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慕课平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创新教学初探

慕课平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创新教学初探

时间:2022-03-31 08:47:13 浏览次数:

【摘 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因其课程内容、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以及教师和大学生的多方面因素在教学上有诸多限制。在探索改进《原理》课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尝试把传统教学与慕课平台相结合,从促进大学生态度转变,提升讨论活跃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等方面着手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 慕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来概论;教学创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程是当代大学生必修的公共课之一,旨在倡导和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大学生的实际行动。同时《原理》课也是巩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重要途径。因此上好《原理》课,让马克思主义入耳、入脑、入心,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指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慕课的新型教学形式与《原理》课堂相结合,能够充分的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一、慕课的发展与慕课课堂的特点

1、慕课的含义与发展

MOOC,中文翻译为慕课,即“Massively Open Online,“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在大数据与网络技术基础上的新型教学模式,自出现之日起就引起了大批学子关注,国外的慕课平台主要有Udacity(在线大学)、Coursera(课程时代)、edX(在线教育平台),慕课的发展开启了教育的新篇章。2013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加盟edX;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加盟Coursera,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开始融入慕课。同时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也相应运营,有文学艺术、哲学历史、基础科学以及工程技术等多方面的精品推荐,同时还有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上海交通大学的“好大学在线”、深圳大学致力推动的“优课”联盟(UOOC)等中文慕课平台相继上线。慕课的课程设置在通识课的基础之上增加专业性课程,满足学员的多层次需求。

2、慕课的特点

对于慕课的特点,大规模、开放性、网络授课都是慕课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同时进入门槛低、个性化学习、自主化学习都是慕课突出的特点。针对我国慕课的发展情况,以及与传统课程的对比情况,总结慕课的特点有以下三个。

(1)现代教育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网络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变化。教学技术教学工具也在这一背景下有了很大的改善,知识传播突破了原有的数量、广度、深度,在线学习开始应用到教育中去,但是传统的在线学习知识课程资源在网上汇聚,对于大学生来说,也可能只是选修课的一种形式,慕课不同于原有网上课程的原因就在于“慕课”“真正将在线学习、社交服务、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网等最前沿的信息技术手段与教育内容融为一体,为现代教育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变革意义。” [1]应用大数据的优势对学习的状况进行分析,及时调整学习进度和方式,同时对个体进行的数据分析,能够更好的针对个人进行教育资源对接以及个性教学。

(2)课程设置的优势。“微课堂”“小测试”和“实时问答”。“微课堂”的课程长度约10分,是人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快进、回放由学生自主进行掌控,自主决定学习进度。慕课每几分钟设置一个小测试,只有答对才可以继续进行听课,这也促进学生增强听课注意力,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在课堂上课进行实时问答,实现师生的即时互动。慕课的课程讲解有大量详细的脚本作支撑,有明确的课程规划,并能利用大数据得出的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改进。同时,把课堂的各个环节进行细化,每个环节在慕课中都有体现,比如“重庆城市职业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研部从2011年开始成功开发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实践教学平台,平台内容包括社会认知区、自主学习区、成果展示区、师生互动区等”。[2]

(3)高质量的课程内容。从中国大学慕课的发展现状来看,主要是几个重点高校上线的慕课平台,并且进行了大学之间的有效合作,比如有西安交通大学发起的“好大学在线”,上面展示多个学校的慕课视频,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录制慕课视频的教师大多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水平,有的是从精品课进行再加工转化而来的课程。同时教师会准备高质量的教学脚本,根据学科知识点分成诸多小板块,多达几十万字。刘震和张祎嵩的慕课版“原理”课既是代表。同时,慕课的排练也不容忽视,从刘震和张祎嵩的慕课录制体验来看,“高标准的脚本、导演要求下,也很难‘一条过’,最多的时候甚至要重复十几遍”,[3]这充分反映了慕课的质量要求极严极高。

