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中职班主任“主题班会”设计与组织的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中职班主任“主题班会”设计与组织的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时间:2022-03-02 00:13:42 浏览次数:

zoޛ)j馟vvi5^ry专题研究,必须彻底摈弃“拼盘式”的设计思路和搞活动式的设计理念,必须回归到简单容易操作的常态,回到实实在在的实效上来。班会的主题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可能按着学校既定的德育计划一成不变地执行下去。因为主题班会的内容与学生的认知和需要相联系,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因此,主题班会既是稳定的又是相对变化,稳定的是我们社会和国家的主流价值观念,相对变化的是我们如何选择学习的内容、学生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技巧等。那么,如何提高中职班主任主题班会设计与组织的能力呢?本文基于相关文献、问卷调查及座谈等研究方法,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结果梳理如下。

一、师生共设,凸显以人为本理念

按着习惯的做法,大多数班主任会在重大纪念日不失时机地组织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对社会上有些人见义勇为而有些人却明哲保身等事件开展讨论;关注社会主义、公平教育,关注民族利益教育,关注个体文明朴实的程度教育等。其实这样的教育与学生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教条而又空洞。其实在这信息瞬变的社会,学生可能比教师接受的信息更多,信源更广泛、更新颖。生活处处是教育,当我们教师疲于搜集信息、素材的时候,何不利用学生的力量,为教学所用呢?这样改变了班主任仅仅局限于学校提供的教育活动资源的局面。更重的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挖掘了活动资源,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教师只需给学生一些指导性的意见,这样的好处何乐而不为了。

学生在搜集素材的时候往往是以自己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他们不断从报纸、电视、网络及现实中寻找合适作为主题的素材,从而构建丰富的资源库。在资源库中,学生要去选择、辨别、分析等一系列的活动。“活动既是感知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但是高中生的认知水平是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认知是相对狭窄和有限的。如学生在评价中,往往表现出思维缺乏深度、灵活性不强、批判性不足、创造性缺乏等问题。因此,班主任在活动中应按着“自选——分析——综合——评价”的程序组织主题班会。创设主题活动中,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主体位置,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主评价、自我调节等,让他们经历挫折与失败、探索与成功的成长过程,促进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经历从未知、知之不全到已知的自主探索,使其认知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进而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重组中提高建构的能力。

班主任要根据学生重组的素材,组织涵盖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智能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艺术审美素质的活动。班会活动不能缺失道德教育,依然是典型榜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关注人文精神,强化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班主任必须要在班会活动中执行并实现这一精神,依靠各式各样的主题活动实现价值引领作用、激活思维作用。下面举例一个师生共设及组织的主题班会。

案例1:主题班会《感恩父母》

活动主题:感恩父母

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生命不是一人所有,请珍惜生命、珍惜所拥有的一切,感恩父母。

(2)通过本次主题班会活动,最主要是让学生不要忽视了解父母,积极与父母沟通,正确处理好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具体过程设计:

活动开始:主持人通过提出“我们的生命是谁给予的?”提示“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引出本次班会的主题 “感恩父母”,然后宣布主题班会正式开始。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例如:妈妈经常在单位加夜班通宵到第二天早上7:00下班回到家,马上走进厨房准备给我做早饭,然后带着极度疲惫的身体送我到学校上学,此时的你会有怎样的感想?

通过模拟体验以上的情景,我们能了解到父母的辛苦,那么我们如何学会体谅自己的父母,感恩自己的父母呢?

接下来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然后再每组轮流举手发言。

(2)互动游戏:谁是最了解父母的人?

主持人提出以下十个问题:

妈妈的生日是什么时候?

爸爸从事什么工作?

爸爸最喜欢吃什么水果?

妈妈最喜欢吃什么菜?

爸爸最喜欢什么颜色?

妈妈最喜欢看什么书?

妈妈的鞋子尺码是多少?

爸爸的身高是多少?

爸爸最喜欢什么体育运动?

妈妈晚上家务劳动到几点睡觉?

以上十个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然后让学生自由回答问题,回答可以采用竞赛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总是抱怨父母不了解自己,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并不真正了解父母。其实,上面的十项内容父母知道的要比孩子多,学生往往认为这些都是父母应该了解的,却忽视了从同样的方面去了解父母。当然父母和孩子之间需要了解的远远多于这十项,这个互动游戏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从了解父母做起,积极与父母沟通。

(3)回味幸福时光。关于父母养育、关爱自己的一些难忘的事;父母工作、做家务的辛苦与劳累;和父母在一起的难忘的快乐时光等。

从内心深处表达对他们的感激: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表达努力学习的决心,尽力让他们放心;决定做一件令他们开心满意的事情。

(播放歌曲《感恩的心》,全班齐唱,提升主题班会教育氛围)

活动小结:

主持人总结并提议同学们应该主动去了解父母,积极与父母沟通,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最后宣布活动圆满结束。

