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党的建设科学化与西部民族地区治理的关系探析

党的建设科学化与西部民族地区治理的关系探析

时间:2022-05-05 19:55:03 浏览次数:

[摘要]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全新的世情、国情、社情、党情与舆情,尤其在西部民族地区治理方面更是挑战重重。这就要求全面分析当前党建工作的国内外挑战,不断探索党的科学化建设的内在规律,深入剖析西部民族地区治理的特殊性,进而彰显党的科学化建设在西部民族地区治理中的价值。

[关键词]党的建设;挑战;科学化;西部民族地区;治理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1]这是新时期党对自身建设提出的高标准、高要求。这一任务的提出,既是对国际环境严峻性的把握,也是对国内问题凸显的考量;既是当前党建工作的主题,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西部民族地区的特殊性,不仅决定了该地区党的科学化建设的艰巨性,更加凸显了党的科学化建设是建构该地区全新治理机制的重要保障。

一、双重视角下党的科学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党的科学化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性工程,地域性差异便是其中一个子系统。国内外诸多因素的掣肘,不仅影响着党的科学化建设,而且制约着西部民族地区的治理水平。然而,该地区党的科学化建设,不仅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而且也面临着该地区民族多样、文化多元等诸多特殊因素。

1、党的科学化建设的国内、外“反驱力”

2008年美国金融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萧条,给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诸多挑战。国际市场份额大幅度缩水,不断挑起贸易摩擦,一方面要求我国分担更大的国际责任,同时又大肆输出金融危机。美国由“反恐”为核心的非传统安全战略逐步向传统安全战略回归,提出“重返亚洲”的战略目标,并蛊惑日本、菲律宾及越南等国家不断发难。另外,中亚“颜色革命”、中东民主革命风暴等一系列国际事件,致使周边国际局势不容乐观。在国内,尽管我国已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发展后的问题却一点也不比发展之前的少,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模式亟待转型,政治体制改革进程急需加快步伐,极少数党员干部背离党的宗旨,地区、行业收入差异明显,民生问题较为突出,社会群体性事件频发,生态环境安全问题日趋严重等。就党自身而言,中国共产党宗旨鲜明、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经过90多年的发展,积淀了丰富的党建经验,形成了系统的党建理论,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党员是组成政党的第一个基本要素,[2]然而,极少数共产党员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丧失了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仰,堕落为贪污腐败分子,不仅腐蚀了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和革命性,而且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推广,社会舆论、网络舆情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方面。虽然党政各级机关非常注重对网络的管理,提出“依法办网、文明上网”等治理之策,但因网络的高科技性、专业技术性及知识性等特质,致使网络舆论此起彼伏。如:“我爸是李刚”、“欺实码”、“什邡事件”及“乌坎事件”等,都严重危及党的公信力和形象。

可见,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全新的世情、国情、党情与舆情,这就要求必须毫不动摇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坚持党的先进性建设,使党永葆青春活力,以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走向新的胜利。

2、西部民族地区党的科学化建设的掣肘

西部民族地区治理是国家总体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体系之中占有特殊的战略地位和地缘价值。然而,西部民族地区在地缘、民族、文化及宗教等方面的特殊性,不仅增加了党建工作的难度,更是探索治理新机制的掣肘。

(1)治理主体的特殊性

西部民族地区政教合一的历史,致使当前依然存在政治宗教化、宗教政治化的双向趋势,导致西部民族地区的治理工作出现了“多主体合力共治”的局面,即党的领导、政府执行、宗教参与。西部民族地区宗族内部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家族规矩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亲和力,甚至调整着民族地区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并且最终成为一种心理沉淀,宗教神职人员在民族地区有着很高的社会威望。宗教组织则具有很大的社会组织能力、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政治认同、国家认同和政府权威的建设。为了减少治理阻力,顺利实现治理目标,西部民族地区治理必须有宗教的合法参与。

(2)治理客体特殊性

西部地区的民族、宗教和经济等问题,构成了党在西部民族地区治理对象的特殊性。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历史上该地区曾有过尖锐、复杂的民族问题。虽然现阶段民族问题已经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但民族问题不是单纯的民族间的差异问题,而是一个包含历史、政治、文化及传统习惯在内的复杂问题,党对西部民族地区进行有效治理首先应当考虑的特殊问题就是民族问题。其次,西部是我国宗教氛围浓郁、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随着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民族地区的落实,宗教在西部民族地区出现了强劲反弹之势,宗教迅速向人们的生活渗透,给党在西部民族地区的治理带来极大的困难。第三,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在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将会产生一些新问题。如何处理好不同民族利益分配问题,协调好地区、民族发展差异等问题,是兼具党建和治理的双重任务。

(3)治理环境特殊性

党在西部民族地区治理面临着保护生态和社会发展的双重环境问题。首先,西部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尤其是荒漠化加剧、水资源枯竭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非常严峻。如何落实科学发展,将是实现西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关键所在。其次,西部是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但近年来国外反华势力与恐怖主义、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相勾结,加大了在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分裂、渗透,并不断地制造暴力恐怖活动,使得民族分裂分子分裂祖国领土的企图与势头渐长,外在的这种不良的社会环境严重影响着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给党在西部民族地区的治理带来极大困难。

