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延安整风开创了党内民主建设的新模式

延安整风开创了党内民主建设的新模式

时间:2022-05-05 14:20:04 浏览次数:

【摘 要】党内民主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内民主建设。延安时期,为了适应现实的需要,全党开始了大范围的整风运动,促进了党内民主的发展。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的党内民主建设,既是一次成功的实践,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其整个过程无不蕴含着中国共产党敢于创新的品质。延安整风对党内民主的实践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确立了发展党内民主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党内民主生活方式;确立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党内斗争原则。

【关键词】延安整风;党内民主;建设

党内实行和发扬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苏区代表会议于1937年5月2日至14日在延安召开,党中央领导毛泽东同志早在这次会议上就对有关党内民主的重要性问题进行了相关论述。毛泽东说:“要党有力量,依靠实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去发动全党的积极性。”延安整风运动发展了党内民主的实践,包含了丰富的民主形式。整风运动开展的过程,就是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过程,党内动员、全体党员参与、党内民主讨论及群众民主监督等环节,是开展党内教育、促进党内民主的一种有效形式,开门整风的民主精神在之后的各阶段整风运动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延安整风实行的上下结合的方法,经历的从高级干部开始到一般干部,又从一般干部回到高级干部的几个不同阶段,遵循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等等都充分体现了民主的精神。

一、延安整风确立了发展党内民主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发展党内民主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延安整风对党内民主建设的重大理论贡献。同时,党内民主的良性发展也为延安整风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我们党的建设和发展历程来看,对党内民主冲击比较大的几次右倾错误和“左”的错误,不管是在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或者脱离马克思主义的经验主义,其根本都是没有坚持实事求是。延安整风运动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态度,重调查、讲实际,统一了思想和认识,这才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第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总结的出来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年代毛泽东就提出了这一路线。1937年,毛泽东发表了《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打好了理论基础。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已经意识到了主观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危害,全党自觉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刻不容缓。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实事求是”进行了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定义。延安整风期间,党员数量的剧增和党员理论水平的参差不齐,迫切需要以理论教育的方式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在与党内严重的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做斗争的过程中,党的思想路线进一步形成和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完全确立了。这为党内民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第二,思想解放是党内民主发展的基本前提,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为党内民主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党内民主的发展与确立,必须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彻底地消除教条主义的产生及其发展基础。针对党内长期存在的右倾和“左”倾错误路线,延安整风运动消除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以及把共产国际和前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树立了正确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延安整风运动,是从党中央一级的高级干部开始的,先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然后研究党的历史上的路线。1942年2月,全党全军整风运动逐渐开始。党内领导人一方面发扬民主作风,在全党范围内,不分职务大小、不论年龄大小,形成认真学习、求真务实、民主讨论的“实事求是”风气,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从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揭示“左”、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着重从实事求是风气转向实事求是思想方法。这不仅使全党真正的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方法的重要性,而且为党的思想路线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的确立致使我们党的思想建设和理论建设摆脱了教条主义的禁锢,为以后我们党党内民主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与源泉。

第三,思想解放是黨内民主发展的根本保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推进了党内民主的组织建设。党内民主开展不够,导致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脱离实际。为了贯彻脱离实际的错误政策,往往要采取命令主义、宗派主义和惩办主义的工作方式,这就更加破坏了党内民主。那些采取主观主义学风的党员干部处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家自居,自以为是,到处发号施令,动辄以马列主义的词句吓唬同志,容不得任何不同的意见。他们总是在推卸自己的责任,不敢于面对自身的错误,更不会去进行自我批评,这种作风对中国革命前期造成了严重危害和重大损失。最终也导致我党不能正确地总结斗争失败的经验和教训,阻碍了党前进和发展的步伐,减缓了中国革命的前进步伐。所以,“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大敌当前,我们有打倒它的必要。”这就需要我们党加快创新党内民主模式,充分发挥其作用,在党的重大决策过程中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发掘党的各级干部和党员群众的智慧和能力,群策群力,充分调动其参政积极性,广泛听取和接纳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同时也是我们党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健全完善党内民主生活的目的所在。在实事求是思想的指导下,党内逐渐形成了讨论、民主的良好风气与民主组织机制。

