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提高综合素质是大学生未来取得成绩的基础工程

提高综合素质是大学生未来取得成绩的基础工程

时间:2022-04-09 10:11:12 浏览次数: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知识经济、生产力高速发展的高科技时代。人们之间的竞争空前激烈成为时代的重要特点。

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的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已经占相当大的比重,他们由于安适的生活、成人的过渡关怀呵护、长年的埋头攻读,致使有些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很差,有的学生骄娇二气严重,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耐受力很差,有的学生不能适应大学阶段专业化的独立学习和专研,不懂人际交往,常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别人,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

大学教育是我们培养专业化人才的重要渠道。为了国家的富强、社会的发展,为了我们的民族复兴大业,我们应如何在大学阶段,教育、帮助大学生学好本领,增长才干,适应时代的严峻挑战。根据国家的需要,世界的形势和当前我们大学生的现状,我们以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才是大学生走上成功之路的基础工程。

在传统人际学中,把“Danthesis”译为素质,是指“人先天的神经生理、感官生理、运动生理特点的综合。”但是,我们所说的“提高民族素质”、“提高国民素质”等则绝不可以按心理学词典的解释来理解。具体说应该理解为:人的生理的、心理的、道德的、文化的、社会的、行为习惯的特点的综合。再概括一点则可以定义为:人的思想道德、科技文化、身心健康特点的综合。

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素质,一个大学生应该无条件的热爱、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学习并忠实的执行党中央发布的各项方针政策;道德素质,指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勤奋劳动,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积极学习等品德。以胡锦涛同志所提倡的八荣八耻的内容严格规范自己;作风素质,指大学生应该养成雷厉风行、勇于实践、勤奋坚毅、信守承诺等行为习惯。

科技文化素质:指对人对事,对世界、对人生都能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发展观,努力学习并用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的文化科学知识外,还具有深厚的文化科学知识底蕴,既理解现代科学的基本知识,又对人文科学知识有所了解,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科学习惯等。

健康素质:包括身体健康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身体健康素质比较具体,一般指精力旺盛、身强体壮、生活有节奏,充满活力,能经常从事正常的体力、脑力劳动,不患有影响健康的严重疾病,一直坚守在学习、劳动、工作的,为社会做奉献的岗位上等等。心理健康素质,这是过去长期被人们忽视的方面,心理学家们对心理健康的标准也是众说纷纭。我们根据国内外心理学家的见解和我们当前大学生的状况,提出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素质必须具有的几个方面(也可以认为这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一,正常的智力:通俗的理解可以把智力解释为认识能力的综合,一个大学生必须正确认识社会、国家、民族。作为正处在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的大学生来讲,正确认识我们的国家、社会、我们的时代才可能投身进火热的建设中,迎接各种挑战。大学生还必须正确的认识自己,要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了解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了解自己当前和未来的责任,时时处处为把自己培养成国家栋梁尽心竭力。

第二,稳定的情绪:大学生具有乐观、积极向上、稳定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情绪虽然建筑在认识的基础上,但是情绪对认识作用也是十分显著的,在人生历程中,触动了情绪的事务可以加强人的认识,甚至可以终生不忘,另外,情绪对人行为的激励作用也是非常有效的。一个大学生只有热爱自己专业,热爱学习,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才能取得优秀的成绩。只有热爱文化科学知识,才能博览群书,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只有热爱生活,才能保持乐观、开朗、坦荡,勇于奋进的对人生、对生活的态度,才能对老师、对父母、对同学、甚至对陌生人都能献出一片爱心和宽容之心。并不会患得患失产生任何消沉的情绪表现。

