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关于我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偏少原因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偏少原因的文献综述

时间:2022-05-03 08:30:06 浏览次数:

摘 要:中国农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相对不足,已对农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产生影响,分析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不足的原因,提出相应措施建议,成为当前急需研究的问题。文章综合各学者观点对农业投资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农业FDI偏少

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10-256-02

农业是一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鼓励外商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中国的农业利用外资与对外开放同步进行,是我国最早利用外资的行业之一。然而时至今日,最早吸收外商投资的农业,其利用的外资在我国全部利用外资中所占的比重仍不足2%。尽管近年来我国利用外资在项目数、协议金额和实际利用金额方面都出现了增长态势,但农业利用外资数量过少的现状并没有改变。我国农业投资相对不足、不稳定性日益凸现,业已构成了农业发展的“瓶颈”。对于这一现象,国内许多学者作了不少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我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特点及现实意义、投资偏小的原因分析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等。笔者仅就各学者观点,综合分析考察我国农业利用外资偏少的根源。

一、我国农业利用外资状况分析

我国农业利用外资渠道大体分为三类:一是国际多边机构提供的贷款或是赠款;二是双边政府之间的经济合作;三是以合资、合作、独资企业为主要形式的所吸收的资金。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主要是通过国际多边机构如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等提供的无偿援助和优惠贷款来获得融资。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中国经济实力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金融贷款的风险性、资金使用的附加和约束条件增多等一系列因素,使我国获得国外无偿援助和优惠贷款日趋减少,外商直接投资逐渐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渠道。杨伟认为“八五”以前我国农业利用外资以间接投资为主,外商直接投资占的比例不到20%,“八五”期间外商投资已占到62.8%,“九五”开始更进一步增大,1995年已占到95.6%,近几年则几乎100%的农业外资都是直接投资。对此,学界开始偏重于研究有关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问题。

然而从学者们的分析研究中不难看出,尽管我国农业利用外资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但和中国利用外资直接投资总体状况或是和其他产业相比,比例仍然很小,与农业的重要地位极其不相称。即使将我国农、林、牧、渔与外商对采掘业的投资加在一起,作为广义的第一产业,其比重仍只有3%左右。我国利用FDI偏少已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而且我国农业利用FDI数量过小的状况一直没有根本改变。近几年来,农业利用FDI的金额占协议额的比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和其他行业比较,农业不仅是资金到位率最低,而且也是唯一一个资金到位率不断下降的行业。从目前的状况看主要呈现出:FDI占利用外资主导地位,规模比重偏小,利用外资区域分布不均衡,外资投资结构单一等特征。

二、我国农业利用外资偏少原因分析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我国农业利用FDI的低迷状态,不利于农业的长期发展,学者们就此探究其原因,从经济学理论出发提出了许多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中国农业缺乏自然禀赋优势,缺乏对外资的拉动。外商在选定农业为投资产业情况下,对投资东道国的选择是以绝对优势为基准的,然而中国土地资源稀缺,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又造成很多无谓的资源流失;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更缺乏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人才。土地资源和劳动资源这两个自然禀赋的缺乏,使我国农业在国际比较中处于绝对劣势,外商不愿意将资本投向我国。王洛林也曾从比较优势角度提出中国人多地少,禀赋不足使中国农业不具备比较优势。但就这一观点卢迈、于保平等,就提出质疑,认为中国农业在需要大量耕地的农产品生产方面没有比较优势,但在需要精耕细作的农产品方面就未必没有比较优势,可外资引入仍然很少。同样,这种说法也无法解释中国已经存在7000多个外商农业投资项目这一事实。

2.与非农业产业相比,农业的比较利益小。农业的收益低于其他产业一直是我国长期存在的问题,导致该状况的原因之一就是农产品价格相对偏低。闵树琴通过数据测算指出农业和非农业的比价剪刀差有扩大之势,这意味着农业与非农产业的收益差距在拉大,结果就是使得作为一个理性人,会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依从资本追逐利润的本能投资于收益较高的非农业产业。陈池波和谢升峰从行为学“人的行为是理性的”出发也提出,受利益驱使的投资主体更青睐于将资金投放到利润较高的二、三产业,资本的趋利性特点决定了农业对外商投资吸引力不足。葛永波、张文兵以搏弈论的原理对投资主体在农业与非农行业的投资博弈决策作了分析,结论同样是微观经济主体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博弈行为,资金流向主要在非农业,这就形成了我国农业与非农行业的投资比例严重失调的原因所在。

