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深化对策

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深化对策

时间:2022-05-05 19:05:02 浏览次数:

zoޛ)j馑to@RXi3i{ky报告中,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既要改造和提高传统服务业,又要发展旅游、信息、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大体相当于现代第三产业,是指不生产商品和货物的产业,主要有信息、物流、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行业。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等需求。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二)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现代服务业具体有如下分类: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三)现代服务业的时代特征

四新:新服务领域——适合现代产业的发展需求,突破了消费性服务业的领域,形成新的生产性服务业、智力(知识)型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新领域;新服务模式——现代服务业通过服务功能换代和服务模式创新,而产生新的服务业态;新的增长方式——高人力资本的增长方式,这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产物,也是现代服务业高附加值、低资源消耗、低环境代价的结果;新技术,主要是指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在它们基础上形成的现代服务业运作的信息平台。

四高:高文化品位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素质、高智力的人力资源结构;高感情体验、高精神享受的消费服务质量。

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一)中部地区发展概况

1.中部地区的范围界定。由于各省级行政区所处的位置不同,不仅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地理特点,而且各地区的经济及社会发展水平也出现差异。1983年,国家计委在制定“七五”计划(1986-1990年)时,根据自然资源的分布,特别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将全国大致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其中,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市、自治区(东部地带暂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省);中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山西、内蒙古、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9个省、自治区;西部地带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9个省、自治区。

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内蒙古和广西划入大西部范围。2002年提出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东北又一次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区域出现。至此,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6个省。本文所涉及的中部地区也是基于上述中部六省。

2.中部地区发展概述。中部地区六省土地面积102.75万平方千米,2007年人口3.52亿,分别占全国的10.7%和26.7%。人口密度为343.48人/平方千米,全国人口密度为136.20人/平方千米。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中部地区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区域和交通优势,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科技教育基础较好,产业门类齐全,在一些重要领域已形成竞争优势,具备进一步发展的良好条件和基础。中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截至2008年底,中部地区的煤炭存量为1358.9亿吨,占全国的40.85%;铜矿、铝土矿分别为1453万吨、30285.5万吨占全国的50.87%和41.45%,其他矿产资源如硫铁矿、锰矿等也相当丰富。

然而,由表1可知,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却处于低位。国家发改委的数据也显示,2008年中部六省的GDP达到63188亿元,占全国比重为19.3%。东部地区的GDP为194899亿元,占全国的64.8%,两者相差45.4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受惠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经济发展迅速,逐步缩小与中部的差距,而相比之下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

2004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要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国家要从政策、资金、重大建设布局等方面给予支持。200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05年3月,中央再次提出: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2006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问题。2007年,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从最初的总体战略到如今的细节规划,中部发展迈进了新阶段。

(二)中部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中部地区的服务业发展迅速,服务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在GDP中所占比中略有上升。2006年,中部地区服务业完成增加值15645.26亿元,与2001年的7684.65亿元相比,增加了7960.61亿元,累计增长103.59%,年均增长率达到15.28%。与此同时,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略有上升,由2001年的35.69%,上升到2006年的36.2%。中部地区现代服务業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很大(见表2)。综合分析得知,中部地区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现代服务业区域布局不尽合理。现代服务业区域布局不尽合理,城市圈内现代服务业的资源高度向城关区集中,周边县(区)特别是农村的产业发育比较薄弱,城市与农村的产业发展更是严重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城市带动农村的任务相当艰巨,即使是群众基本生活消费需求的商贸业,在周边县(区)特别是农村存在网点少、效率低,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金融资源在周边县(区)特别是农村更是稀缺。这种状况已严重影响到周边县(区)产业、企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到群众的基本生活。

以安徽省为例,安徽省的现代服务业资源区域布局较多地集中于中心城市和经济区,比如合肥,作为省会城市,合肥积聚了较多的学府、科研机构、交通中专站、电信、石化等资源。而对于相对偏远的市区,则较为落后。

