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加拿大安大略省《大学本科生学位水平目标》解读

加拿大安大略省《大学本科生学位水平目标》解读

时间:2022-03-20 10:21:12 浏览次数:

摘要:2005年始,加拿大安大略省要求所有接受政府资助的大学都要制定《大学本科生学位水平目标》,即“用浅显的语言和通俗易懂的表述方式”告知人们,为了获得某一专业的学士学位或荣誉学士学位,学生究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2008年,这一工作作为大学质量保障框架在加拿大全国展开。本文分析了该项举措推出的背景和动因,介绍了《大学本科生学位水平目标》的内容及实例,并探讨了我们从中可以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计划;学位水平;教育质量

一、《大学本科生学位水平目标》推出的背景

2005年初,加拿大安大略省学术副校长委员会(简称OCAV)建议,所有接受安省政府财政资助的大学都要制定一套内容明确、简单易读的“大学本科生学位水平目标”(University Undergraduate Degree Level Expectations,以下简称“学位水平目标”),作为安省大学教育质量保障的基础性框架,以回应社会公众要求了解大学教学内容和质量标准的呼声,同时也有利于安省大学学位水平在国际上的比较与评估,便于大学之间学分互认和转换、为评估毕业生为未来的学习准备或进行职业资格水平的认定提供依据。

2005年底,安大略省大学委员会(简称COU)通过了由OCAV制定的《大学本科生学位水平目标指南》。“指南”要求,各大学就其可授予学士学位和荣誉学士学位的每一个专业,提供一个标准的信息文本,“用浅显的语言和通俗易懂的表述方式”告知人们,为了获得某一专业的学士学位或荣誉学士学位,学生究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

2008年,加拿大教育部长委员会通过决议,批准将安大略省的“大学本科生学位水平目标指南”作为全国大学质量保障框架予以全面推广。

二、《大学本科生学位水平目标》推出的动因

1.应对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要素和资源的国际流动,都加速了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步伐。这意味着,各国的大学都必然在一个更广阔的市场里进行竞争: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抑或是经济资源。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促进本地区经济繁荣和发展、保持和强化在科技人才市场方面的竞争优势,安省政府于2005年推出了“迈向新高度”计划,即:在2005年后的5个财政年度内,政府将向高等教育累计投入62亿加元,其中16亿加元为新增投入。这一计划的目标在于提高安省大学的教育质量,强化安省大学的国际竞争力,而《大学本科生学位水平目标》的推出正是该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2.明晰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准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高等教育的内容、形式、学制、学生来源等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多样化的出现对质量的判断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了回应社会对教育质量的疑问,安省要求所有省政府资助的大学必须明确告诉公众:作为获得本校某一专业学士学位的毕业生,具有怎样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或进一步学习深造做了怎样的准备。《大学本科生学位水平目标》正是作为这样一个质量保障的基础性框架推出的。

3.提高高等教育产出的透明度

《大学本科生学位水平目标》与通常所谓的“学位标准”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特别强调:要将过去常常是晦涩难懂的学位标准,变为对所有的“非专家”(如学生、家长、其他专业的教师)来说,都是易于阅读和理解的内容。在过去的学位标准中,往往有大量空泛的文字描述和艰涩的专业术语,而且专业之间的区别和特点很不明确。这就使得学生在进行专业选择时,非常迷惑,不知所措。学位水平目标的推出,旨在增加教育过程和结果的透明度,让普通公众有机会了解和监督高等教育的产出水平,也为他们进行高等教育选择提供有实际意义的参考。

4.强化高等学校的绩效责任

高等学校接受了来自于政府、社会和学生个人的巨额教育投入,这些投入的使用效率、产出效果如何,既为政策制定者所关注,也为社会公众所瞩目。《大学本科生学位水平目标》即是要提供一个结构性的、完整的、明确的、易于理解的本科教学目标,以此作为政府及社会公众对其进行教学绩效考核的工具,明确其绩效责任。

