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观后感 > 中国医生第二集观后感7篇

中国医生第二集观后感7篇

时间:2022-04-19 14:55:03 浏览次数:

中国医生第二集观后感7篇

中国医生第二集观后感篇1

很多患者不理解医生,一大原因是他们认为医生太“冷漠”了,这边家属为了病人心急如焚,但医生却“事不关己”,显得“敷衍”,冷漠又冷血。

但医生是真的是冷漠吗?

或者我们换个角度提问,医生应该跟每个患者成为朋友,急他们之所急,悲他们之所悲吗?

在以前的宣传中,我们似乎一直在倡导医生这么做,要跟每个患者成为朋友云云,让对患者有求必应云云。可在实际操作中,这并不可能,要知道我国每天就诊的人数超过2000万,每个医生每天要面对的病人太多。医生再博爱再有同理心,他的情感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他无法面面俱到地照顾到所有病人和家属的全部情绪。我们不能以圣人和超人的标准来要求医生。

南京鼓楼医院最年轻的副主任医师魏嘉,有个罹患胃癌晚期的病人,才二十几岁,特别年轻也特别乐观,这让魏嘉最挂心也最揪心,所以一直尽量为她多做点什么。但纪录片最后,魏嘉提到,以前有前辈建议她,“特别是对肿瘤科医生来说,不要跟病人做朋友,因为你跟他投入私人的感情越多,有可能你后面会自责、失落、伤心,会更难过,很长时间走不出来。”

医生也害怕伤心。他们并非拒绝付出情感,而是需要克制情感,因为他们面对的是来来往往的患者,而死亡每天都在医院里发生。魏嘉虽然并未听从前辈的话,她还是对这个乐观的患者上心,但这也非意味着那些没能成为她朋友的患者被她怠慢了。专业是本分,朋友是情分。

南京鼓楼医院烧伤科住院医生徐晔,25岁就博士毕业,工作三年后遇到自己职业生涯“难以跨越的沟壑”。一名全身95%重度烧伤的老年患者,他的家里人为了给他看病,拿出家里现有的全部积蓄,但依然凑不够高昂的医疗费用,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植皮手术,总体花费得100多万。徐晔帮患者争取到了2万元的援助基金,尽力劝说患者家属坚持治疗,因为患者出院离世的可能性极大。但患者家属还是强行出院了。徐晔赶到时,面对空荡荡的床位还是有一丝失落,他是真心希望患者得到救治,却也知道家属面临的困境。

年轻的医生类似的经历多了,心理能承担的极限就会提高。徐晔事后说:“为什么有人说有的医生看起来很冷酷?不是冷酷,他是冷静。因为你现在的这种情况,他早就见过无数个了,所以他才会显得如此的冷静。这个过程是每个医生都会去经历的。”

也就是说,当患者家属指责医生“冷漠”时,家属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他们很可能是第一次看到亲人遭遇险境。但家属也忽略了,今时今日患者的情况、家属的反应,在医生的职业生涯中,他们已无数次遇到过。医生并非麻木,他们的波澜不惊,是专业、经验和经历累积后的冷静。

慌乱、不安、痛哭留给家属就够了,慌乱之中需要冷静的医生做出专业的判断。冷静不等于冷漠。

中国医生第二集观后感篇2

在《中国医生》中是朱良付对着镜头无奈、沮丧又不解地说,“曾经有个老太太,是一个老爷子的家属,那个阿姨说我想把你撕成碎片,说我把他家老爷子给害死了。我跟那个老爷子我们在病区里关系很好的呀,他也很慈眉善目,我也不希望高灌注(脑高灌注综合征)发生。但他们也知道你是个好大夫,那个老太太一边这么说一边还说,‘我近来高血压了,你再给我看看’,但是不耽误她投诉你。”