3、在中国大学教育中慕课的正确认识

第一,慕课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有效工具。它的重要作用在于与教学方式相结合,使课程设置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最大限度地使学生获得知识。第二,慕课的全方位应用存在障碍。“‘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实施对于教学资源与教学目标的匹配度以及技术平台的稳定性与便捷性的要求都很高,难以保障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慕课平台及资源的建设主体多元且类型庞杂,尚未形成成熟的体系和规范。”[4]第三,受技术和内容的制约,目前只是课堂的补充。生物学、医学有很多需要手把手教授的课程比如解剖课等难以使用慕课。要客观全方位的认识慕课,要适当的利用,盘活整个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还是在于老师。真正需要注重的还是老师的专业素质理论修养、教学热情以及对大学生的关注分析。第四,明确分析慕课的短板。慕课是通过视频教程进行,只是传达,缺乏面对面的交流,听课对象难以把握,讲课深浅程度无法具体了解和及时改善,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和讨论也只存在于后续课程的改善,具有滞后性。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困境

1、课程内容方面

第一、《原理》课自身的缺陷,在大学继续开设《原理》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思维。《原理》课恰恰是内容偏于理论,教学素材较为枯燥,难以对大学生产生吸引力。第二、高中政治有部分重合,高中政治是应试的考试科目之一,大学生难免会对《原理》课抱着固有的偏见,从一开始就产生抵触情绪,更有甚至认为是思想教化,只求通过。第三,《原理》课的课时偏少,《原理》课内容抽象知识点密集,与现实生活较远,在这么短时间内对《原理》课内容的挑选难度也在增加,不僅考虑教学要求还要考虑大学生的关注点,对于深入讲解和与实践结合更是困难。第四,《原理》课的深度内容专题讲解较少,基本上是固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老师来进行《原理》课教学,欠缺专题性教学所具有的深度挖掘分析理论知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理论内容的扩展和延伸。

2、课程建设方面

第一,多种教学方式机械结合,在课堂中教师注重把原理讲透讲清楚,对于应用幻灯片等电子课件的形式比较呆板,千篇一律的模板,把看教案教学变成了看幻灯片教学,让课程一开始就没有了趣味。对于相关视频的播放,虽然能够引起大学生的兴趣,但是往往与教材的结合度和深入分析度不够,因此学生从视频中获取的信息量并不能达到预设目的。第二,教学过程互动性较少。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极大考验老师的教学安排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即便是注重互动,大学生对《原理》课没有兴趣,“低头族”屡见不鲜,课堂没有生气,进而也影响了老师的上课情绪和上课进度,对于互动形式的提问也被部分大学生认为是“没事找事”,互动性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效果不佳,如何提高互动性不仅是对老师的考验,也是对大学生观点的重塑。

3、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

列宁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5]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提到“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第一,抽象理论的限制。《原理》课的理论较为抽象,离现实生活较远,便难以避免以理想主义说教为主、形式主义活动为辅的教学模式,无法与学生经历着的生活实践形成呼应,实践的前提基础薄弱,加上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多注重理论讲解,对实践重视程度不够。第二,实践形式的考核问题。对于个人的实践活动,经常应用的比如PPT汇报、自我观察总结等也只是作为考试分数的加分项,参加人数较少,在课堂上组织的小组形式案例讨论,也多半由少数积极的同学发言告终,实践所达到的效果不尽人意。第三,大学生积极性不高。虽然《原理》课的内容较为抽象,但是仍可以在实践中获得大量的素材加深对理论的认识。比如自主收集资本主义的变化的相关素材,根据社会主义的变化历程组织参观考察等,但是由于大学生对《原理》课的态度呈现得过且过的态势,实践的积极性不高,也使实践的发挥余地较少。

