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32例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32例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时间:2022-04-02 10:41:53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的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 对32例胃肠间质瘤进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CD34、CD117、SMA、S100、Desmin等染色特点分析。结果 32例胃肠间质瘤中有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CD34、CD117的阳性率较高,部分病例SMA呈阳性。结论 胃肠间质瘤是胃肠道常见间叶源性肿瘤,CD34、CD117、SMA、S100等有助于胃肠间质瘤的诊断。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免疫组化;诊断

--------------------------------------------------------------------------------

作者单位:466000 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病理科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胃肠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可见于胃、小肠、结直肠、食管,其中以胃最为常见。此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稍多于女性。近年来随着对胃肠间质瘤认识的加深,免疫组化的开展,现对此肿瘤的诊断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我院近几年诊断的胃肠间质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院胃肠道间叶肿瘤32例。年龄31~76岁,中位年龄543岁,其中男19例(59%),女13例(41%)。

12 方法 所有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24 h,石蜡包埋切片,分别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

13 组织学良恶性判断标准 目前胃肠间质瘤的良恶性可分为3类[1]。良性:肿瘤直径<5 cm,细胞排列疏松或中度密集,无细胞异型性,无坏死,镜下未见核分裂像;低度恶性:肿瘤直径>5 cm,细胞排列密集,细胞无多形性或轻度呈多形性,无或者有少量坏死,核分裂像<5//50 hPF;恶性:肿瘤直径>5 cm或弥漫多个,细胞排列密集并见细胞多形性,坏死多见,核分裂像>5//50 hPF。

2 结果

21 肿瘤大体形态特征 肿瘤大小不等,边界清楚,无包膜,多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直径30~100 cm,多为单发。肿瘤多位于胃肠肌壁间,浆膜下层或突入管腔,向腔内生长呈息肉样肿块常伴溃疡形成,向浆膜下生长者形成浆膜下肿块。肿瘤切面呈灰白色,编织状,质地中等。

22 组织学特点 GIST的组织学呈多样性,大部分病例肿瘤主要由长梭形细胞组成,呈编织状排列,核略呈梭形,有时出现栅状排列;还有一些病例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按不同比例组成,上皮样细胞体积较大,胞浆宽大,空泡状,核圆形或卵圆形。

23 免疫组化表型特征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2],胃肠间质瘤可能来源于Cajal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表明CD117呈阳性,CD117是一种干细胞因子的跨膜受体,约90%以上的GIST表达此类抗体。CD34也有70%~80%的阳性率,SMA常常局灶表达,阳性率为20%~30%,S100和Desmin呈阴性。我院的此32例GIST病例中有30例(93%)CD117呈阳性,26例(81%)CD34呈阳性,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

3 讨论

GIST是一类成分复杂的间叶性肿瘤[3],具有不成熟的梭形和(或)上皮样细胞增生。此类肿瘤曾被认为是不典型的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它是一类独立起源于胃肠道原始间质干细胞并呈非定向分化的消化道肿瘤。

GIST多见于成人,好发于40岁以上,年青人少见,男性稍多于女性。胃肠间质瘤发生于胃者最为多见,小肠次之,食管和大肠少见。临床常见症状表现为隐约的腹痛或腹部不适,上消化道出血,梗阻,腹部包块等。GIST由不同数量的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梭形细胞胞质红染,核呈梭形,染色质稀疏;上皮样细胞体积较大,形态不一,胞浆丰富可呈空泡样。

GIST组织细胞学形态方面变化比较大,尤其是在同一种肿瘤之内可见梭形细胞到上皮样细胞等不同的细胞学形态,在光镜下很难进行区分,所以免疫组化在GIST的诊断中作用很大。近年来的免疫组化结果表明[4],CD117和CD34阳性率较高,且两者的共同阳性率也可达到65%,部分病例SMA和S100呈局灶阳性,Desmin多为阴性。目前的临床病理工作中可以把CD117和CD34阳性作为GIST的诊断标志。

影响GIST预后的因素有肿瘤的部位、瘤体的浸润程度、粘连程度、核分裂像及KIT基因突变等[5]。肿瘤直径>5 cm或10 cm者、肿瘤破裂者、核分裂像>5/50 hP者显示预后差。

参 考 文 献

[1] 刘彤华主编诊断病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7.

[2] 刘彤华,刘复生主编疑难外科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141.

[3] 彭杰青.胃间叶组织肿瘤,外科病理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10.

[4] 刘晓峰.胃肠道间质瘤30例临床病理分析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2):29.

[5] 柯传烽.78例胃肠间质瘤的临床诊治分析.河北医学,2011,17(2):174.

推荐访问: 胃肠 病理 临床 间质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