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浅谈中医临床中高血压病的治疗对策

浅谈中医临床中高血压病的治疗对策

时间:2022-03-10 08:48:42 浏览次数:

【摘要】高血压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会对人体其他脏器如心、脑、肾等造成影响,甚至导致脏器功能衰竭,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健康。本研究就中医临诊断标准、治疗方案以及治疗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中医 中医临床 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244-02

高血压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同时也是多发病,加强对高血压病的中医临床研究对推动中医药防治高血压、提升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对高血压病的中医临床治疗、中医临床中的难题及对策开展了研究,以期能够为高血压病的中医临床提供指导,开拓思路。

1.高血压病的中医临床类型

高血压病,也成为原发性高血压,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在中医中属于眩晕、头痛、肝风、肝阳等病证范畴。具体病症表现如下:头痛耳鸣、面红目赤、头晕眼花、急躁易怒、疲劳麻木等,严重者可出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中风症状。在中医临床上高血压病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种类型:

1.1肝阳上亢型

症候:头痛头胀、面红耳赤、头晕目眩、烦躁易怒、头重脚轻、口苦、尿赤、便秘;苔黄舌红;脉象弦数。

1.2阴虚阳亢型

症候:耳鸣头痛、头晕目眩、心悸胸闷、口干舌燥、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头重脚轻、健忘,重者出现肢体麻木;苔少舌红;脉细弦数。

1.3阴阳两虚型

症候:头晕目眩、耳鸣头痛、心悸气短、腰腿酸软、畏寒肢冷、阳痿早泄、夜尿频多、神疲体瘦;苔少舌红;脉弦细。

1.4痰湿壅盛型

症候:头晕耳鸣、头重头胀、心烦胸闷、厌食呕吐、体型肥胖。苔白腻舌淡;脉弦滑。

2.高血压病的中医临床难题

2.1诊断难

高血压病是西医上的病名,目前尚没有对应的中医病名。由于大部分高血压病患者均伴有眩晕、头痛的症状,中医诊断常写作眩晕或头痛,因此在现代中医文献中大部分将高血压病归为眩晕、头痛的病症范畴,对高血压的诊断是中医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2.2治疗难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医研究者认为高血压病发生于肝病变,因此中医临床辨证为肝阳上亢、阴虚阳亢等,在中医临床治疗中大部分以平肝潜阳、滋阴潜阳为主要方案。正是由于上述理论的误导,中医临床治疗高血压病时,往往忽略了辨证论治的精髓,只要是血压增高的患者,均采用平肝或滋阴潜阳的方案进行治疗,然而却没有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3疗效评价难

对于高血压病的疗效评价,西医的标准是看血压是否下降,因此西药的作用机制以降血压为主。中医治疗高血压病重在对整体进行调理,达到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的目的,而不是针对血压的高低。由此可见,中西医的治疗原理是完全不同的,但是临床上往往把能否控制血压作为评价疗效的金标准,从而致使中医临床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上常常被否定。

3.高血压病的中医临床对策

3.1开展理论研究

积极开展中医上关于高血压病概念的理论研究,基于中医基础理论体系从“心主血脉”理论切入,以气血理论、血脉理论为基础,对高血压病的生理病理进行解释。从血脉运行的异常的角度对“脉胀”与高血压病的病名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通过深入开展高血压病的相关理论研究,解决高血压病的中医生理、病名病理、诊断标准、疗效评价标准等基本问题。

3.2开展高血压病中医临床辨证规范研究

中医一般采用辨证论治的观点,其优点是其能够做到治疗方案的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取得良好的疗效;其缺点是过于灵活多变,对其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难以把握。因此,应该从气血理论、血脉理论等为切入点,对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变化规律等之间的关系、正气与浊邪之间关系等进行探讨,进一步加强对环境气候对血脉的影响等方面内容的研究,深入探讨中医临床辨证规律,并进行规范化研究。

3.3开展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研究

应该充分利用中医辨证论治的优点以及从整体进行调理的优势,积极开展关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的研究,将对高血压病患者症状改善的评价以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评价相结合,将高血压病的防治与改善高血压病预后相结合来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提出能够被中西医学共同认可的治疗高血压病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3.4开展高血压病中药、新药的研究

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的规律大力研发用于高血压病治疗的中药复方制剂,进行药物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评价,开发具有中医特色的有效的中药、中成药和新药。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在对高血压病的中医临床治疗中存在和面临诸多的难题,严重制约了中医药在高血压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作用,关于高血压病中医临床的研究成果也常常无法得到同行的赞同。因此,应该积极开展关于高血压病的中医理论研究,提高中医临床治疗高血压病的效果,提高中医药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的地位,最终使中医临床在高血压病的防治中发挥更为广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宋日辉.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实践与思辩[J].当代医学,2014,09:157-158.

[2]郎建新.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03:552-553.

推荐访问: 浅谈 对策 血压 临床 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