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探寻“流动”的世界

探寻“流动”的世界

时间:2022-03-09 08:22:16 浏览次数:

李家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力学学会第八届理事长。长期从事流体力学研究,在流动的非线性问题和力学中数学方法领域做出了理论成果。提出了摄动级数多对复奇点的判别准则;最早用剪切解释风浪频谱下移机理,并且得到弱风时不稳定加强、强风时不稳定抑制的新结论;对自然环境中的波、流、涡、湍流进行了深入研究,解决了与流体力学有关的诸如陆面过程、海气相互作用、台风异常路径和土壤侵蚀等环境科学问题。

流体现象

寻常见

中国古代诗词往往反映了诗人的一种意境,然而,在很多诗歌中还蕴含着科学原理。下面我就给大家举两个例子。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所作的七言绝句《早发白帝城》,抒发了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描述了沿途江山的壮丽多姿和顺水行舟。其实,“轻舟已过万重山”体现了一种流动现象。为什么三峡建成前后,船的航速不一样?没建三峡之前可以轻快如飞。三峡工程建成以后,“高峡出平湖”,流速就大大减缓了。实际上,这是由于河道的比降不同,也就是说水面的坡度不同所致。河水流动的动力,来自于重力沿着底坡的分量,比降大,该分量也大,所以流速也就增加了。

另外一首诗,也是大家所熟知的,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当时正值安史之乱,作者的心情可以说和诗仙李白完全不同。“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两句显示出作者的忧郁心情,月落时分,伴着乌鸦的啼叫声,满天枫霜,渔火点点,诗人惆怅难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指的是苏州城外的寒山古寺,半夜敲响的钟声传到了诗人的船头。为什么晚上寒山寺的钟声能传过来?这里面反映了一个科学原理,那就是声波在大气当中的折射现象。到了晚上,大气的密度处于稳定层结,上轻下重,这样声音就会全反射回来,而白天的分层情况不同,所以可能听不到钟声。

什么是流体力学?

人类一直生活在一个流动的世界中,风的运动、水的流动,潮汐的变化乃至火山岩浆的运动,流动的现象无处不在,人类也一直在努力地探索流动背后的科学规律。

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是流体介质(即液体、气体、等离子)的对流、扩散、漩涡、波动等现象,相伴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以及最终导致的质量、动量、能量运输。飞机的发明、桥梁的设计、水利工程的修建、海洋石油的开采都离不开流体力学的支撑。

物质有四态,包括固体以及流体的三态——液态、气态和等离子体。随着温度升高、压力降低,可以从固态到液态,再从液态到气态,气态再到等离子体。等离子体是宏观中性的电离气体,美丽的极光就是等离子体。

流体跟固体的区别很清楚,但又不是绝对的,有种现象叫作流变行为,这是一种亦流亦固的现象。举个例子,如果在一个静止容器中有一种黏弹性流体,当它发生旋转时,就会沿着中间的旋转棒往上爬升。如果是纯流体的话,不可能发生爬竿效应,这种黏弹性流体之所以能够爬上来,是因为它具有的固体能够保持一定形状的缘故。流变现象有时还与时间尺度有关。比如冰川,短时间不会变形,但在十年、百年、千年的时间尺度上,冰川肯定是在流动的。

流体当中的最重要的现象就是对流。对流分两种情况:强迫对流和自然对流。强迫对流是靠外力来直接驱动的,例如:水泵、风机;自然对流没有外驱动力,是因密度差加之重力作用而引起的,譬如烧水时,轻的流体在下面,重的流体在上面,引发上下翻滚的对流运动。

流体的扩散现象是指,两个相邻的、温度不一样或浓度不一样的流体团间的能量、质量、动量交换。一般情况下有两种流动状态:一种是非常有规则的层流,它的流线非常明显,不同层间的能量、物质、动量等都可以交换,主要靠我们看不见的分子无规运动。第二种是湍流扩散。坐过飞机的朋友都知道,经常有颠簸,是因为外面有湍流运动。它是流体团无规运动,而不只是分子的无规运动。湍流扩散速率可以是分子扩散的几百倍、上千倍。湍流交换有利有弊,一方面加快了燃料混合和污染物的扩散,另一方面,又增加了阻力。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特点来为人类服务。

流体力学的发展

早在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都江堰工程,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一直使用至今的宏大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流体力学成就。

