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中国古代四种著名海船浅析

中国古代四种著名海船浅析

时间:2022-03-18 08:27:02 浏览次数:

zoޛ)j馟i:o]4M:m5NtiMw_iM?_ii_iio駝iuiM基础上经过船体结构的变化改建而成,并得益于福建盛产优质木材,使用寿命长,加上船体与帆装配合和谐,在海上丝绸之路留下了辉煌的历史。

福建是全国著名的造船中心,明朝廷派出的出国使臣乘坐的官船均为福船型海船。(图4)

2.1 福船的船形设计

福船首部尖,尾部宽,底尖上阔,两头上翘,首尾高昂。它的两舷向外拱,两侧有护板。船体高大如楼,上有宽平的甲板、连续的舱口。其高昂的首部,具有坚强的冲击装置,加上四米的吃水深度,乘风下压能犁沉敌船,是古代深海里的优良战船。

福船有纵通突出龙骨、多道横向水密隔舱,多道纵向大擸(木字傍)等构成坚固船体结构。一般采用三桅,扇形布帆或矩形竹蓬。有些福船首或尾有“活水舱”,这舱在满载水线附近有孔,其作用是当首或尾在风浪中下降时,水流入活水舱,再当首或尾上升时水又缓缓流出,使船上升速度降低达到减小纵摇的目的。福船首部舷墙外侧安有一对大眼睛,亦称龙目,其大小形状都颇有讲究,龙骨每长—丈配龙目长四寸,渔船的眼睛往下看,意在寻找鱼群,商船的眼睛朝前看,意在识途。船眼睛一般选用上好的樟木,由造船工匠精制而成。船尾呈马蹄形,通常用色彩艳丽的颜色进行彩绘,俗称“花屁股”。(图5)

2.2 福船的性能特点

福船具备以下性能特点,使它适合作为远洋运输船和战船在海上航行。

一是福船有龙骨,吃水较深,适肮性优良。古书记载福船“上平如衡,下侧如刀,贵其可以破浪而行也”。

二是甲板宽大,适合作为战船之用。明朝名将戚继光平定倭寇之患,水师的主力舰船是福船。

三是福船特有双舵设计。在船尾有正舵和副舵,正舵又分成大小两种,深浅可以分别使用,用于控制航向。双舵设计使福船在浅海和深海都能进退自如,操纵性好。

福船的缺点是机动性差,由于福船吃水较深,因而不能进入浅水狭窄航道。在一些港口停泊,人员上下船和登离岸需小船摆渡。

2.3 福船代表船只:郑和宝船

宝船是商人和海盗们对超大型福船的通称,这种船适合近海贸易,载人和载货量均是一流,船体宽大结实,百叶窗一样的木质船帆可以使用很多年不换。

郑和宝船是是古代世界最大的木制海船,是郑和船队中的主体,也是郑和率领的海上舰队的旗舰。明代郑和宝船由南京的龙江造船厂和江苏太仓制造。吲后来,因明朝政府实施海禁,郑和下西洋的档案被毁,有关宝船的具体结构已经无法知道。但是从散见在各种古籍的有关资料里,我们依然可以窥见它的大概情况。(图6-图8)

3 广船

广船起源于春秋时期,唐宋时期是发展成熟期,定型于元明,是广东省各地大型木帆船的统称。广船多用热带硬木,如铁梨木制造,坚固耐用。船形与福船相近,上宽下窄,适合在广阔的南海和大洋中航行。(图9)

3.1 沙船的船形设计

广船头尖体长,上宽下窄,梁拱小,甲板脊弧不高,有较好的耐波性。船体的横向结构用紧密的肋骨跟隔舱板构成,纵向强度依靠龙骨和大擒(木字傍)维持。结构坚固,有较好的适航性能和续航能力。广船船底特别尖,在海上摇摆较快,但不易翻沉,其舵材用铁梨木,在海浪中强度大,不易折断,这在海上航行至关重要。

广船一般采用三桅,其中前桅、中桅略向前倾,提高适航性。帆形如张开的折扇,上悬布质硬帆,篷杆较疏而粗。在中小型广船上都备有橹和桨。晚期广船采用西洋带牵索式桅杆,并在主帆间或船首桅杆前插用三角帆,以提高船速。

广船的船首和船尾通常绘有富有岭南民俗特色的彩绘,部分漆成红色,俗称“红头船”,属于广船特有的标志。(图10)

3.2 沙船的性能特点

一是使用首插板和底插板,即在侧前方装有能垂直升降、伸出船底之下的首插板,起减摇和稳定航向的作用。底插板是一种驶风辅助装置,为了减缓摇摆,广船采用了在中线面处深过龙骨的插板,船驶风此需防止横向漂移时,将插板降至船底线以下,底插板也有抗横漂的作用。

二是广船使用多孔舵,即在舵叶上开有数列菱形小孔的舵。开孔舵的特点是:舵叶两侧的水是相通的,可以使转舵力矩有所减少,使操纵时省力,提高了操舵效率。

三是广船使用优质铁梨木建造,比福船更加庞大和坚固,载重量大,可以远洋航行。也可以配备更强的火力,既能释放火炮,又能抛掷火球,变成—种攻击力很强的战舰。

3.3 沙船代表船只:耆英号

中国第一艘远洋木帆船一一“耆英号”就是典型的广船。1846年,耆英号从香港航行至纽约,再到达伦敦。因穿越大西洋,航行远达欧美而闻名于世。耆英号全长近50米,宽约10米,深5米,载重750吨;由铁梨木建造,分十五个水密隔舱;设三桅,主桅高27米,头尾桅分别高23米和15米;主帆重达90屯,采用悬吊式尾舵。