5.便于大学之间的学分互认

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得学生在国际和校际间的流动已经非常普遍,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多元化已经使“高等教育”的内涵和质量不再明确,使得学生在转学时的学分转换和认可成为一个难以衡量的问题。《大学本科生学位水平目标》清晰、明确地表明了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为不同学校间的课程内容提供了一个可以比较、参照的基础,从而为学生的学分转换和校际间的学分互认提供了依据。

三、《大学本科生学位水平目标》的具体内容

《大学本科生学位水平目标》是指,对毕业于某一专业的学生所期待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合理定义。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学位水平目标使我们可以评估专业目标和学习成果的适切性。这样一个学位资格的框架体系,并不是要对某一专业强加一个相同的内容,只是为了能清楚地说明:一个拥有同样学位的学生,其可预期的能力如何。学位水平目标中的内容,不仅包括专业知识,还应包括对创新能力的要求,并鼓励对解题方法的多样性以及前沿知识的探讨和学习。对于外部利益相关者来说,学位水平目标应能使其清楚地知道该专业是否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对于大学本身而言,这样一个框架可以增加专业之间的可比较性,并以此作为强化质量保障的工具。学位水平目标使得系统地、持续地评估学生的教育经历和教育质量成为可能。

《大学本科生学位水平目标》建议,从“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关方法论的知识”、“知识的应用”、“沟通能力”、“认识知识的局限性”及“自主能力和专业能力”等六个方面具体阐述,获得本专业学士学位或荣誉学士学位的学生应该获得怎样的知识和技能(学士学位和荣誉学士学位的不同在于,前者要求完成90个学分,后者要求完成120个学分)。具体内容见下表。

对于各学校各专业的学位水平目标的制定,需要强调:首先上表所列出的格式内容并非是限定性、强制性的,而是建议性、参考性的,各校可以自己确定具体内容结构,但建议能包含上述所有内容;其次,学位水平目标中的文字表述应尽量简单、易懂,能够让非专业人士清楚地理解其内容。

四、《大学本科生学位水平目标》实例介绍

在加拿大约克大学(York University)关于实施《大学本科生学位水平目标》的文件中,提供了该校“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水平目标”的文本,以作为各学院、各专业参照的样本。在这个样本中,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作者关于“什么是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的教学目标”,以及“如何通过具体课程设计特点来完成这些目标”的主要观点。以下是这一样本的基本内容,它对于我们充分理解《大学本科生学位水平目标》的意义很有裨益。

《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水平目标》

(一)学位水平目标简介

目前,计算机科学已是一个成熟的学科。计算机科学专业本科生的课程内容在北美已相对集中,已经形成了被广泛接受和全面理解的学位标准,以及为达到这一标准所需的合理的课程体系。该专业毕业生需掌握计算机科学及相关数学领域的具有较高深度与广度的知识。对学习成果的期待是,能将上述知识高度整合,并具有较强的应用知识的能力。由于本专业具有理论和应用并重的特点,故将“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关方法论的知识”、“知识的应用”这三部分内容结合起来加以描述,而其余三个部分则分别描述。

1—3、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关方法论的知识及知识的应用:

a. 牢固掌握计算机科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具有进行分析演绎的能力,能证明理论结果、发现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评估计算机解决问题方法的有效性,判断是否存在更好解决方法的可能性等。

b. 深刻理解数据结构和计算方法的关键作用,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程序设计的理论和技术功底;了解计算机的硬件及其和软件的交互作用;通过数据结构和计算方法的执行,体现对编程技巧和程序调试能力的把握。

c. 牢固掌握软件工程的开发原理,能够在合理的预算范围内,开发出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可靠性、经过全面测试的、适合潜在“客户”需要的软件。

4.沟通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向同事、团队成员、客户、专业人士、及学校教师显示其收集、整理、分析和表述信息、表达意见观点和分析思路的能力。

5.认识知识的局限性

本专业毕业生应能清楚认识计算机技术“能”和“不能”做什么,有能力分辨什么是计算机在“本质上”就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而什么是随着未来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有可能”完成的事情。

