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十九大”前后习近平系列重要论述中历史思维的运用

“十九大”前后习近平系列重要论述中历史思维的运用

时间:2022-05-05 14:50:06 浏览次数:

摘 要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前后的系列重要论述充满了历史思维方式。分析“十九大”前后习近平同志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两学一做”、“中国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要问题的论述可以发现,习近平同志善于运用历史思维来认识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并借助历史资源来总结治国理政的智慧。

关键词 习近平 “十九大” 党史国史 历史思维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2016年度一般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国史重要论述研究项(陈显川主持,16SB0218);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2016年度一般项目:习近平党史国史观与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研究(姜仕华主持,CSZ16039);四川文理学院2015年度一般项目: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时代困境与出路探索——以党史国史教育为例(陈显川主持)。

作者简介:陈显川,四川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姜仕华,四川文理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1.179

习近平同志历来重视历史的价值,在许多重要场合要求党员干部学好历史,以史为鉴,如2013年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80周年校庆上讲话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 习近平同志本身更是一直坚持从党史国史中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在过往的历史中探索治国理政的新智慧,最终形成了历史思维特点十分鲜明的政治思想。

习近平同志对历史思维的运用,即以历史的视野和方法来认识和思考问题,如用长时段的历史视野来看待和处理当下的问题、重视从历史资源中寻找持续至今的能量、从过往的历史经验里总结现今问题可咨借鉴的答案,以及铭记历史、正视历史的态度,等等。在“十九大”以来的系列重要论述里可以看到,习近平同志广泛运用这种“历史特色”突出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分析各类问题,可以说历史思维是习近平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特点,然而既有的研究对此却少有论及(目前仅有肖鹏《历史思维与中共党史研究——学习习近平关于历史思维的论述》 一文进行了初略的探讨)。梳理并分析“十九大”以来习近平系列论述中的历史思维,将有助于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深入学习和理解习近平的重要思想。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传承的初心与使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十九大”重要的会议主题之一,习近平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然而,如何才能保持“初心”?习近平同志多次提示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要向党史国史中寻找、重温初心,并从党的胜利的革命历史中坚定信心与信念。

十九大之后,习近平同志随即率领新一届的中央政治局常委“走向历史现场”,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等党的重要历史遗址遗迹中,追思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习近平同志曾说:“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中共一大”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一大”会址不仅记录、承载着党最早的历史,也见证了第一辈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与信仰,时刻提醒着我们初心是什么,为什么出发。所以,习近平同志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遗址之后强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

事实上,不仅共产党人的初心可以从党史中去溯寻,坚定初心的信心源泉依然存在于党的历史中。习近平同志在2018年“两会”期间与山东代表团讲话时强调,中国共产党在近代的历史上经历了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经历了多少的坎坷,而我们总是不断战胜,不断的创造奇迹,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现在向强起来迈进……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经历坎坷并最终创造奇迹的历史,我们不忘初心,不仅是不能忘记这段历史迷失方向,也是要从历史中寻找到坚定初心的勇气,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

二、回向经典:对“两学一做”中党章教育的历史分析

自2016年2月党中央发出“两学一做”的通知后,习近平同志多次做出部署,要求“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坚定广大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立场”, 将党章教育与党员“合格”与否紧密关联起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必须“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随后,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又进一步强调:“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章”,要求“全党同志要把学习贯彻党章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内容,作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在全党形成自觉学习党章、模范贯彻党章、严格遵守党章、坚决维护党章的良好局面,切实把党章要求贯彻到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十九大”以后学习党章对于全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用历史的视角分析“十九大”前后在全党开展的“两学一做”活动,可以发现党章教育有着十分深刻的意涵,是融入了历史思维的党建理念。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开展活动的基本准则,是党的经典。放眼历史,这种“回向经典”的做法其实是有众多的历史经验作为支撑的:在中国儒家传统里,“法先王”的思想以及乾嘉考据学派,都要求对原始典籍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才能真正领会圣人先贤的本意,以便成为真正的君子;在西方的宗教世界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摆脱罗马教廷,将《圣经》作为信仰的依据,信徒通过《圣经》即可直接与上帝“对话”,获得救赎。“两学一做”与此分享了相似的思维,即判断党员合格与否、党组织的活动是否符合党的性质要求,其准则依據回归到党的根本大法——党章,这是“回向经典”的历史智慧在新时代的运用。

