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建筑美学

建筑美学

时间:2022-04-11 09:00:23 浏览次数:

摘要:本文通过对建筑美学的分析,以及仿生学在建筑领域方面的应用,体现建筑仿生学应注意环境生态、经济效益与设计创新之间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建筑美学 仿生学 自然界

建筑仿生学是一个老课题,也是一种最新的科研趋向,因为人类从蒙昧时代进入文明时代就是在模仿自然和适应自然界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直到近现代时期,特别是飞机和潜水艇的发明也都是仿生的科研成果,他们从飞鸟和鱼类的特征中获得启发,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新成就。

远古人从穴居、巢居的生活方式到现代建筑都留下了模仿自然的痕迹。但是,随着工业化的高速发展,人类的文明发生了异化,反应过来破坏了自己的生存环境,也使自己的创作囚困于僵化的机器制品,束缚了创作性,这就是为什么在近几十年来人类重新对仿生学开始重视的原因。

1 仿生学在建筑领域方面的体现

自然界是人类的老师,仿生并不是单纯地模仿照抄,它是吸取动物、植物的生长机理以及一切自然生态的规律,结合建筑的自身特点而适应新环境的一种创作方法,他无疑是最具有生命力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1983年德国人勒伯多出版了一本著作,名为《建筑与仿生学》,系统的阐明了建筑仿生学的意义,建筑学应用仿生理论的方法,建筑仿生学与生态学的关系等等,正式为建筑仿生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加上在此前后,许多有创建性的建筑师进行了有关建筑仿生学的实践,运用类比的方法从自然界中寻找创作灵感,创作出与自然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统一的建筑。使建筑仿生学已经逐渐形成为一种时代潮流。

建筑结构上遇到的技术问题,其实在自然界中早就有了相似的答案了,在几千万年生物演变的过程中,为了适应自然界的规律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性能与组织,它需要获得高效低耗、自觉应变、新陈代谢、肌体完整的保障系统,从而生物才能得到以生存与繁衍。这样,自然界才能成为一个整体,才能保持生物链的平衡与延续。人类在大自然中生存与发展需要功能性的建筑,然而建筑更要遵循自然的规律,否则就会破坏自然的生态平衡导致人类的毁灭。

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来说,建筑可谓是人的第三层皮肤,他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中介,如何使建筑能适应环境的自然规律,又能适应人类不断发展的需要,这的确是现代文明所提出的新课题。通过这些我们怎样高效的利用自然界生物的规律来发展建筑设计,这就成为了建筑仿生学的重要问题。

2 自然美与建筑艺术

在我们涉及到仿生学领域时,在为自然界中千奇百怪的形式叹服的同时也不禁想到生物的完美形式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怎样才能在建筑学领域得以实现这些?

在所有的有机形式中,为生存而斗争的结果就是形式+功能+支撑结构在综合统一中的实用。人们在长期对自然的观察研究中总结出用数字因素来表达通行的有机体的“建筑技术方面的支承结构”。在隔膜、折叠或薄壳的平面支承结构情况下它能发展得更深远,即支承结构+外壳构成了一个功能统一的较高的建筑艺术特点。

建筑工程的支撑结构同活的有机体一样要有充足而完全具体的功能。当支承结构在所有的静力学和构造上的元素中“起作用”,并且所使用的建筑材料是充分利用其相应的合理的特性时,即使是一个普通的支承结构也能满足它的美学功能。在遵守一个经济的材料投入情况下,支承结构的解决首先形成了必不可少的结构美学前提及有个性的建筑的前提。按照E·脱瑞亚的看法一个支承结构必须是技术完善,同时也充满着感情。通过考虑支承结构的技术、大量的构造,通过遵守比率和结构才能取得建筑个性。

3 抄袭自然或创造性地转换

到目前为止关于建筑环境中有机的形式构成规律和转换间相互关系的认识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倾向。

第一个倾向推行仿生原理的一个创造性的转换和在一定的方法下选择适合出现的自然形式的特性,这也在某些方面也决定于社会需要。

第二个倾向相比之下是在建筑形式中或多或少地竭力模仿或传达自然形式特征。黑格尔简单的模仿给予我们的快感归因于“心灵传品给人的满足”,他认为这是心灵正当的自豪感,而这种自豪感的产生是因为心灵能够用它自己所选择的一种简单材料取得大自然的实际力量完成的精华。因此,纯粹模仿的根本缺点在于它是形式的,而把它所再现的东西的富于个性的材料或意义置之不顾。艺术家模仿自然,并不是因为自然早就形成这样或那样的东西,而是因为自然把它造得很正确。艺术永远要坚持有力量的、本质的、有特色的东西。

建筑仿生学形式发展的最初阶段中的缺陷自然会引向形式主义的失败。但这不应得出普通的结论也不能被视为建筑仿生学形式的标准。

对于这一建筑学方向西班牙建筑师A·高迪在20世纪初首先开始了探索。我们可以把A·高迪视为20世纪建筑学中进行有机形式的真正创始人。石质或砖瓦的自然植物形式,模仿棕榈杆的支柱,塑造成盘旋向上的花的线条的楼梯栏杆或树冠形的顶棚是他形式意向的一些典型特征。他至少是第一位用钢筋混凝土和玻璃转换可塑形式的建筑师。她在世纪之交已经实现了支承结构的主体支撑结构原理。对这一点他取得了公认的功绩。他的建筑风格与非常风格化的自然植物形式关系密切。他的后继者卡拉特拉瓦的作品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具有独特“创造力”的自然主义特征目前已经成为国外众多建筑师的努力目标。例如P·格瑞劳特用一个强有力的叶脉结构的抽象图来表达城市结构。蛋形是S·贺豪斯设计一海滨平方别墅的蓝本。虽然独特,但这巨型蛋却没有建筑的辐射力。感觉上这是不稳定的外壳,人们猜想,这外壳谁是都会滚动而离开或由于负荷而裂开。

与这实例相反,达卡的一个戏院,他的支承结构和根基符合建筑仿生学原理。实际上它不仅从蛋形外壳吸收了密集形式。承载能力和双层外壳形式通过一双重弯曲的立体杆系结构而得以实现。

4 小结

以上所述,建筑仿生学方向所要考虑的因素不仅仅是外在形式上的创新,更为主要的是考虑有机形式的内在本质与建筑中的相似之处,要考虑到清晰的支承结构、经济的材料消耗和明确的功能划分,以及社会需要和真正的建筑艺术思想内容。这种基于科学的建筑仿生学创造性知识使我们能够达到一个较高层次上的建筑艺术表达。

参考文献:

[1]鲍桑葵.美学史[M].张令译.北京:商业印书馆,1985

[2]罗杰·斯克鲁登.建筑美学[M].刘先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3]吕富洵.走向21世纪——建筑仿生学的过去和未来[J].建筑学报,1995

推荐访问: 美学 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