二、延安整风运动丰富了党内民主生活的形式--“批评与自我批评”

关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改进工作的方式是延安整风运动中形成的基本工作方式之一,共产党人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对于改善党的民主领导具有积极作用。在思想解放的大前提下,大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在延安整风中,全党上下普遍通过正确、恰当、合理、必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分清了各种是非,解决了许多问题,极大地增进了团结,凝聚了革命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过这种整正确的工作方法,提高了共产党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提高了党员干部对民主制度和民主工作方法的认识和深化,同时为解决思想争端提供了正确的民主解决方式。大家革命热情高涨、同仇敌忾,一度形成了全党全军和根据地人民思想大统一、大团结的良好局面。

第一,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增强党的生机的一大法宝。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员对党内民主生活的积极参与是党充满活力的活水源泉。批评与自我批评不仅仅是党内教育的一种方式,更是促进党内民主向前进步的有效途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党内民主方式是防止党组织和党员思想僵化的武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首先要求党内有一个民主的气氛,使人们能够毫无顾忌、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这有赖于党内民主的发扬。在延安整风中,正是淋漓尽致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各种思想的激烈交锋碰撞出真理的火花,对于党的建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党内民主方式是抵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脱离中国实际甚至资本主义的思想和理论侵蚀党组织和党员思想与作风的有效方法。批评与自我批评还是总结经验教训、修正错误、认识真理的重要途径。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便及时克服缺点、改正错误,使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更加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需要。

第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延安整风中,毛泽东力倡全党普遍的整风学习运动,务必要通过发扬党内民主,来营造一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生动民主氛围。延安整风期间,首先是强调和鼓励自我批评。从中央领导人到普通党员,都以深刻的自我批评求得了党内的团结。全党同志首先要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文件和整风运动的学习资料,检查个人思想和工作的历史。其次是在强调自我教育的基础上,对错误思想要大胆进行批评。这样一来,把各种一致或不一致的思想和意见摆到桌面上来,大家通过比较对问题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和探讨。并且,每一个人都可以继续申请复议和保留自己的不同意见和观点,真正做到了敞开思想,畅所欲言。

第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讲究方式、方法。延安整风运动为什么会发生如此之大的效力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运动中全党进行了深刻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之所以這样说,是因为从整风的整个过程来看,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是局限于某一个环节,而是贯穿于整风的始终,不管是在理论学习中还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是一小部分人做批评与自我批评,而是全党范围内的;不是为了形式而批评,而是实实在在的为了弄清楚问题的实质。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一种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过程,它的有效实施,不仅仅需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更需要每个人心中对此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时时贯穿着唯物辩证法,对于任何问题应采取分析态度,不可否定一切。既要严肃、彻底,又要慎重、坦诚;既要指出缺点,又要肯定优点。每一个人在批评别人时,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事实为依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放在历史的现实的环境中去分析问题。每一个人在批评他人时,也必须严格反思自己。出现思想分歧,不要急于定性、下结论,要采用民主的方式进行讨论,弄清楚问题的是非。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我们反思和总结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对于历史遗留的那些关于党生死存亡的问题都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第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离不开党外民主的支持,要把党内批评和党外批评结合起来。在整风中,党的领导人不仅反复强调要在党内扩大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范围,还特别指出,在涉及一些重大问题时,仅仅发扬党内民主是不够的,还要注意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批评。这是中国共产党前进的根本动力,是党走群总路线的真实写照。只有内力外力合作,整风才会有成效。这也可以说是把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相结合的一个范例。共产党干革命的目的是为了群众,为了人民的利益,任何政策都要经得起人民的考验。要不怕批评,不管是谁,只要说得对,只要符合人民的利益,我们首先得学会倾听,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采纳。这不仅是从下层学习,总结经验,更是团结群众的一个有效途径。