4、教师与大学生的个人因素

第一,在教师方面,教师上好《原理》课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将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到教学中,力求深入浅出,过硬的理论素养,与生活相结合让“原理”焕发生机,对本职工作的热情,激情饱满进行教学,同时积极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结合到教学中,但是有些老师自身理论功底不够扎实,或者对自身所讲的《原理》课本身产生怀疑,对学生关注度不高缺乏相应的热情和耐心,只求课时讲完万事大吉,把《原理》课变成以理想主义说教为主、形式主义活动为辅的规范性、说教性、符号性的理论教学。第二,在大学生方面,新媒介的应用,使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数量和质量也大大增加,大学生可以自主获取的与《原理》课相关的知识,出现“神化马克思主义”和“妖魔化马克思主义”的倾向,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非常具有实践指导作用的方法论认识程度不够。因此在《原理》课的进行中也存在着固有心里屏障,无论是对于课堂内容的消化还是积极互动都产生着不同程度的消极作用。

三、慕课加入《原理》课堂的初步探索

在对于《原理》课慕课平台的探索中,慕课平台的设置区域应涵盖整个教学过程,略有侧重,比如设置学识累积区、实践活动区、作业互评区、师生互动区等。知识累积区可下设热身区、深化区、扩展区,也可以根据大学生的语言习惯或者自身学院的特点设置让人耳目一新的名字,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慕课模块的设置主要为是为了弥补传统课堂上短板,发挥传统课堂与慕课的叠加效用。针对《原理》课所出现的主要问题,对《原理》课的应用慕课平台的初步探索主要有以下几点。

1、应用慕课促使大学生态度转变

《原理》课态度转变思想先行。首先要影响和改善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才能使后续的其他教学方面产生良好的效果。思想转变的重点对象即为听课大学生。对于改善《原理》課教学效果来说,大学生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听课积极性不高、对《原理》课的固有偏见,同时现在社会中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对大学生也存在较大的影响。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原理》课的课前热身区的设置就显得极为重要,慕课发挥效果的前提基础是大学生有意愿听。因此,在课前热身区放置相关专题的图书、图片、短视频、新闻报道,微博文章、微信推送等,充分利用大学生的知识来源渠道。比如搜集运用唯物辩证法提升思维能力的素材,正确认识其成绩和不足其中运用的对立统一和矛盾的哲理。在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这一章,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史实对比和相关视频进行初步的了解,在教师进行理论深化时就相当于印证和提取大学生脑海中的印象,升华为理论,增加了理论的厚度和学习的深度。

2、利用慕课开展专题化教学

面对全校的大学生开展专题化讲座也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伴随着低头族的现象,很难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把专题化教学放在慕课平台上,难点和热点相结合,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或者手机APP即时观看,同时慕课的视频设置要符合在短时间内传播最多的信息。教师可通过软件加快语速,同时结合当时热点,原理讲解和实例分析,用大量的实例来渗透原理的内容,比如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认识本质和规律,医学中的现象与本质,革命中人民群众的作用,在慕课平台的课程设置上进行问题互动,启发大学生积极思考,融会贯通马原精髓,用所学原理思考分析问题,即不失深度和趣味性,能够把马基原理讲到位,又符合当代大学生接受信息的要求,理解原理中的方法论和生活意蕴,不再简单的判断是非,关注对自己和社会的认识,分析思考的方法和能力。