3.农业是一个最接近完全竞争的行业,难以形成垄断优势。一些学者从垄断优势理论分析外商直接投资的动机,认为农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较高,难以形成寡占局面。根据理论阐述:企业之所以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是因为它有比东道国同类企业有利的垄断优势,通过将这种优势内部化赚取更多利润。农产品市场趋近于完全竞争市场,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通常很低,市场容量、潜力有限,加之农业技术较强的地域性和适应性,外商难以获得技术垄断优势,而跨国公司即使拥有技术优势,也难以形成不完全竞争或寡占局面。吕立才等提出了中国农业规模经济优势不明显,即使能形成规模经济,在农业技术有明显地域性情况下也难以构成外商所期望的垄断优势。而且农业是在户外进行的,农业技术容易被模仿,它的公共物品性质也不容易形成技术垄断优势。不过他们在做出以上结论时,也指出农业接近完全竞争市场只是一般情况而言,在生产要素市场卖方垄断、农产品市场买方垄断情况下,很难说农业是充分竞争的,况且目前西方外商直接投资理论派别林立,仍存在很大争议,就此来看还有待深入探讨。

4.中国农业以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农业生产企业化、产品化程度过低,不利于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几乎所有的学者在研究我国农业利用FDI偏少原因时都提到了该点。他们认为我国以家庭承包经营模式为主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经营规模小、分散、组织化程度低,外商在直接投资中和众多分散的农户打交道,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高。尽管任何行业都存在交易成本,但是较高的交易成本确实可能构成一种进入壁垒。而小规模的经营方式使建立在专业化和社会化分工基础上的企业化生产方式难以建立,现代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生产组织载体的缺乏,必然造成外商直接投资项目难以开展有效管理与运作。因此,大大阻碍了外商对农业的直接投资。惟有程培罡独走辟径,认为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也是采取家庭农场模式,组织化程度相对低,组织内部管理能力和跨国经营动机相对弱,因此即使对外直接投资设立分支机构也无法实现内部化优势,他从投资供给方面强调了外国农业本身的弊端对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缺乏推力。

关于原因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以上观点,也有其他许多不同的解释。比如说:余康和贾亚东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流出国环境对农业利用直接投资缺乏推动力;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缺乏对外资的宏观管理措施等。

三、结论

从前面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农业利用外资增长的制约因素很多,综合各学者的观点,中国农业利用FDI前景并不乐观。但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偏少虽有其必然性,只要政府思想上重视,加强宏观调控,制定相应的科学的配套政策措施,改善投资的软硬环境,我国农业吸收外资还是具有一定潜力的。

参考文献:

1.卢迈,于保平,赵燕.港商在内地农业投资的现状与前景[J].管理世界,1999(4)

2.熊启泉,邓家琼.中国农业利用外资的前景及农业开放的战略转变[J].中国农村经济,2000(12)

3.程培罡.中国农业利用外資规模偏小的理论再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02(11)

4.李英明.我国农业利用FDI偏少的根源探析[J].经济纵横,2003(4)

5.吕立才,高玉荣,黄祖辉.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经济问题,2007(1)

6.余康,贾亚东.中国农业利用FDI偏少:基于四维分析模型的原因分析[J].北方经贸,2006(8)

7.王星.我国农业利用外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05(4)

8.郝红梅.外商投资我国农业的现状和政策建议[J].国际经济合作,1998(6)

9.闵树琴.我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的实施障碍与对策[J].管理现代化,1997(3)

10.杨伟.充分利用外资发展农业经济[J].农场经济管理,2004(3)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上海 200000)

(责编:吕尚)

推荐访问: 外商 直接投资 综述 文献 我国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