2.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服务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传统服务业比重偏高,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低,新兴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业内部结构低级化趋势明显。以2007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构成看,交通运输仓储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住宿业等传统行业的增加值比重占整个服务业比重高达45%,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整个服务业比重仅有30%。此外,教育、卫生、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比重也不高,与发达地区服务业的结构截然相反。传统服务业比重大,现代服务业比重小,意味着服务业生产率较低的部门比重大,生产率较高的部门比重小,从而导致整个服务业的生产率低;要素投入方面,劳动力要素在服务产业中重视度不足,服务业就业劳动力占就业劳动力的比重仍远远低于东部沿海地区,缺少各种现代科技支持的服务平台及网络技术的应用。

3.市场在服务业的资源配置中还没有发挥基础性作用。第一,政府垄断经营严重,市场准入限制多。银行、保险、电信、民航、铁路、教育卫生、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至今仍保持着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其他一些行业对非国有经济和外资也没有完全开放。第二,服务业投资基本上还是以国有投资为主。目前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仍占60%左右,大大高于工业的同一比重。第三,经济成份单一。第四,多数服务产品的价格还是由政府制定和管理,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在服务领域尚未建立。另外,服务业市场化程度低还表现在政府承担了本该有市场承担的服务和市场中介机构多依附于政府部门,使中介机构不能做到独立、客观、公正地执业,影响了中介机构的商誉及其市场的开拓。

4.城市化水平低,城市综合实力不强,制约了中部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目前,中部六省城市化率除湖北在全国排名第12位外,其余五省城市化率均排在第20位以后。东部地区一些省的城市化率已超过50%,全国的城市化水平也已达到42%,而中部地区的城市化率还不到35%(郭慧伶等,2007)。

5.政府政策引导滞后,对服务业管制较多。中部地区长期以来的工业化政策,忽视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发展缓慢,服务业发展速度低于经济增长的平均水平。观念上的落后,直接导致税收政策、信贷政策、能源供给政策以及更多方面的政策措施方面存在许多不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因素,服务业内许多行业过于依赖政府的投入,缺乏自我发展机制。在政策规范方面,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市场规范化程度较低,对非国有资本和外资的限制尤其严格,各种社会资本难以进入市场。由于许多服务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有些还涉及国家主权、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因此,中部地区对服务业曾经实行较严格的管制,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6.开放水平较低,服务业的国际化水平不高。由于中部地区地处我国大陆腹部,相对缺乏便利的交通和发达的海港,且在外商准入资格、进入形式、股权比例和业务范围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限制,致使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不能像东部沿海地区那样彻底。加上在国家实施的梯度发展战略中的劣势地位,制约了中部地区的对外开放进程。中部六省对外开放水平远远低于东部沿海地区,从而不能像东部那样更多地吸收外资及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服务业的供给、服务质量和服务手段也就难以迅速发展和改善。

7.中部地区对资源的吸纳力远低于东部地区,发展后劲不足。首先是科技成果。虽然中部专利、论文等科技产出总量逐年递增,但科技产出水平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远低于东部地区。近几年中,中部在SCI、EI、ISTP上收录的论文数占全国的比重,与东部的差距均在50%以上,与西部持平。2003年中部技术市场成交额占全国比重只有12.42%,远低于东部72.81%的水平。这说明中部大部分科技成果流失到了东部发达地区。中部地区最具科教实力的湖北,其科研条件居全国第6位,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却排在全国第11位。其次是资金。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例,中部六省外商投资企业共671家,占全国的比例仅5%,外商投资企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例为5.4%,远低于长三角(27.9%)和环渤海(26.4%)。 再次是人才。以万人所拥有的科技人员数比较,2005年中部地区为19.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8.38%)近8个百分点,落后于东部(41.87%)约22个百分点,而且这种差距还在逐年加大。

中部发展服务业未能充分利用资金和人才资源的优势,未能有效地将资源投入转化为促进服务业发展的生产力。中部服务业的发展远未能挖掘出现有资源和技术的潜力,技术效率低下,服务业发展的粗放型特征比较明显。而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所产生的强大极化效应,使科技成果、资金、人力资本等资源大量流入东部地区,导致中部地区资源短缺,后续发展力量明显不足。

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分析

人文优势。中部区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华民族特定价值系统,思维方式、精神特质和信息流动的基础反映,具有亲商传统。

中部地区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区位良好,东向可以承接资本、技术和产业转移,西向可以开发潜力巨大的资源和市场。

