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关于日内瓦学派存在逻辑中心主义倾向的思考

关于日内瓦学派存在逻辑中心主义倾向的思考

时间:2022-05-09 19:55:02 浏览次数:

摘要:日内瓦学派又称皮亚杰学派,其知名学者皮亚杰将儿童至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并且以不同类型的逻辑语言来描述不同发展水平上的认知结构,这反映出皮亚杰学派的泛逻辑思想,使这种以逻辑为中心的理论存在着些许不足。

关键词:日内瓦学派 逻辑中心主义

1 日内瓦学派简介

日内瓦学派又称为皮亚杰学派,是当代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中的重要学派之一。该学派的知名学者,如心理学家皮亚杰、心理语言学家辛克莱、逻辑学家格里兹、数学家帕匹特等都一直从事于跨学科的研究,旨在通过对儿童的科学概念和心理运算起源的实验分析,探索其智慧的形成和认知机制的发生发展规律。发生认知论是日内瓦学派的理论基础,也是欧洲机能主义的重大发展。作为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皮亚杰认为,发生认识论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是一种研究认知的结构、发生和发展过程及其心理起源的学说。发生认识论是皮亚杰在研究生物学、心理学、认识论以及数理逻辑领域,广泛采用现代科学如控制论、信息论等新成果的基础上,于二十世纪中期初步构建而成。

2 日内瓦学派中逻辑中心主义的表现

皮亚杰认为,知识与生命有机体一样,也包括结构和机能这两个维度。关于认知的机能,他从生物学撷取范型加以说明;关于认知的结构,皮亚杰则借用了当代数理逻辑和抽象代数学的许多概念和术语,将其加以形式化。最后,他综合以上两个方面形成了皮亚杰的运算逻辑理论(即心理逻辑学)。

皮亚杰的心理逻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心理逻辑,包括上述的四种不同形态的逻辑;而狭义的心理逻辑只研究运算逻辑,即具体运算阶段的类逻辑和关系逻辑以及形式运算阶段的命题逻辑。其中,命题逻辑为其研究的重点,所以人们有时也把心理逻辑称作为形式运算逻辑。

皮亚杰的心理逻辑所刻画的是心理运算。心理运算是在心理上可以进行且为内化的动作。此外,这些动作的特性是可逆、守恒和集合成群的,但这种运算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历了一个发生、发展并且逐渐完善的过程。皮亚杰把这一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2.1 感知运动阶段

在感知运动阶段中,儿童最初是通过无意识的动作把无意中遇到的物体同化到先天的无条件反射的图式中,并逐渐使这种图式得以加强。随后,先天的图式通过顺应机制发生改变。经过同化与顺应的不断平衡,动作的图式(认知结构)会逐渐协调和扩展,但此时的动作图式仍属于初步阶段。

2.2 前运算阶段

在前运算阶段中,儿童逐渐学会利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重现外部活动。此时,内化的动作仍然是不可逆的。因此,这两个阶段也被称为前逻辑或半逻辑阶段。

2.3 具体运算阶段

在具体运算阶段中,儿童的思维开始出现守恒和可逆的特点,因而可以进行心理运算。但是,这个阶段的运算还不能离开具体事物的支撑,也不能组成一个整体的结构或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2.4 形式运算阶段

在形式运算阶段中,儿童可以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离开来,根据假设进行逻辑推演。皮亚杰的心理逻辑所刻画的正是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的结构。其中,具体运算结构包括四种群集运算:组合性运算、可逆性运算、结合性运算和同一性运算。同时,他在四种运算基础上又提出了八个群集,即类的加法群集、类的替换加法群集、类的二元对射乘法群集、类的多元对射乘法群集、不对称关系的加法群集、对称关系的加法群集、关系的二元乘法群集和关系的多元乘法群集。形式运算的结构包括:(1)16种命题的组合:完全肯定、完全否定、合取、合取否定、不相容、条件性的、非条件性的、反条件性的、非反条件性的、双重条件性的、互反排斥等。(2)INRC四元转换群:每一种运算和其他运算之间的反演(N)、互反(R)、对射(C)和同一(I)转换规律,即:N=CR,R=CN,C=NR,I=NRC。

