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工程教育认证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科偏理化的问题与对策

工程教育认证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科偏理化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3-12 08:31:05 浏览次数:

摘 要 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目前在我国已经进入到了专业推进阶段。本文根据工程教育认证的评估标准,针对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普遍存在的工科偏理化现象,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基地、教学方法、教师观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并就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 工程教育认证 食品科学与工程 工科偏理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3.023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学科。然而其教学过程中偏理化的问题突出,导致学科教育与教学目的有所偏离。以工程认证为指引,解决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科偏理化的问题,将大大优化该专业毕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同时,普遍提高该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其社会竞争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普遍需求。

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科偏理化的现状

1.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实践的现状

近年来,全国许多高校开设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也不断提高。[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典型的工科专业,其工科属性决定了其培养学生的目的是面向工业生产,以输出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的。然而,该专业偏理化倾向在全国普遍存在。我国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院校较多,农业院校、轻工院校、综合院校、师范院校等均有开设,而且当前开设的课程多以理科类以主,生产实践相关内容很少。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生物化学及其实验、微生物学及其实验、食品化学及其实验、食品营养学、食品安全、食品分析及其实验、食品工艺学及其实验、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等。[2]中国农业大学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基础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食品工程原理、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食品保藏原理、食品加工工艺、食品包装学、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规划与设计等。[3]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化学、食品分析、食品安全学、食品营养学、现代食品检测技术、食品工艺学、食品保藏原理、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发酵工艺学、发酵设备、食品工厂设计基础、食品产品设计、食品工业企业管理等。[4]总体来说,课程体系中工程教育观念较弱,课程体系难以达到培养目标,考核要求也不能支持课程目标的实现。大多院校工程类课程开设很少,少数工程类课程也以原理类介绍为主,有明显的偏理化趋势。从具体的学时、学分设置看,虽然实验课程所占的比例为10%~20%左右,但真正的实践环节设置却很少,大部分食品专业实验开设内容为食物中蛋白质、糖、脂肪等的测定,与工艺生产密切相关内容的很少,学生直接进工厂进行实习的机会更少。实践课程设置比例偏小或无法与工业生产紧密联系等现象,导致偏理化问题突出。

1.2 偏理化倾向导致难以达到工程教育认证评估的要求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指专业认证机构针对高等教育机构的具体工程类专业包括学生培养目标、质量、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实验设备、教学管理、各种教学文件及原始资料等方面进行评估和认证,旨在为相关工程技术人才进入工业界从业提供预备教育质量保证。[5]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要求。并促进我国工程教育与国际接轨,实现国际互认。[6]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和发展中有积极的导向性作用,标准包括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等一级指标,涵盖国际通行的10条毕业生能力要求。[7]具体包括知识要求:掌握食品科学与食品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力要求:掌握食品原料的资源特征、储藏加工、生产管理、品质检验和安全监管等方面的基本实践技能,具有研发设计新产品、新工艺革新技术的初步能力;工程要求:受到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机应用以及工程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素质要求:具备人类健康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理念,自觉将自然生态的一般规律应用到食品资源开发、食品加工及流通等环节。[8]然而,偏理化倾向导致所输出的毕业生难以达成教学的核心目标,无法实现既定的质量标准,尤其是能力和工程要求。[9]直接表现为毕业生与工业企业需求脱节。

2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中偏理化的主要问题

2.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中偏理化的具体表现形式

虽然许多食品工科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很强,但实践和创新能力较弱,出现严重的工科偏理化现象,很多毕业生在企业不能快速地进入工作状态。回顾大多食品院校的本科教学,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食品教学中理学和生物的相关内容所占比例很大。从众多食品院校近年来的课程设置看,除英语、思想道德修养、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体育等公共必修课程外,化学和生物相关课程所占的比例很大,居高不下。很多本科生在大一、大二期间需要主修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食品化学、微生物、生物化学等基础课程,无法接触到真正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与实践相关的工艺学基礎更少。

