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食源性寄生虫感染流行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食源性寄生虫感染流行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22-03-09 08:29:03 浏览次数:

摘要:食源性寄生虫感染是威胁我国居民身體健康的重要原因,近年其感染流行特点有新的变化。饮食、卫生习惯等个体因素和卫生环境、经济条件等社会环境因素与食源性寄生虫感染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综述了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的流行特点,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食源性寄生虫;流行特点;卫生行为;环境卫生

中图分类号:R15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23.008

文章编号:1006-1959(2019)23-0030-03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oodborne Parasitic Infection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YU Shao-chen,SHI Wu-xia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Management,Guilin Medical College,Guilin 541004,Guangxi,China)

Abstract:Foodborne parasitic infections are an important cause of threats to the health of Chinese residents.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ve been new changes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fections. Individual factors such as diet, health habits, and social environment factors such as health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foodborne parasitic infection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oodborne parasitic infections and analyzes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Key words:Foodborne parasites;Epidemic characteristics;Health behavior;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近三十年的全国寄生虫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重点寄生虫感染率已经降到6%,华支睾吸虫、带绦虫、蛔虫等各种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感染率也有所下降,但我国的寄生虫感染人数仍然众多,预计全国有3859万人被重点寄生虫感染,其中蛔虫、华支睾吸虫、带绦虫的感染人数分别为882万、598万、37万,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的问题较为突出[1,2]。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因食入被感染期寄生虫虫卵或卵囊污染的食物和水源而引起人体感染的一类疾病的总称[3]。我国常见主要食源性寄生虫有5大类型,共15个虫种:①水源性寄生虫:隐孢子虫、蓝氏贾第鞭毛虫、溶组织内阿米巴;②肉源性寄生虫:刚地弓形虫、肉孢子虫、带绦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旋毛虫;③水产品源性寄生虫:华支睾吸虫(肝吸虫)、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斯氏并殖吸虫、广州管圆线虫;④植物源性寄生虫:布氏姜片吸虫(肠吸虫);⑤其他类型寄生虫:曼氏迭宫绦虫、似蚓蛔线虫(蛔虫)[4]。本文综述了食源性寄生虫感染流行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以期对食源性寄生虫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及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

1食源性寄生虫感染流行特点

1.1由农村向城镇转移,农村地区感染仍较为严重  2015年开始的第三次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简称“第三次寄调”)显示,食源性寄生虫中常见的华支睾吸虫在我国农村感染人数约为151万,在城镇感染人数约为446万;广西城镇地区华支睾吸虫的标准化感染率为14.95%,约是广西农村地区感染率的50倍;广东城镇地区华支睾吸虫的标准化感染率为2.34%,约是广东农村地区的2倍[2]。广西、广东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城镇高于农村,这可能和城镇居民的高生活水平、饮食口味、食物来源和烹饪方式的多元化以及外出就餐机会更多有密切关系[5]。另外,李钦鉴等[6]的研究也表明在餐馆食用鱼生比在家食用鱼生感染华支睾吸虫的风险更高。

黑龙江、吉林、广东的农村地区华支睾吸虫标准化感染率分别为3.08%、1.90%、1.28%,华支睾吸虫感染在部分农村地区也较为严重。目前全国蛔虫、带绦虫的感染人数分别约为882万、37万,且感染者主要在农村偏远地区[2]。这可能和农村偏远地区的卫生设施、居民的生活习惯及健康意识较差有关。

1.2局部地区流行,呈区域性分布  95%的华支睾吸虫感染者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黑龙江和吉林等地区。华支睾吸虫在广西、广东两地感染率分别为6.68%、1.91%,其中,广东珠江三角洲城镇与城郊区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率高达23.36%。除广东、广西以外,华支睾吸虫在江西信丰县感染率为14.25%,在贵州凯里市感染率也高于10%[2,7]。上述地区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率较高可能与当地居民有生吃淡水鱼、虾的习惯有关[7,8]。带绦虫在西藏感染率为9.25%,占全国带绦虫感染总人数的94.69%[9],可能与藏区居民生吃牛肉的习惯密切相关[10]。