环境优势。东部地区的人口密集,产业过于集中,城镇人口流动性大,人力成本较高,自然资源逐渐紧张;西部地区的人口密度较低,地广人稀,交通不发达,企业运输成本居高,产业布局与运营成本较高;而中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交通运输运营里程占据全国的21%,内河通航距离占据全国26%,公路运营里程是西部地区的2.1倍,资源易于合理开发利用。

中部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2008年中部区域的人口密集程度为每平方公里359.57人,高出西部地区的人口密度6.6倍,人均收入与消费水平均高于西部地区,在服务消费市场上具有巨大的潜力(周绍森,2007)。

中部地区的科技教育基础较好。中部各省历来重视教育问题,每年为国家输送大批优秀人才。

(二)劣势(Weaknesses)分析

首先,中部地区发展在国家发展战略中被“边缘化”。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方针,这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从发展南方四大经济特区、到20世纪90年代开发上海浦东的战略方针、2000年开展西部大开发战略后,国家发展战略再一次将中部地区发展“边缘化”。

其次,制度劣势带来的高新技术创新不足。中部地区的高新技术开发不足,大多是通过对外来技术的引进和技术模仿来弥补技术变革中的巨大成本,这种后发优势更多地表现在技术层面而不表现于制度层面。但是,与新政治经济学理论相悖,发达地区的技术变革恰恰体现在制度效率层面。

再次,政府职能的欠缺。现代政府经济学指出,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地方的区域经济发展来说,政府的能力高低决定着经济发展的快慢,即经济增长越快的地区政府的执政能力也较强,而地区的后发优势也与政府的能力挂钩,具有正相关关系。比较而言,中部地区的政府能力比发达地区的政府相对劣势,重点表现为权力充足而能力不足。

(三)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

1.国家的政策支持。鉴于国家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宏观战略的全面实施,也相继出台了促进中部发展的各项相关政策。这些政策不仅为实施中部崛起提供了政策保障,还为加强中部各省的相互合作扫清了屏障。

2.我国服务经济时代已经到来。通过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规律的把握分析得知,我国经济发展在经过工业化阶段充分发展和知识积累之后,面临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必然为服务业的发展带来机遇。中部地区应抓住这个机遇,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3. 经济形势变化蕴藏发展机遇。当前,我国商品的进口需求大幅度萎缩,贸易顺差增幅放缓甚至负增长。从长远分析,以纺织、服装等为主题的低端制造业的萎缩引导生产要素向产业链高端流动和聚集,客观上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为地区布局和调整产业结构、完善经济制度、发展服务业提供了时机。这也是中部地区难得的机会。

(四)威胁(Threats)分析

1.人才流失严重。中部地区人才流失的问题,是造成中部地区经济不能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经济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工作环境等宏观因素和机制、政策、制度、投入等微观因素的原因,使得中部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纷纷流失到东部沿海地区或国外。

2.人均收入水平较低。2008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3375元、8809元、8783元和8730元,东部分别是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1.52倍、1.52倍和1.53倍。中部六省农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589.6元、2499.3元、2953元、2553.15元、2890元和2838元,低于(除江西外)同年全国平均水平(2936元)。

3.中部地区财政收入偏低。2007年,中部六省地方财政收入为1783.55亿元,远远低于同年广东(1416.87亿元)、江苏(980.43亿元)两省的地方财政收入之和(2397.3亿元),占31个省市区地方财政收入总计的15.0%,比生产总值(GDP)占比低8.5个百分点,幅度比2003年扩大 0.6个百分点(赵惠芳等,2007)。

4.地区基础条件差异明显。东部地区交通发达,运输成本较低,产业基础设施完善,政府职能经验丰富,产业集聚程度高,易于吸引外资流入。而中部地区相对落后,运输成本相对较高,政府职能与配套服务改革滞后,投资环境相对劣势,官本位思想不利于外商进行投资发展。

中部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

(一)积极推进体制改革以营造现代服务业良好发展环境

中部省份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市场化为导向,降低现代服务业进入门槛,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扩大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领域。在符合国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制定相对宽松的执行条例,对现代服务业提供税收减免,政策指引,有效引导等优惠措施。

(二)加快内部结构调整以促进现代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

首先要通过体制创新,解放经济内生的活力;其次,也要实行不同的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在体制上,要打破行政垄断,通过市场化改革,降低进入壁垒,通过引进竞争者和竞争机制来破除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在机制上,要构建专业化分工体系;在政策上,要使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条件平等,消除歧视。