6.自主能力和专业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工作中体现出良好的法律意识、伦理道德和专业精神,能够有效地独立工作或与他人合作,具备通过研究或其他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具体课程或课程群设置(这是实现学位水平目标的工具)

本专业毕业生期望达到如下要求:

1.对专业本质及其基本要素的理解,指本专业中最基本的、最稳定的知识,是那些随着技术进步,依然几乎不会改变的内容。

a. 计算机科学的数学理论基础课程,以“微积分”、“逻辑学”、“离散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计算理论导论”等课程为支撑。

b. 职业规范类课程,内容包括“职业道德”、“通信法规”、“项目管理”、“隐私及安全”、“计算中的法律问题”等。

c. 科学实验课程,让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

d. 自然科学之外的广度课程,即通识教育课程。选择范围很广,以人文和社会科学课程为主。希望借此提升学生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

总之,学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获得:宽广的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分析、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科学所必需的数学知识;与计算机科学和数学有关的其他学科知识;收集、整理、分析和表述信息的能力;通识教育知识;以及职业伦理与法律知识。北美权威的计算机专业学会“计算机学会”(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ACM)对此的评价是:“这些学科基础知识超越了时间和环境的限制,充分体现了对教育目标持续的追求,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计算机编程的概念和技巧方面的基础知识,强调的是“系统性的方法”,内容包括:

a. 深刻理解“计算方法”和“数据结构”在本专业中的核心作用,必选课程为“计算机科学基础I”、“计算机科学基础II”、“数据结构基础”和“算法设计和分析”。

b. 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交互作用,“计算机组织”、“操作系统基础”为必选基础课程。其wb 可以选修的关于硬件、软件和网络系统的高级课程包括:“逻辑设计”、“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协议和应用”、“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结构”、“数字信号结构和硬件”、“计算机系统绩效评估”、“数字通信”、“移动通信”、“高级操作系统”等。

c. 掌握使软件中的算法和数据结构得以运行的基本编程技巧,以及全面的软件测试方法,必选课程为“计算机科学基础I”、“计算机科学基础II”、“软件工具”、“数据结构基础”和“软件设计”。

d. 了解软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具体包括:

• 基于计算机系统的建模和设计。学生应学会程序设计中的软件选择(“软件和设计”)、应用相关理论知识(“计算机科学逻辑基础”、“离散数学及应用”和“算法设计和分析”),以及具体设计技巧(“计算机科学基础I”、“计算机科学基础II”、“软件工具”、“数据结构基础”和“软件设计”)。

• 需求分析能力。学生应能识别和分析适合某一特定问题的技术规范和具体细节,能寻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可选课程为“计算机科学逻辑基础”和“离散数学及应用”),并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可选课程为“系统开发”、“软件工程需求”、“软件工程测试”和“软件项目开发”等)。

• 严格的评价和测试能力。(可选课程为“软件工具”和“软件和设计”)。

e. 实际参与到软件设计项目的团队中。这可以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说明,毕业生能够成功地整合他们所学的各种理论原理和应用工具去解决现实中的大规模软件设计问题。“软件设计”课程有助于该目标的实现。

3.本学科内的深度和广度知识。所有学生都必须在以下四大类课程中至少各选修一门:理论类包括:“算法设计和分析”、“高级数据结构”和“计算复杂性”等;系统类包括:“操作系统基础”、“计算机网络I”、“计算机网络II”、“数字信号结构和硬件”、“计算机系统绩效评估”、“数字通信”、“移动通信”和“高级操作系统”等;软件开发类包括:“软件设计”、“编程语言设计”、“系统开发”、“软件工程需求”、“编辑器和翻译器”、“软件工程测试”、“实时系统理论”和“实时系统应用”等;应用类包括:“函数和逻辑编程”、“数据库系统导论”、“计算机图形导论”、“人工智能”、“逻辑编程”、“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精炼”、“电子商务系统构造”、“机器人导论”、“计算机视图”和“人机交互系统”等。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将书本理论和实际技巧应用于真实环境的丰富机会和选择。除了获得具体的专业技能外,学生也能从这些课程中自己发现和构造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