通过本次“感恩父母”的主题班会,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并收获和感悟了很多道理,他们知道了应该如何跟家长沟通,并深刻理解到父母的用心良苦,大部分学生表示回家要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如扫地、做饭、洗衣服等日常家务活,这些说明了本次主题班会达到了教育目的。同时通过电话家访和家长主动到校交流发现学生在家对父母的关心有很大的提升,如何使学生长期坚持对父母的关心和尊重,体谅父母将是以后研究的方向。

二、形式多样,强化渲染收获喜悦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做了大量情感投入、精力投入,也蕴涵着他们智慧的结晶。在班会活动中,学生自己创设的各种素材,自主选择的主题能够创造一种真情实感来打动自己,如同演戏时,只有进入角色,才能吸引和打动观众。因此,班主任要关注活动中的细节处理,掌握情感技巧,倾听学生的真实的想法,让他们的个性在活动中充分张扬,使他们的积极性、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此外,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活动要反映学生实际现状,解决实际困惑,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获得成就感、价值感、幸福感,使他们的情感自然而真诚地流露出来。这样能在无形中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强项,形成积极的心理,保持愉快心情,培养良好心理品质。学生通过活动消除不利情绪,放大学习生活中的快乐,提高了学习质量,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全面发展。

案例2:主题班会《班规制定》

活动主题:班规制定

活动目标:高一年级刚开始组建班级的时候,由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大不相同,所以必须要建立班级公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但是班主任又不能草率地制定出一套班级公约规定,所以本次班会主题的目的是通过这种形式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到制定班级公约的活动中来,同时也了解自己提出的公约的重要意义,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进而使学生从主题班会活动中收获成就感和喜悦感。

具体过程设计:

活动开始:

(1)导入主题:班主任提出国家社会如果没有法律的话,将会是个什么样子?学校如果没有校规的话,将会是什么样子?班级如果没有班规的话,将会是个什么样子?请同学们分别谈谈。于是引入班规的重要性,接下来是怎样制定班规呢?

(2)分小组制定班规:

①班级目前主要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小组内展开讨论,考虑该如何应对制定合理科学的班规方案;

②小组长记录组员的每一条班规建议并在组内讨论可行性;

③每组的小组长分别到班级讲台宣读本组通过的班规方案,由同学们提出意见,赞同或者不赞同;

④班主任最后把关确定学生通过的班规方案;

⑤把班规制作成提示牌子挂到教室的墙上;

(3)开展人人遵守班规的学生签名活动。

活动反思:通过本次主题班会活动,学生充分认识到班规的意义和重要性,也体会到小组合作的作用,通过学生亲自参与讨论制定了班规,体现了民主的班级建设氛围及个体在班级中的重要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明辨关系,理顺主题班会脉络

(一)处理好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

在班会主题创设的过程中,师生互动、协商、交流、合作与对话,要打破教师“讲” 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思维,主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在学习共同体中形成学习思维共识,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的智力资源共享。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克服“领导心理”和“唯我独尊”的倾向,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题创设者。教师应该把自主的权利还给学生,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要有可能,学生都可以自由地选取素材,可以就素材自由发问。教师应该欢迎和鼓励学生提出多种的观点和见解,能够提出与教师观点不同的看法,要正确评价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张扬个性,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其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主评价,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二)处理好班会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从近年来有关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对所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问题的探索,大多是在激发学习动机、兴趣、态度等边缘上打转,并没有真正涉及到对学习内容选择问题的思考。班级活动“主题教学设计”学习内容是以一个生活情景和实验呈现情景的形式展开的。选择、确定的生活情景和实验情景,包含有一系列能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和研究欲望的探究性问题,通过探讨这些问题,不仅能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建构知识系统,还能使他们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使思维不断扩展,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新的问题,并产生研究的动力。这样的学习内容选择和呈现、展开方式,不仅是主题明确,而且有利实现与学生经验、成长需要沟通,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和沟通。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与人的生命、生活重新息息相关,使它呈现出生命态。具有内在生命态的知识,能激活、唤醒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能提升他们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

四、设计组织“主题班会”要考虑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作用

班主任在设计与组织“主题班会”时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注重体现在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包括健康个性心理品质方面的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注重学生个人发展的能力,还要注重学生个人对社会发展做贡献的能力;不仅要注重学生目前的适应能力,还要注重他们未来的发展能力。

图1

“主题班会”针对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需要有计划的进行,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学生的成长是个渐进而反复的过程。