(2)教学实践中工厂实习不足,工厂实习流于形式。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毕业设计一般开设于大四下学期,很多院校由于场地和仪器设备限制,许多学生无法独立深入开展相关实验类的毕业设计。而毕业论文中又以研究性的论文较多,真正深入工厂开展的相关设计和实验项目偏少,许多工厂设计流于形式。许多具体细节如物料衡算、能量衡算、管路连接、经济效益分析等学生仅凭书本知识估计,并不能结合实际、甚至与实际相去甚远。教学实践中工厂实习操作不足,以至毕业生没有实践经验。

(3)食品学科教师队伍也普遍存在着偏理化的现象。食品学科教师队伍大都为食品专业博士,长期以来重理论,缺少实际应用,以至所做项目大多以研究性质为主,与工厂密切相关的很少,工程教育观念落实不到位。特别是近几年,许多年轻教师博士毕业后直接进入讲师岗位,理论基础扎实,但无工程专业教育背景,工厂能力普遍较差,严重缺乏工厂和企业的生产技术、工程设计和组织管理的实际经验,师资队伍配备呈现偏理化趋势。

2.2 造成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中偏理化主要原因

(1)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学生缺乏企业实践机会。就目前国内高等教育而言,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在实践环节教学安排方面,学生多、仪器少,很多实验学生只能观看,没有独立操作的机会。实验课也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实验很少。另外,大多食品院校缺乏自主性的工程实训平台以及实践教学设备。实验室设备与工厂要求有较大差距,在实验室无法完成工厂化全套技术操作。大型食品工厂大多不愿培养和接收本科生实习,小型食品加工厂自动化水平不高,没有现代的生产流水线。学生进行现代化食品加工和生产的工艺实践非常困难。

(2)院校重视SCI文章评价指标,造成教师理论研究偏向。近年来,国内院校理工科专业和教师考核重视科研成绩,如发表的英文SCI文章数量和质量。SCI文章是被SCI索引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大多是以理论实验深入研究为主,很少解决企业生产中的相关问题。在以SCI为主的考核模式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师也多以理论研究为主,部分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是否能达到培养目标并不清楚,以至不能从本质上进行重视。而教师与企业密切联系的不足,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实践能力。

(3)多种学科交叉,以至理科教师偏多。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个集理、工、农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为一体的交叉学科,边缘性和综合应用性极强。由于学科的交叉性强,加上正规食品专业毕业的博士生较少,供不应求,以至食品学科所接收的教师专业分布较广,可包容食品、生物、化学等相近专业。但大部分教师缺乏一线的工程实践经验,理论讲授难免出现与实践脱节的情况。

2.3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中偏理化造成的现实后果

(1)背离学科属性,导致与教学目的不符。食品科学与工程在长期工科偏理化的影响下,由工科专业偏向理科专业,背离了学科属性,与最初的教学目的不符。本科生教学质量一直是高等教育学校的主要任务。长期以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没有将本科实践教育提高到与专业知识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同时具备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很少。

(2)学生所学脱离实际,无法与市场要求对接。目前国内外食品工业增长速度很快,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很强,特别是一些相关工艺的设计、开发、操作等,对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目前社会对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很高,普遍希望通过入职短期培训后,能直接上岗工作。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科偏理化现象所至学生所学偏重理论研究,基本实践技能不足,不能正确判断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企业的要求,无法与市场要求对接。

(3)难以达到工程认证的实质要求,毕业生质量无法实现与国际同步。放眼全球,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都将职业教育作为本科教育非常重要的内容,并有自己的认证标准。在先进国家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我国经过多次对比和修改,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认证专家和高校的基本认可。基于这样通用的认证标准体系,许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工科偏理化大环境的教育培养下,很难达到专业标准的要求,不能实现国际同步。