1.3全国范围内感染率下降,但部分地区有所上升  2015年开始的第三次寄调数据显示,农村地区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在这十几年中下降了60.34%,然而在部分地区感染率上升如江西的华支睾吸虫标准化感染率比前一次全国寄调上升了1962.50%,黑龙江的华支睾吸虫加权感染率比前一次全国寄调也有所上升,广西的华支睾吸虫加权感染率比前一次全国寄调上升了80.05%[2,11],袁爽等[12]调查黑龙江2016年食源性寄生虫(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率(10.64%)比2015年第三次寄调中黑龙江华支睾吸虫加权虫感染率(1.62%)也有所升高。全国范围内感染率下降是近些年国家推动寄生虫防治工作的成果,部分地区感染率上升可能和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一时难以改变等原因有关,这些感染率上升的地区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持续关注。

1.4造成较多的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近些年,我国曾经多次发生因食源性寄生虫感染而引起的公共卫生事件。从1964年到2011年,我国大陆15个省份爆发了600多起食源性旋毛虫感染事件,共有38797人致病,336人致死[13]。2013年3月云南澜沧县糯福乡洛勐村有11人出现发热、腹泻、恶心等相同症状,引起了当地卫生监管部门的重视;经过排查后,在该地又发现相同症状的患者16例,患者合计27例,其中有2例重症,1例死亡。这些患者均在当地同一家村民中吃过生猪肉(俗称“剁生”),经检查后发现,食用生猪肉是引起食源性旋毛虫集体感染事件的原因[14]。2015年3月云南洱源县起胜村两户人家用生皮宴请亲友,其后查出该村有262人被食源性旋毛虫感染,同年西藏也发生了2起因食用半风干猪肉、藏香猪肉所导致的群体性食源性旋毛虫感染事件[15-17]。北京市2006年6月~9月陆续出现了160例症状相同的患者,经调查发现这些患者是由于曾在同一家餐馆中吃了“凉拌福寿螺”从而被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所致[18]。据此可知,食源性寄生虫感染所造成的公共卫生事件,常常是由于宴请、婚宴、聚会等聚集性的饮食活动给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的爆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2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的影响因素

2.1个人因素

2.1.1年龄  钟严伟等[19]调查了深圳市居民重点食源性寄生虫(华支睾吸虫和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情况,共调查了1671人,调查结果显示,重点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率在20岁以下年龄组人群最低,在31~40岁年龄组人群最高,感染率分别为7.89%、17.71%。各年龄感染率有所差异,其中30~40岁年龄组人群感染率高,可能是由于该年龄组人群社会活动和外出就餐机会多,从而食用鱼生、虾、螺等食物机会多有关系。

2.1.2性别  目前普遍认为食源性寄生虫感染与性别有一定关联。舒宏等[20]调查了广西2016年到2018年入院就诊患者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状况,结果显示,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感染分别为33.44%、18.48%,男性患者的感染率高于女性。何远游[21]的研究也表明男性各年龄组人群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率均高于女性各年龄组人群,这可能和男性交际广、在外就餐机会更多以及食用生鲜食物的勇气更大有关。

2.1.3职业  调查数据显示[19],个体私营人员、干部职员、劳务工、学生和儿童重点食源性寄生虫的感染率分别为20.25%,15.95%,12.55%,8.28%,不同职业间感染率存在差异,分析原因可能在于个体私营人员和干部职员的商务、公务就餐机会多,从而食用生鲜食物机会多。

2.1.4文化程度  吴海东等[22]调查了2015年珠三角某市华支睾吸虫等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文化程度较低的初中组人群感染率最高(46.28%)。一般情况下,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更容易感染食源性寄生蟲,这可能和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卫生和健康意识较差,寄生虫防治知识知晓程度低有关。

2.1.5行为  陈秋云等[23]调查了阳春市456户1082人蛔虫等人体重点寄生虫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饮水习惯和寄生虫的感染有相关性;经常喝生水,偶尔喝生水,喝开水或桶装水三组人群的感染率分别为37.50%,11.63%,6.22%,存在较大差异,说明喝生水会增加寄生虫感染的风险。洗手习惯和寄生虫的感染也有相关性,饭前常洗手、饭前偶尔洗手和饭前不洗手三组人群的感染率分别为5.26%,10.70%,12.00%,该研究结果显示不爱洗手会增加寄生虫感染的风险。