3 关于日内瓦学派存在逻辑中心主义倾向的思考

从以上论述可以发现,在发生认识论的研究中,皮亚杰学派把理论的中心放在了展示思维中数学逻辑结构和形式运算系统的心理发生过程,突出自然思维向形式化思维转换的机制,因而他们是对思维整合机制的发生学分析,仍然无法摆脱以逻辑认知为单一轴心的模式。

3.1 重视逻辑结构的研究,忽视非逻辑结构的分析

主体的认知结构本来是逻辑(理性)和非逻辑(非理性)的对立统一体。虽然皮亚杰也肯定非逻辑结构(如知觉、表象和直觉)在认知中的作用,但他又极力强调它对逻辑运算的从属和依赖,认为只有逻辑运算才是认识的本质方面,甚至把逻辑运算(可逆性、守恒)看成是衡量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唯一尺度。他所提出的反省抽象和自我调节机制,也只是为了说明逻辑-数学结构的动态演进。因此,认知结构的历时性整合,被皮亚杰描绘成一个从不可逆、不守恒运算到可逆、守恒运算的纯逻辑的一维演化过程,并认为这一过程的最终归宿只能是形式运算。在这里,皮亚杰完全漠视了非逻辑结构的活动及其功能,其结论也不符合认识结构的实际演进过程。

3.2 皮亚杰重视评价结构中的认知成分,忽视了道德、情感等动力因素

皮亚杰不仅研究儿童的道德、情感等评价心理从服从外在法则的他律转向自我与社会相协调的自律的过程,而且认为行为的情感、社会性和认识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但是,皮亚杰在阐明评价心理演进过程时,把主题的认知结构和评价结构割裂开来,认为评价心理的发展完全依赖和从属于认知结构的演进,它只不过是认知结构从感知运动水平转向形式运算水平的过程的派生物。

由于皮亚杰坚持唯科学主义和逻辑中心主义的立场,把复杂的、多维的主题结构简单地归结为一种逻辑-数学结构,因而他用以说明认识演进的反省抽象和自我调节机制,最终也只能说明逻辑-数学机构的建构,而不能真正地解释主题的思维从无序到有序的实际演化过程。

3.3 将逻辑的发展视为思维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皮亚杰将儿童至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不同品性阶段,并且相应地以不同性质的逻辑语言对之加以描述或以不同水平的逻辑数学范式对之加以模式化。在感知运动阶段,主体存在一种“动作的逻辑”。当主体把一个动作包括在另一个动作中:一个动作以一种必然的次序接着另一个动作;或者当一组动作和另一组动作之间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时,这种逻辑就存在了。虽然动作逻辑尚不是运算的逻辑,但却是运算逻辑在感知运动阶段的对应物。与前运算阶段相对应的是直觉的逻辑。实际上它也不算是运算逻辑,仍属于动作逻辑的范畴。但直觉的逻辑又有与前期动作逻辑不同的特点,它是一种基于表象调节基础之上的逻辑。由于个体未获得可逆性,动作不能反向进行,因此,皮亚杰又称这种逻辑为“半逻辑”,即半运算逻辑,它只能使儿童发现事物之间的依存或共变关系,而不能导致守恒概念的获得。

感知运动阶段与前运算阶段又可合称为前逻辑阶段。显而易见,逻辑的产生标志着动作已内化为运算。在具体运算阶段,思维局限于与客体的直接联系,客体本身充当算符的作用对象。这一阶段是运算逻辑的低级形态,即类逻辑和关系逻辑。

与形式运算阶段相对应的是运算逻辑的高级形态,即命题逻辑,此时的思维已不再局限于具体事物,而是能够以命题形式进行。皮亚杰的智慧不仅体现在他以不同水平的逻辑作为勾画各认知阶段根本特征的工具方面,而且还在于他特别强调每一阶段逻辑的功能决定了下一阶段新逻辑的构造。后人将其概括为“逻辑决定论”,并将它与相互作用论,结构-构造论统称为“三论”。但是,皮亚杰对于“逻辑决定论”中功能与结构的前后决定的阐述不多,只限于从平衡化或稳定性方面对发展的根本因素作出一般解释。如,动作逻辑或直觉逻辑由于缺少运算可逆性,因而使得此时的认知结构缺少稳定性或平衡性。后来,主体为了追求自身的平衡,使之适应环境,于是从单向的动作向双向的运算发展,从而诞生了运算逻辑,促使具体运算向形式运算发展。至于更深层的逻辑发展机制,皮亚杰阐述甚少。

