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改革开放以来党推进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党推进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

时间:2022-05-06 08:05:03 浏览次数: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党在推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并有效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坚持意识形态建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相统一、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相统一、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进程相统一、与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进程相统一,把握了意识形态建设的正确方向,积累了意识形态建设的宝贵经验,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心聚力、整合服务等功能。今天,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尖锐复杂,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亟需强化“旗帜”意识、“主导”意识、“阵地”意识、“合力”意识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新时代;历史经验

[中图分类号] D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169(2019)03-0014-07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1]。改革开放以来,党始终有效掌控着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进程,在治国理政的丰富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特点、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2],亟需总结和梳理改革开放四十年进程中党推进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3]。

一、坚持意识形态建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相统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4]。纲领之所以是一面旗帜,关键在于其意识形态性。共产党的纲领首要的一条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和旗帜。“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5]。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导,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一)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创造性重构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也开启了意识形态的创造性重构和转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在意识形态领域上直溯问题源头、坚决拨乱反正、坚持破立并举,极力清除“文化大革命”在各个方面的后遗症,鲜明树起反对“左”倾错误的正确旗帜,批判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错误指导;领导和支持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桎梏和教条主义的束缚,恢复和发展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时实现了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的转换,为改革开放明确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正确方向,奠定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科学根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创造性重构。

(二)在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中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历史性推进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不断深入,市場经济加速发展下人们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利益追求等多元发展,党的领导和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面临考验,如何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怎样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稳定党心、民心,成为党执政建设的关键。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高度,坚持问题导向、从实际出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地推向二十一世纪。一方面,在党的指导思想的创新上,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另一方面,在意识形态建设上,围绕时代发展和世界形势变化对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探索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的特点、规律,在迈向新世纪的重要历史关口,举旗定向,创新发展,厘清思想困惑,实现了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性推进。

(三)在构建和谐社会伟大征程中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创新性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着眼新世纪新形势下的新任务,根据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新的阶段性特征,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科学规定和时代要求,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驱动力,具有鲜明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昭示了其是核心维度(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维度(民族精神)、时代维度(改革开放)和道德维度(荣辱观)的高度统一,展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中国特色,进一步揭示和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体系的基石和支柱。同时,针对发展中人的地位和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把党的指导思想发展到新阶段,实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创新性发展。

(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系统性确立

党的十八大起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历史和时代提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课题,通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了系统回答,树立起了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旗帜、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旗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旗帜。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习近平对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系统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首先,强调了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意义。他把意识形态工作看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四个伟大”实践的顺利推进。其次,指明了意识形态建设的目标方向。要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再次,论述了意识形态建设的使命任务。这主要体现在他在2018年8月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之中。最后,阐释了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方法。他强调要把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这个交汇点,扭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这个聚焦点,抓住网上意识形态建设这个着力点,破立并举,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线上线下齐头并进,全党全民一起动手,齐心合力。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体现了政治自信与理论自信的完美统一,人民立场与历史担当的内在逻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5]的有机统一,底线思维与战略定力的浑然一体。

二、坚持意识形态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相统一,突出意识形态的时代性感召力,实现意识形态的创造性发展

卢卡奇指出,“在社会存在与意识之间进行形而上学的对照,这是完全与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相对的。在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中,所有的社会存在都不可分离的关系到意识(关系到选择的方案)”[6]。阐述了意识或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有机联系的思想。发挥意识形态凝聚精神力量的社会整合功能、凝聚人心的社会管理功能、服务经济制度的经济功能,必须把意识形态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结合起来,使之更好地着眼现代化建设要求,顺应现代化建设规律。从而增强意识形态建设的时代性、感召力、凝聚力、引领力。

(一)始终把意识形态建设放在关乎现代化建设前途命运的突出位置

意识形态具有突出的相对独立性,努力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相适应的意识形态,是推进现代化的重要思想条件。江泽民指出,在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决不能放松意识形态工作,“这方面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7]。胡锦涛强调在集中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意识形态工作[8]。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对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作了深刻阐述,明确了“我们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9]。意识形态工作要“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9],必须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

(二)始终在追求人民利益上实现意识形态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有机契合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从唯物主义出发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现代化建设着眼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具有本质上的相通性。意识形态建设离不开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建设也必然包括意识形态建设。意识形态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契合点是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时刻关注民生问题,正视人民群众在内部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利益调整以及和谐关系的构建,并从解决群众最需要的利益需求入手作出价值判断,这是意识形态建设的着力点。邓小平强调,“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10]204。江泽民指出,党在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要求的同时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11]。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既要关注人的物质需求,也要关注人的精神需求。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统筹全局,着眼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提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成为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奋斗的目标,同时宣传思想工作更应该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把人民的利益关切放在包括宣传思想工作在内各项建设的突出位置,全面体现着我们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也体现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