都江堰最早运用了流体力学的原理,其中有三个关键的工程。第一个叫鱼嘴工程,它将闽江分成内江和外江,使进入内江的水与沙的比例达到平衡,内江既不淤塞,水量又充分。第二个叫做飞沙堰,如果内江的水太多,水流通过飞沙堰就可溢出到外江去,使得内江水量得到平衡。第三个是宝瓶口,它相当于一个小水库,可以存续富裕的水。有了这些技术的保障,使得成都平原能够在灌溉、水利方面都做得比较好。

流体力学伴随着人类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逐步发展至今,经过了四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也成为古代流体力学阶段,最典型的成果有中国古代的都江堰工程、西方的阿基米德浮力原理和提水机、达芬奇的扑翼机和降落伞,这些成果大多来源于人们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

牛顿建立力学以后,就把牛顿力学运用到流体力学,就发展出了第二阶段,即经典流体力学阶段,在这个时期,刚好数学理论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流体力学首先开始研究的是理想介质中的问题,借助严密的数学理论和牛顿力学的基础得以快速发展。这一阶段从1687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

直到1904年以后,普朗特用深刻物理思想解决了飞机设计中的升力问题(不同于气球、飞艇,飞机要靠运动产生升力),流体力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就是流体力学的第三阶段——近代力学阶段。在这个时期,实现了人类想要飞上天空的愿望。1903年,莱特兄弟首先实现了动力飞行。我们乘坐飞机,人与飞机重力是大于其浮力的,是不可能飞起来的。飞机想要起飞必须借助跑道(借助空气的气流连续性原理、利用压力变化)才能起飞,即动力飞行。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超级计算机、先进测试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流体力学凸显出宏观、微观研究相结合,学科交叉发展的特征,并进入现代力学发展新阶段。在这一阶段,流体力学发展使用到了最先进的技术。首先用到了计算机来进行复杂问题的计算,发展出了计算流体力学。第二个被运用到的就是实验装备,比如说有早期的风洞、水槽,比如说把飞机放到一个洞体里面去,旁边吹风相当于它在飞行。现在,中国的实验装备已经慢慢与国际接轨,达到了先进水平,比如说我们已经有了空气动力学研究中心,各高校有大型的波浪池,使得中国的空气动力学研究工作达到更高的水平。

未来发展前景宽

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是产生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动力,没有水利、航运、航空、能源等方面的需求,就没有现代流体力学。

未来流体力学研究将呈现出怎样的趋势和特点,有哪些前沿的研究方向呢?过去力学研究的是宏观的问题,而分子原子的问题都是留给物理学家去做的,但是现在有两个因素促使我们去同时进行宏观与微观的研究。第一个就是我们不能满足于研究一般的现象,而是要深入其中寻找它的机理——一般现象出现的原因往往取决于它的物质结构。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分子构成的,将宏观和微观结合起来,如果从这个层面上研究它,就能更深层次地了解它的机理。第二个因素就是,过去力学研究的多是单纯的机械运动,如今这类问题大部分都已经解决了,再进行深入的研究一定会穿插着物理、化学、生物等相关学科的内容,研究交叉学科的物理问题也成为现代力学研究的特点。

未来,流体力学还面临着众多的挑战,比如航空工程。世界上比较好的两大公司是空客和波音公司,我国航空工程的发展几经波折,走了不少弯路,已经研制了运十、ARJ、C919等等。对航空来讲,新的挑战在于轻、快、省、静、安全、舒适。超临界机翼、旋涡分离、气动弹性和流动控制等这些问题,对空气动力学家、流体力学家来讲仍旧是一个挑战。我国在发动机方面也还比较落后。航空发动机比火箭发动机难,火箭发动机是一次性的,用完就不要了,而航空发动机要长时间飞行,要考虑它的经济性、安全性、材料的耐热性等,所以航空发动机的材料是很重要的。

周培源曾经说过,只要自然界存在着机械运动,以及机械运动和其他各级运动形式的相互联系,力学就永远有无止境的研究课题,就永远有无限光辉的前景。现代流体力学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而且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未来流体力学还将在航空航天、海洋海岸、环境能源、生物医学、材料信息等诸多前沿领域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这需要年轻一代努力奋斗,来解决我们的问题!

推荐访问: 探寻 流动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