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科技文阅读训练(Ⅱ)

科技文阅读训练(Ⅱ)

时间:2022-03-04 09:40:12 浏览次数:

一、宇宙诞生之初的物质形态

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参与该中心“重离子”计划的科学家首次获得“夸克—胶子等离子体”,从而证明在宇宙诞生之后的瞬间确实存在过这种物质形态。

现有宇宙理论认为,宇宙形成于距今约120亿至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宇宙“大爆炸”后的极短瞬间会形成超高温和超高能量密度,这使得一种称为“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物质能够在约10微秒(1微秒为百万分之一秒)的极短时间内充斥宇宙,然后再凝聚结合形成原子核等物质。但迄今科学家们还难以对这一理论假设进行检验。

欧洲核子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使得科学家们能够验证“大爆炸”数微秒后的宇宙景象。这项重大突破不仅使物理学的研究疆域拓展至接近宇宙诞生初始,而且对考察宇宙的起源、物质的本性以及对验证现有的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等都有重要意义。

近代物理学研究认为,原子的构造单元是质子和中子等亚原子粒子,而亚原子粒子又由夸克等更微观的基本粒子构成。夸克间通过强力作用组合成质子和中子,而这种强作用力主要通过另一种名为胶子的基本粒子来传递。

通常情况下,夸克由于受到强作用力而被约束于原子核尺度内,自身无法独立存在。但现有一些理论假设认为,足够大的能量和温度应该能拆解质子和中子,并使夸克和胶子重新结合形成所谓“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是与质子和中子不同的另一种新型物质形态。

为了拆除束缚夸克的强作用力,参加“重离子”计划的科学家利用铅离子互相撞击产生的超高能量进行实验。

通过对多年实验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科学家最近终于发现,在铅离子的碰撞中有新的物质形态产生,其特征与理论预测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很多特征相符。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公报指出,新成果证明了现有的一些对夸克间基本作用力的预测是正确的,同时也是在了解宇宙早期演化方面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新成果是国际物理学界通力合作的产物,包括中国在内的20个国家的约500名科学家参与了“重离子”研究计划。

(摘自《空间科学——宇宙诞生之初物质形态》)

1.下列对“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有宇宙理论认为,宇宙“大爆炸”后的极短时间内曾充斥着“夸克—胶子等离子体”。

B.“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由夸克和胶子结合而成,其中传递强作用力的是胶子。

C.“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是通过超能高温拆解紧密结合着的质子和中子而获得的。

D.“夸克—胶予等离子体”是与质子和中子不同的另一种新型物质形态。

2.下列对近代物理学的粒子结构模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递强作用力的胶于组成夸克。

B.夸克通过强力作用组成质子和中子。

C.质子和中于等亚原子粒子组成原予核。

D.原子核和核外运动着的电子组成原子。

3.对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的重要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把物理学的研究疆域拓展至接近宇宙诞生初始时期。

B.把现代物理学对物质起源的考察研究推进了一步。

C.有助于对现代物理学的粒子结构模型的验证。

D.使科学家们能够验证宇宙“大爆炸”理论。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宇宙起源和演化的理论认为:宇宙发端于距今约120亿-150亿年前的一次“爆炸”。

B.科学家分析多年实验数据,发现铅离子的新物质形态的特征与理论预测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很多特征相符。

C.现代物理学对物质结构的探索,已深入到夸克这一层次。夸克是比原子、质子和中子更微观的基本粒子。

D.“夸克—胶予等离子体”的获得,证明在宇宙诞生之后的瞬间确实存在过这种物质形态。

二、病毒——看不见的敌人

一个世纪前,科学家们相信,传播疾病的微生物是细菌。但人们很快发现,这并非答案的全部。荷兰植物学家马蒂纳斯·拜耶林克发现,从染病植物中提取的汁液在被过滤所有已知细菌后仍能使健康的烟草植株染病。1898年,拜耶林克宣布他的解释:存在一种他称之为"eontagium vivumfluidum”(后来这一名称逐渐演化成"virus”,源自拉丁语的“病毒”)的新的、看不见的物质。但没有几个科学家相信病毒的存在,因为没有人能看到这种物质。直到拜耶林克去世后的1931年,人们才明白:因为病毒的体积太小,所以用普通的显微镜无法看到。1939年,人们终于看见了体积一般只有细菌百分之一大小的病毒。20世纪50年代,当DNA和RNA在复制生命的基本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被发现后不久,病毒引起疾病的秘密被揭示出来。

一个健康细胞的细胞核中携带着遗传物质——基因,病毒攻击的目标正是这些基因。病毒将自己的DNA注入细胞基因中,使它们复制更多的病毒。病毒侵入细胞的方式非常复杂。但一旦这些新制造出来的病毒离开宿主,它们就需要与时间赛跑。它们必须尽快找到新的宿主,否则就会灭绝。病毒是一种寄生生物,离开宿主不能独立生存;这使得它们大多数非常脆弱:即使是引起艾滋病的HIV病毒,在空气中经过数小时后就会失去活力。基本上所有的病毒都可以用家用的漂白剂杀灭。

