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更好的落实法制教育,提高德育教育

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更好的落实法制教育,提高德育教育

时间:2022-03-09 09:57:29 浏览次数:

摘 要: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通过在实践活动中领悟,展示儿童视角;寓教于乐、情理交融,强化规则意识,开启低段儿童道德与法治之旅;通过增加歌谣、连环画等,凸显儿童的学习主体地位,使用更为儿童化的表述方式;以“文”化“德”,使儿童的德性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得到滋养;与各个学科有效整合,参与有益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催升生命体验。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落实法制教育;提高德育教育

从2016年起,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面对新教材教师怎样实现法治与道德的有机结合,更好的落实法制教育,提高德育教育呢?

一、在实践活动中领悟,展示儿童视角,回归儿童生活

回归儿童生活是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也是最近十年来德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的重大成果。在实践活动中领悟,是低年段儿童道德学习的重要方式。例如: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第一课“我们的校园”中,安排的“校园探秘”这一框题。我首先带学生认识学校教学各个楼层的各个教室和老师的办公室,然后带领学生参观我们学校的特色活动教室,如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美术工作教室、录播室、大队室、医务室、心理咨询室、图书阅览室、综合实践活动室、科学实验室、书法工作室、微机教室等。最后带领学生去前后操场参观,前操场作为周一全体学生升旗的地方。后操场是学校的实验基地,种有各种蔬菜和农作物。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一边参观,教师一边讲解介绍,学生很兴奋。通过参观活动学生们对学校有了具体的认识,能用自己的办法来表达出“我们的校园真好”。自然而然的增进对校园及学校生活的亲近感。在实践活动领悟胜过枯燥的理论说教,此我发现,教师把理论知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就能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寓教于乐、情理交融,强化规则意识,开启低段儿童道德与法治之旅

新版《道德与法治》教材重视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对法治教育的要求,在一年级上册凸显规则意识教育的内容,并注重以螺旋上升的逻辑,促进儿童法治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低年级儿童法治观念的培育重点应该是在正确儿童观观照下的规则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规则意识教育的内容分布在各个单元之中:第一单元第三课第四个话题“这样做对吗”、第二单元第六课《校园里的号令》、第七课第四个话题“这样做对吗”、第八课《上课了》,第四单元第十三课第三个话题“冬天真好玩”。内容涉及校园规则、交通规则、游戏规则、课堂规则等,贴近新入学儿童的生活实际。例如,第一单元第四课《上学路上》是让学生了解交通安全问题和隐患等交通规则的。在讲解这一节课的时候,我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了很多交通事故的视频,通过视频中一些血淋淋的可怕的画面,让小学生知道不遵守交通安全的危害。在下一个框题《交通信号要知道》这一节课中,我把教室布置成马路路口,如在地面画上斑马线,路上有红绿灯等。通过让学生表演过马路的环节,让学生了解信号灯的作用,知道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信号”,要听从“信号”指挥,遵守交通规则,学习保护自己的安全。还让同学们自己制作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如禁止停车、直行、人行横道等标志,收集一些交通小常识,来拓展交通知识。

三、学生唱歌谣,讲连环画,彰显儿童立场,凸显道德与法治学习主体

1.歌谣。新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依据教学要求,随文编写了14首儿童歌谣,比旧版教材增加了10首。例如,在讲述上学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时,新版教材则将交通规则融入儿童歌谣。我在教学中的就是让学生进行情境表演之后,让儿童在琅琅上口的歌谣诵读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的。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遵守交通规则,上学路上注意安全的意识。这样既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热情,又让儿童受到感染和教育。

2.连环画。众所周知,儿童对阅读故事充满天然的喜爱。可以说,没有不爱听故事的儿童。旧版一年级上册教材只有“钟姐姐对我说”一则连环画故事。可在新版教材中多6则连环画故事。大幅增加连环画故事的数量,遵循了儿童心智成长的逻辑,体现了教材从儿童出发的思想。在教学中讲连环画的形式、用途多样:教师可以放在课堂开头,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可以学生续讲结尾,总结全文;也可以学生自己来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还可以以小品的形式演出来,活跃课堂气氛等。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新教材中原创,也可以改编或选用儿歌童谣和歌曲,还要巧妙利用富有童趣,启迪智慧的连环画读本。让教材为儿童的欢乐世界,从真正意义上落实了“从儿童出发”的理念。

四、以“文”化“德”,使儿童的德性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得到滋养

新教材精选了很多经典古诗文,名人名言,农谚等。如《弟子规》《三字经》《治家格言》《论语》等传统经典,在教学中以“宝典箱”的形式呈现,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亲、勤俭、自强、厚仁、贵和、好学”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有机融入教材,通过幻灯片,视频、配乐朗诵等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以“文”化“德”,使儿童的德性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得到滋养。

五、与各个学科有效整合,参与有益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学生经受磨砺,催升生命体验

要充分发挥各类实践活动的教育作用,并与少先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语文、艺术等各个学科进行有效整合,就可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引导学生参与积极、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如结合少先隊举行各种活动,如开学典礼、升旗仪式、环保小卫士、感恩父母、教师节、趣味运动会,开对学生进行传统礼仪美德教育,“学雷锋”活动。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法制、德育、价值观教育,并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在“学与做”中创新实践,感受知识,铸造人生。

在道德与法治的新旅程中,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才刚刚起步,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我们必须不断深化对儿童立场的认识和理解,从儿童的身心发展实际出发,关注每一个儿童的生命成长和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M].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颁发,2016.

[2]徐丽丽.尊重儿童 发展儿童[J].中小学德育,2016(8):43.

推荐访问: 法制教育 法治 落实 课堂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