4.能清楚认识计算机技术“能”和“不能”做什么,有能力分辨什么是计算机在“本质上”就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可选课程为“计算理论导论”和“计算复杂性”),而什么是随着未来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有可能”完成的事情(可选课程为“算法设计和分析”和“高级数据结构”)。

5.除了专业知识之外,本专业学生还要求掌握以下技能:人际沟通技巧、团队合作精神、管理技巧等。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在内的一系列课程可以提高学生在沟通与表达方面的技能。“软件设计”课程要求以一个较大的团队来共同完成软件设计项目,它需要学生以团队方式提交作业、需要与指导教师和团队成员经常交流、需要书写和陈述报告、需要进行团队的分工和管理,这些都非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管理技巧。

在这份样本的第三部分,又根据OCAV“指南”中的六条要求(即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关方法论的知识等),再次将各课程重新构造,以表明如何通过具体课程结构来实现上述目标。限于本文篇幅,在此不赘述。

五、《大学本科生学位水平目标》对我们的启示

安大略省推出的《大学本科生学位水平目标》与我国高校制定的专业教学计划的目的相似。但稍作对比就会发现,它们有很多不同之处。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1.将“素质教育”明晰化、具体化

在我们今天的高等教育中,“素质教育”被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但关于什么是素质教育、如何实现素质教育却是各执一词、莫衷一是,而具体落实到教学计划中的“素质教育”则更是单薄而零散的。而在安省的“学位水平目标”中,通过“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关方法论的知识”、“知识的应用”、“沟通能力”、“认识知识的局限性”及“自主能力和专业能力”这六个方面的具体描述,将“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内容全部涵盖,结构清晰、内容具体。相形之下,我们的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很多描述显得空泛而缺乏实质内容。“学位水平目标”的这种结构方式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2.将课程的安排置于一定的知识结构背景中

在我们的专业教学计划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课程设置,通常的做法是将课程按学期顺序排列,从第一学期到最后一学期。这种“编年式”的课程安排,没有向学生说明: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这门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那一部分的知识或技能?这门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关系结构是怎样的?

而在约克大学的这个样本中,课程设置不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被清晰地置于一定的知识结构体系中。它从五个方面来阐述课程设置的目标:首先是计算机科学的数学基础课程;其次是计算机科学本身的专业基础课程;再次是计算机学科内扩展深度与广度的课程;之后是有助于理解专业局限性的课程;最后是提高学生沟通能力的课程。每一门课程都清晰地服务于某一个或某几个目标(有些课程重复出现多次,因为它们可以服务于多个目标),培养学生一种或多种能力。这样的一种课程设置就不再是没有逻辑的简单罗列,而是对学习目标有一种非常强的结构支撑,而且也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每门课程在学科体系中的意义和作用。

3.内容丰富、结构清晰的可选课程

我们的教学计划中往往刚性有余而弹性不足:必修课很多且占用了学生大部分时间,选修课的开设却明显不足,且缺乏结构框架,这种教学模式的结果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都非常相似。这种同质性的人才供给与社会多样化的人才需求是不相符合的,它一方面使学生在一个狭窄的职业领域内相互竞争,减少了学生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途径,另一方面又使劳动力市场上多种多样的工作岗位找不到合适的就职者,从而形成了大学毕业生的“结构性剩余”。

而在约克大学的样本中,“扩展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这一部分中所提供的各种各样的可选课程让人印象深刻。如此丰富的“菜单”,为学生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在必须的数学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之外,从“理论类”、“系统开发类”、“软件类”和“应用类”四个方面充分扩展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类课程中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做出不同的选择。这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使得“个性化”的“专业人才”得以产生,使得“专业扎实”的“创新人才”得以产生;而另一方面,这种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很好地满足了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为学生的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系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多元主体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07EYB002)的成果]

[责任编辑:周杨]

推荐访问: 加拿大 本科生 学位 解读 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