范苏云等[24]调查了深圳市福田区居民的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和危险因素,结果显示生吃或半生吃淡水鱼会增加华支睾吸虫的感染风险,生熟砧板不分开也会增加华支睾吸虫的感染风险。钟严伟等[19]的研究也表明,吃鱼生和生熟砧板不分开是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的危险因素。李芫苑等[25]的研究表明,肝吸虫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吃凉拌莴笋(OR=39.2,95%CI:3.5~446.9)和购买凉菜(OR=5.6,95%CI:1.22~25.29)。以上多项研究表明,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个人卫生习惯可以降低食源性寄生虫的感染风险,控制其流行。

2.2环境因素

2.2.1卫生环境  陈秋云等[23]的研究表明使用厕所类型和寄生虫的感染有相关性,使用无害化厕所组人群和使用简易厕所或其他类型厕所人群组的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4.35%、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2.21,P<0.05);刘新亮等[26]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使用无害化厕所的人群寄生虫感染率显著低于使用简易厕所或其他类型厕所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11,P=0.04);杨平等[27]的研究也表明,使用家庭厕所和卫生橱柜的家庭感染蛔虫等寄生虫的风险比其他家庭的感染风险低(均有P<0.05)。使用无害化厕所和卫生橱柜可以降低寄生虫的感染风险。

2.2.2地理环境  有研究表明人群居住地距离河流的远近和华支睾吸虫感染率有相关性。郑南才等[28]对江门市 7 个市(区)的 35 个镇 140 个村12661人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大于10%的乡镇均分布在西江和谭江两大河流附近,感染率小于5%的乡镇均远离大的河流,人群居住地距离河流的远近和感染率呈负相关(r=-0.61,P<0.01)。Lee GS等[29]调查了韩国五个村庄的1081人,结果表明,靠近河流村庄居民华支睾吸虫感染率(14.2%)显著高于内陆居民的感染率(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居住地距河流较近的居民感染率较高,可能和居住地离河流越近食用鱼类等水产品的机会更多有关。

2.3社会因素

2.3.1经济因素  陈秋云等[23]调查了阳春市1047人蛔虫等重点寄生虫感染情况,数据显示,农村地区的感染率显著高于城镇地区(?字2=8.41,P<0.05)。2015年全国寄生虫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2],蛔虫在贫困县和非贫困县的感染率分别为2.05%、0.71%(?字2=1177.10,P<0.01),华支睾吸虫在贫困县和非贫困县的感染率分别为0.87%,0.32%(?字2=458.17,P<0.01),该调查说明贫困地区重点寄生虫感染率显著高于非贫困地区。李文等[30]调查了人均经济收入较低的河南汝阳县和人均收入较高的巩义市两地居民的寄生虫感染情况,共调查1481人,数据显示经济状况较差的汝阳县居民寄生虫感染率为29.57%,经济状况较好的巩义市居民寄生虫感染率为13.37%,同时两地居民对常见寄生虫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KAP)也有显著的差别,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居民寄生虫病防治KAP水平,人群的KAP水平和寄生虫的感染率呈负相关。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源性寄生虫的感染风险可能也会随之降低。

2.3.2健康教育  2006~2010年陈培厚[31]等在湖南祁阳县和冷水滩区进行肝吸虫防治模式的研究,采取干预措施:①广泛深入的宣传肝吸虫病防治知识,开展健康教育工作;②全民驱虫。2010年对东风村、竹山村、茶花村等3个村进行效果评价,3个村干预措施实施前肝吸虫的总感染率为72.0%,干预措施实施后肝吸虫的总感染率为44.8%,感染率下降了27.2%,开展健康教育等措施后肝吸虫的感染率显著下降。说明可以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来降低食源性寄生虫的感染风险,达到控制食源性寄生虫流行的目的。

3总结

食源性寄生虫病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重大影响,同时也给全球带来了严重的疾病负担,寄生虫病仍然是我国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但是寄生虫病可防可控。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以及卫生、饮食习惯等个体因素和卫生环境、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健康教育等社会环境因素均对食源性寄生虫的感染有影响。但大多数研究只关注个体水平对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的影响,而探索经济状况、厕所类型等社区水平因素对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的影响较少。建议国家相关机构加强社区水平因素对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的影响研究,以降低食源性寄生虫感染流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健康委员会.国家健康委员会2018年12月14日例行新闻发布会散发材料之三:第三次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EB/OL].[2018-12-14].http:///channel/newsinfo/4332

[2]周晓农.2015年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54-106.