(三)始终在统筹指导思想一元性和思想文化多样性中推进现代化建设

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不同历史传统和社会制度下的文化多元化发展,以及社会变革下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深刻分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列宁指出,“多样性不但不会破坏在主要的、根本的、本质的问题上的统一,反而会保证这种统一”[12]。坚决抵制否定主流意识形态的异质文化糟粕,同时吸收有益主流意识形态的同质优秀文化资源,增强与其他国家思想文化对话的能力,是我们物质基础不断增强和民族文化深厚渊源支撑下“四个自信”的有力彰显。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我们在強调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前提下,主张不同文化、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和借鉴,承认多元文化需求是社会民众多层次精神需求的正常体现,同时批判吸收世界文明发展中被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成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资源,通过主导性去影响多样性,利用多样性激励主导性,从而在与其他意识形态的竞争中,提升自己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三、坚持意识形态建设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进程相统一,深化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马克思指出,“民众的思想、观念和想法,也就是说民众的意识,会伴随着民众的生活水平、社会的人际交往关系、现实存在的事物的变化而变化”[13]。西风欧雨冲击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思想动态急剧变化,党在把握意识形态建设中要注重和思想文化建设工作结合起来,通过理论武装、先进文化熏陶和价值体系导向等方式实现对社会思想价值观念的支配和控制,“将本阶级的意识转化为使人民群众容易接受的、充满理性的、具有大众意义的普遍意识”[14]。

(一)在批判“左”和右的错误思潮中为思想文化工作确立实事求是建设路线,开创了意识形态建设新局面

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邓小平站在政治和战略的高度,强调“对于思想理论方面‘左’的思想和观点,仍然需要继续进行批判和纠正”,但是,面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泛滥,“应当明确指出,当前思想战线首先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是纠正右的、软弱涣散的倾向”[10]334。始终坚持既戒“左”又戒右,要批判“左”的错误倾向,也要批判右的错误倾向。同时,倡导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15],要“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指出改革开放进程中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不足,“需要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16]。提供了将意识形态建设蕴育于精神文明建设实践的新思路。

(二)在回答“四个如何认识”中明确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方向,凸显了意识形态建设新张力

西方对我国西化、分化战略更加凸显引发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资本主义的现状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新思考。这既是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也是意识形态建设难得的机遇。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十分重视,在科学回答“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历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中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和“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斗争带来的影响”中,进一步把准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方向,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彰显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张力,强化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要求“要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国际和国内、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深刻分析新形势下对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活动发生作用的客观环境及其基本特点,正确审视那些影响干部群众思想活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17]。同时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历史地位,要求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三)在推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打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了意识形态建设新目标

党的十七大,开启了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胜利的伟大征程,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任务,作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18]的崭新理论判断,开启了意识形态建设新征程。同时积极探索文化引领社会稳定发展的新途经,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战略思想,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形式加快理论武装,帮助人们分清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反社会主义的界限,坚决反对冲击主流意识形态的错误言论和腐朽思想,维护思想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明晰了意识形态建设新使命

在历史虚无主义和普世价值的鼓噪声中,意识形态领域“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等错误言论甚嚣尘上。在对意识形态建设新形势深刻洞察和对意识形态建设新挑战科学研判的基础上,习近平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谋划了新使命新任务。他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3],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党抓建意识形态的新风貌。为履行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新使命新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多个方面作出了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部署。就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给意识形态建设带来的影响,习近平要求“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善于运用网络传播规律,改进创新网上宣传,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形成网上正面舆论态势”[19];针对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习近平要求“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20],同时要发挥优秀教师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榜样作用;针对新闻舆论宣传部门建设,习近平强调“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1],要求积极寻求破解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新难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对于军队意识形态建设,习近平要求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军队建设的首位,加强军魂教育,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官兵,强化强军文化引领,“持续培养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21]。习近平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对推进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四、坚持意识形态建设与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进程相统一,开辟共产党执政理念新境界

“在一个文化多元、意识形态纷争的时代,在人类还没有超越阶级社会以前,一个阶级如果忽视甚至有意无意地放弃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就意味着另一个阶级对它的占有和另一个社会对它的渗透”[22]。中国共产党深刻吸收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始终把意识形态建设能力放在执政能力建设实践的突出位置上,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毫不动摇,奏响主旋律,托起定盘星,确保了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话语权,有效引导了社会舆论的正向发展和人民思想的文明前进。

(一)意识形态建设能力是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在意识形态上的体现

意识形态是共产党执政的思想基石,意识形态阵线一旦失守,共产党执政地位必将倾覆。意识形态建设能力源于共产党执政能力,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共产党执政能力。邓小平高瞻远瞩,指明了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目标和任务,初步论述了执政党建设与意识形态建设的关系。他旗帜鲜明强调了“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0]379,而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才算真正坚持住了党的领导。面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江泽民提出了加强执政能力与意识形态建设命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破解这一命题的思想,认为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要求“各级党委要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各部门的领导权”[23]。胡锦涛进一步强化了执政能力与意识形态建设问题,提出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协调推进“三个文明”的布局出发,强调“能不能把宣传舆论工作抓在手上,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兴衰,关系党的执政地位”[24],从执政的角度出发强化了加强引导意识形态建设的政治自觉和政治责任。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长期执政”作为党的建设的一条重要主线,强化了执政本领建设,突出了政治建设的地位,并把意识形态工作上升到“极端重要”的高度,而且将执政本领建设、政治建设、意识形态建设有机统一于“伟大工程”实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黨中央在加强党对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上态度鲜明、立场坚定,“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1]。改革开放以来的丰富实践雄辩地证明了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二)意识形态建设能力主要体现在党员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身上