心脑血管病是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发病紧急无前兆,短时间内得不到救治就容易致残乃至致死,很多大型医院为此专门设置了绿色通道。朱良付是河南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主任,同时也是医院心脑血管绿色通道的发起者。所谓的绿色通道,按纪录片中的说法,要像军队一样的,要做到24小时全天候,所有医生链条都是住院值班,才能做到争分夺秒去抢救患者。片中,一位83岁的患脑梗的老太太,从打电话到抢救,仅仅用了12分钟。手术结束后,朱良付骑上一辆“小电驴”,匆匆回家吃饭,和大女儿聊两句天、瞅一眼襁褓中的小女儿,又接到了急诊电话。朱良付穿上大衣奔出家门,打车赶往夜色中的医院。

“天天这样作息不规律,工作量大,我有时候就担心我会突然死掉,但是我不能死,我的家庭责任没有尽到,我自己的医疗责任也没有尽到。”朱良付有过对生命的怀疑,更有着“不能死”的决心,“我现在是主任医师,差不多要用25年才有可能培养出来,我现在44岁,如果我死了,那就是浪费国家资源。”

《中国医生》有这么一刻,它就值得高分,因为它直白又实际地为公众呈现了医生在面对疾病的脆弱和无力。我们太习惯于“最后一刻营救”的“惊天逆转”了,可事实上,医生是平凡的,医院里经常有这样无力的故事,医生经常要承认自己面对疾病的无力。

但,这丝毫不会损耗医生的职业光芒,相反,医生这个职业让人尊敬,就在于医生哪怕时常被无力感击中,他们仍选择直面疾病,与之战斗。就像有人说的,我们对于医生这个职业的尊重,并非医生万能,而在于他们代表了人类可以用知识和科学去对抗自身的无常与脆弱性的希望之光,用平凡铸就伟大。

医生凭借医术给患者带去治愈和慰藉,文艺作品通过故事给社会带来更多的信任和力量。据说,《中国医生》纪录片中的几名医生也参与到了湖北新冠肺炎疫情支援的一线队伍,疫情终究会过去,祝愿奋战一线的医生平安归来。

中国医生第二集观后感篇3

2020年春节,人们本应沉浸在与亲人团聚的欢乐中。可是一场席卷全国的新冠病毒肺炎来势汹汹地打乱一切,让原本热闹喜庆的春节,变得压抑沉寂,城市似乎成了一座座“空城”。我们埋怨,我们诅咒,我们气愤……可有一群人,他们没有时间来宣泄心中的不悦,他们肩担使命,留下了道道逆行的背影。

我的姥姥是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的一位呼吸科主任医师。她还有三个月就要退休了。疫情发生后,医院领导考虑到她平时身体就不怎么好,担心她易感染,让她留在本科室值班。可是她说:“我是呼吸科的一员,我有抗击非典的临床经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我必须上。”领导拗不过她,让我妈妈给她做工作,妈妈劝她的话才出口,就被顶了个辟头盖脸。我和妈妈把她送到专门救治确诊病人医院的门口,望着她瘦小的身材和被冷风撩起的花白头发,是多么的心疼。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吃住在医院。查病房,看病人,写病历,想方案,整天行色匆匆,夜不能寐。有时送来的饭凉了就吃一桶方便面,累了就靠在办公室座椅上打个盹。她经常鼓励医生和病人说,17年前我们能战胜非典,这一次也一定能战胜新冠病毒。她的话就像一颗定心丸,让大家更加坚定了打赢病毒的信心。我的姥姥——就是最美逆行者中的一员!

