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社区公共服务“一站式”模式探索

社区公共服务“一站式”模式探索

时间:2022-03-27 09:59:48 浏览次数:

摘 要:通过查阅文献、相关网站以及对泰州市HL区CD街道DK社区与CH社区进行实地的走访与调查,从社区工作站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两个方面和政府、社会、社区工作站三个层面以及横向与纵向的对比中对其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在如何促进现阶段社区工作站朝“一站式”模式方向进行转化建设的相关方面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旨在为促进社区公共服务“一站式”模式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思路。

关键词:社区公共服务 社区工作站 现状 问题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社会结构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群众的价值观念更趋多样,社会关系更趋多变,社会组织更趋多元化。改善民生的依托在社区,加强社会管理的重心在社区,维护稳定的根基也在社区。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是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

2011年6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城乡社区建设的意见》(苏发〔2011〕15号)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城乡社区“一委一居一站一办”覆盖率达90%以上,有条件的地方力争实现全覆盖。其中“一站”是指社区管理服务站,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到底,具体承担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劳动保障、民政福利、计划生育、环境卫生、妇女文教等服务站(室),都纳入社区工作站。本文主要就其中“一站”的建设进行研究,探索社区公共服务如何通过“一站式”模式输送出来,从而推动社区工作站更好地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本文的研究案例主要是泰州市HL区CD街道的DK和CH社区工作站,研究内容涉及社区工作站建设现状、问题和对策。首先,根据了解情况,进行理论分析,发现并总结出其在服务、管理、运营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借助经验与理论以及导师的帮助,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促进现阶段社区工作站向 “一站式”模式的转化建设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其中,本文研究的“一站式”主要指“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的社区组织新形式中承接社区公共服务职能的社区管理服务站)。

二、DK和CH社区工作站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近年来,泰州市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在运营体制、资源配置、供给水平和层次、供给形式、服务效率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也是不争的事实。以DK与CH社区工作站为例,根据对这两者的访谈结果,归纳出目前泰州市HL区社区工作站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管理体制方面

1.组织系统分离

社区工作站被挂牌的现象很普遍,DK与CH社区工作站也存在同样的情况,如各级文化局、教育局、体育局、妇联、老龄委、残疾人联合会、慈善总会等会在各社区工作站统一挂牌作为实践基地,但在其实际承担社区建设相应的任务过程中,并没有利用或依托社区服务站有效开展社区公共服务,其之间未曾形成共识或合作的后果就会造成有限资源的分散和浪费,有形式主义的挂牌现象。从2008年泰州HL区开始在社区居委会设工作站开始,一个部门配置却执行两种职能的现象持续存在。

2.人员工资福利不高

访谈中工作人员对于工资的抱怨比较多,认为付出和报酬不成正比。究其原因:首先,政府的不重视,对于社区建设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社区工作者的价值缺乏认同,因此投入经费较少;其次,社区工作的作为服务型工作的特殊性使其工作成效没有第一和第二产业那样明显与快速,所以社会认可度也比较低;最后,缺乏与国际化标准接轨的专业的绩效评估机制,导致申请项目经费方面的范围有限,且普遍没有足够说服力,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

根据上表进行相关统计分析,除去不确定的工龄补贴和职称补贴,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南京市建邺区和泰州市HL区普通社区工作者的工资性收入约为27,760、25,170和17,600((单位:元\年),据相关资料表明,2010年北京、南京、泰州的市区非营利性单位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分别为50,415、48,780和39,525(单位:元\年),其中,普通社区工作者的工资性收入在各市平均工资水平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55.062%、51.599%和44.529%。由此分析发现,社区工作者的待遇普遍偏低,尤其是像泰州这样的小型城市,比例更低,社区工作者的工资待遇更加不尽如人意。

(二)运行机制方面

1.财力供给主体比较单一

在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上,政府是较为单一且强大的供给主体,它几乎提供社区居民所需的一切公共服务或公共产品。原因如下:首先,虽然近年来出现了私营企业、志愿组织或个人等供给主体,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模式初步构建,部分弥补了政府服务之不足,但由于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相互之间职责不够分明,彼此分工还处于无序状态。其次,在社区发展资金的来源方面,缺乏政府资助和社会捐助的良性运行机制。社区公共服务的单一供给体制,成为制约社区工作站有效承接社区公共服务职能的瓶颈之一。

2.缺乏志愿服务资源

能否有效吸纳志愿资源,是衡量一个服务机构是否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重要尺度,青年志愿者通常是不会为纯营利性商业机构提供服务的,所访社区工作站没有固定的志愿者队伍,甚至通常没有任何志愿者来服务,说明这些社区工作站的工作并没有形成足够的社会效益或影响,显然不利于提高居民对于社区工作站的认知度。在随机访谈社区居民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人对于社区工作站的地理位置、服务项目等缺乏基本了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个:首先,社区位置偏僻,与大学城相距甚远,不会成为高校志愿者的首要选择;其次,社区工作站本身工作繁杂,也缺乏举办大型活动的经费,从而减少了通过举办活动来与居民进行互动和了解的机会;最后,政府的不重视,社区工作站与社会组织、驻区企业的联系和合作不多。

