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与应用

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与应用

时间:2022-03-28 10:10:58 浏览次数:

【摘 要】以种植杂粮为主的米脂县,针对本县危害较重的主要病虫害,推广应用了绿色综合防治技术,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物理、生物、生态防治方法,即利用频振式杀虫灯、黄板、性诱剂,配合使用生物农药,对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通过绿色防控配套技术的实施,有效控制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确保了农业生产的安全,提高了粮食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明显降低了农药的使用次数,大大降低了农药残留,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应用

米脂县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以无定河为分水岭,地貌主要以峁、梁、沟、川为主,地势总体东西高中间低。全县共有3镇、12乡、396个行政村,总人口21.6万人,总土地面积1212km2,总耕地面积37867hm2。米脂县常年因农作物害虫造成粮菜果大幅度减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农作物种类增多,果园面积不断扩大,害虫的危害程度也日趋加重。为了控制害虫危害,人们长期滥用高毒、剧毒农药,使得农副产品农药残留量高,天敌种类、数量不断减少,环境污染加大,二次中毒现象时有发生,对人民的生命健康形成了威胁。传统陈旧的害虫防治技术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农作物害虫防治工作需要以及人们对农产品的消费理念,因此,开展“农业害虫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势在必行。2009~2012年笔者通过试验、示范推广粮、菜、果害虫绿色防控技术,收到了良好的效益,现将其具体叙述如下:

1 技术原理

绿色防控是在作物目标产量效益范围内,通过优化集成生物、生态、物理等技术并配合使用生物农药达到安全控制有害生物的行为过程,是综合防治的新体现。

2 技术内容

2.1 农业防治技术

最大限度地减少田埂、夹荒、地边、地角等适宜农作物各种害虫产卵的场所。在准确预报的基础上,因地、因时制宜,种植宜发害虫非喜食的作物品种,以避免或减轻危害。

2.1.1 品种选择

农作物种植选用抗虫品种,异合理布局。

2.1.2 栽培管理

实行轮作倒茬,精耕细作,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进行中耕除草,破坏害虫生存场所。

2.1.3 清洁田园

收获后及时清除农作物残枝落叶,破坏害虫越冬场所;秋耕深翻,降低越冬虫源;结合中耕除草,及时清除田间、地埂等处杂草,控制虫口密度。

2.2 生物防控技术

2.2.1 性诱剂技术

性诱剂技术是利用食心虫等害虫在性诱剂作用下向诱芯位置聚集特性来将其杀灭,从而达到降低成虫交配率、减少卵量的目的。当果园内测报性诱剂的诱蕊诱到3~5头成虫时,全园按每公顷挂30~50个性诱剂诱蕊,利用性诱剂诱杀食心虫成虫,就可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该技术可以掌握和预测成虫发生、产卵、孵化盛期,做到适期用药。推广此技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和“斩草除根”的效果。

2.2.2 杂果“捕食螨”防治技术

杂果“捕食螨”防治技术即利用生物天敌来控制杂果红蜘蛛的虫口密度,当杂果树上红蜘蛛密度达到一定数量时,释放天敌捕食螨,在短时间内减少红蜘蛛虫口密度,并可在一定时间内控制其数量不再上升。果园释放捕食螨的时间应根据果园的具体情况而定,一定要在日均温大于20℃时释放,一般以秋梢老熟后释放成功率最高,雨日和连续5d内有雨的天气不能释放,晴天要在下午4时后或阴天全天释放。 一年一次,一株一袋(5~10年生或树冠大于1m的果树)。经过试验示范得知,捕食螨具有连续控制红蜘蛛长达14个月的显著防治效果,此项技术受到农民欢迎,是红蜘蛛防治的一项全新技术。

2.3 物理防治技术

2.3.1 黄色粘虫板诱杀

黄色粘虫板诱杀主要利用害虫的趋黄性,在果菜田设置黄色粘虫板,用于诱杀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一些具有趋黄性害虫。

2.3.2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

频振式杀虫灯主要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引诱害虫,通过高压电网将害虫击晕后落入接虫袋,然后采用用人工杀灭、生物防治或化学药剂处理等方法将害虫消灭,从而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该项技术可诱杀农作物主要害虫数量的65%~82%,每盏杀虫灯有效控制面积可达3.3~4hm2,减少用药3~5次。这一项技术尤其是对蛾类、地下害虫等诱杀效果显著,适用于大面积防治农作物害虫时推广。

