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藉以内部创业战略提升企业竞争力:行为与绩效

藉以内部创业战略提升企业竞争力:行为与绩效

时间:2022-03-17 08:09:48 浏览次数:

摘 要: 内部创业(Intrapreneurship)是企业为了提升核心竞争力并获得创新性成果而做出的组织允诺、授权和资源保证的一系列内部创业行动。本文通过对中国华为公司所开展的内部创业行动的观察与调研案例分析,探讨和评价中国成长型企业在内部创业过程中的行动逻辑和内部创业机制,探寻中国企业通过内部创业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和经验。

关键词:内部创业;核心竞争力;华为公司;企业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5X(2011)04-0024-09

一、引言

小公司的灵活性和善于把握机会的创业能力曾促进了一大批新创企业迅速成长为大公司。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已经建立起卓越资产的大公司被一些资源有限的新创企业所取代,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也促使许多大企业思考并努力引入小企业的创业与创新机制。事实上,企业大型化是全球化竞争条件下的一种必然趋势,而在这种趋势下,这些企业既要保持组织的动态灵活性,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又要克服组织内部的X-非效率,充分调动内部人员独立经营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就需要降低决策的层级, 并走上分权化的管理之路。而如何减小转让决策权的边际代理成本以应对动荡的环境变化是一个难题。在内外环境条件迫使下,通过公司内部创业的方式激发企业进一步创新,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大公司持续有效成长的一种可行方式。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2002)曾评价这种模式,并认为大公司通过内部创业活动,完全可以克服大企业病的不良症状,取得与小企业一样卓越的市场绩效。

所谓的“公司内部创业”(Corporate Intrapreneurship)是指企业为了获得创新性成果以进一步提升其竞争力而得到组织允诺、授权和资源保证之后所实施的一系列创业活动。①这些活动包括:内部设立新产品开发小组或新事业部;外部设立衍生的合资公司或独资公司以开发或收购新项目,为开拓新市场与其他企业签署相关联盟合作协议等。

普拉哈雷德(Prahalad)和英国的哈梅尔(Gary.Hamel)在美国《哈佛商业评论》[1]上发表《论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之后,学界一直都在探索如何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方法问题。以凯文等人所提出的三种方法最为国际学界和商界所认可,这三种方法分别是:基于愿景的竞争力演化法、基于购并的外部扩张法和基于内部创业的孕育法。现实中不断看到,国外许多大公司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在积极尝试采用第3种方法,即通过提倡和鼓励公司内部创业,建立完善的内部创业体系,激发公司内部的创业精神,进而培育和强化核心竞争力。这方面成功的事例包括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3M、柯达(Kodak)和壳牌(Shell)等大公司,办公告示贴、小型复印机等创新产品的风靡都是内部创业的硕果。美国《财富》杂志中曾对世界500强企业进行过一项研究统计: 名列前100位的大公司中约有三分之二的企业是通过内部创业机制实现产品创新的。事实表明,内部创业已经成为许多国际大公司调整业务组合、培育企业内部创业精神、不断创新求胜的有效途径。

面对国际大公司这股内部创业的潮流,国内一些大企业也在积极尝试引入相关机制以改变过去单一的决策管理模式,培育自主创新的能力,如深圳华侨城集团已将新的项目都纳入到了公司内部创业体系中;清华同方探索出了建制孵化,成果孵化和反求孵化三种切实可行的内部创业运作机制;华为早在2002年就在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的帮助下实施了遍及全公司各个层级的内部创业行动计划,这些企业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取得了良好的再创业绩效。基于当前国内外有关创业研究的重要性以及中国正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现实性,本文通过对国内著名科技型企业——深圳华为公司开展内部创业活动7年的实践进行案例调查和实证研究,解释了其内部创业实践对提升该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积极作用。

二、相关理论文献以及研究综述

上个世纪80年代,新创企业和成熟大企业中以提高公司产品创新、冒险精神、先动性地反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为目的的公司内部创业实践受到企业界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这一时期的文献,例如, Pinchot[2]等人指明了创业不仅对于初创企业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已建公司的持续创业与创新也具有战略意义。Pinchot曾用“内创业”(Intrapreneurship)来定义已建公司内部的创业活动,即:发生在大公司或独立的SBU内部的、以创建内部试验市场、改进管理和技术为目的的创新活动。他对130多家企业内部创业经历进行调研后认为,公司内部创业就是创业精神的一种延续。Antoncic 和Hisrich[3]认为,包含于内部创业概念中的焦点是技术的开发与创新。

引起学界高度重视的一个标志是美国著名的《战略管理月刊》(SMJ)在1990年集中刊发了一系列有关公司内部创业的专题特刊。这标志着公司内部创业正式成为战略管理研究中一个新兴的分支。著名战略理论学者Stevenson在该特刊的引文中提出,创业已经是当今战略管理的核心。学者们的研究焦点主要是如何在公司战略中注入创业精神,激活公司的创业活力,增强公司柔性和快速反应环境变化的战略能力。[4]

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公司内部创业理论的研究已经成为文献中的一个完整部分,[5]成为战略管理研究、公司战略实践和公司成长管理中的一个热点论题。毕海德在其研究中发现,大公司的创业(创新)活动具有较好的资源基础。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扎哈拉[6]是此领域内成果最为丰富的学者,他在最新出版的《公司内部创业与战略成长》一书中曾提到一项对美国上百家开展过内部创业活动的企业高层领导进行访谈和调研的结果,他把公司内部创业比作是一项围绕创新和创业活动开展的价值工程。他们的调研结果表明, 内部创业已经成为各大公司持续创建企业竞争优势和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国际学者们认识到内部创业可以作为创造价值和创新的手段, 用来提高公司的竞争地位, 改变公司的经营现状并实现持续成长。

另外,在过去的20 多年里, 内部创业对公司绩效和组织再生的重要性已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作为最早研究内部创业的学者,Schollamer也认为, 内部创业是获取竞争优势与较佳财务绩效的重要因素。Peterson和Berger认为内部创业活动是能帮助企业发展新的以及产生正现金流的一项事业,实施内部创业能提高公司的财务绩效。Covin等学者研究认为,在创造和推出新产品和新技术上具有先动性的公司,它们经常可以获取更优越的财务绩效。美国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的战略研究者们一直关注企业内部创业活动的开展,其内部刊物《麦肯锡高层管理论坛》曾多次发表文章探索内部创业对企业绩效改善的影响。

基于上述文献研究和一些国际大公司成功的内部创业实践,结合华为内部创业实践活动,设计了一个能够反映公司内部创业行为特征的层次、结构与内容逻辑图(如图1),并将公司内部创业划分为公司内新创事业和公司外衍生创业两个集合。由于新事业部、新项目小组和新创意提案都是发生在公司内部,且都是公司为追寻市场机会或者产品创新而设立的新事业单元,把这三类合并为“新创事业”;由于并购式创业企业、合资公司和独资公司都是发生在母公司边界以外,且都是以一个实体公司的形式存在,本文把这三类合并为“衍生创业”。

推荐访问: 绩效 企业竞争力 提升 战略 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