二、党对西部民族地区治理的经验

长期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西部民族地区的区域自治、区域经济、以及经济的运行、社会的组织形式、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党在西部民族地区的治理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告诉我们: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西部民族地区今天的发展;没有党的民族政策,就没有西部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的团结进步;没有西部民族地区各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就不可能形成上下团结奋进,加快发展的整体合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西部民族地区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区域,更加离不开党的领导。

2、必须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和实现民族振兴的根本制度,也是党在民族地区执政的重要保障。加强民族地区党的建设要着眼于加快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步伐,坚持党的领导与实现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及本地区事务统一起来,充分尊重和保障各民族的政治权利,实现少数民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

3、必须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也是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因此,党在西部民族地区治理过程中要使各族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各族人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怀抱中,才会有更加光明灿烂的明天和幸福美好的生活;同时要不断团结各族人民,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确保党在西部民族地区的长期执政。

4、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西部民族地区的稳定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地处祖国边疆,与十多个国家接壤,拥有1.2万公里陆地边境线,由于境内外“三股势力”与国外反华势力遥相呼应,彼此支持,在西部民族地区活动频繁,严重影响着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如疆独、藏独势力受到外界民族分裂势力鼓动,意图分裂国家)。因此,各级党政机关必须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坚决打击和有效制止一切影响西部民族地区稳定的违法犯罪活动,保持西部民族地区社会政治大局的持续稳定。

三、西部民族地区党的科学化建设与地区治理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治理面临的艰巨任务,迫切要求党必须提高自身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以应对治理中存在的各种难题。

1、把握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灵魂,加强民族地区党的思想建设,确保党的先进性。“理论上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民族地区党的科学化建设首先要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科学化,引导党员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保持和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紧密结合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广泛开展党章、党史、党性、党风和党纪等组织教育活动,积极开展国情、省情及区情等宣讲活动,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党性修养;坚持不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和宗教观的理论学习,传达党的民族和宗教等政策,夯实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进步的思想基础;坚持不懈地开展反分裂、反渗透、反破坏教育,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增强政治鉴别力,为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围绕党的科学化建设的主线,重点加强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少数民族干部培养,为党在西部民族地区治理提供组织支撑。在认真总结普遍意义上的基层党组织发展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般规律基础上,结合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探索富有特色的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模式。重点强化该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扩大党组织在基层的覆盖面。深化民族地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民族地区执政队伍建设,重点培养少数民族骨干,尤其要重点加强农牧村党员的培养、教育和管理,提高农牧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努力建设成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少数民族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

3、依据党的科学化建设的基本规律,积极探索适合民族地区科学执政的新方式。正确对待民族地区影响党的执政方式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确保党在民族地区的领导核心地位的前提下,积极探索适合民族地区的具体执政方式和方法,实现党在民族地区的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尤其要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在确保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在宗教问题上积极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全面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维护广大信教群众的权益,完善宗教寺院社会管理和民主管理,加强对宗教神职人员和宗教界人士的培养、培训,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与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相适应,为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服务,以此不断提高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效率和执政水平。

4、抓住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点,切实解决民族地区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有效提高民族地区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绩效。党的科学化建设是否有成效最终要看是否全面推进了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是否彻底改善了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面貌。因此,民族地区广大党员干部要有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决心,切实解决民族地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以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为中心,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带领民族地区人民致富奔小康的能力,使民族地区人民彻底摆脱贫穷落后的局面;要妥善处理好民族问题,鼓励和引导各民族尤其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和谐相处、共同进步,尤其是重点处理好基层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使党员干部与民族地区群众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不断提高民族地区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绩效,获得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认可,使民族地区人民真心拥护党的领导,强化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获得党执政的合法性,增强政府管理的权威性,巩固党在民族地区执政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5、把握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生命线,加强民族地区党的作风建设,确保党员干部的纯洁性。加强党员干部尤其基层干部作风建设,核心是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民族地区尤其是基层党员干部要把党的作风建设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结合起来,同解决民族地区人民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在工作上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经常深入基层,特别是基层农牧村,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时刻注意倾听民族群众的呼声;在决策上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党的纪律的领导作风,克服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和自由主义,了解民族地区真实情况,集中群众智慧,把各项决策建立在广泛的民族群众基础之上;在生活上坚持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克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党员干部要廉洁奉公,恪尽职守,情系群众,心想基层,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民族地区人民服务,总之民族地区党员干部要做到一切工作密切联系群众,重视群众,不脱离群众,增强少数民族地区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自觉性。

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水平”到“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体现出了党在新时期加强自身建设的坚决态度与长远眼光。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考虑,全面提高西部民族地区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都将是刻不容缓的重大战略任务,只有全面提高西部民族地区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才能有效破解党对西部民族地区治理的难题,进而实现党对西部民族地区的善治。

[注释]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王长江.政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推荐访问: 党的建设 探析 化与 治理 民族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