“耆英号”虽在广州建造,并采用广船特有的多孔舵,但船型及装饰则与福船相似。如今该船的实体已经不复存在。(图11,图12)

4 鸟船

鸟船始于南宋,是明清时期浙江、福建、广东沿海的一种小型快速海船,其特点是船首形似鸟嘴,故得名“鸟船”。古代浙江人认为是鸟衔来稻谷种子,才造就了浙江的鱼米之乡,所以把船头做成鸟嘴状,表达了对自然界的崇拜。

据造船史研究者研究,鸟船在郑成功水师船队中比较普遍,是一种快速进攻船型,属于一种桨帆两用船,无风时驶桨,有风时驶帆,适于作沿海航行,不宜作远洋航行。鸟船在民间主要用于海鲜的干鲜产品和盐、米等货物的运输,也兼带客商。后经改装,成为清末民初最早的海岛航船的船型之一。

4.1 鸟船的船形设计

从外形上看,鸟船头小身肥,尖圆底,船首和船尾两头微翘,船首部尖瘦呈鸟嘴状,船尾出艄,恰容可升降舵板,长宽比小于沙船而大于福船。有纵通龙骨,多道横向水密隔舱,多道纵向大擸(木字傍)等构成坚固船体结构。

鸟船船长约10米,船宽3.4米,一般采用三桅、扇形布帆或矩形竹蓬,当主蓬和头蓬各向两舷张开,其正面和航行姿态级似鸟的双翼。一般还配橹,有风扬帆,无风荡橹,行驶灵活。船首和船尾都有民俗彩绘,舷前部雕饰有龙目或者鸟目、鱼眼,其上加饰绿色漆带,俗称“绿眉毛”。(图13)

4.2 鸟船的性能特点

鸟船体积小,善于在船群中挤进超前,船速快是其重要的性能特点。

4.3 鸟船代表船只:绿眉毛

“绿眉毛”船为象山石浦渔民创造,该船以船眼上方涂有一条绿色的眉毛而著名。船上有三道桅樯,主桅高大,后桅杆细。船上有舵楼,可供船员居住。甲板在船舷之下半米左右,下分多舱,可装货物或载人。甲板在舱盖之上,亦可装货。船的装饰较为华丽,如船首两侧有鱼眼,黑球白圈。㈣

2014年6月9日,“绿眉毛朱家尖”号仿古帆船在太仓起锚。该船全面采用传统的造船工艺,让现代人也可以拥有古人航行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体验。(图14,图15)

5 总结

通过上述对四种船型的分别介绍和分析,可以初步总结出中国古代造船中存在的可以继承的设计智慧。

5.1 因地制宜:船型因航区及用途的不同而产生变化

四种船型设计与船舶制造地点、航区、用途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如北方内河及沿海多浅滩积沙,平底船便是在这种环境中日渐形成的船型,它航行平稳,但船体的重心较高,航行阻力大。尖底船产生于南方海域,主要在浙江、福建、广东一带,这些地区沿海沿岸少沙,海阔、水深、浪急、多岛礁,所以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尖底船型。平底船主要以沙船为代表,而尖底船则主要包括鸟船、福船、广船,以福船为典型。(图16)

5.2 模仿水鸟的仿生设计思维

中国古人按照在水面上浮游的鸟的外形来造船,因为水鸟像船一样,是浮在空气跟水的两种介质之间,它们浮水的时候,把最宽的部分放在后面。后来相关资料也显示,最好的帆船主肋骨应位于浮水线中点后面3%到8%的地方。中国人这一睿智的设计,至少在宋代已经定型。一些船型的涂装和命名也沿袭模仿水鸟的仿生设计思维,绿眉毛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5.3 先进的造船技术

(1)水密隔舱

所谓水密隔舱就是用隔舱板将船舱分隔为互不相通的一个一个舱区。中国最迟在唐代就已经在船舶上设置水密隔舱,之后逐渐在世界各国普及起来,至今仍为现代造船业普遍使用。

水密隔舱有很多优点:一是由于舱与舱之间是严密分隔的,在航行中,特别是远洋航行,即使有一两个船舱破损进水,水也不会流到其他船舱,这样船就不会沉没,增加了航行的安全性;二是船上分舱,可以方便装卸和管理货物;三是由于隔舱板与船壳板紧密钉合,增加了船只整体的横向强度,取代了加设肋骨的工艺,具有加固船体的作用。

(2)龙骨结构

龙骨是一种防摇设施,最迟在宋代已经出现,因有显著的防摇效果,故又被称为防摇龙骨。宋代尖底海船甲板平整,船舷下削如刃,船的横断面为V形,尖底船下设置贯通首尾的龙骨,用来支撑船身,使船只更坚固,同时吃水深,抗御风浪能力加强。(图17)

推荐访问: 海船 浅析 四种 中国古代 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