3、有效的增加讨论的活跃度

慕课的互动性表现为三方面:一是提交作业的及时反馈,进行作业的修改和补充;二是及时发现学生关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答和讨论;三是学生间在论坛上的互动,互相了解关注方向和进行思想交流。利用慕课平台,以问题来带动互动,如设置多个问题,以点赞或者投票的方式来确定讨论的内容,问题可以新颖大胆,也可以是课堂遗留问题扩展,也可以征集大学生提出的问题来进行设置。这些问题能够充分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度,比如如何看待当今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大学生希望得到理性具有说服力的回答,自然能够提升讨论的参与度和活跃度。老师在讨论的过程中没有课堂时间的限制,可以更精准透彻的作答,在讨论过程中,气氛相对轻松,较容易贴近大学生的话语体系。大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也可及时发问,老师在解答的过程中也可引导讨论的进度、方向和深度,使大学生逐步融会贯通马原精髓,用所学原理思考分析问题。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在慕课平台上可设置专门的理论运用专题,设置多个实践主题让大学生自主选择,或者进行自拟实践主题的设定,如完成调研报告,汇报PPT等,促使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慕课平台上传自己的理论实践作业或者分析报告,在作业互评区进行相互了解,深化自身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和理解。也可根据专业的不同设置不同的专题讨论或者实例讲解,有的可以尝试深度的探讨和追溯,理工科目标在于原理的渗透理解和生活中的运用,同时在互动讨论区,对原理中的问题,社会上的热点展开深层的讨论和挖掘。习近平同志指出:“掌握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掌握它的精神实质,运用它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转引自人民日报.2014 年 07 月 17 日 07 版)马原的基本理论正是在自我实践中得到运用,逐步领会其精髓的。同时学生可进行个人经典阅读、影视观览、主题演讲,也可以分小组进行社会调查以及其他社会实际等,并在成果展示区进行展示,方便大家的互动和交流。大学生个性张扬,喜欢挑战,这种渲染效應也会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实践。

5、教师的综合素养的提升

第一,教学内容的差异性,《原理》课教师要逐步改善教学内容,突出差异化,不再是规范化、教条化的语言,慕课中有大量的学习素材,清华大学“马原”慕课的教师在总结课程内容时提到“工科专业学生,认同科学原理,我讲客观性,他们能接受;我用做实验的例子讲主要矛盾,他们也能理解。”第二,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每隔十年,人们就面临着一场在物质、精神和道德领域内如此广泛的转变,以至于昨天的解释已经不再符合今天的需要。”[6]《原理》课老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钻研更为合理的解释方式,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学生的需求。第三,树立对《原理》课的教学自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面对面的教学中,教师的个人魅力学识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听课状态和接受程度,教师对原理的自信和解说的深度,会极大改善大学生的听课水平。四,充分利用慕课进行课程设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在“2013 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宁波)”上直言:“面对异军突起的‘慕课’,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的教学方法手段必须改革!”[7]教师进行感兴趣专题知识进行调查,结合《原理》课的特点来适度的转变教学内容,或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讲解,比如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信仰不足如何看待新型城镇化?如何看待延迟退休等,针对这一具体问题,把原理内容进行穿插,把问题讲透的同时,把原理讲明白。

四、结语

随着慕课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快速发展,其对高校课堂教学带来的冲击将不可避免,但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慕课所代表的网络平台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所在,看到慕课教学对传统教学方式的补充作用,探索慕课加入《原理》等课堂现实价值,在教学观念、课堂设计和教师角色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索,从转变工作角色,促使大学生态度转变、开展专题化教学、增加讨论的活跃度、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全力提升慕课平台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创新教学。

【参考文献】

[1] 高地.“慕课”:核心理念、实践反思与文化安全[M].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178-186.

[2] 高再秋,王珍,李梁.慕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转型之思[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7)42-44.

[3] 最萌的方式教“马原”理论照进现实[EB/OL]. http://edu.people.com.cn/n1/2016/0129/c1053-28094925.html.2016-01-29.

[4] 宋专茂.慕课何以致高校教学方法革新[J].复旦教育论坛,2014(4)55-58.

[5] 列宁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98.

[6] 屠大华.现代教育理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7]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瞿振元会长在2013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上的讲话[EB/OL].http://.2013-11-03.

【作者简介】

程 玲(1991—)女,浙江温州人,硕士,温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王瑞芳(1992—)女,河南焦作人,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王召收(1990—)男,山东沂水人,硕士,温州大学步青学区团工委书记,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推荐访问: 初探 马克思主义 概论 基本原理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