3 解决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中偏理化的对策

偏理化现象在全国食品院校都普遍存在,以至很多食品专业的毕业生并不能达到企业的就业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希望通过工程认证来主导教学改革。结合食品专业学习和工作实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符合工程认证的要求。

3.1 确定更为合理的培养目标

基于工程教育的能力导向,针对偏理化现象,需要提出具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比全国高校工科专业教学中的改革方向,充分考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制定更为合理的专业培养目标。坚持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从本质上对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进行要求。涉及和涵盖食品生产技术、产品开发、品质控制、分析检测、科学研究、食品工程设计等各个方面。建议本科毕业授工学学士学位,而非农学和理学学士学位。加强专业、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的综合配套改革,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较早地参与到生产实践中,将实践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3.2 根据市场对毕业的要求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

合理的课程体系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化学类、生物类和机械类课程。在专业教学中应合理缩减理科类课时,保证工程类课时。适当调整专业理论课学时,削枝强干,要求掌握必要的工程基础知识。适当减少化学类和生物类课程比例,开设食品科学、食品工程学科的实践能力培养等相关课程。在专业教学中增加工厂、工程设计和工程实践;通过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纠正偏理化现象。在实验课上开展理论教学,加大综合性实践教学力度,使之達到占全学程的20%以上。同时,通过结合现代化工厂生产的工艺技术方面的多媒体光盘或实验教学课件,开展大学生创新实验训练等,从原来的教师演示、验证实验,转到由学生自己开发、创新,加强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无缝对接。

3.3 打造支撑培养目标的实践基地

南昌大学于2008年、2011年和2015年分别进行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并在学生实践上不断创新。从2015年开始,我校食品学院以大四学生为对象,开展第三学期企业实习,使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大为提升,并取得初步成效。增强实践教学,首先要构建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工艺实践基地,加强学生与工厂化生产的紧密联系。可以通过参观、调查等多种不同形式接触食品企业。帮助学生熟悉现代化食品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等综合操作技术。并由学校或政府出面,联系实习单位,建立专门的实习基地,方便学生参观实习,增加本科生在食品工厂或相关企业劳动实践的机会。

3.4 建设并维持能支持目标达成的教学方法

解决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科偏理化的问题,必须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手段、教学实践环节、考试方式和手段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意识。但首要的应当是转变教师的观念,只有教师具有实践能力及现代教育理念,谈教学改革才有支点。学校层面应改变工科教师的考核体系,在教师职称的晋升中,增加工程实践和企业合作内容,以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同时,通过大学生创新科研训练、挑战杯、食品研发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多种形式,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实践热情和创造性思维。由传统的实验员做准备实验前期工作,学生了解实验全过程,按部就班实验,改为由学生自己查资料设计方案、准备仪器样品、动手操作、总结,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等主观能动性。课程实习最好多以综合性实验为主,加强工艺课实习,加强对工艺步骤、工艺参数的研究。

综上,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从转变学校、教师观念入手,以强化实践和创新教育为目标,以工程教育认证为标准,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基地、教学方法和教师观念,积极探索符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解决其工科偏理化问题。通过积极推动自身和工程教育的协同发展,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马凤鸣,陶冬冰,吴金玲,等.高等农业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定位与建设[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2):208-212.

[2]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foodsci.jiangnan.edu.cn/Detail.asp?ID=4792&ClassID=79

[3]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pxy.cau.edu.cn/art/2012/5/16/art_22487_129181.html

[4] 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fst.ncu.edu.cn/News_View.asp?NewsID=126

[5] 林健.工程教育认证与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10-19.

[6] 陈平.专业认证理念推进工科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J].中国大学教學,2014(1):42-47.

[7] 李红,张露,申瑞玲.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食品基础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轻工科技,2015(1):133-134.

[8]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http://ceeaa.heec.edu.cn/

[9] 余天佐,蒋建伟,任锐等.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持续质量改进[J].2015.36(6):104-111.

推荐访问: 工程 工科 理化 对策 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