3.4 作为“发展”概念的不足

在《儿童与实在》中,皮亚杰探讨了儿童一方面怎样发展“因果理解”,另一方面怎样发展“逻辑数学运算”。他认为这两种思维运算在其最终的成人状态中有着很深的关联,但同时还有差别。“因果理解”涉及到把某种过程归属到世界中的现象。正是这种归属,某一事件A引起了另外一件事件B。另一方面,逻辑数学运算(在动作或思维中的任何一种赋序或排列活动)是当主题企图开始理解世界时所从事的一种过程。智慧的这两种形式必定是相互依赖的,因果归属必然涉及到“运算”,运算则依次内在地与因果理解相联系,它们是内化的动作。

然而,因果建构与逻辑数学运算也有不同,如果运算是内化的因果动作,那么多数因果动作是“不可逆的”,它们仅仅是一维的发生,事件A在事件B之前发生且引起事件B。但是,根据皮亚杰的定义,运算是“可逆的”,它们涉及到预见已发生事件的逆转,以及使事物回到原初状态。这样,主体将从事于两种“分化的”功能:作为因果归属和从事逻辑数学运算。但皮亚杰推论,二者都源于儿童的动作,它们有共同的渊源。例如,赋序和排列一组物体的特定动作既有因果的方面(移动的客体)又有逻辑的方面(赋序本身的产生)。因而,因果归属和逻辑数学运算起初是没有区分的或未分化的。这种未分化的证据是,当幼儿试图做出逻辑数学推论(如守恒任务)时,他们不能“逆转”目击到的事件。所以,皮亚杰论证的结论是:因果归属和逻辑数学运算的发展必须由因果和运算建构的分化所组成。

研究者对于这种逻辑中心主义存在的质疑是:为了从事逻辑数学运算,儿童不得不逆转事件的真实或想象的结果。但他们很难做出这种逆转,因为在作用于世界的活动过程中,这不是他们通常逆转的东西,那么势必要采取一种额外的和特殊的反省活动来逆转它。但皮亚杰又指出,这种反省活动的发展是缓慢且困难的。那么皮亚杰所说的因果性和运算在开始时是未分化的,然后产生分化,又有何意义?

当然,皮亚杰利用现代符号逻辑去描绘个体的微观认知机制与人的实际认知结构并非严格相同。正如C·E·Cruen所说,“皮亚杰所描述的这些模式当然不可能都准确地、详尽无遗地复现儿童和青少年的思维结构。”事实上,这些都不足以构成否定皮亚杰学派存在逻辑中心主义的理由,因为任何新学科的创立都是一个日渐完善的过程。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逻辑中心主义存在的不足,也必将通过引进新的研究成果而加以克服。

参考文献:

[1]车文博.西方心理学史[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2]李其维.论皮亚杰心理逻辑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皮亚杰.心理学与认识论[M].袁晖等译.北京:求实出版社,1988.

[4]皮亚杰.发生认识论[M].王宪钿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5]皮亚杰.人文科学认识论[M].郑文彬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6]皮亚杰.结构主义[M].倪连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7]皮亚杰.智慧心理学[M].洪宝林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8]皮亚杰.皮亚杰发生认识论文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9]张小燕,邢秋霞.皮亚杰心理逻辑与一般意义上逻辑的区别[J].保定学院学报,2009(3):221-2.

[10]张小燕,杨斌,张明娜.皮亚杰心理逻辑的逻辑认识论价值[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31-127.

[11]周丽杰,蒋柯.从逻辑学到心理学—归纳推理的心理学意义初探[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8):24-8.

[12]姚志强.试论皮亚杰的运算逻辑[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报,2007(2):29-1.

[13]P.Engel.The Norm of Truth: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Logic[M].New York:Harvester Wheatsheaf,1991.

推荐访问: 日内瓦 学派 倾向 逻辑 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