第三,适应的行为:大学生的一切言语行为都应做到既不过分谨慎、不张扬、有节有度。即使是符合社会行为规范,也不妨害别人的行为也不能过度。诸如礼貌行为,也应做到适可而止,不能沿袭行为“礼多人不怪”的陋习。在对自己偏爱的饮食方面,也应做到有节有度,不可偏执到影响健康的程度。在人际交往中既不能独来独往,孤芳自赏,又不亲热到称兄道弟,不分彼此的无原则,无选择的泛交、滥交,影响学业。生活中讲卫生是健康行为习惯,像饭前、便后必须要的,但是如果一天不停的洗手,则成为了洁癖。大学生已经步入青年中期,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也属正常感情的行为,但是,不顾学习、不顾健康一味沉溺在两情相悦的恩恩爱爱之中,则属于不适度的行为。

第四,健全的人格:人格在英语中是“Personality”,意思是一个人带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包括先天的神经生理方面的特点,称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和灵活性方面的特征,后天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特征称性格,是人格的社会性方面的特点,与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内容、特点比较接近,只是更稳定,更能显示一个人的心理特征而已。划分气质类型的标准,在各国心理学界,按血型分、按体型分、按分泌分、按体液分,众说纷纭。我国心理学界习惯于按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光利特的“体液说”分类,尽管由于历史久远,当时的古希腊人们生理学、解剖学和医学知识有极大的局限性,他所说的人体中“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的说法是不科学的,但是,他们在生活实践中总结出的: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的分类被心理学界一直沿用到现在。多血质,指比较活泼好动的人,反应机敏,思维灵活,情感表现明显,善于与人交往,但交谊不深,喜欢多说话,但不太慎重、准确;粘液质是指比较稳定、沉着、不苟言笑的人,平时表现沉默寡言,不善交际,但那脾气比较倔强,认准的事,一条路走到黑的人;胆汁质是指豪放、热情、直率、强悍、粗犷、急躁甚至暴躁的人,这样的人精力充沛,不知疲倦,但性情暴躁,不容易处理好人际交往,办事认真,执着,有时不够细心,像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张飞、李逵一样的人,抑郁质是指性情比较脆弱的人,这样的人温顺、柔和、不能经受强烈的刺激,胆小、懦弱、不善与人交往,平时寡言多思,处处不与人争,多愁善感,像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林黛玉一样的人。至于在大学生中,寻找典型的那一种气质类型的人是不容易的,大部分属于综合型的居多,只是倾向于哪一方面而已,诸如,多血质与胆汁质的综合型、粘液质与抑郁质的综合型等。至于在大学生中哪一种气质类型最好,是没有必要研究的问题,应该说,气质类型是由神经类型决定,本来就无所谓好坏,对任何一种气质类型都需要扬优抑弊,才是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最佳选择。

第五,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良好的适应能力是生存的需要,也是发展的需要。适应能力是从生理学引进心理学的,人的生理适应是显而易见的,诸如:天气冷了人们毛孔紧闭,天气热了,人们毛孔张开,这是为了保持体温和散放热量的需要而产生的皮肤对温度变化的适应;人们在暗淡的光照条件下,瞳孔张大,在光照比较强烈的条件下,瞳孔缩小,这是人眼睛对光照变化的适应现象。人们的心理上的适应现象,虽然不像生理适应如此明显,但在人们社会生活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里主要指随着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改变,人们的心理行为,必须相应的改变,不然就会出现人与环境的不协调、人与人的不和谐。诸如:一个人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最具有说服力。在童年时代,一般孩子在家庭环境中生活到两三岁,开始父母送他进幼儿园,生活环境的改变孩子开始往往不适应,不愿在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中,不愿意改变家庭生活习惯,不愿意和陌生人交往,以后逐渐的在幼儿园老师和阿姨的引导下,在小朋友榜样的感召下,适应了幼儿园的环境,能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一直正常的学习、游戏,积极愉快的参加各种活动;以后,从幼儿园进小学,把幼儿园里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改为以学习为主的小学学生的学习活动,开始必有个适应过程;以后由小学到中学,特别是由中学到大学,把以教师具体指导为主的学习,改为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学习,加上生活的不适应,人际交往上的不适应,所以大学新生会出现最大的心理不适应。

