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时间:2022-03-24 11:13:38 浏览次数:

作者简介:吴雨(1991-)男,汉族,江苏南京人,本科学士,单位:北航北海学院,研究方向:会计学。

摘要: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式制约着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认识、把握会计人才培养的特点、规律,把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相融合,探究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关键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专业的需求加大,对会计依赖程度加深。同时,社会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专业化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作为培养会计专业化人才的基地,高校的培养模式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

一、传统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会计专业培养模式,沿袭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基本是按照“教师讲一讲,学生记一记”,呆板的程序化的教学模式,不能有效结合当前会计专业市场变化的的情况,教学上忽视学生的思维发散训练,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利于创新型会计人才的培养。

1.高校会计课程滞后于市场变化。高校的会计课程偏重于公式化、理论化的系统论述,对学生会计专业的准则、会计核算的实际训练缺乏必要的课程辅助,对学生的编制会计报表、报单等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培养,而忽视学生结合财务变化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目前的会计专业的教学情况来看,开设的课程和学科仍然滞后于市场变化,对学生实际操作的课程相对缺乏。

2.忽视会计专业的职业特征教育。会计专业指向未来的各领域的会计人才培养,我国高校会计专业课程培养更在于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对学生的职业操守、职业道德教育明显不足。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会计从业人员面对的工作环境更为复杂,诱惑更多,学生如果只接受会计专业教育,可能无法适应商业变化的需求,职业生涯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3.毕业实习失去功效。毕业实习是高校给学生提供的一次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演练形式,尤其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更是难得的演练机会。“当前高校的会计专业的毕业实习大部分都是学生自己联系,而且许多学生在实习期间,把大量的时间用来寻找就业机会,很难静下心来,进一步强化专业技能,或者因为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和情况介绍,使毕业实习流于形式。”①

二、影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因素思考

社会的发展对会计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计职业对环境的要求必须随着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会计人员培养过程就要综合考量。

1.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性。国家教育部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作出的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务实精神、创新能力,把学生知识完备和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求能力紧密结合起来。

在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本着以服务学生为目的,以学生实现良好就业为导向,以职业素质训练为基础,不断提高会计类专业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着力打造技术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要能够支持社会会计岗位的人才需求变化,要凸显会计专业的实习、实践、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适应变化的能力。

2.要考虑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的变革。会计专业对会计资格证的要求较高,对会计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成为基本趋势。高校会计专业的培养模式必须紧紧跟随这一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课程设置上和培养模式上进行必要改革,培养学生适应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变化的能力。在培养模式上,可以采取必要的方式,进行引导、培养,让学生重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报名,对取得优异的成绩的同学给予奖励和表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现阶段会计人才的基本要求变化。现阶段,市场经济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会计人才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要求学生要具备基本的理论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能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胜任各行业会计的工作需要。

三、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课程体系结构设计。课程是人才教育的的中间环节,是教育教学实施的载体,会计专业要根据市场变化和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进行必要设置,要根据学生为了工作岗位的变化就行调整。在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实际和学业水平,结合市场对会计专业的人才需要变化,作出适当调整。如必修的《税法》、《统计学原理》、《会计电算化》等,根据情况调整的《证券投资》、《西方经济学》等。

2.明确培养目的。会计教育的目的应当明确: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合格的会计人才。但是,目前存在会计教育不明确,层次不分明的问题。在诸多高校培养目标上定位不准:有的要把学生培养成管理者,有的要把学生培养成会计师,有的则定性为高级专门人才。定位不准,培养必然出现失误。所以,高校“会计人员的创新能力是以吸收、记忆、理解能力为基础,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运用创造技法而产生的创造力,它必须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培训,不断地进行基础训练、启发思维能力、掌握技法技能以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高。”②

3.理论知识与技能培养并重的教学方式。知识教育和技能养成是会计专业的特点,也是会计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市场经济的变化,对会计专业的业务水平要求较高,高校要紧紧围绕这一变化,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采取有效的办法把知识培养和技能培养相结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合理分配时间比例,重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比如,在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方面,可以筹建手工实验室和电子化模拟实验室,模拟企业的采购,生产和成本核算及账务处理等基本情况,让学生在身历其境中应对财务核算、成果计算和编制报表等基本问题,既达到了熟悉企业财务运行的基本情况,也让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当然,高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还得从校情、学情出发,根据国家教育政策和市场变化做出适当调整,增强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强会计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作者单位:北航北海学院)

参考文献:

[1]朱宏涛.“实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1(5)

[2]黄妍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7)

[3]孙莉.如何实现高校会计教育国际化趋同[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4)

[4]李淑红.对高职院校CPA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9)

[5]何洁.简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会计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J],管理与财富.2010(3)

[6]朱丽红.从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谈会计人员的培养——对酒泉地区企、事业单位会计岗位的调查[J],新财经(理论版).2010(6)

注解:

①范红丽,陆燕: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7(5)

②唐志军:试论高校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暨第二届会计学院院长(系主任)论坛,2009年9月26日

推荐访问: 会计专业 思考 高校 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