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如何让物理课堂变得更美

如何让物理课堂变得更美

时间:2022-04-13 08:32:57 浏览次数:

“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是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以追求人生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中学生正处在审美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能在学科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感受到学科之美,就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并为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世界观打下坚实基础。笔者以中学物理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中学学科教育中实施美学教育。

1物理学中蕴含丰富的美育素材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到天体,小到微观粒子,从实体到另一形态的场、光等都是物质的。物质又是运动的,如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光波传播。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自然界是合理有序的。科学家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往往把科学美作为追求的目标,通过他们的努力建立的物理理论,在内容上、形式上都是那么自然、简单、和谐,都放射出美的光辉,教师在教学中[HJ1。7mm]应向学生展示物理的科学之美。

1。1物理学具有简洁美与深奥美

简洁美是以简单、洁净呈现其美感,简洁美是科学美的主要特征之一。作为反映物体运动变化规律的物理来说,最简洁的物理理论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例如,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方程E=mc2,其反映的是质量与能量之间的联系,其数学表达式形式简洁无比,但却成为了指导人们进一步对核反应规律的认识和从核反应中获得巨大能量的基础理论;又如牛顿第二定律其数学表达式F=ma,简洁明了却蕴涵着深刻的物理原理。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物理学中物理理论的数学表达式的简洁美及其反映的物理原理的深奥美,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美感,激发学生探索物理学深奥理论的兴趣。

1。2物理学具有多样美和统一美

大自然中的物体运动变化和现象是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每一物体都有区别于其他物体的特殊性,物理所研究的就是从这些不同事物运动变化的多样性中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共性,通过这种联系和共性来构成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这样就形成了既千变万化又和谐统一的结构美,这也就是科学美中的多样性统一性。统一美是物理学结构美的重要标志,在物理中一些表面看来不相同的概念、定理、定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处于一个统一的系统中。中学物理中这种多样美和统一美的例子是很多的。例如,描述宏观物体机械运动的概念、定理、定律是各种各样的,表面并不相关,但牛顿力学却能把地上和天上所有物体的机械运动的规律统一起来;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又能把表象完全不同的电、磁、光的运动统一起来,牛顿力学理论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都具有统一美。

1。3物理学具有结构美和对称美

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从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的角度来揭示自然规律的。本质可以理性地说明现象,形式结构可以表达出本质内容的深刻内涵和广阔外延。例如,密度的定义式ρ=m/V,电阻的定义式R=U/I,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F/q,都以其简单、相同的比的结构形式来定义具有深刻内涵和广阔外延的不同物理概念,这种比是本质属性功能与形式结构的和谐,这种和谐就是显示出它们的结构美。物理学还具有对称美,如力学中有运动对称(如简谐振动)和力的对称(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电学中有对称电路、对称定则(左手定则、右手定则);热学中有熔解与凝固、升华与凝华;原子物理学中有裂变与聚变,粒子与反粒子等,这些都体现了物理的对称美。

2美学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和实施

如何把物理教材中的美育素材科学地植入物理课堂呢?本人结合多年的物理教学经验,谈谈自己浅薄的看法。

2。1加强教材分析,启迪学生审美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物理学的美学因素,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有效的激发。尤其是关于物理学科的发展历程, 物理学家在探索物理学规律的过程中,都付出了努力和艰辛,教师可以将其作为美育素材,将科学家的精神美德传达给学生,指导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例如,在学习高中“磁场”的知识时,就可以通过我国古代对磁现象的研究,如指南针的发明,了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磁现象的国家,指南针的发明为世界的航海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现代生活中,利用磁场的仪器或工具也随处可见,如我们将要学习的电流表、质谱仪、回旋加速器等等。同时,还可以通过引进虚拟的磁感线教学,对学生进行物理问题变抽象为形象的方法论教育。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体会磁感线图像的对称美、形式美,然后再通过学法引导,如电场对比、演示实验法等引入教学内容,形成物理教学的直观性表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

2。2渗透科学故事,提升美育教学内涵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渗透一些物理学者的研究故事,让学生了解物理概念及物理定理的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关注,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讲到“光的衍射”的知识点时,就可以通过对一些文化背景的了解,使学生先大致了解该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教学内容的热情和兴趣。如在教材中提到的“泊松亮斑”,泊松原以为这下子可以驳倒菲涅尔的波动理论了,但事与愿违,菲涅尔和阿拉果接受了泊松的挑战,用实验验证了这个理论结论,实验却成了波动理论极其精彩的实证,菲涅尔为此获得了科学奖金(1819年)。教师可以通过这个科学小故事告诉学生,在科学研究上必须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和实践的检验作用。作为科研工作者,必须有坚定的自信心和踏实勤奋的工作态度。这样,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培养自己这方面的好品质、好作风。

2。3增加诗词文化,加深学生审美深度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文化的渗透,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深度。如在学习“光学”时,教师就可以将我们的文化知识同物理知识进行有效地结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例如,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先人在创作时巧妙地借用了许多物理知识,使其作品大放异彩。

例下列诗词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的是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花气袭人知聚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C。幽兰生谷香生径,方竹满山绿满溪。

D。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学生要想对这个问题做出合理的解答,首先就要明白各诗句的含义,根据含义确定包含的物理知识:A选项形容小船的运动速度很快,不是分子的运动,不符合题意;B选项说明天气暖和了,花香浓了,喜鹊的叫声在树林中传播,其中包含了扩散和声的传播,而且包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的含义,符合题意;C选项说明兰花生长在山谷中,兰花的芳香物分子运动到山间的小路上,满山的绿竹映在小溪中,其中包含了扩散和平面镜成像,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符合题意;d选项说明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其中包含了平面镜成像和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符合题意。因此答案为B、C、D。这样,让学生从诗句中分析出现象,再与知识相联系,能使学生充分掌握物理解题技能,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之,中学物理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美育素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科学地展示物理学科之美,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物理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推荐访问: 更美 课堂 变得 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