三、构建社区公共服务“一站式”模式对策建议

要解决泰州市HL区社区工作站存在的问题并促使其在提供社区公共服务方面朝“一站式”模式方向发展,就需要政府、社会和社区工作站自身三个方面共同努力,具体的建议如下:

(一)管理体制方面

1.规范体制设置

政府应该从政策规定的高度出发,按照“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的新政策要求,遵循“职责明确、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原则,对社区目前承担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梳理,合理划分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和社区综治办的职责任务,进一步细化各自的具体工作或服务项目,尤其是社区工作站和社区居委会应实行职能切割的原则:社区居委会回归居民自治工作,而工作站主要承担公共服务、事务性工作。

2.完善绩效评估机制

对社区工作站的社区公共服务绩效进行评估,有助于增强其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意识,提升社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赢得民众对政府和社区工作站的信任与支持。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体系,既要体现服务社区及“以人为本”的理念,又要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在社区教育经费投资、社区公共卫生保健支出、社区环境保护投资、社区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等财政投入等方面要体现经济价值取向;在社区公共服务决策的质量指标和具体服务供给的质量指标;在学龄儿童入学率、社区再就业培训率、社区老人与残疾人照顾、社区贫困家庭救济等方面要体现公共价值取向。

(二)运行机制方面

1.转变财政政策导向 ,拓宽资金来源

转变财政政策导向。从各国各级政府机构资助社区公共服务的情况来看,其财政投入方式起码有三种:一是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投入——按固定比例的投入;二是策略性投入——为了特定目标而超出通常财政预算的投入;三是有计划地统筹——由政府部门分别承担,并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或配套。从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来看,政府对社区公共服务事业缺乏足够的支持主要是政策导向和组织机制问题,而不是财政能力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制度化改革,使社会资源能充分为社区服务,使更多预算资金和专业人才流向社区公共服务领域。

2.明晰主体权责,实现“一站式”供给

要明确划分各供给主体的职权和责任,属于社区工作站主要职责范围内的,如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和产品应由其负责提供,而便民利民服务等则由社区居委会、私营企业、志愿组织或个人全权处理,这其中,社区工作站对所有社区公共服务项目起着管理与监督的作用,统筹各方资源为居民提供满足多元需求的优质的社区公共服务。理清社区工作站和社区其他各公共服务提供者相互之间的关系,使各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之间权责清晰。各主体之间还要相互监督,及时反馈,接受其他社会组织或居民的管理与监督。

3.完善各方参与机制

(1)在社区工作站的主导下,坚持居民参与建设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原则。通过宣传动员、组织活动甚至奖励措施等多种途径来调动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工作站的服务和管理中,提高其表达意愿、进行民主决策的积极性。具体做法为:一是社区工作站要制定规范的民主参与程序,妥善解决民主参与的时间、条件、方式、途径和内容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二是,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制定一套详细的、操作性强的居民参与程序,切实满足居民公共服务需求,增强参与的可操作性。

(2)社区工作站可以加强与驻区企事业单位和社区中各种民间组织和服务型组织的合作,例如:可以以特定的服务人群为合作对象进行联动,为其提供相应的社区公共服务项目。比如,农民工公益性组织联合社区工作站提供法律咨询与知识宣讲等活动。

(3)社区工作站可以招募大学生志愿者、社区党员干部,社区退休居民等加入一些文教活动与环境卫生保护的工作中去。社区工作站要做好志愿者登记与评比机制,特别是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泰州市HL区CD街道DK和CH社区工作站的访谈进行相关案例分析,从社区工作站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两个方面,政府、社会、社区工作站三个层面以及横向与纵向的对比中对其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在如何促进现阶段社区工作站朝“一站式”模式方向进行转化建设的相关方面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涉及的体系比较复杂,需要多方联动机制的共同摸索。

该课题的研究过程,先是通过查阅文献对各地社区工作站的状况进行初步了解,明确研究方法和内容后,再制定访谈提纲,实地去访谈。由于时间原因,只有DK和CH社区工作站两个访谈样本,很难以一概全,且由于自身理论知识的局限性以及理性思辨能力的不足使得对社区工作站的研究缺乏系统性与理论性,宏观层面的总结也难以把握。

参考文献:

[1] 杨团.社区公共服务论析[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317.

[2] 杨贵华.社区公共服务发展与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J].东南学术.2011年1期.

[3] 姜德琪.关于构建城市公共服务供给平台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 2009年3期.

[4] 尹国强.从杭州香樟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的试点看东莞村级体制改革[J].南方农村. 2010年 3期 .

[5] 罗晓蓉.社区工作站: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新探索[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高鉴国.社区公共服务的性质与供给——兼以JN市的社区服务中心为例[J].东南学术. 2006年6期.

[7] 宋磊.云南城市社区工作站模式探索[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4期.

[8] 王东.论社区管理中居民自治和政府机构的互动——深圳社区工作站模式的启示[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6.6.

[9] 深圳市盐田区明确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和社区服务站权责关系[J].社区.2003年11期.

[10] 刘君德.真如镇建立社区工作站的实践与启示.华东师大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中心.上海普陀区真如镇人民政府.2008:231.

作者简介:

李 颖 (1990- ),女,泰州人,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非营利组织管理及社会工作行政。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社会学院MSW 江苏南京市 210023)

推荐访问: 公共服务 一站式 探索 模式 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