2.3.3 太阳能杀虫灯诱杀

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同样也是利用害虫趋光性,在灯下放置盆、桶等盛储化学药剂的器具,利用化学药剂的熏蒸毒杀作用将害虫杀死。此技术主要利用太阳光能,既节能又具有操作简单特性,值得大力推广。

2.3.4 药剂防控

在使用农业、生物、物理对害虫进行防治时,结合使用药剂防治效果更佳。使用药剂时优先选用灭幼脲、阿维菌素等生物药剂来防控害虫。在选用其他化学药剂时,应大量的减少使用次数和降低使用浓度,加大安全间隔期,化学药剂不单一连续,要交替使用,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

3 技术优势

绿色防控技术主要是克服现有防治技术的不足,同时实现经济、高效、环保、便于操作的要求,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较强的优势。

3.1 提供了科学规范的粮菜果防治技术体系

通过项目组人员的反复试验、技术创新,总结出了粮菜果作物害虫绿色防控技术,该技术具有经济、高效、环保、便于操作的特点,解决了以往抓不住防治的适期而防治速度慢、防效差、环保差等问题。该项技术的应用对稳定农、林、牧、果生产发挥了重大作用。

3.2 实现了生态环保

同单一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相比,该项技术不存在有害农药挥发、残留问题,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更不会对生态产生破坏。

3.3 提高了经济实用性能

通过诱杀,不仅粮菜田、果园害虫落卵量、危害率和危害程度明显降低,同时还降低了防治成本,而且杀虫灯属一次性投入,长久使用,既经济又安全,为农民所喜爱。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增收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更为米脂县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与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做出了贡献,适宜于更大范围推广。

4 取得成果

通过技术的推广,米脂县粮菜果害虫的发生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也在绿色防控技术上有了新的突破。

4.1 创新了绿色防控技术新理念

示范区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及使用量大大减少,降低了防治成本和农药残留,提高了防治效果,提升了农产品品质与价格,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农田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

4.2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具体实施步骤:一是建立防控示范区,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建立了省级果菜粮害虫绿色防控示范区,示范区内设立统一示范标志牌,在采用生态调控技术基础上推广应用频振式杀虫灯、太阳能杀虫灯、性诱剂、黄板、诱虫带等诱杀害虫与捕食螨(防治苹果害螨)、除虫菊等天敌控制和生物农药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结合全国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县创建,米脂县建立了集中连片的粮菜果害虫防控示范区,整村、整乡(镇)推进;二是依托项目培养农民辅导员,提高农民专业技术素质;三是编写、印制宣传资料,开展技术培训。召开防治现场会、开展检疫对象防控、扑灭和常规害虫防治技术培训20多场次;四是及时发布预报信息。利用各种信息传播平台,发布果菜粮害虫发生和防控技术信息42期、2000多份。

4.3 总结出绿色防控的重要性

4.3.1 绿色防控是持续控制虫害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目前米脂县防治农作物害虫主要依赖化学药剂防治措施,在控制害虫危害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了害虫耐药性、抗药性上升及突发性害虫暴发几率增加、农副产品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等问题。通过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虫害暴发几率,实现虫害的可持续控制,而且有利于减轻害虫危害损失,保障粮食丰收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4.3.2 绿色防控是促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必然要求

传统的农作物害虫防治措施既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也不能满足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大规模推广农作物害虫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农作物标准化生产过程中的害虫防治难题,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避免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4.3.3 绿色防控是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绿色防控技术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能有效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还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害虫防控作业风险,避免人畜中毒事件发生,同时还显著减少了农药及其废弃物造成的地面及地下水源污染,有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4.4 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4.1 经济效益

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三年来,示范带动全县因地制宜建立绿色防控示范点近10个,全县累计推广面积26480hm2,其中玉米4613hm2、蔬菜3000hm2、杂果18867hm2。据调查统计,绿色防控示范区比非防区玉米、蔬菜、杂果毎667㎡增产量分别为41kg、80kg、62kg,增产率分别达7.41%、2%、9.17%。新增产量产值1088.4万元,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4.4.2 社会及生态效益

绿色防控技术是以提高害虫防控水平、减轻虫害损失和保障粮菜果生产安全为主题。通过技术引导和建立高标准绿色防控示范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面积逐年扩大,农作物害虫得到有效控制,发生危害程度明显降低,减少了化学农药使用量,害虫的天敌数量明显上升,自然控制害虫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有效避免了防治过程中人畜中毒事件的发生,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推荐访问: 病虫害 防控 示范 农业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