病毒在人体内遇到的最大敌人是免疫系统。淋巴细胞(即白细胞)在人体内不断巡视,并随时消灭入侵物质。它们在发现了含有病毒的细胞时便会将这些细胞杀死,因此人即使是染上了像霍乱、登革热这样的疾病,大多数也能痊愈。

免疫系统是迄今为止人类在对付病毒过程中取得最大胜利的系统。在遭遇病毒的大规模袭击前,有意给人体注入小剂量的病毒(接种)或是病毒的蛋白壳体(注射疫苗)可使人体免疫系统为病毒的大规模袭击做好准备。这种方法已经挽救了几百万人的生命,并最终于1980年在全球消灭了天花,这是人类首次消灭一种病毒性疾病。

但人类与病毒的斗争远未结束。病毒的遗传结构简单,这便意味着它们能迅速变异。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通过不断改变蛋白壳体,使人类的免疫系统每次都需要对它们进行重新确认,它们从而赢得了时间得以在人群中传播。正是这种变色龙似的天性使得人类消灭普通感冒病毒的努力一直不能成功。一些病毒还进化出一种特殊能力,它们在侵入细胞时不会引起任何症状——因此它们能悄悄地不为宿主所知地传播。HIV病毒便是这样一种病毒。

一些病毒通过侵入新的物种而得以大量繁殖。流感病毒便与禽类和猪身上的病毒有关。而艾滋病被认为是狩猎引起的,因为HIV病毒被认为是生活在非洲中西部的黑猩猩所携带的SIV—CPZ病毒的一种变体。非典病毒与果子狸身上的冠状病毒有关。

(英国《焦点》月刊2月号)

1.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病毒是人类已知能传播疾病的微生物之一它最初是荷兰植物学家马蒂纳斯·拜耶林克在实验中看到并提出的。

B.病毒的体积一般只有细菌的百分之一,用显微镜无法看到,因而被称为“看不见的敌人”。

C.病毒虽小,但结构非常复杂,病毒引起疾病的秘密,是在人类发现DNA和RNA在复制生命的基本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后才被揭示出来的。

D.病毒是一种寄生生物,大多数非常脆弱。病毒要感染宿主就必须成功附着到宿主细胞上,否则就会灭绝。

2.下列对病毒引发疾病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病毒感染宿主,通过攻击健康细胞的细胞核中携带着的遗传物质,使被攻击的健康细胞被迫复制更多病毒。

B.病毒侵入细胞后,新制造出来的病毒一旦离开宿主,很快就能找到新的宿主,复制更多的病毒。

C.病毒将其基因物质DNA注入宿主细胞,该基因物质能使被攻击的宿主细胞复制更多的病毒。

D.被病毒攻击的宿主细胞被迫复制病毒,新制造出来的病毒又感染新的宿主细胞,此过程不断重复。

3.“病毒在人体内遇到的最大敌人是免疫系统”,下列不能作为这句话依据的一项是( )

A.迄今为止,人类在对付病毒的过程中,免疫系统取得过重大胜利。

B.淋巴细胞在人体内不断巡视,并随时消灭入侵的病毒。

C.病毒发生变异时,人类的免疫系统需要对它们进行重新确认,从而消灭该病毒。

D.有了免疫系统,人即使柒上霍乱、登革热这类病毒,大多数也能痊愈。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的免疫系统将继续被利用来对付病毒,直至最终取得最大胜利,消灭病毒性疾病。

B.病毒侵入细胞的方式复杂,病毒自身并非稳定不变,这使人类与病毒的斗争艰难而且漫长。

C.有些病毒通过不断改变蛋白壳体得以在人群中迅速传播,这使得人类不能采用接种或是注射疫苗的方法来预防感冒等病毒性疾病。

D.一些病毒通过侵入新的物种而得以大量繁殖,如在一些动物身上的病毒,传播给人类,使人类深受其害,当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灭杀可能携带病毒的动物。

三、磁悬浮列车

磁悬浮列车是20世纪的一项技术发明。它是一种采用无接触的电磁悬浮、导向和驱动系统的磁悬浮高速列车系统。它的时速可达到500公里以上,是当今世界最快的地面客运交通工具,有速度快、爬坡能力强、能耗低、运行时噪音小、安全舒适、不燃油污染少等优点。并且它采用高架方式,占用的耕地很少。磁悬浮列车意味着这些火车利用磁的基本原理悬浮在导轨上来代替旧的钢轮和轨道列车。磁悬浮技术利用电磁力将整个列车车厢托起,摆脱了讨厌的摩擦力和令人不快的锵锵声,实现与地面无接触、无燃料的快速“飞行”。

稍有物理知识的人都知道:把两块磁铁相同的一极靠近,它们就相互排斥;反之,把相反的一极靠近,它们就互相吸引。托起磁悬浮列车的那似乎神秘的悬浮之力,其实就是这两种吸引力与排斥力。