大学生在一年级出现的心理不适应最明显。主要表现是社会角色的不适应。这需要从西方的角色理论说起,角色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纪和库利在1948年倡导的,意思是人出生的时候,人与人除性别肤色等生理特点外,再没有任何差异。一个面临高考的学生,家长、教师关怀呵护,亲友的支持关怀,被录取后,更是分外光彩,家长高兴,学校领导、老师称赞,一时成为同辈人中的佼佼者。入大学后,同学们个个是百里挑一的佼佼者,没有过多的称赞,没有过多的呵护和关怀,必然出现极大的落差,已经是难于适应了,加之生活上、学习上都不能适应,所以新入学的大学生必须要过好角色适应这一关。

此外,大学生作为国家专业和管理人才的预备队,在大学学习期间必须积极提高社会化程度,毕业以后才能尽快适应社会各种规范,成为国家建设的骨干力量。如果一个大学毕业生,社会化程度太差,不懂得人际交往,不懂得劳动、工作中的各项行为规范,必然和社会和群体格格不入,是一个不成熟、不能承担责任的人。

如何才能尽快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各地学校都创造了很多宝贵的、切实可行的经验。我也提出几点,供大家参考。

首先,应该明确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不只是高等学校的事,甚至不限于教育部门的事,而是关系到国家富强、社会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从中共中央十六大开始,在中央文件、领导人的报告中,都反复强调“提高民族素质”、“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等等,大学生是国家建设人才的预备队,当然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特别在提高心理健康素质方面,近些年来,更突出的出现在中央文件上。在于十六届六中全会会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的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地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对我们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心理健康素质,是极大的鼓舞和推动。

其次,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决不能仅仅围绕心理健康,甚至也不能限于只谈健康素质。因为,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几个方面在一个具体的人身上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它们在人的心理和行为中密切关联,互相依存,相辅相成。对一个成长中的人来讲,也可以理解为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协调才有可能正常发展。只强调其一个方面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可能凑效的。从方法方面讲,也不能只靠一种方法,而是必须体现全方位,要体现在高等教育的教育、教育各项活动各个环节上,都是应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而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单纯的强调心理健康方面,对身心健康必须全面兼顾。过去我们对身体健康有所关注,多年来忽视心理健康方面,所以当前,重视心理健康,常常有人又认为只要突出强调心理健康就可以弥补以往的不足,实际上仍然有一定片面性。人的身心健康两个方面从来都不可能分开的,如果一个人肌肉发达,体壮如牛,每天忧心忡忡,精神恍惚,也不能算是健康的人,他的身强体壮肯定也不会持久的。也不可不能设想,一个体弱多病,百病缠身的人,能够精神愉快,心理健康。生理、心理都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必然是同进退的。所以,健康素质,既包括身体方面,也包括心理方面,在强调一个方面的同时,也必须对另一个方面同时兼顾,不然,任何孤立的发展,永远是不可能的。

最后,高等学校教师的综合素质,甚至高校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大学生生活、学习在校园里,教师管理意识、职工所有的举止、言行,对他必然潜移默化的起着作用和影响。所以,一个大学,要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必须首先提高教师、职工的素质。他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人对事的态度,工作方式方法,一言一行,都应该对学生以身作则,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应该使高等学校所有教师、管理干部、职工都明确自己的重大责任,明确我们是为培养国家高层次人才在工作,我们的工作效率,关系国家的未来,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重任在肩,不可有丝毫懈怠。

诠释:

[1]江泽民同志在中共中央十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人民出版社.

[2]温家宝.2006年5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府工作报告.

[3]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1991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650页.

[4] 《心理学应用指导》2007第一期“论素质”1-3页.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欧阳仑,1931年7月出生,祖籍山东泰安。著名教育心理学教授。1956年支援西北来到陕西师院(陕西师范大学),一直从事心理学教学科研工作。编写著述《中国人的性格》、《新编普通心理学》(教材)、《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现为《心理学应用探索》主编。著述几十余册,曾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心理学会理事长,获得心理学教学国家级优秀奖2次,终身享受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

推荐访问: 综合素质 成绩 提高 未来 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