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在本科生中开展企业战略管理教学的难点和教改方向

在本科生中开展企业战略管理教学的难点和教改方向

时间:2022-04-07 11:11:54 浏览次数:

摘要: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和系统性特征突出的课程,对教师、教材和教学方法有很高的要求。目前大量采用的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网络和多媒体等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使理论知识的讲授有被边缘化和模糊化的趋势。针对本科生的特点,在明确树立以理论讲授为核心的教学定位的基础上,开展了战略情景因素和战略触发事件的理论研究和教学,采用教师主导的互动模式进行了教学改革创新,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企业战略管理;本科生;本科教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杨利军(1972-),男,宁夏银川人,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讲师。(河南 洛阳 471003)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32-0099-03

作为专任教师,笔者在经济管理类本科生中开展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已历五个学年,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随着教龄的增长和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深感企业战略管理这门课程教学的难度非常之大,对教师、教材和教学教辅方法都是很大的挑战。作为一门实战性、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纯粹的理论传授或纯粹的案例分析都有失偏颇,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样,理论教学加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也绝非那么简单有效。因此,探索一套适合本科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就十分必要和迫切。本文从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性质入手,探讨该课程教学难点和解决对策。

一、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的难点

难点之一是企业战略这一问题的性质决定了该课程的定位。一般而言,战略具有高层次性、全局性、长远性等特点,[1]要求企业高层,特别是企业家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企业长远发展的问题。但正如威廉.R.金在《战略规划与政策》一书中的观点:“有没有能力进行‘战略性的思考’也许是各人在管理能力上的最大差异。”因此,要真正使学生具有战略思维能力、深入领会战略管理理论绝非易事。

难点之二是战略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都在不断创新和不断发展之中。目前,波特所奠定的竞争战略的框架是战略管理教材的主流,其主要的观点和分析研究工具,如用于行业竞争环境分析的五力模型、竞争对手分析模型,用于竞争优势来源分析的价值链工具,以及三种最基本的竞争战略等等,都是目前战略管理课程的核心内容。但是我们也看到,“蓝海战略”思想以价值创新为基石,重新构建了将差异化和成本领先相结合的企业战略选择,不仅在理论上提出“最好的竞争是不要竞争”,更在策略和工具层面进行了新颖的探索;还有,产业组织理论的S-C-P(Structure结构-Conduct行为-Performance绩效)范式和资源基础理论关于持续竞争优势来源的争论还没有尘埃落定,纵向一体化与供应链之争又在不断上演。从纵向一体化的解体到构建供应链(横向一体化),企业的竞争已经超越了组织边界,从企业内部向企业网络扩散,从单个企业的单打独斗向供应链系统竞争转变,从构建单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向组建核心竞争力群转变等等,都在逐步形成战略管理论的“丛林”。如何在传授基本的战略管理知识的基础上,将最新的战略研究成果展现给学生,这是另外一个难点。

难点之三是系统性和综合性在战略管理中体现的尤为突出。战略的形成是内外部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部的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提供了机会与威胁,内在的优势与劣势与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密切相关,涉及企业的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生产运作等多方面。从战略层次来看,常规的分类是将战略分为公司层战略、经营层战略和职能层战略,都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企业战略管理是外部环境、企业价值链和管理职能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反映。也就是说,要理解战略,必须对企业的运营管理有全面和深层次的把握,要在“全貌”上理解企业行为。而现实情况是战略管理的体系是庞杂的,涉及的内容太多:在战略分析的宏观环境分析中涉及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等问题;在内部资源与能力分析中又涉及到财务、营销、生产运作等方面;在战略选择环节,涉及到复杂难懂的成本驱动因素、差异化驱动因素等问题,以及理解一体化战略、多元化战略所必需的交易费用理论、范围经济理论等;在战略实施环节,涉及战略与组织结构、战略与制度流程、战略与领导、战略与企业文化等问题,每一个部分都可以自成体系。

难点之四是战略管理理论的深奥难懂。此处略举几例予以说明:1)价值链分析的目的是什么。在价值链分析中许多学生只掌握了企业所有的活动可以分为支持性活动和基础性活动,但是对其具体应用并没有非常明确的认识。波特最初是想通过价值链工具去定位企业具体的竞争优势来源,笼统地讲竞争优势,很难理解也不直观,因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一定体现在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体现在价值链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或者价值链的系统中。从这个意义上说,价值链是“庖丁解牛”,它将宏观的战略落实到了具体的企业活动之中。2)五力模型。五力模型很经典,但是也有很多应用的问题。笔者认为,供应商和客户的讨价还价能力尚容易理解,但是替代品的竞争、潜在竞争对手的进入威胁就不好理解:替代品是哪些,来自于什么方向?如何界定替代?潜在的竞争对手如何识别,哪些是潜在的竞争对手?如果我是一个企业的战略管理者,我应该如何去识别这些影响因素等等问题。3)SWOT分析。这是一个简单易用的工具,应用非常广泛,造成了许多人误以为SWOT分析可以“放之四海皆准”,但是对其局限性却没有认识到。SWOT是一个简单的定性分析工具,要真正挖掘企业优势和劣势的来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此外,SWOT分析至少还有四个方面问题需要注意:一是SWOT分析并没有给出所列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权重;二是同样的因素既可以列在优势(机会)也可以列在劣势(威胁);三是无定量的数据支持;四是粗浅分析,并与战略实施无逻辑上的联系。[2]4)核心竞争力理论。该理论是战略管理的经典理论,但是也存在难点,比如,如何识别核心竞争力?一般的教材对核心竞争力的是识别有四个指标:独特的能力、有价值的能力、不可替代的能力和难以模仿的能力。这样的定义过于抽象和笼统。具体而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哪里?什么样的能力才能是核心竞争力?根据近几年对教学效果的跟踪调查,课程全部结束后,学生对核心竞争力的认识依然是模糊的。