三、整风运动确立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党内斗争原则

早在1937年,毛泽东就说过:“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由此可见,适度的恰当的党内斗争是保持党的生机的一个途径,积极的党内斗争是推动党思想和谐的有益手段。但是,必须要明确的是,思想斗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真理,最终实现科学决策,不具有对抗性质。党的历史经验证明,对于党内客观存在的认识和思想上的矛盾不能采取一味地调和,这既弄不清思想,又分不清是非,只能使错误倾向和思想在党内泛滥,腐蚀党的肌体,削弱党的战斗力。问题的根本在与如何采用科学的方法运用这一手段。延安整风时期,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在准确分析我党思想矛盾的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党内斗争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宗旨,并为建国后提出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思想提供了借鉴。

第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宗旨丰富了党内斗争学说,为党内民主的发展提供了土壤。1941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他指出进行党内斗争不要“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而是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毛泽东指出,在反对各种错误思潮时,应该坚持“惩前毖后”和“治病救人”相结合的两项方针政策。对于错误的认识和观点,一定要敢于指出和揭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分析方法,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和精神改正错误。毛泽东常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免”,指出缺点和错误是为了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少犯和不犯错误。他指出,在指出和揭发错误的时候要注意工作方法和方针,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别人改正错误,目的是为了改正错误 ,以便更好的工作。与粗暴的指出别人工作的失误,严厉的训斥,毛泽东提出“惩前毖后”,和“治病救人”的工作方法,其中蕴含着民主思想的成分,这对于改善党的领导和纠正党内的错误具有积极的意义。指出错误是为了纠正错误,为了更好的坚持党的领导,更好的改进党内的存在的缺点和错误,从而使党内形成一定的民主作风和工作方法。这对于党内的思想和工作争论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这种包含着民主思想成分的工作方法,在党内的争论中,能采用及时、正确的民主工作方法去纠正错误,从而保证了党的民主集中领导,形成一定的科学决策,提供了一种有利的工作方法,也使党内形成了民主的氛围。对于党内工作的开展和宣传舆论形成一定的积极影响。“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毛泽东提出的工作方法对党内民主的形成提供了积极的环境,为党内民主思想的生长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在此对“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论述,为开展党内斗争确立了基本的政治准则,对于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巩固党的团结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根本目的是既要弄清又要团结同志。从1942年开始进行的延安整风运动,全党上下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方针指导下,充分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锐利的思想解放武器,对党内长期存在的危害革命大局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以及党八股等错误思想和不良作风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清算和铲除,全党普遍地受到了一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的洗礼,党内民主生活水平较之前大大提高了一步。在延安整风期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准确地分析了党内思想矛盾的性质和特点,总结了党内斗争的历史经验和深刻教训,采取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着重于分析错误形成的环境和历史根源,找出改正的办法,而不着重于追究个人的责任。把一个人犯错误的经验教训变成全党的宝贵财富,以杜绝类似错误的重犯。把思想斗争很好的融入到思想教育之中,展开了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彻底斗争,坚持说服教育、以理服人的方式来合理、妥善地解决党内矛盾,为全党营造思想上的高度和谐氛围。1957年,毛泽东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对这一党内斗争的方法进行了概括,并明确指出,“正是由于坚持使用了这一方法,1942年我们党才能很好地解决了教条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矛盾,才能在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基础上达到了新的团结。”

四、延安整风对党内民主建设的现实启示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党内生活方式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党内斗争原则,一环扣着一环,辩证统一于党内民主建设之中,开创了延安时期党内民主发展的生动局面。这是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全面改进党建的一次伟大的、胜利的工程。随后召开的党的七大被载入我党理论和实践创新的辉煌史册,被赞为一次民主的大会和团结的大会。七大的创举在于各方面全方位的民主,党代表的选举以及中央委员的选举,选举条例的修改以及党章的修改,小组会上的发言以及最后大会的发言,都无不留下许许多多的民主细节。新形势下,在实现党建的创新过程中,借鉴和发展延安时期党内民主建设的宝贵经验,结合党建新的伟大实践创新党内民主理论及发展模式,使我党保持长久的生机和充沛的活力,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完善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制