我的邻居李勇叔叔是一名个体户,疫情发生后,店面停止营业。为了抗击新冠病毒,他踊跃加入社区消毒队伍。2月13日的凌晨,当人们进入梦乡后,李叔叔和他的队友却正在忙碌着。他们白天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背着重重的喷雾器,冒着被感染的风险给确诊病例的小区进行终末消毒。这时,他们还没来得及休息,借着昏黄的路灯,我看见李叔叔扛着大桶的消毒液,一步一步爬上几米高的车顶,将兑好的消毒药水装入罐车里。白天的辛劳让他早已疲惫,看到他登梯的步伐不再那么利索,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随着消毒车缓缓地驶过大街,药水喷洒到每一个角落,我们远远看到的是消毒车喷出的浓浓雾气,看不到的却是他们在深夜里的默默付出。李叔叔难道不是这深夜寂寥大街上最美的逆行者吗?

我们的岁月静好,我们的健康平安,正是因为这许许多多逆行者的负重前行。致敬你们,我心中最美的逆行者。

中国医生第二集观后感篇4

朱良付的话特别令人触动。他说,“天天就这样作息不规律,工作量大,我就担心有时候我会突然死掉,但是我不能死,我家庭的责任都没有尽到,我自己的医疗责任也没有尽到。我现在是主任医师,我们差不多要用25年才有可能培养出来,我现在44岁,如果我死了,那就是浪费国家资源。”

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担心自己“过劳死”,又得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能死、不敢死”——医生的劳累、付出、担当和牺牲,可见一斑。

要成为一个中国医生需要大量的付出,本科5年,研究生3年,博士至少也3年,整整11年;而从住院医生到主任医师,往往又需要10余年时间。熬到了主任医师,能力越大,承担得也越多,很多中壮年的医生自己也有一身“职业病”,他们“怕死”,但“不敢死”。

除了身体上的疲倦,医生的累也体现在心累。医患矛盾紧张,患者对医生不信任,给医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冲击和心理伤害。

纪录片一开始是朱良付对着镜头无奈、沮丧又不解地说,“曾经有个老太太,是一个老爷子的家属,那个阿姨说我想把你撕成碎片,说我把他家老爷子给害死了。我跟那个老爷子我们在病区里关系很好的呀,他也很慈眉善目,我也不希望高灌注(脑高灌注综合征)发生。但他们也知道你是个好大夫,那个老太太一边这么说一边还说,‘我近来高血压了,你再给我看看’,但是不耽误她投诉你。”

所以纪录片才有这么一幕,一次急救手术前,朱良付先用手机录下与患者家属的对话,确保他们知道手术可能存在的风险。

《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曾说,他每个月会收到几百封来自中国医生的邮件,其中最常提到的主题是医患关系紧张。“我确信,其他国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但是没有一个国家的医生像中国医生这样担心。”

医生如此辛苦却还得忧心自己的安全,这怎么看都匪夷所思。但它切切实实正在发生。

中国医生第二集观后感篇5

2020新年伊始。从武汉开始爆发的肺炎疫情席卷全国,一时间,震惊、恐惧接踵而至,举国上下开始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无数有名的无名的英雄。不断地感动着我。

金银潭医院是战疫一线的重中之重,院长张定宇几年前被查出患有渐冻症。他的双腿在逐渐萎缩,走路腿脚已不再灵便,但是他隐瞒了自己的病情。一心扑在了这次抗击疫情的战役中。不幸的是,他的妻子也感染上了病毒,但是他顾不上照顾他的妻子。只想着医院又收治了多少病人。报道视频中我看到张定宇院长蹒跚的脚步如此匆忙,扶着扶手一边下楼,一边打着电话。他在和时间赛跑,他恨不得让他的腿能跑起来。看到这个画面,我的眼睛湿润了。

一名护士在抗疫一线奋战数日,不能回家,女儿想念妈妈,去给妈妈送饺子。当她见到妈妈的时候,却不能投入妈妈的怀抱,只能远远的看着她。她把手里端的饺子放在地上,撕心裂肺的喊着:"妈一妈,妈一妈"。妈妈却不能走到女儿身边,只能隔空给女儿一个拥抱。她拿起饺子,转身有走进了医院。望着她的背影)我的眼眶又一次浸满了泪水。

