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陪父就医记及其他

陪父就医记及其他

时间:2022-04-01 11:05:39 浏览次数:

最近父亲因患糖尿病住院,在医院做了一系列检查。日前,医生安排陪他做胃镜,我和母亲陪同。尽管是一个不大的检查,时间不算太长,还是在上海著名的三甲医院,但所经历以及耳闻目睹的一切,却如同一个微电影,折射出当今医患关系的一角,让人感慨良多。

我是早上8:05来到医院的,来6楼内镜室,只见外面已经坐满了人。妈妈一看到我就说:“早知道蛮好早点下来的。我们8点钟下来已经有好多人了。”爸爸说:本来一位护工说帮他一早来拿号,可是她今天没来上班。我也后悔没听姑妈的话,早点来领号,导致了后来漫长的等待。

爸爸的蓝色夹子压在下面,上面有一叠单子。他说,还好,病房的病人做胃镜优先,大概要等半小时。但是,显然他已经排在蛮后面了,早的一批已经进入里面的等候区了。这时,病人源源不断地涌来,很多都是门诊过来的,还有是预约的。

外面负责发号的是一个年纪比较大的护士,有人来登记,她就问:要不要做无痛的?做无痛的加400元,自费。不少人选择做麻醉无痛的,必须填单子、签字。

里面的等候区有块电视屏,上面不断跳出病人的名字,分列左右两列,一列是常规的,一列是无痛的。8:25,终于听到护士叫到爸爸的号,他进入了等候区。

本以为进入等候区就快了。不料里面动都不动。这时,外面的人越涌越多,座位早不够了,大部分人站着。做胃镜必须空腹,而且做胃镜的病人都是胃不好的,加上做完胃镜2小时不能吃东西。所以长时间的空腹等候,对他们来说更是折磨。

大家纷纷问护士:还要等多长时间啊?护士说:大概10分钟一个人。现在只有两台机器做,一台普通的,一台无痛的。到11点就快了,有5台机器。“那还有三台机器在做什么啊?”“老干部、特需的在做。到11点他们结束了,机器都可以做这里的了。”人群立即喧闹起来。“怎么可以这样啊?”“我们是预约来做胃镜的,还要等几个小时,这算什么预约啊?”一张张脸,都是焦虑、烦躁的。我站在那里,也感到无助。

这时,只见一个女医生从诊室冲出来,大声叫:“某某某家属在吗?”一个五六十岁的女人立即冲上去:“在!”女医生举起手里的单子高声道:“他有心脏病你们事先怎么不告诉医生?还有高血压?为了做无痛的,什么病史也不说。现在心跳上不去,这样是要死人的呀!”家属支支吾吾在解释,医生继续责怪:“我们当然要抢救的。但你们不能这样的……”医生匆匆进去了。家属跟旁边的人说:“我们之前做肠镜,都是无痛的,什么事都没有。”旁边的人说:“你们不说是不对的。麻醉也有风险的……”

8:45了。那个屏幕上始终没有爸爸的名字。无聊中,我不断地看那些名字,其中无痛那列有一个叫“陆毅”,还有两个人的名字,一个有清,一个有扬,让我联想起大侠“风清扬”。而那两排名字都好像凝固了一样,一动也不动。

爸爸是糖尿病,平时就饿不起,从昨晚到现在没吃东西,我们担心他会低血糖。我在外面大声问他难受吗,他说不要紧。看到他在里面擦汗,妈妈觉得他出冷汗了,急得不得了。便去求里面的医生:“医生,这个病人有糖尿病,会低血糖,能不能照顾一下?”医生态度不算坏,但却没有通融的余地:“低血糖啊?你给他含粒糖,等会做的时候吐掉。大家都要照顾,怎么办啊?”妈妈给了他一粒糖。医生看了一下,说他前面还有11个人。“11个啊?”我差点没晕倒,10分钟一个人,还不得2小时啊?医生说,2台机器做。那还得一个小时。关键是他的名字到现在还没跳出来。

妈妈还是担心,就跑到9楼病房去找医生。来了一位护士,当场给他测血糖,结果测出来11点几!不是低而是高!大概吃糖也有关系。反正暂时不担心了,耐心等着吧。

过了一会儿,那个医生让爸爸进去做,我看到屏幕最后一行跳出了他的名字。这时是9:13分。他已经等了1个多小时了。9:21分,老爸出来了,样子挺轻松。他说,没查出什么问题,以前得过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都好了。

妈妈居然在这里还碰到熟人,一位老同事的妻子,她7点就来了,拿到的是16号。因为是门诊,到现在也没有做。这时候,才叫到13号进去等候。

此次陪医,感受良多。第一,纵使当了20年记者,多次采访过医院、认识不少医院院长、名医,家里还有个医生的我,还是由衷地发出感慨:“看病难!”如果不找人,看病的经历,总是不愉快的多。第二,我也理解向医生送红包的家属,如果当老爸低血糖快昏过去了还要等1小时,如果医生肯收,我会毫不犹豫地塞过去的。第三,我也很佩服这里护士、医生,每天身处“小菜场”般嘈杂的环境,面对这么多病人及家属,问的都是相同的问题,必须一遍遍回答。看到的面孔大多是病态的、焦虑的,耳朵里听到的大多是抱怨、质疑,还能保持平和的心情,这是多不容易啊。

那么,看病难究竟难在哪里?首先,看病和买东西不一样。如果买个包,有钱人可以买奢侈品,穷人可以买几十块钱的地摊货。但人命关天,谁都希望看最好的医生,砸锅卖铁也要看。这就是大医院、好医生永远不够的原因。其次,大城市人口太多也是重要因素,如果上海现在是1000多万人口,医疗资源不会这么紧张。当然,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病人,但至少胃镜不一定会千里迢迢来上海做吧?唉,医疗改革任重道远。

以上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以后,引爆了朋友们的热议,还有一些医生朋友回复,我觉得都很有启发。现摘录如下:

1、我同学说在国外轮候制度很正常的,预约个检查只要不是急诊,都要排到几个月以后。

2、所有的问题,症结只有一个:中国人太多!这是个无解题,不可能解决,只能期待“有所改善”。

3、有相当一部分医疗资源没有聚焦到老百姓身上,比例我就不说了。

4、病人超负荷了,可是机器不能超负荷,医生不能超负荷,这个结怎么破?

5、现在社会已形成不同阶层,富人和穷人在吃穿住用等其他问题上都可以相安无事,唯独在医疗问题上必须一视同仁,为什么不可以分层呢?钱买不了生命和健康,但良好的感觉一定可以买到的。

6、年年讲医改,可是就医状况并未見改观,反而呈恶化趋势。且不说医患互不信任等道德范畴的问题,大城市有限的资源被如此占用,想想都没盼头。其实改革不应该从大城市开始,而应该从小乡镇开始。大城市不留人,情理上说不过去,毕竟每个人都有过好日子的权利,这是中国户籍制度广受诟病的理由之一。但事实上一座城市不可能无限扩容。一锅粥从每人一碗到每人一勺,到大家都吃不上,那并不是中国梦。所以,中国梦应该从小地方开始,让大家在家门口也能过上好日子,不再羡慕大都市,很多问题才能彻底解决。

推荐访问: 就医 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