三、中国梦:从国家百年兴衰史里定位党的使命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里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事实上,以实现中国梦作为党的历史使命,与习近平同志运用历史思维对百年国运兴衰进行深入地理解与探索紧密相关。

近代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不断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在坚船利炮的轰击下逐步承认中国对比西方的全面“落后”,器物不如人,制度不如人,文化不如人,甚至于丧失了对国家民族的信心。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中国梦首先是建立在坚定的民族自信之上的,这种自信来源于对中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深度认知。习近平同志认为:“只有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才能透视出历史运动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 而“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因此,中国的未来在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要学习西方、面向世界,更要坚持以中国自身为本位,在继承和发扬民族历史文化的使命中创造国家发展的机遇。

另一方面,中华民族在遭受近代屈辱历史的同时,也在曲折中不懈奋斗,探索出路,谋求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与富强。中共共产党的使命,从党成立的那一刻开始就与近百年来中国经历的浮沉兴衰紧密关联,就与中华民族的未来休戚相关。中国共产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既是基于中国拥有五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民族自信,也是从中国近代百余年曲折历史进程中总结出的前进方向。因此,从历史的维度来看,以中国梦为使命即符合当前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担当。

四、走进新时代:在大历史视野里把握国家发展方向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里宣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同志关于“新时代”的判断十分体现其历史的纵向视野,是用划时代的概念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定位。“新时代”不仅意味着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更意味着这种发展是新的历史高度,与以往任何历史时期相比都有了本质的飞跃。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国家经济实力迅速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国家综合实力名列前茅。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判断是运用历史视野对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历史成绩的总结,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贴上了新的时代标志,并且推动中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征程。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意味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里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新诠释是对我们当前社会状况与历史时期的对比与准确归纳。自从十一届六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长期被总结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社会生产力落后并且成发展最重大的问题,因此这一社会主要矛盾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国情。然而随着改革开发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在诸多方面已经位于世界先进水平,而社会矛盾的核心,也从生产力的落后转化成了发展的不平衡。新的社会矛盾意味着党和国家在新时代的新历史任务,即“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区分历史时期与当下的不同国情,采取因时制宜的措施,是实事求是的体现,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要求。

不论是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论断,还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概括,都离不开其宏大的历史视野,并且,习近平“新时代”的论述即是对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历史定位,同时也明确了党和国家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促进了国家与社会在新的历史阶段里前行。

五、结语

有研究者认为,“习近平的治国理念,大量借鉴了中华历史文化的精华,并紧密结合当前的现实情况,赋予其新的意义”。 事实上,习近平同志在借鉴中华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在深层次的运用历史思维来认识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并借助历史的智慧来寻求解决之道。十九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的许多重要论述都体现出具有历史性的特点,重视从党的历史中来重塑党的初衷与信念,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寻求自信,运用历史的思维分析不同时期的社会矛盾,也以长远的历史视野来定位党和国家的使命和方向。另一方面,习近平同志的历史思维也深刻启示我们应当学会如何运用历史的视野与认知方法,运用党史国史砥砺党和国家的干部,运用党史国史教育新时代的学生,将党史国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教科书。

注释: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03-03.

肖鹏.历史思维与中共党史研究——學习习近平关于历史思维的论述.党史文苑.2015(12).74-76.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07-02.

习近平谈初心.人民网.2017-10-31.

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人民日报.2018-03-09.

习近平关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重要论述摘编.人民网.2016-08-14.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求是.2017-10-25.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10-28.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 2018-05-05.

叶自成.原点之思:历史典籍种的执政思想源泉——传统文化精华与习近平治国理念.人民论坛.2014(1).48-58.

推荐访问: 九大 论述 思维 系列 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