磁悬浮列车实际上是依靠电磁吸力或电动斥力将列车悬浮于空中并进行导向,实现列车与地面轨道间的无机械接触,再利用线性电机驱动列车运行。虽然磁悬浮列车仍然属于陆上有轨交通运输系统,并保留了轨道、道岔和车辆转向架及悬挂系统等许多传统机车车辆的特点,但由于列车在牵引运行时与轨道之间无机械接触,因此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列车轮轨粘着限制、机械噪声和磨损等问题,所以它也许会成为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陆上交通工具。

根据吸引力和排斥力的基本原理,国际上磁悬浮列车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常规磁铁吸引式悬浮系统——EMS系统,利用常规的电磁铁与一般铁性物质相吸引的基本原理,把列车吸引上来,悬空运行,悬浮的气隙较小,一般为10毫米左右。常导型高速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可达每小时400-500公里,适合于城市间的长距离快速运输。另一个是以日本为代表的排斥式悬浮系统——EDS系统,它使用超导的磁悬浮原理,使车轮和钢轨之间产生排斥力,使列车悬空运行,这种磁悬浮列车的恳浮浮气隙较大,一般为100毫米左右,速度可达每小时500公里以上。这两个国家都坚定地认为自己国家的系统是最好的,都在把各自的技术推向实用化阶段。估计到下一个世纪,这两种技术路线将依然并存。

(摘自《磁悬浮,让我们拥抱阳光》)

1.下列对磁悬浮列车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磁悬浮技术利用电磁力将整个列车车厢托起,列车在牵引运行时与轨道之间无机械接触。

B.磁悬浮列车是20世纪的一项技术发明,国际上有常导和超导两个发展方向。

C.磁悬浮列车时速可达到500公里以上,是当今世界最快的地面客运交通工具。

D.磁悬浮列车是一种依靠电磁吸引力或电动斥力将列车悬浮于空中并进行导向,再利用线性电机驱动列车运行的高速列车系统。

2.下列有关磁悬浮列车原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EMS系统利用常规的电磁铁与一般铁性物质相吸引的基本原理,把列车吸引上来,悬空运行。

B.磁悬浮列车实现了列车与地面轨道间的无机械接触、无燃料的快速“飞行”。

C.磁悬浮列车的悬浮、导向和驱动利用电磁吸力或电动斥力来实现。

D.排斥式悬浮系统使用超导的磁悬浮原理,使车轮和钢轨之间产生排斥力,使列车悬空运行。

3.下列关于磁悬浮列车优点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与传统的高速轮轨列车相比,磁浮列车速度快,时速可达500公里以上。

B.磁浮列车有速度快、爬坡能力强、能耗低、运行时噪音小、安全舒适、不燃油污染少等优点。

C.磁浮列车能耗低,因此它具有运行成本比传统交通工具低的优点。

D.磁浮列车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列车轮轨摩擦力限制、机械噪音等问题。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磁悬浮列车利用磁的基本原理悬浮在导轨上,但仍然属于陆上有轨交通运输系统。

B.磁悬浮列车依靠电磁吸引力或电动斥力将列车悬浮于空中并进行导向,因而手机通讯会受到很大的干扰。

C.超导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的间隙比常导磁悬浮的大十倍左右,因此运行速度不一样。

D.磁悬浮列车以其独特的优势将成为21世纪人们最理想的交通工具。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1.C(“拆解质子和中子”并非把质子和中子分开,而是把质子内部结构及中子内部结构拆解开)

2.A(胶子传递强作用力,文中无“胶子是组成夸克的更微秒的粒子”的信息)

3.D(与文本信息不合,文中说“能够验证‘大爆炸’数微妙后的宇宙景象”,又说“迄今科学家还难以对这一理论假设进行检验”)

4.B(偷换概念。在铅离子的碰撞中有新的物质形态产生,其特征与理论预测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很多特征相符,并非“铅离子的新物质形态”。)

二、1.D(A.“在实验中看到并提出的”错,当时他并没有看到。B.应为“用普通显微镜无法看到”。C.“结构非常复杂”与原文不符)

2.B(“很快就能找到新的宿主”不合文意)

3.C(“从而消灭该病毒”不合文意,文中这句话原本是用来说明人类与病毒的斗争远未结束)

4.B(A项“人类利用免疫系统消灭病毒性疾病”没有根据;C项“不能采用……预防”没有根据;D项“杀灭可能携带病毒的动物”是最有效的措施,无从推断)

1.D(A.解说的悬浮不全面。B.解释的是发展方向。C.是其速度快的优点)

2.B(并非原理)

3.C(无中生有,文中没有“运行成本比传统交通工具低”的表述)

4.A(B.磁悬浮列车利用磁的基本原理悬浮、导向和驱动,不能据此推断磁场干扰;C.间隙距离与运行速度不构成因果关系;D.绝对化了,应是有望成为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陆上交通工具)

(作者地址:浙江省绍兴市鲁迅中学)

推荐访问: 训练 科技 阅读