重庆的一位87岁的老人倪素英为抗击疫情捐款20万。当记者走进他的家时,看到的是一个阴暗狭小的房子,墙壁和房顶上贴的是旧画报,里面挤满了各种生活用品和老旧家具。据了解,她平时以摆摊卖小百货为生,这笔钱,他已经攒了30多年。他平时生活节俭,多年来没给自己买过一件新衣服。看到这里,我思绪万千20万啊!她能给自己买多少新衣服啊!但是她捐了。她捐给了祖国,捐给了人民。

无数像他们一样舍小家为大家的人在为抗击疫情贡献着力量。他们是平凡但伟大的人。我也感受到了充满凝聚力的中国力量。我们是一家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相信,只要我们万众一心,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迈不过的坎儿。冬天过后,阳光一定会更加灿烂!

中国医生第二集观后感篇6

病毒是全人类的大敌,要从全世界做起,不能只从某一个国家做起。春天应该是花开的时候,但是病毒的侵袭让这个春天变得平淡。

2020年春节过后,武汉突然被关闭,中国对疫情展开狙击战,国人守望相助。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情况有所好转,但海外案件数量却突然爆炸。这个春天一定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天。

有人说:这场肺炎之战,中国人打上半场,世界打下半场,华侨和留学生打全场。而我想说:这是全世界人民的战场。

中国肺炎高峰期,全国团结,一方有难,各方支持。各路爱心人士纷纷前来募捐,送材料。外国朋友送口罩到中国,我们很感动。我们会记住这种感觉。在你们的支持和帮助下,中国将尽快战胜疫情。

虽然我不是武汉人,但是我是中国人!我一直在一天天关注中国的疫情,我的心是武汉,因为我们有同一个母亲——中国!我每天都祈祷,就像我们祖国千千成千上万的孩子一样。祈祷我们早日结束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国各界人士齐心协力,携手度过难关。我坚信武汉会赢!中国会赢!

人类的赞歌是爱的赞歌,人类的伟大是团结的伟大。希望爆发后能感染人类的是爱情而不是病毒,希望谣言和歧视能随病毒而去。当人类战胜病毒,世界将在银河系热,清华在水木,春天将回到地球!

中国医生第二集观后感篇7

为了还原武汉封城76天里壮烈激昂、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2020年4月,武汉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后,摄制组第一时间进入武汉,与数百位医护工作者面对面交流,收集到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呈现出抗疫战线上的每个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让观众感同身受。

电影《中国医生》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的真实事件改编,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为核心故事背景,同时兼顾武汉同济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火神山医院、各方舱医院等兄弟单位,以武汉医务人员、全国各省市援鄂医疗队为人物原型,全景式记录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

影片通过精心的创作与制作,既真实还原了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直面疫情奋力营救的场景,又着力刻画了人民群众并肩同行汇聚抗疫力量的动人景象。影片全景展现了风雨同舟、众志成城的全民抗疫真实图景,致敬在抗疫斗争做出贡献的每一位平凡英雄

《中国医生》发布“我们尽全力向真实贴近”特辑与生命竞速版海报以来,无数观众表达了对影片的深切期待。网友纷纷留言表示:“好真实,看得心都揪起来了”、“感谢医务工作者以血肉之躯筑成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演员塑造角色的时候尚且如此不易,真正的医务工作者更是难以想象”。

平凡成就伟大,白衣书写传奇。影片全景展现了抗疫斗争中医务工作者的伟大奉献,并兼顾了在抗疫斗争中做出贡献的普通人。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中国医生》回顾全民抗疫历程,向抗疫斗争中的每位平凡英雄致敬!

推荐访问: 观后感 中国 第二集 中国医生第八集观后感 《中国医生》观后感 医者第三集观后感 医生视频观后感 人民的医生观后感 看完关于医者的观后感 中国医生观后感800字 中国医生战疫版观后感3000字 医生一生观后感 医者纪录片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