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对确立我国社会的民主法治,实现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同时期,民主和集中也不断赋予新的内容和形式,从而更好地指导社会主义的民主建设。在党的七次代表大会上,党章通过了“民主的集中”和“集中领导下的民主”这两项基本原则,相对与以前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更加能反应出党对民主的理解和认识不断提高和在新的历史阶段的不断深化,对民主制度建设更加完善,对民主的实现形式更加注重多样化。从理论本质上说,贯彻民主集中制,就是走群总路线,是时时联系群总、充分尊重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的问题。民主集中制原则就是民主上的集中,集中下的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的方式,就是坚持民主的优良传统,善于聆听群众的正确的建议,广大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经验,群众路线就是要把底层民众的呼声和正确的意见准确的传达给领导干部,并化作领导干部解决群众困难的具体行动,用正确的工作方法来处理群众的问题,从而保障党决策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健全党的集体领导原则,就是要充分发挥集体领导成员的智慧和才智,各尽其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制定出符合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和符合国情、党情、世情的科学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集体领导要防止出现“一切都是领导说了算,一切都是领导做主”的政治决策怪圈。集体领导是在民主集中上的领导,这就需要对领导进行一定的监督,在决策中,要善于发扬民主的优良传统,领导干部要善于聆听其他干部的意见,形成一定的民主氛围,这样才能制定正确的方针和策略,符合大多數人的需要。同时,为了把党员权利与党员纪律有机统一起来,而不仅仅是强调党员的义务。

(二)坚持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相互促进的原则

毛泽东早在延安时期就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已经做过宏观思考。在可以与隆中对相媲美的窑中对的答问中,毛泽东就党外人士黄炎培关于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提问中,毛泽东的回答很坚定。他找到了新路,他认为只有坚持民主才可以跳出这个历史周期律。只有人民当家作主,共同来管理国家才可以使中国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在党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通过了把党的民主集中集中制运用成为新民主政权的组织原则,这是在新的时期对民主集中制的新的发展和运用,成为中国政权建设的根本组织原则,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中国实际的新的发展。党的十六报告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胡锦涛同志也提出“通过加强党内民主来代动人民民主”。这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政治体系中的领导核心,因此,党内民主发展状态对于整体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起着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甚至是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

(三)发扬党内民主,制度保障是关键

制度泛指人们共同遵循的办事规则、行动准则以及运行规范。我国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直都强调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现如今已初步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者相互作用的优良社会主义建设框架。其中中特制度是理论和道路的具体的和最外层表现,因此加快健全和完善涵盖方方面面的中特制度至关重要。同时,我们始终在强调制度等体现的上层建筑与社会生产方式实践的发展相适应,因此,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快速前进,改革是我们永不停滞的动力,而相应配套的制度、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尤为重要。党内民主是需要以民主价值为体现的制度来保障的,它本身就是全体党员一律平等地参与、处理党内事务的一种权利和制度。党员是党的主人,是党内民主的主体,保障党员权利和主体地位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中共七大修改的党章,对于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和组织上的保证。党内民主需要党内领导干部带头自上而下推行,广大党员同志自下而上相配合,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选出党内普遍认同、有能力的领导干部和党员代表;改革和完善党内监督体制,防止党内腐败和权力专断;健全和完善党内沟通渠道,反映机制以及重大决策征询制度。

在当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承载着建成社会主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使命。在实现两个百年梦想的征途上,如何能够更好的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和实现民主形式的多样化,健全党内民主生活,使党成为一个永葆生机的无产阶级政党,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内民主建设,在党的发展历程中关于党内民主的制度建设、组织建设、理论建设多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坚持和发扬党内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内在机制和根本保障。八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一重要论断,并确立了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思路。回顾延安整风的历史功绩,其对党内民主建设的很多有益的探索在今天看来仍然很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 程伟.延安整风时期的理论教育及其当代价值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 杨忠虎,杨卓娟.延安时期党内民主建设的历史考察[J].学习论坛,2008(10).

[4] 郑兴刚.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制度创新的历史经验与启示[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8(01).

[5] 李军刚,阎治才.试析毛泽东对党内民主理论的探索[J].兰州学刊,2009(08).

[6] 丁玲.毛泽东的党内民主思想[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11).

[7] 毛泽东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作的关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的讲话.

作者简介:樊宁娜(1991.08- ),女,山西泽州人,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2012级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规律和主要经验研究;胡波(1990.01- ),男,重庆人,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2012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

推荐访问: 延安 整风 新模式 党内民主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