安全快捷的支付、完善的信用体系和电子商务法规等资源,大规模开展B2C业务,从而打造一条从田园到餐桌的绿色、快捷通道。

加强农业物流人才培养,实现农产品生产与流通人才的对接。物流管理和经营人才的缺乏是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迫切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盛行对农产品物流要求的经营和管理的专门人才。一是开展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依托系统高职院校资源优势,设置物流管理专业,培养专门物流人才。还可借用教育平台,针对从事农业生产、物流人员开展短期培训班,提高相关知识水平。二是开展物流产、学、研交流合作。鼓励物流企业与物流研究咨询机构、高等院校进行资本与技术的融合,实现物流企业的产、学、研一条龙发展。三是开展农业物流人员的再教育。通过综合服务社、“三下乡”活动、远程职业教育等方式对农民进行宣传和教育,在推广农技的同时,开展相应的现代农业物流知识的普及。

推荐访问: 搞活 供销合作社 农产品 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