[3]雷世鑫,杨亮.我国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特点及防控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36(3):352-354.

[4]劉明远,刘全,方维焕,等.我国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及其相关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学报,2014,34(7):1205-1224.

[5]杨进新,杨杏爱,万孝玲,等.广西桂北少数民族地区2017年华支睾吸虫感染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19,19(6):571-573.

[6]李钦鉴,谢文波,李群飞.广东省五华县居民华支睾吸虫感染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8,34(13):165-168.

[7]兰炜明,姜唯声,戴坤教,等.江西省人体华支睾吸虫感染现状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7,29(1):44-47.

[8]黎学铭,欧阳颐,杨益超,等.广西居民饮食习惯与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分布调查[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9,27(2):151-155.

[9]杨亚明,吴向林,田洪春.全国人体带绦虫感染现况调查报告[J].中国热带医学,2019,19(1):10-15.

[10]王波,拉巴卓玛,仁青群宗,等.西藏山南地区适龄妇女牛带绦虫病流行病学调查[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5,26(4):112-113.

[11]万孝玲,张伟尉,蒋智华,等.广西2015年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19,19(1):19-22.

[12]袁爽,邢智锋,葛涛,等.黑龙江省2016年重点食源性寄生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调查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8,34(3):423-425.

[13]郑德福,肖宁,冯萍,等.1964-2011年中国大陆人体旋毛虫病流行分析[J].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1,9(3):119-125.

[14]王春泉,吴方伟,王兴荣.云南省澜沧县一起旋毛虫病暴发的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13,13(11):1433-1434.

[15]王玉梅,起云亮.2015年云南省洱源县起胜村旋毛虫病暴发疫情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6,31(1):61-62.

[16]扎西措姆,金峰,孙萍.西藏拉萨市旋毛虫病4例报告[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5,33(4):305-306.

[17]达珍,旦增贡嘎,扎西桑姆,等.西藏一起人体旋毛虫病暴发的调查[J].医学信息,2015,28(36):222-223.

[18]何战英,贾蕾,黄芳,等.北京市一起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疫情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0):1241-1242.

[19]钟严伟,梁享生,王开亮,等.深圳市居民重点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6,27(1):1-4.

[20]舒宏,江宗蔚,黄文成,等. 2016-2018年广西肝吸虫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8,22(12):2127-2128.

[21]何远游.不同年龄、性别肝吸虫病感染情况分析-以佛山市三水区分析为例[J].管理观察,2013(21):144-145.

[22]吴海东,罗乐,夏生林,等.2015年珠三角某市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7,15(8):29-31.

[23]陈秋云,刘苗苗,陈华政,等.阳春市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5,15(5):687-689.

[24]范苏云,石向辉,牛姬飞,等.深圳市福田区人君华支睾吸虫感兴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4,26(6):699-700.

[25]李芫苑,何继波,姜黎黎,等.云南宾川一起肝片吸虫病暴发的危险因素调查[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8):37-41.

[26]刘新亮,肖红军,周宏大,等.湖南省涟源市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0):1500-1501.

[27]杨平,石武祥,康敏,等.广西少数民族农村地区肠道寄生虫感染因素的多水平多因素模型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7,21(8):801-804.

[28]郑南才,刘鹰航,梁柏年,等.广东省江门市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4,32(6):441-445.

[29]Lee GS,Cho IS,Lee YH,et al.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clonorchiasis and metagonimiasis along the Geum-gang(River)in Okcheon-gun(County),Korea[J].Korean Journal of Parasitology,2002,40(1):9-16.

[30]李文,贺丽君,颜秋叶,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寄生虫感染的影响[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4,17(5):282-284.

[31]陳培厚,段绩辉,唐阳,等.湖南省肝吸虫病高发区流行因素及综合防治模式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3):344-348.

[32]Torgerson PR,De Silva NR,Fèvre Eric M,et al.The global burden of foodborne parasitic diseases: An update[J].Trends in Parasitology,2014,30(1):20-26.

收稿日期:2019-9-16;修回日期:2019-9-26

编辑/成森

推荐访问: 寄生虫 感染 因素 影响 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