五、感想体会

(一)依据原则,强化班会的针对性

确定主题班会要把握好四个原则:教育性、针对性、计划性、整体性。富有教育性主题班会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且自始自终贯穿、渗透着极强的教育性;具有针对性主题班会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主题的确定必须寻找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典型的思想问题;认真确立主题,做到计划性主题班会必须有计划性,有严密的序列步骤,不能随意而发。针对性原则要求班主任在主题班会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必须关照教育对象和现实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题班会的主题必须针对班级中现实的问题,以解决具体的问题为出发点;二是必须关注学生的年龄的阶段性特征。班主任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依据,设计主题班会的主题内容,选择适宜的实施方式。整合性原则是对班会的设计和实施中所涉及的主体和主要活动要素进行综合考虑。在主题班会的实施中,整合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整合;二是媒体演示和言语解说的整合。

(二)四点创新,分步骤分阶段提高

主题班会的创新就是教师在设计和实施主题班会的过程中,根据当下学校德育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与兴趣,在主题类型的确定、内容选择和形式设计等方面进行大胆的创新。主题班会创新设计的“四个一点”即目标再低一点;主题范围再小一点;活动形式再灵活一点;创新的尺度突破再大一点。这需要创造性思维的支撑,需要班主任大胆突破已有的条条框框,在确保科学性的前提下,进行形式和内容的大胆创新。主题班会实施阶段班主任要关注的细节:老师提问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老师提问后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避免“一问一答”的僵化模式,要引导学生思考。班主任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同行交流、在实践中自修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素养;通过案例式研究和论文撰写,完成从经验描述到理论提升的研究。班主任要把抽象的理论运用到教育实践中,使自己不仅具有问题意识和反思精神,同时具备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独立开展教育研究能力。

(三)“主题班会”要有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内容体现

所谓人文素养,即做人的基本素养,体现在一个人对自己、他人及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当中。班主任要通过不同形式的主题班会来教育学生形成自尊、自信、自立的素质,逐步形成善待他人、团结合作、交流沟通的做事方式,最终成为一个回报社会、乐于奉献、善待自然的成功人士。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最高形态,主要通过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格特征、审美趣味等体现出来,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最根本、最主要的标志。人文精神是以人为核心,对于人的本性、平等、自由及精神追求的尊重。

综上所述,主题班会不是班级的联欢会而是围绕一个主题实施的需要达到一定教育效果的教育活动;主题班会不同于班级的常规班会,而是为了完成主题教育而实施的特殊教育活动,要充分凸显其教育功能;主题班会不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其特殊的活动要求;主题班会要摒弃那种追求大场面的设计思路,要让主题班会回归常态。《学记》中有“导而弗,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样一句话,恰好说明了班主任主题班会设计与组织的真谛——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时,不是强行拖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要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班主任要善于反思和构建,而不是机械地记忆和模仿;要善于把学来的知识转化为个性化的知识,并且及时地生成实践成果;班主任在专业学习中要创造性地学习。班主任要当好主题班会的总设计师,注意不同活动形式的班会穿插配合,增强主题班会的吸引力,调动学生的直接兴趣,避免主题班会主题扎堆、形式雷同的问题。主题班会不是唯一形式,也不可能成为唯一形式,在实践中,不可能把所有学生教育都通过主题班会来完成,因此,班主任要对主题班会进行系列化设计,突出主题班会设计与实施的计划性和系统性,避免主题班会设计实施的随意性。

六、改进建议

第一,目前中职班主任的任务比较繁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创设有效的“主题班会”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政策计划制定是相对容易的,如何有效实施才是具有挑战性的。班主任要定期参加教育门组织的培训教育活动,要不断学习国内外优秀的教育方法。

第二,目前中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待改善的方面,我们不能责怪学生的文化基础差和素质差的问题,要找出方法对策来解决存在的问题。地区学校之间要根据当地的情况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师生的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是为了传递感情,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尊重、重视、关心、爱护。

第三,中职学校的“主题班会”要根据自己学校班级的学生特点来安排不同的“主题班会”内容,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来创设“主题班会”教育方式。中职学生的个性是非常鲜明的,班主任要认识到“主题班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有职业素质素养、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迟希新.有效主题班会八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叶澜,杨小薇.教育学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黄向杨.德育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浙江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M].科学出版社,2004.

[5]郑学志.高中主题班会设计技巧与优秀案例[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6]张旭宁.微情境在主题班会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5(5).

[7]徐卫.主题队会与主题班会的区别与联系[J].福建教育:德育:F版,2015(1).

[8]吴艳.试论新时期主题班会的教育功能[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5(4).

[9]杜金洲.一节《专注学习成就自我》主题班会[J].考试周刊,2015(57).

[10]吴昌涛.利用主题班会,重塑中职学生自信[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5(13).

[11]李迪.中职主题班会设计技巧与优秀案例[J].教师,2015(17).

[12]李春敏.小议如何开展好一节主题班会[J].语文学刊,2015(1).

[13]高继生.中小学主题班会异化现象透视[J].教学与管理,2015(7).

[14]张显国,伍陵.主题班会课的组织与实施[J].四川教育,2015(2).

推荐访问: 班会 班主任 中职 提升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