党员领导干部是共产党执政的关键支撑,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群体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修养培塑,是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建设领导权的有力保证。针对改革开放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邓小平在干部队伍“三化”中,特别注重革命化。他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每个共产党员,更不必说每个党的思想理论工作者”神圣职责,“决不允许在这个根本立场上有丝毫动摇”[25]。江泽民牢记“聚精会神抓党建”的嘱托,汲取“六四”风波主要是在教育上出现了问题的教训,积极开展“三讲”教育,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领导干部头脑,为党员领导干部立起了“三个代表”的目标导向,明确了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职能定位和功能要求。进入新世纪,胡锦涛注重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引领,抓住意识形态渗透教育的着力点,强调“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26],并积极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和科学发展观实践教育活动。进入新时代,习近平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同时“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要抓好理论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3],补足精神之钙。明确了领导干部在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社会舆论上的任务要求。同时十八大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各种党员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教育活动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使得党员干部队伍思想觉悟不断提升,意识形态建设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意识形态建设能力要通过党的建设制度及其他制度来促进和固化

制度是共产党执政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和固化意识形态建设能力的可靠保证。首先,要通过党的建设制度来促进和固化意识形态建设能力。党的建设制度是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它包括政治建设制度、思想建设制度、组织建设制度、作风建设制度,等等。意识形态建设制度就包含在思想建设制度之中,通过意识形态建设制度,进一步促进和固化意识形态建设能力。其次,要通过党的其他制度来促进和固化意识形态建设能力。比如党的民主集中制,既能在意识形态建设上体现每个党员和支部的力量,又能凸显上一级党委和党中央的集中智慧;比如党的纪律制度,能确保在意识形态建设上作出正确决策,进行正确实践;比如党的干部制度,能培养和造就一批在意识形态建设上的行家里手,提高意识形态建设效能;又比如军委主席负责制,它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一我军根本政治制度的具体化、制度化,是军魂这一精神层面的意识的物质载体,是军队意识形态建设的物化成果。再次,要通过全面从严治党的总制度效用来促进和固化意识形态建设能力。全面从严治党是用党的全部制度来全面从严治党。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制度约束和法治引领以激发意识形态更大效益,是党巩固和发展意识形态建设领导权的创新制度设计。依法加强意识形态治理,建立和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压紧压实各级领导干部守住阵地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是“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贯彻,是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举措和创新制度设计。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加强对宣传思想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的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不断提高领导宣传思想工作能力和水平”[1]。通过建章立制的刚性约束,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激发责任自觉、加强责任追究,推进保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确保各类阵地成为党宣传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阵地。最后,要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来促进和固化意识形态建设能力。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也是意识形态建设的总遵循。意识形态建设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一个方面。要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推动意识形态建设能力的现代化。

五、结语

改革开放为意识形态建设创造张力,意识形态建设则为改革开放开辟正确方向,提供精神动力。实践证明,改革开放越深入,意识形态建设则越得到强大支撑,就越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意识形态建设越是受到重视,改革开放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之路就越走越宽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需要我们在总结历史经验进程中对新时代条件下党如何更好掌控意识形态建设进程、更好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出探索和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进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启示我们:必须强化“旗帜”意识。始终高举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旗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旗帜决不动摇。必须强化“主导”意识。不断强化党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话语权、主导权和实际控制权。必须强化“阵地”意识。在传统意识形态阵地、网络意识形态阵地、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和舆论宣传工作等新空间上要切实“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必须强化“合力”意识。党政军民学,社会各部门、各领域要勠力同心捍卫主流意识形态,推进舆论导向健康发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须臾不能离开。必须强化“创新”意识。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宣传思想内容和工作机制体制、方式方法上寻求创新和突破,谋求更大效益和更高质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8-21(01).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8(01).

[3]习近平.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8-22(01).

[4]恩格斯.给奥·倍倍尔的信[M].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15.

[5]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02)

[6]愈吾金.意识形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257.

[7]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60.

[8]胡锦涛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527.

[9]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01).

[10]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1]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7.

[12]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09.

[1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1.

[1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0.

[15]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问答[N].解放军报,1981-02-25(01).

[1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10.

[17]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53.

[18]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01).

[19]习近平.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话[N].人民日报,2014-07-09(01).

[20]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1]曹智,陈挥.习近平“八一”前夕视察北京军区时强调:紧紧围绕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全面加强部队建设[N].解放军报,2013-07-30(01).

[22]李红军.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确保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J].思想教育理论,2007:101.

[23]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1-07-02(1).

[24]十六大以来重要论述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535.

[2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73.

[2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51.

责任编辑:王玮玮

推荐访问: 意识形态 改革开放以来 推进 经验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