二、目前各种教学和教辅方法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1.案例教学

目前,案例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本科生的战略管理课程之中。案例教学的优点十分突出,有助于学生更直观、更快速地理解战略管理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战略思考,使复杂而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而有趣。但也必须看到,目前的案例教学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1)缺乏有针对性的、精彩的本土案例,容易让学生与案例之间产生距离感;2)已有的案例缺乏系统性,相当数量的案例断章取义,案例的背景交代不清,甚至忽略了影响战略决策的一些关键因素。许多案例的可思考性、可辩性太弱,一般性的描述太多,留给读者思考、辩论的空间很少,需要任课教师的再加工;3)简单移植MBA案例教学模式行不通。本科生缺乏MBA所具备的社会知识、管理经验,造成大多数时候案例分析纸上谈兵,很难深入进去。在教学过程中,将MBA的教学模式简单移植到本科生的课堂上是不可行的。以案例教学和双向沟通为主的MBA教学对象和本科生完全不同,MBA学生的基础对于理解战略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都很有帮助,在这样的情况下,以案例教学为主是合适的,对本科生则截然相反。

2.实践教学

目前各个学校都有针对本科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企业参观考察、课程实习、业务实习和毕业实习等方式。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战略管理理论知识,笔者也曾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考察和实习,但效果不理想。一是缺乏足够的时间,大部分学生都是走马观花;二是由于战略管理的特殊性,学生难以获得高层次的实践机会,无法身临其境地感受战略决策的过程。相对而言,实践教学更适合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从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许多高校的实习基地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问题,对战略管理教学的针对性不强。

3.实战模拟教学

由共青团系统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以及各种类型的实战模拟竞赛在高校有很好的基础。这样的实战机会对于本科生系统梳理所学理论知识,形成战略观非常有帮助,效果是显著的。笔者担任了多年的校级创业大赛的专家评委,对此感受颇深。但经过冷静分析,我们也看到,由于本科生缺乏对战略内外部环境的“全景观察”和“全息模拟”,所提出的企业战略规划不仅在理论上漏洞频出,而且缺乏可操作性,整体价值并不高。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社会文化等影响战略决策的关键因素都没有很清晰明确的认识。

4.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的直观和便利已经得到了广泛师生的认可,但也有一些共性问题同样存在于战略管理的教学中。最突出的表现是课程信息量过大,填鸭式教学“喧宾夺主”,教师成了幻灯“放映员”,结果是学生不求甚解,教师也没有把一些重要的关键知识点讲透、讲好。

三、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定位和教改方向

1.明确以理论讲授为核心的教学定位

以理论为核心,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共识,但是在大量案例被引进、多种教学模式被使用的情况下,这一共识正逐渐被模糊化和边缘化。同时,教师对战略管理理论知识缺乏全面系统的深刻把握,学生在“填鸭式”教学中的不求甚解,都加剧了这种趋势,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理论是基础,失去理论的所谓战略案例、战略实践是苍白的,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理论也是源泉,对理论的深刻分析和探讨是理解实践的关键,也是教师和学生战略素养的体现。

首先,以理论讲授为核心是本科教育的基础性所决定的。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在此无须赘述。

其次,本科生的自身特点也决定了教师必须要把理论知识讲好、讲透彻。对于缺乏社会经验和管理体会的本科生而言,教师更有必要将已有的、主流的战略管理理论体系传授给学生,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战略管理实践,形成正确的战略观,以及进一步的学习深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笔者认为,目前不宜在本科生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开展大量案例教学,主次不分,忽视对理论知识的深刻讲授,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使理论体系的基础性得到削弱,而且使案例分析流于形式。