针对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的相对低级化,政府部门应当通过制定合理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来推动中部地区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在为社会提供有效支撑的生产性服务行业上有效扶持,例如金融保险业、商务咨询行业、中介机构、劳务派遣机构、计算机软件服务业等。重新架构服务业的合理局面,提高现代服务业市场比重,促进现代服务行业的结构性优化升级。

(三)推进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改革以提高服务效率

增加对现代服务业的ICT投资,促使现代服务业进行技术变革,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从而实现中部地区现代服务行业水平高速跨越发展。

(四)扩大对外开放并提高现代服务业国际竞争力

中部地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不仅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服务企业的合作,充分借鉴同地区同行业的发展经验,积极承担国际服务行业的国内迁移,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地区间合作,改革投资环境,加快金融、信贷、中介等服务机构支撑体系建设。同时,利用国际化服务平台,开拓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国际市场,提高本土服务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渠道,大力推进改革,坚持对外开放,扩大服务规模,政府扶持一批有能力有技术的服务型企业“走出去”,展示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加快国际化进程。

(五)加强东中部合作互动

一是“政府互动,区域一体”,实现中部六省省内各地和省际经济的一体化;二是“经济合作,基础先行”,加快中部地区城乡道路交通建设的力度;三是“分工协作、错位发展”,与东部企业实现联合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四是“渠道广泛、形式多样”,既有宏观上区域与区域间的合作,中观上的省与省、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合作,又有微观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六)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随着二十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新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根据自身优势,充分发挥自身能力积极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变革趋势,利用自身优势承接国际间的产业转移,从而突破发展瓶颈,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加快传统行业技术改革的同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为国际产业转移腾出空间。在东部地区产业改造,提升产业结构,大力开发承接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汽车技术革新、能源化工行业的同时,又向中部地区转移其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同时为中部地区的服务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七)注重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现代服务业是以高新技术为支撑,融合知识高效与智力水平的高端产业,人才不可或缺,人才培育更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有效支撑。既要加强优势产业所需技术工人、专业人才和高素质企业家队伍的培养,又要联合搭建不同地区的人才培育平台,多元化构建人才引入機制,政府提供积极有效宽松的人才准入政策,加快大量引进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的高素质人才。

(八)打造品牌企业并提升中部地区服务业的影响力

中部地区现代服务行业要打造出一批高质量、高素质、高效能的品牌企业,同时政府要引导和扶持有潜力的企业进行高新技术改革,提升中部地区服务行业的影响力,在政策上提供资金、环境、税收、引导支持,保证服务业的健康平稳快速发展,支持一些服务档次高、管理理念先进、经营规模大的高端服务企业,打造国内外知名的世界品牌。

参考文献:

1.胡兆量,韩茂莉.中国区域发展导论(第二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丁忠明.安徽省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06)[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3.陈耀,石碧华.区域经济论丛(五)[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4.刘伟.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历史性变化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J].经济研究,2006(1)

5.何旭德.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No.7[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6.闫坤.中国服务业发展与财税政策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7.夏名首.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路径选择[J].商业时代,2008(34)

8.朱彩青.安徽省现代服务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2006(6)

9.赵凌云.中国中部地区发展报告2007[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0.覃成林,周二黑.中部地区产业发展特征分析[J].学习与实践,2007(9)

11.程雪琴,曾阳,梁英.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对中部崛起的影响分析[J].机械管理开发,2009(4)

12.张付刚,高建华,赵慧.中部六省地区产业结构技术经济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07(11)

13.赵惠芳,王冲,闰安,徐晟.中部省份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7(5)

14.谢九.中国服务业正等待崛起[J].三联生活周刊,2008(48)

15.华而诚.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J].经济研究,2009(12)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部六省GDP占全国比重[EB/OL].http:///overseas/wenzhang_detail.asp?ID=155595&sPage=8,2007-5-1

20.周绍森.中国中部经济发展报告2007(中部发展蓝皮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1.湖南省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信息中心.从中部崛起谈湖南产业发展定位[EB/OL]. http:///200508/ca852435.htm,2008-8-19

推荐访问: 深化 对策 现状及 服务业发展 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