最后,战略管理的课程性质也对理论讲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说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课程更多地体现了专业性的话,那么在本科阶段开设的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则更多地体现了综合性,更何况是企业最高层次的综合性问题。在前面的论述中已经提到,战略管理课程所涉及理论的深度、难度对本科生而言,都是空前的。不仅要求教师将战略管理体系中的各个知识点讲透彻,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要在一条主线下将这些“珍珠”融会贯通,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在战略管理课程中,理论讲授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对几年战略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的跟踪中笔者发现,由于缺乏对理论知识的有效传授,学生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只是对课程中的“案例故事”有印象,而对案例故事背后所隐藏的理论知识知之甚少,这不能不引起教师的深思。

一切教学与教辅手段都服务于理论讲授,而不是相反。在此,笔者绝非要否定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作用,这些方法和手段对于丰富课堂教学、帮助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作用显著,但是决不能因此就将理论讲授的核心目标边缘化和模糊化,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作为教师,在将工作重心放在理论讲授的同时,应合理安排、精心设计多种教学和教辅手段,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得。

2.开展战略管理“本土化”教学试验

由西方学者所构建的战略管理理论体系,与中国企业的管理实际相差有多远,这应该成为目前学术界关注的问题。笔者多年来的研究和对企业的战略咨询中发现,国内企业的战略管理有许多独特的表现,集中反映在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情景因素”和战略“触发事件”上。笔者认为,所谓情景因素是指影响战略决策的企业文化、领导人偏好、决策压力、某个特殊事件、直觉与洞察力等,上述因素在战略决策中可能起决定性作用。战略触发事件(Triggering Event),是指引发战略变革的某些因素,如新领导人上任、外部干扰、所有权变更、绩效差距、战略转折点(Strategic Inflection Point)。[2]根据笔者的观察,国内企业在战略情景因素和战略触发事件上的变现更为突出,上述因素和“事件”往往左右企业的战略决策,企业并不完全是在战略管理理论框架下的行为。因此,我们认为,造成战略管理理论“水土不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战略情景因素和战略触发事件的理论研究和课程讲授不够,造成了学生无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茫然。正如经济学的教育一定要让学生理解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一样,战略管理要深刻理解战略决策的“情景因素”和“触发事件”。从这个角度上讲,案例教学等方法并不是对症下药。

为使战略管理理论能够本土化,笔者开展了此方面的教学试验,增加了战略情景因素和战略触发事件的理论教学,对影响战略决策的关键因素进行深入讲解和分析,并通过国内企业的一些案例使理论落地。笔者试图从更实际、更高的层面去诠释企业的战略决策行为,促使学生思考和适应国内企业的战略管理模式,也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3.开展教师主导的互动式教学

上文中已经述及,许多高校的精品课程建设中纷纷建立了课程网站,将大量的课程相关资料上传,希望本科生能够主动下载进行学习。但就笔者的调研情况来看,目前本科生普遍存在学习内在动力不足,学习热情低的现象。因此,笔者认为,放任式教学方式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建立以教师主导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我们的教学方式是将“Presentation”教学模式引入到战略管理课堂。具体做法是在每章的教学过程中或完成后,给学生布置一到两个Topic——研究主题,教师提出具体的要求,由学生个人或一个小组课后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书籍期刊,对主题进行分析研究,总结理论研究成果,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样在下一节课开始前,抽点学生就布置的Topic进行主题演讲,教师进行课堂点评,学生自由提问和辩论。该教学环节要求教师要很好的控制演讲辩论过程,对学生的观点从理论和实践等方面进行深刻点评,并将课程理论融会贯通于其中。为给学生以一定的压力,教师将此作业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20%,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案例分析中同样沿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极大地发掘了学生的潜力。笔者开展此项教改已经三年,从实际效果来看,学生把每一个“Presentation”当成了展示个人风采的平台,充分展现个性,受到了学生的认可。在三年过程中,我们布置了“你眼中的战略——如何理解战略的高层次性和全局性”、“政治法律因素(技术因素、文化因素)如何影响战略决策”、“潜在的竞争对手如何识别”、“发现你的竞争对手”、“核心竞争力识别”、“一体化战略的优劣分析”、“范围经济与交易费用”、“如何成为中国的百年老店”、“价值链应用”、“竞合之我见”等多个主题,通过教师主导的方式让学生对理论进行深入学习。

通过三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总结要成功实施以上的教学模式,有三个方面是关键:一是教师主导而不是学生主导,更不是放任式教学,这是针对目前本科生的特点;二是有效考核,计入学生平时成绩,否则效果不理想;三是教师对学生观点的精准点评,使理论升华。

四、结束语

在本科生中开展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对教师、教材、教学方法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综合性和系统性使理论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都超越其他课程。针对本科生的特点,应明确树立以理论讲授为核心的教学定位,合理运用各种教学和教辅方法,注重对战略管理“情景因素”和战略“触发事件”的理论教学,引进“Presentation”教学模式,建立以教师为主导的战略管理互动式教学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杨锡怀,等.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5.

[2]J.戴维.亨格,托马斯.L.惠伦.战略管理精要(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96-97.

责任编辑:麻剑飞)

推荐访问: 教改 难点 本科生 方向 企业战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